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入主

漢初平二年,六月。

北平太守公孫瓚引步騎兩萬奔襲冀州,韓馥派部將領三萬人出擊,初戰不利。

鄴城,州牧府。

韓馥頗爲客氣地對前來拜訪的荀諶見禮,畢竟荀家的名聲擺在那裡。“友若先生難得來我這吶,不知有何事?”

荀諶微微笑道:“解大人憂患爾。”

“先生可解公孫瓚的進犯?”韓馥有些意動道。

荀諶一副擔憂地道:“公孫瓚統率燕、代兩地的軍隊乘勝南下,各郡紛紛響應,軍鋒銳不可當。袁紹又率軍移動,意圖不可估量,我着實爲將軍擔心。”

韓馥心中恐慌,問道:“既然如此,該怎辦是好?”

荀諶慢悠悠地說:“您自己判斷一下,寬厚仁義,能爲天下豪傑所歸附,您比得上袁紹嗎?”

“比不上。”

荀諶又問:“那麼,臨危不亂,遇事果斷,智勇過人,比得上袁紹嗎?”

“比不上。”

荀諶再問:“數世以來,廣佈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比得上袁紹嗎?”

韓馥神色猶豫了下後說:“比不上。”

荀諶覺得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袁本初是這一時代的人中豪傑,將軍以三方面都不如他的條件,卻又長期在他之上,他必然不會屈居將軍之下。冀州是天下物產豐富的重要地區,其要是與公孫瓚合力奪取冀州,將軍立刻就會陷入危亡的困境。”

經那麼一分析韓馥頓時好像感到雷霆萬鈞,大事不妙,急道:“先生救我。”

荀諶這才嚴肅地說道:“袁本初是將軍的舊交,又曾結盟共討董卓,爲今之計把冀州讓給袁紹,他必然感謝您的厚德,而公孫瓚也無力與他來爭。這樣,將軍便有讓賢的美名,而自身則比泰山還要安穩。”

韓馥性情怯懦,嘴上不說但是心裡已經想讓位了。

思量幾日後韓馥發書信給袁紹並對不下說明退讓之意。

韓馥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得到消息,趕忙勸阻。

耿武勸說:“冀州地區可以集結起百萬大軍,所存糧食夠吃十年。袁紹只是一支孤單而缺乏給養的客軍,仰仗我們的鼻息,好像懷抱中的嬰兒,不能他奶吃,立刻就會餓死,爲什麼要把冀州交給他呢!”

韓馥幾經思量打定主意,“我本來是袁家門生,才幹也不如袁紹,自知能力不足而讓賢,是古人所稱讚的行爲,你們爲什麼偏要反對呢?”

耿武嘆嘆息道:“冀州休矣!”於是棄職而去者十餘人,獨耿武與關純來到了偏廳中密謀。

袁紹接到了韓馥讓位的書信後興奮異常,立即與一衆親信商議接受的問題。

三日後,袁紹引兩萬兵馬駐紮到了鄴城附近。

韓馥手捧印信領着一衆文武出城迎接袁紹。袁尚提醒說:“冀州新近歸附必定還有反對之人,父親宜加強防衛。”

袁紹於是招來顏良文丑和一干親衛防範生變。袁尚自然帶着典韋許褚跟在了後面進城。

袁紹見過韓馥後很是客套了一番,對冀州一衆舊部也是極盡恭謹。就在袁紹與韓馥來到城門裡的時候旁邊殺出了十幾個漢子。

韓馥吃驚地問道爲首兩人道:“耿武、關純這是爲何?”

耿武、關純拔刀而出喊道:“誅殺袁紹!”

