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荊州公子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蔡瑁帶着喜悅,帶着希望出發了。他帶着本部兩萬人馬剛剛出發,太史慈被招進了議事廳。“拜見主公。”太史慈昂然而入,氣宇軒揚,盡顯大將之風。“子義無須客氣,來上前上話。”沈鷹對待自己人的時候,還是非常和藹的。

“子義,上庸之事你可清楚。”太史慈一聽當下道:“這事我知道,現在劉表長子劉琦和逃竄過去的劉磐正盤踞在那。”太史慈說完後,心中就起了納悶,不是剛剛派了蔡瑁前去討伐了嗎?但他剛想問的時候,郭嘉就開口道:“太史將軍無疑,蔡瑁乃一庸才也!上庸雖小,兵不過萬,然蔡瑁必不能勝。現今商量派你前去增援,抓住機會便宜行事。”郭嘉說完,用手在脖子上比試了一下。

太史慈一聽,忽然全明白了。自己的疑問也明白了,在得知蔡瑁出兵的時候,自己還以爲蔡瑁的到重用了呢?原來是讓他去送死啊!太史慈對沈鷹的知遇還是很感激的,再說沈鷹這些年對他也算是重用有加了,這次的任務交給他自然是一種信任的表現了。

魯肅這時把準備好的文書交給他,沈鷹轉身道:“太史慈聽令!你帶一萬五千人馬午夜出發,一定要拿下上庸各郡縣,對劉公子能寬大就寬大處理吧!”

“莫將遵令!”太史慈接過將令,實行去了。

沈鷹在安排好事宜後,又來到了傷員的救治所。這裡可是有荊州兩萬多傷員啊!但救治就是一項很大的任務了,沈鷹不但救治了他們,還給予了死者家屬做了補償。並對於重傷殘疾者,給予了終生補養的條件,這項做爲軍人的補助工作,贏得了廣大士兵的歡呼,也提高了戰鬥力,凝聚力,忠誠度。

沈鷹在救治所一路慰問,所到之處都傳來了真誠的歡呼聲,“沈將軍來了,沈將軍來了……”

沈鷹前生做爲一個軍人,他懂的當士兵的心理,也明白當兵的苦處,尤其是古代,只有糧餉,沒有軍餉。但沈鷹對士兵不但發糧餉,還發軍餉,而且對軍人的家屬,連分田都多分半畝地。如此的政策,能不讓士兵效力嗎?能不打勝仗嗎?

“小兄弟,今年多大了,家中還有什麼人呢?”

“將軍、我、是孤兒,我沒有家人。”

“你放心,好好養傷,等好了,你去給我當親衛兵。”

“謝謝,將、軍。”沈鷹看着那滿身都是傷藥的士兵,無奈的搖了搖頭。戰爭啊!戰爭!

“大家好好養傷,我會經常來看你們……。”

沈鷹懷着沉重的心情走了出去,心中不由的問自己,我來了難道是來製造殺戮的嗎?我的這樣做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人生難道就是踏着別人的屍體往上走嗎?

帶着疑問的沈鷹默默的走到了城牆上,郭嘉和魯肅都沒有打擾他。遠眺着大好的河山,秀麗的風情,淳樸的鄉民,清風拂來,清爽舒適。“大好江山,春光無限,鐵騎橫行,捨我其誰!”沈鷹喃喃的念着那些豪言。

夕陽見下,沈鷹不由的想起了曹操的一句話,“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看來自己是要走上這條路了,現在漢室坍塌,天下羣雄共起,看來稱王稱帝的人會羣起了。沈鷹輕輕拔出了吳王劍,仰天道:“天下太平,從兵戎開始!”

