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漢壽城被攻

雖然蒯良的話是這麼說了,曹寅當然不會真的放開了,反倒是越發恭敬地朝着蒯家兄弟行禮,說道:“下官能有今日,全靠了大公子和二公子的栽培!”

“嗯!”顯然對曹寅現在的態度,蒯良很是滿意,不過也沒有再在這方面繼續下去的意思了,只是意思了一下,便是轉頭對着龐季等人說道:“其實我們兄弟倆這次本來幾天前就應該到的,只是在此之前,我們兄弟倆去辦了一件事,所以耽擱了一些時間,只是沒想到還是無功而返。呃,算了,不提這件事了,這次我們兄弟倆既然已經到了武陵,那這軍營內的大軍也無需再遮遮掩掩了。龐大人!黃將軍!曹大人!今夜你們就將軍營內的兵馬全都派出去,全城搜查,把蔡家還有孫堅所派來的探子全都給我搜出來!”

雖然對蒯良口中所提的那件事感到有些好奇,但衆人還是很聰明地沒有多事。至於蒯良所佈置的任務,龐季三人卻是沒有什麼難色。曹寅在武陵的這些年來,早就把城內的情況掌握清楚了,城內有多少探子,這些探子都藏在哪裡,曹寅完全都是心裡有數,只是之前考慮到不能和這些探子背後的勢力翻臉,所以纔沒有動手罷了。如今接到了蒯良的命令,當即三人便是齊聲喝道:“喏!”

隨即,蒯良又是轉頭對黃祖說道:“黃將軍,至於城外沅水上的那五千水軍,將軍可是做了什麼安排?”

黃祖連忙回答道:“大公子請放心!這次末將從南郡帶來了一名手下,叫鄧龍,此人身手不錯,而且最重要的,是對蒯家忠心!所以末將讓他帶着水軍在沅水西岸安營紮寨,等候命令!”

蒯良對於這個叫鄧龍的卻是沒有什麼興趣,黃祖的本事蒯良心裡很清楚,要論帶兵打仗,根本就沒什麼能耐。而當初蒯良會安排他到南郡去臥底,就是看中了黃祖有一張溜鬚拍馬的嘴,而不是真的認爲黃祖有什麼能耐。而這個鄧龍,聽黃祖的語氣,似乎還不如他,那又怎麼可能是什麼厲害的人物。所以蒯良也沒有在這個鄧龍身上多說什麼,而是吩咐道:“明日開始,黃將軍便可出城去水軍親自指揮,現在沅水上建起水寨!”

“喏!”對於這個命令,黃祖也是應了一聲,沒有任何異議。雖然黃祖沒啥本事,但在南郡帶兵這麼多年,也知道,水軍若是沒有水寨爲依仗,那可是很危險的!既然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在武陵長時間待下去,那這水寨就是肯定要建的!

除了這些之外,蒯良也是分別向衆人交代了一些事宜,就連自己的弟弟蒯越也不例外。這些天來,蒯家在荊州各地的勢力也是紛紛朝着武陵郡收縮,已經有不少蒯家子弟趕到了武陵,所以蒯良也不用擔心人手不夠。雖說蒯良先前的打算料定蔡家今後要和其他勢力爭奪襄陽和南郡,但爲了以防萬一,這武陵郡還是要佈置好防禦措施的。

“報——!”

就在衆人商議之時,忽然從大帳外傳來了一聲急促的喝聲,還未等大帳內的衆人回過神來,大帳的帳門就是騰地一下被人掀開了,一道人影直接就是鑽了進來。

“哼!”就在那道人影剛剛鑽進來的那一瞬間,之前一直站在蒯家兄弟身後,一直都沒有動過分毫的那名車伕卻是突然冷哼了一聲。只見他身子一閃,整個人卻是驟然從原地消失了,而下一刻,那車伕就已經是出現在了那道人影的身後,緊接着,一道寒光閃過,車伕手中不知何時多出了一把寒氣逼人的寶劍,直接就朝着那道人影刺了過去。

