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各州郡人口分佈

一、東西兩漢人口分佈分析

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分裂和戰亂都直接導致大量人口消滅和伴隨的巨大物質財富的毀滅,三國時期是更是中國人口的一個低谷。資料庫中,我們瞭解到公元157年東漢人口達五千六百多萬,大****後公元260-28o年,魏、蜀、吳三國人口可能總數才七百六十餘萬,不及原來的七分之一。但也有人認爲三國時人口雖然銳減,但應該不會低於1000萬,因爲有很多“部曲”是不計入官方人口統計的。

史書公認僅曹操破徐州一次坑殺江淮難民就達數萬口,竟至“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

192年,董卓部將李隺、郭汜攻破長安,“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隺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兩年間數十萬戶人聚居的繁華地區竟然所剩無幾,一片荒涼。少帝劉協逃出長安後,住處是以荊棘編的門戶,宮女缺衣食,許多餓死途中。隨駕官員出門打柴,往往倒斃在路邊。袁紹軍隊在河北,有時靠桑椹供食。袁術軍認在江淮,不得不以蚌蛤充飢。更有甚者,孔融曾爲人吃人制造理論根據。他說吃不認識的人,就好比吃猩猩吃鸚鵡。程昱向曹操提供的軍糧中就夾有不少人肉乾。全國各地都是十室九空。

以下是一段漢朝人口綜述:

兩漢時期漢代的人口調查皆爲戶數和口數並列。口賦(算錢)是國家的主要收入,戶賦則指定爲列侯、封君的收入。

《漢書·地理志》記載了西漢末元始二年103郡國戶口數總共爲戶1235.6490萬,口5767.1401萬。如以秦嶺淮水爲南北界線,北方人口占4/5弱,南方人口占1/5強。

如以漢武帝時所置14個監察區來劃分,戶數超過百萬,口數超過5百萬的有司隸和豫、冀、兗、青、徐五州,都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大致相當今陝西關中平原和黃河下游的冀、豫、魯和皖、蘇的淮河以北地區。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關中平原人口最集中的是長安附近,密度約達到每平方公里千人,爲全國之冠。其次是太行山以東平原地區,除了魯中山地、膠東半島和濱海地區外,人口密度估計也在每平方公里百人以上。由此而形成二條人口比較密集的帶狀地區。東西向的是自京兆(長安)—河南(雒陽)—陳留—濟陰(定陶)—山陽—東海;南北向的是自清河—魏郡—河內、河東—河南—潁川—汝南。這種分佈顯然與交通路線有關。長江流域人口集中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和太湖平原,這無疑是由優越的自然環境所促成的。

西漢末年的戰亂,中原人士開始向長江流域遷徙,更遠的還到了嶺南地區。同時南方經濟進一步得到開發,人口顯著增加。

據《後漢書·郡國志》所載永和五年(140)的版籍,全國有戶933.6665萬,口4789.2413萬。秦嶺淮河以北人口占3/5,以南佔2/5。戶數超過百萬,口數超5百萬的有豫、荊、揚、益4州,除了豫州外,其餘3州均在長江流域,其戶數佔全國的42.2%,口數佔全國的37.26%。可見經過了138年,南北人口的分佈起了顯著變化。

與西漢末年人口相比,揚州增加了1/4,荊州和益州都增加了一倍。其中增加最顯著的南陽郡(南陽盆地),人口從194萬(尾數不計)增至244萬,零陵郡(湖南南部湘、資、瀟水流域)從14萬增至100萬,長沙郡(湘、資水中下游流域)從23萬增至105萬,豫章郡(今江西省)從35萬增至166萬,巴郡(四川東部)從70萬增至108萬。可見南方人口的增加除了北方人口南移外,還由於原來中原王朝勢力不及的地區深入開發的結果。而黃河流域除了少數幾個郡國外,人口普遍減少。而根據各處收集到的材料,人口數如下:

公元105年(東漢永興元年)5325

公元122年(東漢延光四年)4869

公元140年(東漢永和五年)4915 ★ ttκд n★ ℃o

公元156年(東漢永壽二年)5649萬

東漢末年開始,中國進入了長期分裂和戰亂時期。黃河流域屢經兵燹,關中地區經董卓之亂,“長安城中盡空,並皆四散,二三年間關中無復行人”。“洛陽附近,無辜而死者不可勝計”。從洛陽至彭城(今徐州)的黃淮平原上,經曹操和陶謙之間戰爭,“墟邑無復行人”。除了戰爭中死亡外,大批中原人民向相對安定的地區遷徙。三輔、南陽人民多遷往益州。徐州一帶人民多避亂江東。江淮之間十餘萬戶皆渡江而東,“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還有不少士大夫甚至渡海遠徙交州。在蜀漢、東吳政權內任職的不少是黃河流域遷來的士大夫。

此外,還有不少中原人士逃往幽州、遼東,甚至去鮮卑境內。如東漢末劉虞爲幽州牧,“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後漢書·劉虞傳》)。

三國鼎立局面穩定後,遷往遼東的往往復歸故土,而遷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來。以後魏蜀吳三家爲了充實各自統治區內的實力,利用政治手段強迫人民遷居其統治中心的周圍。如建安末曹操討張魯,進入巴東、巴西郡(今川東),勸誘當地人民8萬餘口遷至鄴、洛陽;繼而曹既平張魯,遷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三輔。曹丕建都洛陽,徒冀州5萬戶士家以實河南。魏滅蜀後將蜀人3萬家遷往洛陽和關中。東吳孫權在建安年間連續西征盤居在長江中游的江夏太守黃祖,虜掠男女數萬口遷至江東。劉備入蜀帶去了大批荊州人士,以後幾次北伐南征,也遷民於成都平原。此外,東漢末年,北方烏桓、鮮卑逐漸入居中原,散佈於沿邊諸郡。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3萬餘落。東吳征服山越後,也將越人從山區遷至平原,總數約有10餘萬人。

經三國時期屢年戰爭,人口死亡、逃亡、隱匿的數字是相當高的。所以據西晉太康初年(3世紀80年代)的戶籍,全國僅246萬戶,1616萬口。黃河流域仍佔56.72%,長江流域佔34%。黃河流域集中在可、冀2州,約佔全國人口的32.12%。全國郡級人口分佈第一位是河南郡,即曹魏政權首都洛陽的所在地,有11萬戶,以下依次爲與河南郡接界的河內郡、東吳舊都建業所在地的丹陽郡、今冀南與魯接界的陽平郡、蜀漢舊都成都所在地的蜀郡,戶數都在5萬以上。可見是由三國時代人口遷移的結果。

而更一步的分析表明:若以亡蜀的人口數計算,當年蜀約九十四萬口,魏則有四百四十三萬口,蜀魏的比率大約爲百分之二十一。再以吞吳的人口數計算,吳約二百三十萬口,若假設前述魏蜀人口不變(因史料考證欠缺,略以三國人口零成長爲前提),吳魏比爲爲百分之五十六。三國時期總人口約767萬,與上述之值並無太大出入。

二、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人口

司隸

河南(洛陽)人口100萬

河內,人口80萬

河東,人口57萬

弘農人口19萬

京兆(長安)人口28萬

馮翊,人口14萬

扶風(陳倉在扶風境內),人口9萬

豫州

潁川(許昌原是潁川一縣)人口43萬

汝南,人口210萬

樑國,人口43萬

沛國(譙爲沛國的治所,小沛是沛國一縣)人口25萬,曹操封劉備爲豫州牧時,正因爲劉備在豫州的沛國。譙爲沛國的治所,劉備又一度屯兵在沛,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爲什麼張飛會搶走夏侯家的女孩。