上庸郡治所,西城。劉琦和劉磐看着城下的蔡瑁,不由冷笑道:“蔡瑁一介庸才竟然前來攻擊我們,沈賊真是欺人太甚!”劉琦一身戎裝,手握長槍道:“表哥是不是出城衝殺一陣,挫一下他的士氣。”劉磐聽了道:“那表哥就帶三千兵馬前去衝殺一陣,看看蔡瑁那庸才有什麼本事討伐我們。”

劉琦聽了豪氣的道:“失我荊州土地者,皆蔡瑁一人之過矣!今日能殺了這個大仇人,我死有何懼。”

劉磐也算是一個能人了,歷史上他掌管長沙郡,與東吳名將太史慈也打過幾仗,雖然不勝,但也沒有大敗,能和太史慈鬥一鬥的人,也算是可以了。

劉磐這時也狠聲道:“襄陽十五大軍皆喪與他手,一日之間煙硝雲滅,真是罪惡滔天之人。那時他若聽我之言,大軍駐防城中,進可攻,退可守,憑襄陽城中餘糧,夠大軍半年之用。只要守上半年,江東兵馬豈能不退。”

劉家兩兄弟,痛罵了蔡瑁一陣後,劉磐帶着三千兵馬殺出了城外。劉磐在陣前喊道:“蔡瑁老賊,你敢出來單挑否。”

蔡瑁看着耀武揚威的劉磐,當下顧左右道:“何人敢前去上了此賊。”一偏將縱騎道:“小將願望。”

蔡瑁當下道:“好!你可奮力給我誅殺此賊。”

那偏將立刻提刀殺了上去,劉磐一見,喊道:“無名小族,也敢前來。”當下飛騎而上,兩騎相交,“啊!”那偏將被斬成了兩段,落與馬下。劉磐哈哈大笑而回,蔡瑁軍士氣立刻一挫。

劉琦在城頭上也大喊道:“快,快擂鼓助威!”

蔡瑁把心一橫,自己提出標槍殺了出來。劉磐一見道:“蔡老匹夫,爾也敢上陣嗎?”

蔡瑁氣的大喝一聲,縱騎而上了。劉磐當見蔡瑁殺上來了,立刻提矛殺了過去,兩人在兩軍陣前,迅速的殺了起來。

兩軍的士兵這時也轟然大喊的爲自己的主將助威吶喊。兩方的鼓聲震天,號角長鳴,讓整個氣氛頓顯的激烈起來了。

兩人一槍一矛,你來攻我守,纏鬥在了一起,轉眼就三十幾合過去了。蔡瑁這些年養尊處優,本來練了幾年的武藝也荒廢了,鬥到三十幾合就力不從心了。

劉磐見他力怯,攻的更急了。蔡瑁這時虛汗直流,越擋越慌,好不容易使了一個虛招。飛騎而回,可謂是落荒而逃了。

劉磐一見,當下長卯一揮,三千兵馬如風掩殺過去了。蔡瑁軍見主將敗退,立刻跟着逃了起來。大軍直退了三十里,方纔穩住陣腳,清算過後,竟然損失了幾千人馬。當夜,太史慈帶着隊伍秘密來了,在得知大敗後,把蔡瑁狠狠的罵了一頓,方纔悻悻而出。

太史慈回到營中後,把蔡瑁所敗的原因想了一下後。立刻叫人傳令蔡瑁明天再去挑戰,然後又叫自己的親兵換好衣服,悄悄的混進了蔡瑁的部隊當中。

太史慈悄悄的安排好後,把自己的部隊拉到離西城不遠的一個森林了駐紮起來了。次日,蔡瑁率軍大戰,果然又是大敗而回。太史慈自然是又狠狠的罵了他一頓,叫他等候命令了。

一連幾天過去了,太史慈一直沒有出戰。到是蔡瑁時不時的前去搦戰。一天過去了,夜晚悄悄的來臨了,當晚三更時分,西城突然火光四起,太史慈在看到火光後,立刻讓人叫蔡瑁發起進攻。自己也帶着部隊殺了過去,此時,西城的北門大開,太史慈指揮大軍迅速的衝了進去。

