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咸陽城中的百姓心中充滿了怨言,畢竟咸陽城門的突然關閉,太過於突兀,對於城中百姓影響極大。
……
“咯吱!”
咸陽城門大開,京師軍迅速而出,站在道路兩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維持着秩序。
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咸陽城的百姓沸騰了,剛剛因爲城門緊閉的哪一點不滿,幾乎就在瞬間便煙消雲散。
要知道秦王嬴斐征戰多年,從來都沒有帶着大軍,從大門而入過。
相比於其他諸國的君主,秦王嬴斐可以說是極其的低調,整個咸陽城中,真正見過秦王嬴斐的人極少。
正是因爲這樣的神秘感,讓老秦人對秦王嬴斐充滿了猜想,充滿了期待。
年少成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秦王嬴斐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
“駕!”
與此同時,秦王嬴斐率領着大軍,以趙雲爲前鋒,朝着咸陽衝來。
這一次,他要以堂堂正正之師,以秦軍最佳狀態,最威武,最精銳,最鐵血的方式入城。
在這個亂世,每一個地方都在戰爭,能夠讓國中百姓安心的就只有強大到不可一世的軍隊。
秦王嬴斐是一個懂兵知兵的人,他自然清楚,沒有什麼時候的軍隊,有戰爭剛剛結束之時來的震撼。
那個時候,正是大軍身上的鐵血氣息尚未褪去之時,這個時候的大軍,對於沒有上過戰場的百姓而言,正是最震撼之時。
……
“籲!”
大軍向前疾馳,在距離秦國文武三步的距離。趙雲一把勒住馬繮,胯下戰馬瞬間停下。
“轟!”
最前方的五千鐵鷹銳士,在這一瞬間停下,馬蹄聲落下,發出轟隆的響聲,就連地面都出現了輕微的顫抖。
這便是秦國最爲精銳的鐵鷹銳士,主將一聲令下,大軍在一瞬間停下,人和馬整齊劃一,彷彿經過了無數次的彩排。
令行禁止,這便是秦王嬴斐要的目的。
……
“見過王上!”
在短短的一愣神之後,巨大的聲音響起,這一刻,不管是秦國文武,還是秦國百姓,紛紛躬身。
“諸位,免禮,平身!”
“諾。”
……
在見過禮之後,秦國百姓望着馬上的秦王嬴斐,一時間沸騰了。
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這麼近的看見秦王嬴斐,看見這個守護他們免受戰火的王者。
“噌!”
就在這一瞬間,秦王嬴斐拔出腰間的大夏龍雀,劍鋒直指天空,大喝,道。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
秦王嬴斐這一刻的情緒,可以說是在第一時間感染到了秦國大軍,十數萬大軍振臂高呼。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一時間,又加入了咸陽城中的百姓,這就好像是連鎖反應,一下子引爆了全場,這一刻,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秦軍還是百姓,都在瘋狂的怒吼。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是老秦人的誓言,是秦軍復甦的開始。
這一切都是秦王嬴斐故意設計的,他沒有高呼大秦萬年,也沒有怒吼秦軍萬世,而是怒吼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八個字。
因爲他心裡清楚,這是一個機會,大軍攜勝利之勢返回咸陽,正是塑造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喚醒老秦人骨子裡殘留的悍勇與鐵血的契機。
正因爲如此,秦王嬴斐纔會在這麼重要的一個場合,喊出了一個不太合適的口號。
……
騎在高頭大馬上,秦王嬴斐率領大軍進城,這一次,他風光無限,挺起胸膛,接受着百姓的歡呼。
看着百姓臉上的激動,秦王嬴斐心中生出了一絲滿足,這一刻,彷彿覺得在戰場上廝殺,理所應當。
“子龍,率領大軍安營紮寨!”
“諾。”
……
點頭應諾一聲,趙雲率領着大軍離開,秦王嬴斐在護衛的簇擁下,來到了未央宮中。
秦王嬴斐心裡清楚,就算是他班師回朝,第一時間也不能趕到後宮之中,與王后溫存。
長時間在外征戰,存留下來的問題太多,這已經不是倉促間可以處理完的了。
但是他必須要與左右二相會晤,只有瞭解了秦國當下的情況,他才能放心的休息。
……
未央宮中。
秦王嬴斐高居龍椅之上,望着底下的四個人,目光閃爍不定,他心裡清楚,賈詡留在了膠州,短時間不可能到來。
諸葛亮雖然身負大才,只是身爲降臣,就算是他不拘一格降人才,也不可能在短時間爬到這一步。
秦王嬴斐心裡清楚,此時此刻作爲秦國的王上,他的身份變化,早已經不再是當初可比得了。
任何一個決定,甚至於一舉一動,都有無數人,無數雙眼睛在死死的盯着。
作爲秦國王上,他只能遵守規則,而不是打破這個規則,要不然整個秦國將會亂作一團。
心中念頭閃爍,秦王嬴斐看着左右二相,道:“右相,孤不在的這段時間,咸陽大宛道,以及各地的工程進展如何?”
秦王嬴斐的開口,讓衆人一愣,他們都沒有想到嬴斐第一時間問的不是民生,以及財政問題。
反而是旁枝末節,現在根本用不上的咸陽大宛道等開鑿問題。
聞言,右相陳宮微微躬身,道:“稟王上,咸陽大宛道只剩下最後一段的開鑿,即延城至大宛段,其餘國內工程進展頗爲順利。”
陳宮心裡清楚一個問題,其實並不好回答,主要是看秦王嬴斐想要如何,否則不論如何回答,都是錯誤。
“嗯。”
微微頷首,秦王嬴斐並沒有苛責,因爲他心裡清楚,此事上,右相陳宮可以說是鞭長莫及。
有時候根本不能無力兼顧,特別是戰爭爆發的這段時間更是如此。只是咸陽大宛道關係重大,絕對不能不管。
一念至此,秦王嬴斐沉默了片刻,朝着陳宮,道:“右相,傳令宇文拓,加快咸陽大宛道的開鑿。”
“一旦中原戰爭結束,孤要在短時間內投入大軍,咸陽大宛道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