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在馬城陪着老爹呆了四天,直到等到被夏侯蘭和馬臺替換回來的魏攸,劉虞這才準備離開。
魏攸,字良平,右北平人,是劉虞帳前東曹掾,曾經力勸劉虞不要對公孫瓚動武,認爲公孫瓚尚有利用價值,在劉虞帳前幕僚當中,還算有些軍事頭腦。
這次軻比能來犯幽州,劉虞麾下可用的將領捉襟見肘,危急關頭,只好命令魏攸率領一萬兵馬入住高柳,要求他堅守不出,莫要出城與鮮卑人作戰。現在看來,魏攸還算稱職,一直很好地貫徹了劉虞的意思,不僅守住了高柳,而且麾下一萬士兵人心穩定,沒有異變。
當然了,高柳一萬守軍能夠如此輕鬆,也是託了北線趙雲、夏侯蘭、鮮于輔等人的光,若不是這些將領奮勇作戰,死死頂住了鮮卑人南下的腳步,估計魏攸現在也不好受。
魏攸返回馬城時,帶回來兩千兵馬,使得馬城原本稍顯薄弱的兵力得到了補充和加強。如此算來,高柳駐兵八千,馬城駐兵七千,寧城駐兵六千,廣寧駐兵五千,合計爲兩萬六千人。
劉虞當初南下冀州時,率領了三萬兵馬,這兩個多月來總共折損四千餘人,前後殲敵累計七千餘人,俘虜五千餘口,可謂損失輕微,戰果輝煌!
大概數字統計出來之後,劉虞看了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實在無法想象這次的戰事怎麼進行的如此順利,不僅讓軻比能大敗而退,同時還趕跑了閻柔,將幽州西北部處於外長城至內長城之間的兩郡之地徹底奪了回來!
所謂的外長城,便是西起高柳,經馬城、寧城,然後接連白山的外圍長城;內長城則是從涿郡西北閻鄉開始,經五阮關過淶水,再過灅水,然後連接軍都山的先秦燕國時代就開始修築的長城。
外長城與內長城之間便是代郡和上谷郡,這兩郡也是迄今爲止從未被公孫瓚的兵馬染指過的地方。守住了這兩郡,劉虞等於擁有了一塊穩定的根據地,其戰略意義非同尋常。這也正是劉虞親率大軍駐守馬城,拼死抵禦鮮卑人入侵幽州的根本原因。
魏攸返回馬城之後,見到了從未謀面的大公子,也見到了兩個多月沒照面的鮮于輔和公孫紀,當然還有前段時間一起在馬城吃過苦的老夥計程緒。
等候魏攸回來的這四天裡,劉和除了吃飯和睡覺,其餘時間都陪在老爹的身邊,他將自己關於幽州的看法,關於如何整治軍隊,如何發展農業生產,如何開展邊境商貿,如何招攬人才,如何興辦教育等等諸多的想法和考慮都與劉虞做了交流和探討。
劉虞多數時候都是笑意盈盈地聽着兒子在那眉飛色舞地講述,有的時候覺得太過匪夷所思和離經叛道,則會出語提醒和駁斥幾句,但總體而言,他對於兒子能有這樣全面長遠的思考和謀劃,還是很高興和歡喜的。
年少輕狂,自以爲是的毛病,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容易犯,但劉虞認爲自己的兒子顯然不能歸於此類。僅從兒子在冀州時的作爲,在返回薊城後的作爲,以及在來馬城路途中的隨機應變,足以證明他是真的胸有經緯天地的才幹,而非紙上談兵、坐而空談的年輕人。
因爲對於兒子的認識不斷全面和深刻,所以劉虞對劉和提出的幾條意見都認真採納,有的甚至立即付諸於行動。
首先,劉虞向朝廷起草了一封長長的奏章,其中濃墨重彩地講述了此次對抗鮮卑入侵的大捷,然後違心地稱頌了董太師在長安的作爲,請朝廷加封董卓爲大將軍;接着又向朝廷建議加封冀州牧韓馥爲安北將軍,表韓馥麾下將領張郃爲建忠將軍;表奮武將軍公孫瓚爲青州牧,加封平東將軍;表渤海太守袁紹爲幷州牧,加封安西將軍;最後,請朝廷加封侍中劉和爲護烏桓校尉,加封廣陽人閻柔爲護烏桓司馬。
整篇奏章之中,劉虞並未提到自己,非常自謙。但是,這封寫給朝廷的奏章,必然是要先經董卓過目的。劉虞違心的稱頌了董卓,還請朝廷加封董卓爲大將軍,這可是非常難得的讓步。董卓怒殺前太傅袁隗之後,爲何要將這個職務分給遠在幽州的劉虞?還不是爲了堵住天下悠悠衆口,安撫士人集團。
太傅之位,僅在太師一人之下。董卓逼着小皇帝加封自己爲太師的時候,吃相有些難看,所以就讓皇帝同時封劉虞爲太傅,當時就料定劉虞不可能真的來長安,最多也就是得個虛名。如今劉虞讓他加封大將軍,董卓是不是也得投桃報李,回報給劉虞一點啥呢?