陳國,人口154萬

魯國,人口41萬

冀州

魏郡(鄴城、黎陽都在魏郡)人口69萬曹操平袁氏之後,把鄴作爲主要的大本營,後來封魏公、魏王,直至稱帝,國號爲魏就來源於此。

鉅鹿人口60萬

常山人口63萬

中山(北平屬中山)人口65萬

安平人口65萬

河間人口63萬

清河人口67萬

趙國人口18萬

勃海(治南皮)人口110萬

兗州

陳留,人口約87萬

東郡(治所在濮陽)人口60萬

東平,人口45萬

任城,人口20萬

泰山,人口44萬

濟北,人口23萬

山陽,人口60萬

濟陰(治所在定陶)人口65萬

徐州

東海(治郯,陶謙任刺史時治所在郯,後移彭城)人口70萬

琅邪,人口57萬(曹操破呂布後,從琅邪、東海、和青州的北海分出城陽、利城、昌慮三郡,安置臧霸等泰山羣寇)

彭城,人口50萬

廣陵,人口41萬

下邳,人口61萬

青州

濟南人口45萬

平原人口100萬

樂安人口42萬

北海人口15萬

東萊人口48萬

齊國(治臨菑),人口49萬

荊州

南陽(宛、新野、博望都在南陽)人口243萬

南郡(江陵、秭歸、當陽、華容、白帝城、襄陽、夷陵都在該郡,後來分別被三國分佔,劉備把白帝城改成永安郡)人口74萬

江夏人口26萬

零陵人口100萬

桂陽人口55萬

武陵人口25萬

長沙,人口105萬

揚州

九江(壽春、合肥都在該郡)人口43萬

丹陽(秣陵在丹陽郡,既後來的建業)人口63萬

廬江人口43萬

會稽人口48萬,後來吳又分出建安郡

吳郡人口70萬

豫章,人口166萬,後來孫策又分出廬陵、鄱陽郡

益州

漢中(上庸、西城都在其中)26萬,劉備建了上庸郡,孟達降魏後,爲了安置降將,魏分設了新城郡、西城郡,其實這些郡不過一個縣的規模。

巴郡(江州、閬中、涪陵都屬該郡)108萬

廣漢(綿竹、梓潼、葭萌都屬該郡)50萬,後來劉備建立了梓潼、江油等郡。陰平也是從廣漢分置出來的。

蜀郡(治成都)35萬

犍爲,61萬,劉璋時又分江陽郡

牂牁26萬

越巂62萬

益州郡:11萬,治所在滇池

永昌189萬,劉備時又分出了雲南郡

涼州

隴西(狄道、臨洮都在該郡)人口3萬

漢陽(冀、上邽、西縣都在該郡)13萬

武都8萬

金城8萬

安定3萬

北地1.8萬

武威3.4萬

張掖2.6萬

酒泉1.2萬

敦煌2.9萬

幷州

上黨(壺關在上黨)12萬

太原20萬

上郡2.8萬

西河2萬

五原(九原也屬五原)2.3萬

雲中,2.6萬

定襄1.3萬

雁門25萬

朔方0.7萬

幽州

涿郡63萬

廣陽(薊,即北京,在該郡)28萬

代郡12萬

上谷51萬

漁陽43萬

右北平5萬

遼西8萬

遼東,8萬

玄菟4.3萬

樂浪,25萬

交州(孫權時又把交州分爲交州和廣州兩個州)

南海25萬

蒼梧46萬

鬱林

合浦8萬

交趾

九真20萬

曰南,10萬

以上數字是順帝時的人口數字,共計4915萬人口,到桓帝時增加到5648萬,漢末到三國時期連年戰亂,人口急劇下降,到三國末年,魏的人口是443萬,蜀94萬,吳230萬,晉初增長到1616萬,也遠不及動漢時的人口數。

