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隨後又詢問了一些廣陵郡的情況,便命人開宴。
吃在中國文化中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來,人們不管談什麼事情都喜歡在飯桌上談。
兩個素不相識之人,可以在酒桌上迅速熟稔起來。原本就熟悉之人,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親密。
而上下級之間,一起吃吃飯,也會迅速的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
下級需要上級的看重,一起吃飯,便代表着領導對你的重視。
上級需要下級的忠心,一起吃飯,便預示着下屬對你的忠誠。
當然,這些並不絕對,不過吃飯確實是聯絡感情的重要手段。
這一次的宴會依舊很豐盛,孫策向來不會在吃上虧待自己。
比如說牛肉這個問題,後世吃牛肉吃得多了,可是穿越來之後,可沒有那麼多牛肉吃。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不少朝代,因爲要修養生息發展農業,所以禁殺耕牛,違法者要被官府處置。
但是,即使在法制嚴苛的朝代,非耕用牛也是允許食用的。比如意外死亡的,因疾病或傷患無法從事耕種的牛,都允許進入廚房。
戰國以前,三牲祭禮中的第一牲就是牛。獻祭的牛會被當衆宰殺,而祭禮之後,牛肉會被專人分割後平均分配給參加祭禮的人。
秦朝時大軍出征,口糧往往包括肉乾,肉乾通常會使用牛肉製做。
而在漢朝,官家禮宴來賓時,牛肉製品也會在高檔次的宴會中出現。
毫無疑問,中國的每朝每代,都有牛肉供應。
不然牛肉製成的美食早就失傳了。
不過,牛作爲現在最主要的農耕工具,其對於農業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爲了發展農業生產,也爲了自己的名聲着想,孫策自然不能總是吃牛肉。
因此,孫策向來在這個問題山適可而止,偶爾吃吃牛肉也就罷了,平常還是以吃羊肉和豬肉爲主。
這一次的宴會,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小宴,自然不會有牛肉這種高大上的食品出現。
不過,總體來說,大家還是賓主盡歡。
宴會之後,孫策便回臥房消息了。
這一次巡視江東,路途漫漫,耗時良久,因而孫策特意帶上了趙夫人母女。一來,二女武藝高強,可以貼身保護自己。二來,一路之上不免枯燥,有這一對母女花在身側相伴,也可稍稍解悶一二。
這一晚,孫策在趙夫人和趙靈兒之間抉擇了良久,還是決定讓趙靈兒侍寢。
雖然趙夫人與孫策在牀笫之間的配合更爲默契,也更有熟•女的風韻,可是在趙靈兒身上的別樣感受也是讓孫策難以割捨。
也許是趙靈兒向來膽大包天的緣故,她與孫策在牀笫之間,反而更加的火熱和勁爆。尤其是那種主動,讓孫策沉湎其中極爲享受。
更重要的是,所謂“玉人何處教吹簫”,充滿了求知慾的趙靈兒對於男女之間的各種玩法都極爲好奇,尤其是對“吹簫 ”一事,更是熱衷。
有這樣一個火熱主動的女子在身邊,孫策當然也是樂在其中。
第二日,孫策離開江都縣,先後巡視了與袁術交界的堂邑縣和東陽縣,隨即又來到了淮河防線的重鎮淮陰縣。
淮陰縣原本屬於下邳國,孫策用凌縣和海西縣與袁術交換了淮陰縣,從而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淮河防線。
淮陰縣的縣境呈長條形,恰好沿淮河自西向東分佈。
也就是在這個長條形的狹長地帶上,均勻的分佈着四座棱堡。
孫策首先到了第一座棱堡,這座棱堡叫做定淮堡。
定淮堡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西邊緊靠着洪澤湖,洪澤湖的另一邊就是袁術的領地,而北部就是淮河,過淮河往北依舊是袁術的領地,但是淮北這一片地方,在不久的將來卻很有可能發生與呂布的混戰。
由於定淮堡地理位置的重要,因此這裡是由威武校尉李襄親自領兵1000駐守。
此時的孫策正帶着一衆文武在定淮堡之外。
騎在一匹紅色的西涼馬上,孫策擡首望了望不遠處高大的棱堡,嘴角泛起了一絲笑意。
整個棱堡看上去猶如一個充滿了力量的洪荒巨獸。剛剛築好不久的城牆上,泛着一層淡淡的青光,那是青磚的顏色。
整個棱堡呈皇冠型,三個尖棱狀的牆體猶如巨刺一般插向淮北方向。
棱堡的牆體修築的比較高,約莫有5米左右。牆體以青石爲基,夯土爲心,青磚爲皮。所有青石都是經過專門打磨,基本相同大小。夯土則是經過數月時間的持續重碾,十分堅實。包皮的青磚,也是專門燒製的城牆磚,夯土外包裹的青磚有一米之厚,極爲堅固。
孫策帶着一衆文武,繞着定淮堡轉了一圈,頻頻點頭。
在場的文武也大多經歷過戰事,自然看得出這棱堡的特點,無論敵人從哪一個地點進行攻擊,都會至少受到兩面反擊。
很快,衆人便了進入棱堡之內,棱堡內部完全是一個巨大的軍營。
營房,倉庫,校場修建的整整齊齊。
在堡內巡視一週後,孫策在威武校尉李襄的帶領下,終於上了定淮堡的城頭。
城頭上一樣鋪着青磚,十分平坦,除了棱狀的牆體外,每隔20米左右,還會有一個馬面和塔樓。
馬面和塔樓上則佈置着各種各樣的守城利器。
塔樓上往往放置着巨大的投石機,樓中則是存放的石彈。而馬面處往往設有一臺巨大的弩機,弩機邊上則是碼放整齊的弩箭,泛着幽幽的金屬光澤。
繞着不大的定淮堡城牆走了一圈,孫策很是滿意。
在孫策看來,有定淮堡在,自淮北而來的,可能的對廣陵郡的攻擊,就差不多擋住了一半。
“子輔,你對淮河防線還有什麼看法?”孫策將目光轉向威武校尉李襄問道。
對於這個出身南陽豪強,曾經加入過黃巾軍的屬下,孫策一向是十分看重。除了拿其當牌坊,以顯示自己的唯纔是舉外,李襄自己也有着過人之處。
李襄武藝不如徐盛、太史慈,指揮統帥不如周瑜、賀齊,可李襄勝在均衡,且尤其善於防守。
所以,李襄作爲淮河防線的最高指揮官,可謂是恰如其分。
“主公,臣以爲應當在洪澤湖內設置一支水軍,人不需要多少,2000人足矣!”李襄拱手說道,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孫策聞言,微微頷首,心中有些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