“住手!”蒯越此刻已經看出那道人影是一名穿着輕甲的軍士,而且一進來就朝着衆人跪拜了下來,顯然不是什麼刺客,而眼看着這名軍士就要死在了自己護衛的劍下,慌忙出聲喝止。

蒯越作爲蒯家的二號實權人物,蒯家家主蒯良的弟弟,他說的話自然是份量不輕。蒯越的話音剛落,那名車伕手中的寶劍便是立馬停了下來,劍尖那是險險地貼着那名軍士後脖上的皮膚,那名軍士還沒有來得及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就被那寶劍上的寒氣給弄得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他這一動,卻是正好讓寶劍的劍尖刺破了皮膚,滲出了一個小血珠。

蒯良此刻也是發話了,看了一眼那名軍士,又看了一眼曹寅,得到對方的肯定之後,便是淡淡地說道:“退下去吧!”

蒯良這話一出,衆人又是眼前一花,同時趕到一陣清風拂面,那車伕卻是再次回到了蒯家兄弟的身後,還是先前那個姿勢站着,就像剛剛他從來沒有動過一般。曹寅見了,頓時心裡就是打顫,沒想到這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車伕,竟然是如此厲害的高手。幸好剛剛自己沒有對他怎麼無禮,要不然,真惹怒了對方,恐怕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蒯越卻是沒有理會曹寅心中的後怕,而是直接轉頭對着那名軍士喝問道:“你是什麼人?爲何敢擅闖大帳?”

那名軍士剛剛根本就沒有察覺到身後的危機,也只是感到自己的後頸處傳來了一點刺痛感,並沒有當回事。聞言擡起頭望向了蒯越和蒯良,卻是根本不認得他們,這軍士是龐季從桂陽帶來的,一向也只聽龐季的話,當即便是轉過頭望向了龐季,想知道自己的上司是如何安排的。

那龐季連忙說道:“這位是二公子,那位是大公子!你有什麼話就快說吧!”

“喏!”龐季這種簡單的解釋自然是不可能讓這名軍士明白。不過,雖然不知道這大公子、二公子到底是什麼人,但從龐季的態度上,軍士就知道肯定不是自己這種小兵能夠管的事,當即便是抱拳喝道:“回大公子、二公子,剛剛接到飛鴿傳書!漢壽城發現敵軍!”

“漢壽城?”這軍士的話一說出,頓時大帳內的衆人全都是驚呼了起來,蒯良當即便是緊皺着眉頭望向了弟弟蒯越,蒯越也是同時臉色陰沉地看了過來。兄弟倆心意相通,很快就看出了對方的擔憂。

蒯良和蒯越都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對於荊州的各個城郡自然都是熟悉得很。漢壽城位於武陵郡東北方向,洞庭湖以南,是毗鄰武陵郡的一個城池。自從蒯良下令蒯家全部勢力都龜縮於武陵郡,這漢壽城就成爲了蒯家在武陵郡的哨站。如今聽得漢壽城被敵軍攻打,蒯家兄弟心中當然會震驚和擔憂了!

而龐季三人也是明白漢壽城的重要性,知道漢壽城要是被攻打,就意味着有敵人開始對武陵郡意圖不軌了!這三人當中,就屬黃祖的性情最急,當即便是喝問道:“敵軍?是哪裡來的敵軍?”

那軍士一頓,卻是搖了搖頭回答道:“小的不知,密信上沒有說明對方的來歷?”

不知道來歷?這下連曹寅也是急了,慌忙追問道:“那敵軍的數量有幾何?武器裝備如何?”

“呃。”那軍士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尷尬,猶豫了一下,還是搖頭說道:“這個,密信上也沒有說明,密信上只是說漢壽城外突然出現了敵軍,而且已經開始朝着漢壽城發動了攻擊!”