不等吩咐文丑就縱馬上前,提着長刀殺向前,舞起了片片雪花般的刀影。

耿武、關純的部從還沒有近身就被砍倒了好幾個。文丑盯住耿武,長刀直直向他捅去。

後者想格開刀尖不料文丑力大他手中的環首刀被磕飛,文丑猙獰一笑砍下了他的腦袋。就在交戰中顏良也縱馬上去刺死了關純。

袁紹臉色陰沉,韓馥更是瑟瑟發抖。片刻過後袁紹又恢復了笑臉,並對衆人大加安撫。

韓馥舊部如沮授等就對袁紹的風度很是折服。

是月,袁紹入冀州,以韓馥爲奮威將軍,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盡奪韓馥之權。馥懊害怕優慮,請求袁紹讓他離去,袁紹同意,於是韓馥就去投奔陳留郡太守張邈。

這樣冀州初步被袁紹掌控。袁紹軍盡得冀州錢糧,收編兵馬十萬多。一些武將文官經過拉攏徵召也紛紛投靠袁紹麾下。

這時袁紹手下文武齊備,謀臣就有沮授、田豐、荀諶、許攸、審配、逢紀、郭圖、辛評等,武將有張邰、高覽、韓猛、顏良、文丑、淳于瓊、朱靈、鞠義、張遼等。一時間實力大漲。

一旦入主冀州,袁紹軍就不得不應對來自公孫瓚的威脅了。

此時公孫瓚爲奮武將軍,封薊侯,能將烏桓等東北遊牧民族打得害怕不敢再來進犯的公孫瓚,實力自是不言而喻。

公孫瓚自己辛苦攻打韓馥,不想竟做了他人嫁衣,惱怒怨恨袁紹把他當槍使之下,糾集了包括討伐董卓時也沒有出動的精銳騎軍“白馬義從”,並上其餘精兵共三萬多進駐河北界橋。

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爲冀州州牧,田楷爲青州州牧,單經爲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首縣令。

袁紹聞訊,緊急調兵五萬多屯軍廣川縣(今河北棗強縣東北)。

一時間河北大地上硝煙瀰漫起來。

陳留城郊,曹操軍軍營。

此時曹操在一干宗族豪強資助下,也重新招募了一支兵馬。

收到從河北傳來的消息後召集起夏侯惇、夏侯淵、樂進、李典,曹氏兄弟曹仁、曹洪等心腹還有至交好友鮑信商議起來。

曹操眯着細長的眼問道:“你們如何看待袁本初入主冀州和與公孫瓚交戰的事?”

鮑信一向對曹操很是信服,他不以爲然地說:“袁紹身爲盟主,卻利用職權,專謀私利,將自行生亂,成爲第二個董卓。如果抑制他,我們沒有力量,只會樹敵。我們可暫且先去黃河以南發展勢力,等待形勢變化。”

