第1996章:明攻潼關暗襲武關

第1996章:明攻潼關暗襲武關

本來按照李靖的設想,在化解了司州之危後,將親領十七萬以上的軍隊南下荊北,以優勢兵力迅速擊敗蜀楚兩國。

可沒想到李世民如此警覺,見勢不妙立馬就跑,如今竟然還在向潼關增兵,損人不利己,只爲拖住秦軍的兵力。

司州戰事尚未徹底結束,將來仍可能爆發戰爭,那就必須留下足夠的兵力鎮守才行,甚至連李靖自己都要留下親自坐鎮。

而派韓信和趙雲領十萬大軍去支援荊北,是李靖提前和郭嘉賈詡商議過後,又思索再三才做出的決定。

荊北在經過緊急擴軍之後,有精兵九萬、新兵七萬,共計十六萬大軍。

但經過這段時間的征戰,在楚蜀兩軍的夾擊之下,荊北秦軍的兵力折損可不小,總傷亡已逼近五萬,如今總兵力應在十一萬左右。

不得不說,秦昊下令臨戰擴軍的決定是正確,新陣的七萬新兵極大了緩解了荊州秦軍的壓力,戰死的五萬荊北秦軍中超過三萬都是新兵。

要不是有新兵作爲補充的話,僅憑荊北原守軍肯定堅持不到現在。

蜀楚兩國最先分別出兵十五萬和五萬,但隨着楚國攻佔了江夏軍,蜀國也攻佔了江陵軍大半,在加上河北局勢因王莽之敗而大變,嚐到了甜頭的兩國,爲了在秦軍攻佔河北前佔領荊北,都先後進行了增兵。

楚蜀增兵五萬,蜀國增兵三萬,兩國動用的總兵力,達到了二十八萬。

在和秦軍的戰鬥中,兩國聯軍雖也折損了近兩萬大軍,總兵力降到了二十六萬,但依舊對秦軍形成絕對的兵力優勢。

岳飛秦瓊秦政孟珙等將,以十六萬新老混編軍,對陣二十八萬楚蜀正規軍,打到只剩下十一萬大軍,足可見荊北的秦軍打的非常艱難。

這個時候就算只派十萬大軍去支援,秦軍在荊北的兵力雖達到二十一萬,總兵力也依舊少於楚蜀兩國的總兵力,只能說是自保有餘,卻難以在短時間內打退蜀楚兩國的入侵。

李靖明知派十萬大軍去支援荊北,並不足矣打退楚蜀兩國,穩定荊北,卻還是這麼做了,自然也有他的原因。

首先,李唐進可攻退可守,先天佔據地利,對司州的威脅太大。

其次,李世民正在往函谷關增兵,且不論最終會不會開戰,但就憑這副駕駛,秦軍就不能置之不理。

憑這兩點,李靖就不能從司州調走太多兵力,否則一旦司州丟了的話,荊北就算奪回了也沒意義。

當然,李靖會這麼做還有一點,那就是唐軍目前正虛弱。

唐軍在還未開戰之前,全國總兵力雖有三十萬,但正規軍也只有二十三萬。

如今已戰死了七萬精銳,剩下十六萬的正規軍,八萬目前正在潼關一線,而剩下的八萬正規軍和七萬雜牌軍,則負責鎮守鎮守整個唐國。

唐國的兵力其實繃的很緊,可李世民卻依舊往洛陽增兵,這必定會造成其他地區的防禦薄弱。

李靖自然不指望靠十六萬大軍,攻破有着八萬守軍的潼關,但若是把唐軍主力都託在潼關的話,或許有機會可以奪取武關,好爲打破秦軍面對李唐在地利上的先天不足。

有二十一萬大軍鎮守的荊北,足矣擋住蜀楚兩國的個攻勢了,起碼局勢不會繼續惡化下去。

基於這層考慮,李靖這才決定親自留下,好吸引李世民的注意力,而暗中則謀劃奇襲武關一事。

只要武關到手的話,今後在面對唐軍之時,秦軍也就不會那麼被動了。

張遼見李靖派趙雲南下荊北,卻把剛剛打了勝仗的自己放在一邊,心中自然有些不情願,畢竟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司州這邊已經很難出現變局了,而荊北那邊卻還有很多功勞可以立。

對此,李靖則解釋道:“支援荊北必須要派騎兵去,張遼將軍你麾下的騎兵,已經歷了一場大戰,而趙雲將軍的三萬河套鐵騎卻還未經歷一戰,人員士氣戰力都處於巔峰狀態,自然更適合前去支援荊北。”

這樣的說辭自然說服不了張遼,他麾下的騎兵確實又折損,可纔打迎一場大勝仗,士氣正旺啊。

在張遼多番追問之下,終於逼李靖說出了實情。

得知李靖要行‘明攻潼關暗襲武關’之計,張遼也就不在和趙雲爭南下的名額了,畢竟武關對於秦軍來說意義重大,一旦拿下來的話不亞於一場大勝仗,把他留下來,顯然是要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呀。

另一邊,韓信本以爲李靖會親自支援荊北,而讓自己和張遼留下鎮守司州,卻沒想到他會讓自己這個降軍單獨領軍。

面對韓信的疑問,李靖則笑道:“吾主向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主公既命韓將軍爲吾副將,說明很是信任將軍你,既然連主公都能信任將軍你,本將又還有什麼可不信的呢?”