“竟然什麼都沒寫清楚?那漢壽城的太守到底在做什麼!”這下可是蒯越忍不住發脾氣了,龐季等人自然也是對那漢壽城的太守很是不滿,不過他們知道漢壽城的太守是蒯家子弟,所以也不好說什麼,只能是默不作聲地看着蒯良。

“好了!二弟!冷靜!”蒯良也不愧是蒯家的家主,就算是碰上了這種情況,卻還是能夠保持着冷靜。提醒了蒯越之後,便是揮了揮手,示意那名軍士退下去,隨即低頭沉思了片刻,說道:“這漢壽城的太守我記得應該是蒯家分家一戶子弟,爲人還算是穩重,應該不會出這種岔子!而這密信竟然連什麼都沒有寫清楚就發了過來,可見漢壽城的情勢是非常危急了!”

蒯良做出這樣的判斷,卻不是無的放矢,或者是故意偏袒蒯家子弟。漢壽城和武陵聯絡用的飛鴿可不簡單,這個年代,飛鴿傳信這種手法可不常見,訓練出一隻能夠傳信的飛鴿可是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財力的。而且放出飛鴿,還要冒着途中各種各樣可能發生的危險,若不是萬不得已,漢壽城的太守是絕對不敢輕易啓用這飛鴿的!

而事實上,蒯良所猜測的並沒有錯,漢壽城的太守的確是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匆匆寫下密信,再放出飛鴿,通知武陵的。而就在蒯良等人收到密信的時候,在武陵東北方向,洞庭湖畔的漢壽城,此刻卻是已經是城門大開,被敵軍給徹底攻破了!而在漢壽城頭,雖然還飄蕩着那些大漢字樣的旌旗,而在這些旌旗當中,卻是多出了不少黑底白字的“勇”字旗!

第79章 惻隱之心第421章 陷陣營顯威第151章 武陵郡第237章 東進定策第781章 小童第884章 乘夜混戰第712章 情勢逆轉第971章 曹魏滅亡第166章 避難第170章 盟主第229章 胡冥第410章 內訌第20章 勸第446章 酒樓鬧事第641章 司馬定計第786章 曹魏的反應第526章 羣英相會第375章 出動第826章 廣陵末戰(完)第61章 孤獨的奸雄第294章 益州謀士第303章 城門第503章 徐庶獻策第420章 渭南城之戰第633章 拉攏管寧第425章 大將軍第116章 父母心第812章 范陽之戰(十五)第833章 又見箭車第244章 搶糧第347章 設立招賢館第75章 愣頭皇子辨第646章 義城淪陷第978章 背叛第214章 會師第622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93章 突圍與斷後第189章 李儒毒計第724章 上郡之戰(六)第627章 困難的選擇第602章 使者第86章 曹操上門第436章 曹操之喜第715章 孫策突圍第832章 早有準備第872章 拼命第846章 反攻第882章 絕處逢生第305章 作亂第802章 范陽之戰(五)第702章 張遼戰孫策第286章 黃忠戰嚴顏第249章 有趣的水賊第585章 隴西守衛戰(下)第195章 虎牢關大戰(四)第318章 廬江瑣事第522章 安排李貴第410章 內訌第602章 使者第783章 糖人第668章 徐晃發威第871章 重甲第185章 周倉大戰華雄第192章 虎牢關大戰(一)第499章 古怪的劉協第437章 招募人才第870章 騎兵第850章 東郡之變第259章 悍將第569章 警告第502章 李貴?鬼豐?第117章 拿下樊城第482章 暴怒第3章 黃忠第743章 兒女親家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328章 潛伏第544章 襲營第872章 拼命第953章 魏延的執着第32章 黃巾覆滅第67章 吳匡第301章 退兵第162章 荊州到手第56章 虎牢關血戰第790章 廣陵再戰(三)第420章 渭南城之戰第270章 壽春之戰(三)第616章 黃忠的指導第212章 袁紹的心思第902章 令人意外的消息第219章 丟進去第517章 陸遜和二張第738章 羣戰王越第310章 口才第433章 百鳥朝鳳槍第935章 楚軍入城第843章 苦戰馬超第947章 羅陽戰張飛(完)第803章 范陽之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