太史慈帶着兵馬一路掩殺進城,劉琦和劉磐的軍馬此刻也亂成了團,被這突如起來的火和兵馬殺的措手不及。太史慈並沒有給敵人多少機會,一路衝殺着殺進了西城郡守府。

劉琦在碰到太史慈後,交手一合就被抓了。劉磐也被士兵們活捉了,大戰到天亮後,戰報傳來蔡瑁死在了亂軍之中了。太史慈聽後,命人厚葬之,令傳報襄陽。

這些計謀都是太史慈一手策劃的,太史當日派了親衛去蔡瑁那,不僅是殺蔡瑁,而是讓士兵在蔡瑁和劉磐戰鬥時,混進了西城。

一百多親衛部隊,在西城呆了幾天後,立刻把情況摸熟了,然後分頭行事,一隊人馬打開城門,一隊到處放火,製造混亂。

這也是爲什麼西城會起火的原因了,蔡瑁卻實是死在了亂軍之中了。本來太史慈也安排了兩個心腹在他身旁,藉機會在戰鬥時殺了他,但兩人還沒出手,蔡瑁到先被殺了,還真是天意如此啊!

西城哪下後,太史慈在審訊劉家公子時,表示投降可以不咎,也傳達了沈鷹寬大的處理的事。兩人在聽了蔡瑁死後,也就表示願意投降,畢竟自己最大的仇人已經死了,荊州也拿不回來了,又何必枉送了姓名呢?

太史慈迅速的結束了戰鬥,也順利的拿下了西城,西城的勝利拿下,宣示了荊州南部劉表的勢力全部瓦解了。

聲明:書中有的地方把“陸康”,寫到了“陸抗”了。請不要誤會,那完全是失誤。

說明:亮劍爲寫這本書,現在工作已經動搖了。老總因爲我經常早退,遲到,已經下了再三通告,如果再被抓就開除。爲了吃飯,亮劍決定以後抽時間來寫,章節可能會只有兩千字左右,但我會盡量做到兩天三章或三天五章,那樣還是可以保持原來的數量的,在這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謝謝!!!

第153章 愛的誓言第37章 羣雄會盟第220章 悲壯文聘第8章 亂世平賊第194章 分兵出擊第219章 議取西川第17章 壺關大捷第209章 良才猛將(下)第141章 迴歸新野第172章 火燒聯營(下)第51章 招賢納士第216章 龍定三分第71章 虎將黃忠第51章 招賢納士第172章 火燒聯營(下)第8章 亂世平賊第214章 開啓戰端第177章 將星隕落(中)第208章 尚香情結(下)第35章 計攻汝南第103章 初現蹤跡第147章 陣前封將第8章 亂世平賊第234章 兵進雒城第43章 天下大勢(下)東吳名將呂岱第6章 浩天之志第172章 火燒聯營(下)第146章 軍隊之靈第36章 曹操崛起第56章 大將軍王第179張 新的決鬥第66章 江陵之戰(四)第165章 揮軍直進第91章 進攻焦鑊山第56章 大將軍王東吳名將呂岱第123章 亡命天涯第216章 龍定三分第198章 許褚揚威第133章 混戰小沛第168章 長社之戰第69章 實施政策第152章 回家真好第184章 未來江東第115章 全面伏擊東吳名將呂岱第72章 大戰黃忠第82章 出發前夕第88章 陷入困境第96章 有人稱帝第94章 回師路上第35章 計攻汝南第220章 悲壯文聘第177章 將星隕落(中)第161章 天之驕女第243章 浴血奮戰第116章 東興渡口第115章 全面伏擊第157章 秘密武器第178章 將星隕落(下)第111章 許楮戰張飛第130章 奇才鳳雛第108章 達成共識第138章 新的時代第136章 黎明前昔第166章 局勢急轉第202章 霸王歸順第153章 愛的誓言第220章 悲壯文聘第202章 霸王歸順第224章 大戰前夕第47章 席捲江東(三)第144章 行軍路上第126章 偷襲呂布第231章 戰略防禦第101章 穩定局勢第3章 重獲新生第63章 江陵之戰(一)第9章 古山奇遇第160章 少年陸遜第126章 偷襲呂布第一百一三章 計算之中第31章 賢才歸心第165章 揮軍直進第35章 計攻汝南第1章 序第86章 丹陽談判第84章 蠻女多情第168章 長社之戰第189章 施展陰謀第71章 虎將黃忠第137章 全面撤兵第120章 緣分天定第230章 敵蹤突現第213章 尚香抉擇第103章 初現蹤跡第10章 奇襲敵營第196 一擊而退第38章 虛僞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