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新的較量(全)

亮劍新書《傳奇小兵》已經上傳,書號是:68633。希望大家能夠支持!多收藏,多投票,多多點擊。新書每得一千票,三國立即解禁一章,新書票越多,三國解禁越快!希望大家把票都砸給偶新書吧!!!謝謝!!!

穎川城河北駐軍營地,當許攸發現自己的印璽不見後,就知道事情不妙,爲了逃脫責任。許攸就來到主營之中,晉見袁紹道:“大王,今時糧草漸缺,嚴冬又即將到來,今秋的收割又不是很多,洛陽的糧食恐怕也不多了,故臣願意先往鄴城討糧,前來接應大王大軍回京。”袁紹近日也在愁悶糧食的問題,此時見許攸前來獻策,也覺的確實可行。於是道:“子遠願意前行,這是再好不過了,可速往鄴城催運糧草。”許攸心中一喜,道:“臣,告退。”許攸此時去鄴城,自然有其道理,他的家小此時都在河北,尤其是這些年他多得到的珍寶,都在河北老家。他北上大計,完全是準備攜帶私逃的。

袁大頭這個冤大頭,還真的是被人坑了,還在幫人家說好話。許攸走後不久,郭圖就前來報道:“恭喜大王,眭元進和韓莒子兩位將軍,已經率軍進佔了長社,曹將軍此次果然守信,長社城沒有派一兵一將。”袁紹一聽,也興奮道:“曹孟德再次遵守諾言,真不往與我相交一場。傳令下去,大軍明日起拔,望長社出發。”郭圖恭敬的道:“臣遵令。”

郭圖還沒走出主營,審配就走了進來,施禮道:“大王,臣以爲拔營長社不妥,曹操無事顯殷勤,恐怕用的是欲擒故衆之計,因小心爲防範爲妙。”袁紹此時真在興頭上,審配的話根本就起不作用,相反還會惹來袁紹的反感。“審正南你不要太放肆了,孤還用不了你來指手劃腳,還不給我退下。”袁紹喝道。審配依然不依不饒的道:“請大王三思而後行,如果再貿然從事,當日長社遭火之事,臨穎大敗之恥,將會再三發生。”

袁紹平生最討厭的就是人家翻他的醜事,當下大怒道:“來人,給我把審配拉下去,發配雲中朔邊去。”帳外幾個虎狼大漢般的士兵,立即把審配拉了起來,就往外拖了起來。“大王,臣死不足惜,然千秋大業、將毀與一旦啊!”審配大喊着,被士兵拉走了。郭圖從始到終,都未說一句話,此時的他心中,不知道有多喜悅。審配經常跟他們作對,這次一去,那是徹底的完蛋了。

“大王,命令是否繼續下達。”郭圖在見袁紹臉色稍平後,立即補充道。袁紹大手一揮,道:“孤意已決,你下去吧!”河北這邊剛鬧起矛盾,卻不知道曹操此時也已下黑手了。

這邊穎川的兵馬一動,曹操就已經傳令各部隊,準備備戰了。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往長社進發,一路上的袁軍也沒有做什麼防備,一路緊趕慢趕的,五天後方纔趕到長社城下。而此時關東地面,虎牢關外已經基本被曹操,秘密拿下了。各地的將士也都歸順了曹操,根本沒有任何人傳達出消息。

袁紹十萬大軍,還在城外十里之外,就遭到了曹操的襲擊,一連趕了幾天的路程,此時正是疲憊和最放鬆的時刻。曹操以逸待勞,士氣也是最高昂的時刻,抓住如此千載難逢的戰機。曹操親自率領虎豹騎的將士,來回的衝殺了幾個會合後,就把袁紹大軍衝的七零八落,陣勢全無了。

長社城下,一場廝殺立即展開了。夏侯敦率領一隊,于禁率領一隊,典韋率領一隊,曹操親自率領的虎豹騎,分成四個陣形,從四個方向發起的突襲。曹操四方部隊,共五萬部隊,人數雖然少了一半,但聲勢卻大的嚇人,尤其是抓住了敵人的缺點,可謂是一擊而中。

“衝啊!”

“殺啊!”

“穿金色盔甲的是袁紹,獲其首級者,封萬戶侯!”戰場之中,這樣的口號不絕與耳,把驚慌失措的袁紹,嚇的丟下盔甲,混在軍中狼狽的四處躲閃。曹軍在衝殺幾個回合後,在眭元進從長社的救兵出來時,方纔有秩序的退了下去。這一仗殺的袁軍心膽俱裂,長社城下伏屍三萬與衆,行軍器械,戰車損失更是慘重。

袁紹在進了長社城時,還嚇得躲在軍中,最後還是衆謀士把他找回來的。袁紹此時完全是把面子丟盡了,他這個洛陽王也算是做到頭了。滿天下也傳出一首童謠:袁大頭,敗軍中,狼狽逃,丟盔卸甲滿地藏。

這還不是河北軍最大的噩夢,緊接着的事情,才更讓他傷腦筋。河北軍進城不久,曹操大軍去而復返,把長社城團團的圍住了。袁紹的頭皮剛在發麻,韓莒子前來報道:“長社城內曹操留下的五萬擔糧食,只有表面的五千擔是存糧,下面的全是粉沙等土物。現在長社城的糧草,只夠大軍支用兩天了。”袁紹聽了這個消息時,當下就氣的吐血倒地了。衆謀士忙急手急腳的,把他扶進去休息了。