聽到李靖這番肺腑之言,韓信心中再無有任何顧慮,心中感激李靖的同時也下定決信,一定要荊北打一個大勝仗,好讓那些驕傲的秦將們不敢小看自己。

次日,在弘農郡匯合的秦軍,休整了還不到二日就在分兵,韓信和趙雲領七萬步卒和三萬鐵騎,南下南陽往荊襄而去。

劉季和劉秀手下高手如雲,李靖自然不可能只讓韓信和趙雲兩人去荊北,而除了他們兩人之人,還把姜鬆、宇文成都、黃天化、黃天祥、黃天祿、高明、高覺等將也調入軍中。

李靖麾下則保留了:張遼、高寵、亞瑟、張奎、徐晃、張郃、公孫衍、檀道濟、秦疾等將。

韓信和趙雲的大軍前腳剛走,李靖後腳就領軍西進,並在函谷關廢墟安營紮寨。

如今秦軍的函谷關雖沒了,可卻還有野望和宜陽兩座堅城,另外餚函古道也是險地,立下營寨後同樣可抵禦唐軍

李靖的這一舉動,可把李世民給嚇了一跳,他賴在潼關不走,可不是想繼續和秦軍死磕,只是向拖住秦軍的部分兵力罷了。

荊北的情況比司州還危急,李靖領軍南下就是救司荊的,不可能對荊北置之不理。

李靖見李世民不調兵了,這那行了啊?繼續向着餚函大營增兵的同時,下令從後方調運攻城器械。

數以千計的投石車,從洛陽運往函谷,儼然一副要強攻潼關的姿態。

第1164章:槍絕第1949章:賈詡斬龍第957章:生擒李世民第2040章:霍去病VS阿骨打第1020章:娘子軍戰南鄉第2800章:破軍營VS虎豹騎,張遼刀斬夏侯惇第63章:漢之大誰何第2494章:斬韋護誅李淳風第2015章:戰刑天(中)第162章:暴漲的戰爭點第1637章:馳援鉅鹿第2130章:自作聰明第1567章:天地人三皇齊聚第547章:李家的帝王之劍3027.第2953章 楚魏聯姻,徐北戰啓(中)第866章:劉秀的狠辣第2481章:計劃提前第793章:盟主(上)第1803章:絞肉機第1633章:生擒沙捲簾第2289章:秦南國貿,討倭聯盟第2831章:招降毛遂,二戰許昌第867章:宇文成都的復仇第1827章:十二大太監第1663章:宇文成都VS袁守城第2165章:湛盧第1407章:朱溫政變(下)第827章:場面一度很尷尬第2170章:軒轅贈軒轅第1312章:消失的漢騎第207章:兄弟重逢第354章:遷都長安 開封之戰第2569章:嫦娥回洛陽,朱棣背黑鍋第247章:逃出生天第607章:史無前例的五維破百?第448章:白起的誘惑第1139章:秦昊大戰李元霸(下)第574章:橫貫八方第2327章:天照、月讀、須佐第1600章:臨戰撤軍第1417章:韓世忠投秦第1071章:英雄救美第1681章:第三任元帝忽必烈(上)第696章:日出東方 唯我不敗第460章:白起首戰第728章:二次兵變第699章:傾城之戀(上)第2415章:陳平來投,劉幕懷孕第2572章:第二次出塞大獲全勝,忽必烈揮淚斬…第1050章:王莽辱蘇烈第1124章:增竈計第298章:車輪戰(二)第1434章:八連召(下)第124章:主線任務之後宮第821章:李存孝的感謝第2568章:玄奘降朱天蓬,西行四人齊聚第2050章:以退爲進(下)第1871章:真真假假第204章:事業愛情雙豐收第1680章:真·寄刀片(感謝祥雲幻月的打賞和禮物)第2268章:兄妹決裂,秀寧歸秦第2832章:當大興城破的消息傳回中原第128章:七千守十萬第2063章:第八路軍(下)第2098章:蒸籠戰(上)第2210章:逆境稱雄,向死而生第514章:項羽一出天下驚(中)第2718章:佐命二十一功臣,耶律德光的憋屈第1230章:深藏不露的岳飛(下)第175章:發兵中北三郡第1369章:《秦元晉陽條約》(下)第1883章:敗八大錘第1119章:楊業VS慕容恪(上)第232章:以己爲子與天對弈第2271章:絕對力量,大鬧長安第2036章:亞歷山大VS亞瑟王第1317章:鐵木真之死(中)第2214章:蜀王劉季之死(下)第1138章:秦昊大戰李元霸(中)第2761章:遼太宗入高原,隋煬帝心態崩第255章:從天而來的荊天明第2176章:康熙乾隆第2438章:李牧VS吳起第646章:霸王別姬(中)第2108章:‘武宗’的真正用法第2694章:大秦供奉殿出動,再組地澤二十四第845章:鬼神VS五虎(終)第2131章:秦王VS清帝(下)第1561章:薛舉叛明第1849章:死命令第1530章:先鋒張遼2996.第2922章 想當黃雀的胤禛,諸葛亮的離間計第1411章:黃巢隕落第1596章:戰書第2412章:倒數第X次平衡第216章:不擇手段的秦溫第1301章:老龍潭前龍門陣第1409章:朱溫之死第747章:暴雨將至第823章:火燒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