當然了,董卓對於大將軍這個職務或許不放在眼裡,如今他手握二十多萬西涼兵,控制着小皇帝和朝中一羣老臣,盤踞在長安一帶逍遙快活,實際上跟自己當皇帝沒啥兩樣。
不過,從名聲上來講,太傅劉虞請朝廷加封他爲統領天下兵馬的大將軍,似乎聽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信都會盟的時候,劉和與公孫瓚、袁紹和韓馥都有約定,由自己父親出面幫他們向朝廷討官,而他們則一起上表朝廷爲劉虞請封驃騎大將軍之職,這是一筆大家都有好處的買賣,如今劉虞又向董卓示好,只要劉和再派人在長安活動活動,基本上就可以實現了。
王越當時在冀州與劉和分開,急着返回長安,其實就是向司徒王允彙報此事,好讓王允等忠於漢室的老臣提前知道,免得到時候跳出來出言阻擾。
以劉和的分析,父親劉虞被加封驃騎大將軍的可能性很大,要是董卓不同意,到時候就別怪自己拿出殺手鐗來。倒是加封袁紹爲幷州牧和安西將軍的事情,問題比較嚴重,畢竟當初朝廷曾封董卓爲幷州牧,而幷州又是距離長安最近的地方,實在比較敏感。
不過事到如今,也管不了那麼多。只要能讓老爹順利加封驃騎大將軍之職,今後劉虞就有了開府建衙,任命手下官員職務的權力,相當於是在黃河以北另立中央,與董卓成爲旗鼓相當的頂級大佬。
劉虞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佔據着皇室宗正的名頭,就算他在黃河以北開府建衙,私授官職,天下人也不會有太多的負面評論。到時候,只要派人四處散佈劉虞這麼做是得了皇帝的密旨,絕對可以得到許多擁護漢室的士人支持。
只要劉虞頭上戴起“驃騎大將軍”這頂超級大帽子,劉和今後就有許多的事情可以從容佈局實施,不必擔心惹人非議,遭受來自各方面的阻擾和壓力。
除了這封信,劉虞還給倒黴的閻柔也寫了一封信,盛讚了閻柔這次共同抵抗軻比能的做法,告訴閻柔已經向朝廷上表了,今後烏桓司馬的官職肯定歸他所有,別人想搶也搶不走。不過呢,劉虞也提醒閻柔,今後未曾收到命令時,不得私自率兵越過白山,否則便以謀逆造反論處!
劉和建議父親在全州發佈公文,褒揚這次犧牲的士卒,向他們的家人發放一些撫卹,同時在軍都山南麓風景秀麗之地修建一處陣亡將士墓地,將犧牲士卒的屍骨運回去統一安葬。
劉和又建議父親返回薊城之後,號召全州百姓利用冬日枯水季節抓緊時間開墾新田新地,興修蓄水池沼和灌溉水渠,栽種護土的樹林。
劉和還建議父親繼續向天下各州發佈《納賢告示》,廣泛招攬各地人才前來幽州做事,同時讓各縣推薦具備特殊本領的各類人才,到時候全都送到護烏桓校尉府中來,劉和將有重要的用途。
對於兒子的這些建議或者請求,劉虞基本上都點頭答應。他想到兒子今後要代替自己鎮守邊塞,對於這些並不過分的要求,還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父子一起商量着忙完了這些事情,便到了分別的時候。
這次鮮于輔率領兩千騎兵親自護送劉虞返回薊城,功曹從事公孫紀隨行,魏攸暫時代替鮮于輔繼續留守馬城,程緒則前往寧城協助趙雲。
李嚴雖然不在劉和身邊,但他已經安排民夫轉運一批牀弩和大量的秘密武器前往寧城、馬城,有了這些防守武器,從此廣寧、寧城和馬城相互可以護衛支援,鮮卑人再想來鬧事,只會受到更加無情的猛烈打擊。
看着老爹乘坐的軒車漸漸遠去,佇立城頭的劉和竟然有了幾絲淡淡的不捨之情。雖然相處時短,但劉和從這幾日老爹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深情,明顯可以感受到一種父親對於兒子的疼愛和呵護。
哪怕是兩世爲人,相隔千年,劉和也覺得父子之情沒有任何不同,一樣值得好好的珍惜,好好的維持。
劉和手中緊握着可以調動指揮三萬大軍的兵符印信,心裡默默對着遠去的劉虞說道:老爹放心,只要有我在,漢末最大的軍閥就一定非你莫屬!
坐在馬車裡的劉虞,忽然心煩意亂,似乎有種被人惦記上了的感覺。他卻不知,自己本來是想做大漢忠良,可好兒子竟然盤算着讓他做那手握百萬兵馬的大軍閥!
只是,大忠良與大軍閥,真的就不能同時兼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