曹操點點頭,他十分同意鮑信的看法,只是現在自己雖然有不少領兵將領,但還缺能參謀決斷的謀士,此次一定要招攬些才識之士。

正好黑山、於毒、白繞、眭固等下餘萬人進攻東郡,太守王肱不能抵禦。

曹操趁機率軍進入東郡,在濮陽進攻白繞,將白繞打敗。

於是曹操自立爲東郡太守,將郡府設在東武陽。亂世梟雄的曹操也算有了一塊立足之地。

廣川袁紹軍營地。

虎牢關之戰後,袁尚一直加緊跟黃忠趙雲等人練習騎射擊刺,得到這些一流武將的細心指導,他馬上馬下功夫進展神速。

袁紹收編了冀州軍後在袁尚的請求下也給他補充了一批軍馬、兵員和甲胃武器,經過休整袁紹軍的編制也趨於規範。

這時的軍隊爲部曲爲基本單位,每曲500人,二曲1000人爲部,二五制。部上設營編制爲5000人,二營爲軍。

袁尚所轄兵卒除去虎衛、狼衛共有三千五百多人算爲一營。袁尚自己領校尉職銜,黃忠任騎都尉依舊總領操練,趙雲、許褚、典韋三人都任軍司馬。

其中趙雲協助黃忠做了副手,許褚、典韋除了統轄虎衛、狼衛外還各自兼領一曲五百人的步卒。黃忠、趙雲各直接領一部千多人的騎兵。

袁尚讓自己一營淘汰掉了長矛,不論步騎全以長槍爲主,他知道這時後雖然軍中還是矛、槍兼用但淘汰矛是歷史所趨。

另外黃忠所領的騎兵有一半配了寶貴的手弩也就是臂張弩,另外一半配強弓,近戰都配環手刀。趙雲的一部也都配弓,近戰則是長戟和長槍。

步卒方面袁尚通過各方疏通也拿到了三百多張蹶張弩,要知道蹶張弩是這個時代威力最大的單兵遠程武器。它射程200步以上而步長弓射程則只有100步左右。

步卒除了三百蹶張弩兵還有就是配備了半身鎧的長戟兵和長槍兵了。

此外步卒也配了若干的盾牌。斥候是在騎兵裡選派的,輜重營有五百多人,也配了環首刀和盾牌騾馬等裝備。

這樣袁尚所部人數雖不多但算是難得的精銳了,所缺只是實戰。

袁尚知道現在自己的優勢是在軍中,這樣自己能更早更好的結交一些將領,還有樹立軍功威信,這是現在還在兗州的大哥袁譚二哥袁熙所不能及的。

但事情並不如計劃中來的順利,武將中他想拉攏的張邰、高覽、韓猛、鞠義等人對他只是禮節性的客套,顏良文丑倒是因爲出身微末和袁尚的禮遇而對他頗有好感。

文官那裡就更加艱難了,沮授、田豐是袁紹陣營裡最有才識的了,但兩人耿直清高對誰都是那麼一臉嚴肅樣。

荀諶、許攸都是狐狸一般的人物特別是許攸,收了財物與他表面是很親熱,但有多少真心就不得而知了。

郭圖、辛評兩人對他就更冷淡了,歷史上袁尚的死黨審配、逢紀現在也是一副不溫不熱的感覺。看來拉攏好人脈還任重道遠吶。

自己現在也缺個能出謀劃策的謀臣,畢竟自己只是知道一些大致的歷史走向,學過一些兵法韜略,但真個比起一些才智之士來,還是有不少不足的。

況且今後隨着自己的亂入,歷史也會偏離既定的軌道自已的優勢將不負存在。

但是有些事也是靠機緣的,偌大的一個大漢即使找着才士俊傑,人家也不一定搭理你,像不久前袁紹招攬的那個田疇,硬是不給這位車騎將軍、冀州牧面子,弄得袁紹很是惱火。

袁尚知道機會即將來臨,如果歷史敘述沒有錯的話。

公孫瓚軍營地。

公孫瓚親熱地拉着劉備的手說道:“能得賢弟相助當真勝過一萬精兵吶。”

劉備知道這是他的客套話,也沒往心裡去,此時公孫瓚勢力強盛做爲昔日的師兄弟。

劉備的直覺讓他來這裡,看看能不能從中得到些什麼,最差也要討得點兵士回去發展自己的勢力。畢竟現在自己勢單力孤,但他的壯志卻怎麼會安心屈居於區區一個縣令。

劉備道:“伯珪兄兵力強盛,備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公孫瓚拉着他入座然後說:“帶吾平定這河北一定讓賢弟能衣錦還鄉。”

劉備感激道:“只求上報國家下助伯珪兄一臂之力,何求名利耶。”

公孫瓚大笑不止,道:“有玄德在何愁何必不定袁紹不平。”

隨後撥給了劉備一千多兵卒讓他兄弟三人在軍中聽令。劉備欣喜地答應了,然後兄弟三人回了營帳。

張飛不滿道:“只是一千小卒大哥何須如此高興。”

“賢弟,此處不比自家需慎言。”劉備怕他的話傳除去,畢竟是個大嗓門。

“三弟說的沒錯,本想公孫將軍憑着舊交能給我們一些兵馬不想只有一千而已。”關羽不以爲意道。

劉備有些憤恨又有些嘆息道:“誰叫我等出身微末,沒有成就一番功業前真是寸步難行啊,想那袁本初、袁公路不過一介虛名之士,只是仗着家世威望,但勢比人強我等又能奈何,想成就功業重振漢室社稷只能在他人面前強作歡笑罷了。”

“俺老張就是憋氣!”張飛惱道。

劉備勸道:“凡事需忍耐,終會有我兄弟出頭之日,兩位賢弟切忌,一旦交戰量力而爲即可,積蓄實力要緊。”

關羽眯了眯眼道:“曉得。”

張飛也悶哼了一聲。

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九章 逆施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十二章 會盟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十章 潛逃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四章 前奏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一七三章 激戰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七章 亂起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五章 情動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十八章 局定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十九章 才智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二章 驚鴻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二一二章 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