第1520章:韓馥投降第1331章:秦晉合一(中)第987章:秦英第342章:以身犯險第1514章:擒朱元璋第1977章:鐵騎天降(上)第847章:將隕第771章:八龍與三若第2815章:朱明趙宋的背刺,紅雲鎮元子出動2968.第2895章 曹軍內訌曹洪隕,不降不行的曹仁第24章:以一敵八第2249章:呂奉先VS李世民第373章:謀聖的恐怖第2799章:秦魏烏巢之戰(下),五子大戰二夏…第575章:不死不休第2805章:諸國震動,棋子棋手第1969章:阿青晉升第1352章:截殺百官第1803章:絞肉機第2312章:持久內戰,匆匆一年第2233章:殺俘之議,戰李世民第417章:秦昊被擒 薛禮一箭第842章:呂布戰馬超第944章:火燒洛陽(下)第1432章:召喚再啓第2031章:來自西方的威脅第728章:二次兵變第1063章:佛與道第1506章:一人雙劍殺上山第1478章:秦檜第1665章:計殺大宗師(中)第1648章:大敗廉頗(下)第684章:爲所欲爲?第2067章:智取盧龍塞(上)第1665章:計殺大宗師(中)第1825章:第三次洛陽大戰(終)第796章:盟主(終)第1896章:燕京攻防戰(7)之卑劣第1254章:楊四郎VS楊門女將第2154章:怒斬鐵世文第188章:收復三郡屠異族第2738章:楊任大敗蕭摩柯,耶律德光斬武吉第2418章:天下強者盡歸供奉殿第771章:八龍與三若第327章:飛石對壘 霹靂車呈威第2803章:曹操的選擇,新梁山五虎第2467章:鎬京大捷(2)之血流成河第651章:獨戰十八路諸侯第2661章:白起欲一戰滅曹魏,鄧九公大戰餘榮…第2834章:白起的早早佈局,高壓水車破濮陽第883章:無敵之勢2972.第2899章 內亂交困軍心散,曹仁強行被投降(終)第651章:獨戰十八路諸侯第1242章:軍神(下)第1018章:蘇定方與定彥平第274章:開誠佈公第1211章:百萬大軍聚河套第2094章:薛丁山VS粘得力(下)第1896章:燕京攻防戰(7)之卑劣第780章:弒帝(上)第1588章:武悼天王VS梁山三虎(下)第1134章:人設崩了第2579章:嬴昊殺燭龍第217章:姜維之父姜冏第2871章:金之肅革之威,孔宣帶傷追擊第1644章:空間換時間第2615章:南鄭攻防戰(上)之無解毒計第1650章:廉頗之死第1966章:大漢終結者與大漢掘墓人第354章:遷都長安 開封之戰第2160章:秦昊戰努爾哈赤(上)第2247章:楊戩VS李靖,六縣降秦第28章:三大戰場 大盤點第782章:弒帝(下)第48章:十將隕滅 岳飛效忠第969章:二袁戰敗第2746章: 大流士的崛起,安息帝國覆滅第1664章:計殺大宗師(上)第777章:水滸英傑第1464章:蜀軍西來第2729章:述律平的連環計,遼國蕭太后蕭綽第2617章:蜀楚攻蠻,秦南聯姻第2064章:周瑜VS苻堅第1060章:勇絕之劍魚腸劍第120章:鬼才天妒第1073章:胡歌,是你第279章:進擊的鐵木真第916章:會師洛陽第360章:謀聖兵仙 虞姬石蘭3007.第2933章 王莽:秦政是秦始皇?第2541章:賈文和之謀,新太子孫權第1236章:秦晉會師第1805章:一人敵一國(中)第1729章:鬥聖(上)第91章:十死無生之局第2779章:《血神經》,賈復蛻變第277章:改換門庭第1376章:孔融來投第2824章:白起強攻濮陽城,家圍攻玉皇頂第659章:巔峰之戰(八)之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