不過這些消息,也像一個陰影一樣,籠罩在了大家的心頭了。郭圖還算冷靜的道:“這個消息,無論如何也不能泄露出去,否則軍心一變的話,我等都死無葬身之地了。”一向喜歡耍奸的逢紀,此時也慎重的點頭道:“我們因該立即突圍,儘快趕回虎牢關,只有進關後,方是唯一的出路。”

兩大謀士此時出奇的配合,誰也沒有跟誰擡槓,都各施奇謀,企圖度過此次難關。當天傍晚,袁紹在郎中的治理下,悠悠的醒了過來。還沒等袁紹開口,郭圖立即把突圍的想法說了出來。袁紹想想也覺的這長社,不是一個久留之地。此時他的心中,對長社已經有了一種莫名的恐懼。上次孫堅一把火,燒的他狼狽而逃,這次又是在長社,曹操一個突襲戰,又殺的他狼狽而逃,現在他的心中,對長社已經有了一種恐懼之心,也認爲長社一定是他的禁地。

在聽了兩大謀士突圍的消息時,袁紹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郭圖立即把籌劃好的方案,搬了上來。突圍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現在也就只有依靠大將來撐腰了。由顏良率先鋒,迅速的出擊,擊破一個缺口後,大軍立即殺出去,斷後的大任,就交給文丑負責。袁紹也沒做什麼考慮,就答應了下來了。

長社這樣的小城,城中七八萬兵馬一動,城外就已經發覺了。站在長社城外的高山之上,曹操顧左右而言道:“袁本初已經是喪家之犬,此時城中兵馬調動,顯然是準備突圍了,我們該如何應戰呢?”程昱接口道:“主公,袁紹就是想突圍,想必也該在半夜之後,現在我們何不再次,施一次詐,然後佈下一個口袋,讓他們望裡面鑽呢?”

曹操驚奇道:“仲德有何想法,快快道來。”程昱恭敬的道:“我們集合部隊,立即進行一次強攻,部隊由三個方向進攻,只放一個缺口。讓袁紹以爲我們那一方無兵駐守,而我們的部隊卻只要埋伏在半路,這樣一來,又可以來一次以逸待勞。”

曹操哈哈笑道:“此計與孤所想一致,這就叫做故技重施。”這招顯然是很有效果,入夜時分,曹操派出兩萬大軍,從三個方向進行了佯攻。另派出兩萬大軍,埋伏到了另一個方向的半路之上。曹操的進攻,立即引發了袁紹的恐懼陣。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袁紹果然中計,率領部隊往曹操無兵進攻的東門突圍了。

十萬大軍,城下損失三萬,再加上城中的一萬部隊。現在袁紹的總兵力,依然在八萬左右,出長社東門,一路都是小路。這條路雖然難走,但卻是離官渡比較近的。當然這條路,對袁紹來說,也未必是好走的,前方渺茫,生死難料了!

夜近三更時分,袁紹大軍走到一個險要的山坡之下,就在前軍剛進坡下。突然一聲,咚!咚!的戰鼓聲,劃破了天際的寧靜,緊接着山上燈火通明,滾石檑木,如暴雨而至。頓時慘嚎聲,驚天而響,曹軍的箭雨也是一波接一波的傾泄而下。“啊!”

“救命啊!”

河北士兵驚慌之中,四散而走,一天數驚,已經使他們再也沒有反抗的意志了。敵軍一亂,曹軍就衝了下來,典韋揮舞雙戟,如虎如羊羣一般,在敵軍之中大喊大叫。于禁也縱騎而下,手中長槍,上挑下刺,殺的袁軍人仰馬翻。

“保護大王先走。”文丑一聲怒吼,一提繮繩,揮物着手中兵器,直迎曹軍而來。顏良抓住機會,率領袁紹的五千親衛騎兵,保護衆人躲路而走。典韋在萬軍之中,見到一軍走拖,立即催馬直追而來。文丑見敵軍大將直追而來,立即拖刀迎了上去。當!當!當!兩騎錯交而過,兵器隔空,連連撞擊,閃現出朵朵星花。

文丑在回馬之餘,不由暗暗心驚,剛纔雖然只過了幾招,但顯然是落了下風。典韋沒想到袁紹身下還有此能人,不由大吼道:“兩將何人,俺典韋不殺無名之輩!”文丑聽的又是一驚,對於曹操手下第一武將,他還是聞名多時的。此時也由不得他猶豫了,“我乃河北文丑是也!”文丑話音一落,舉刀再次迎戰而來。典韋也是一楞,當下回道:“河北名將文丑,名聲倒是很響多,實力也不過爾爾。”

典韋雙戟再一合,藏身身後,縱騎相迎而上。“落馬!”一個閃電橫劈,文丑當場被典韋一招,砍成了兩半。典韋哈哈大笑道:“浪得虛名!”長戟把文丑的人頭,割了下來,大喊道:“河北文丑已經被誅,爾等還不快卡投降。”說完長戟插着文丑之頭,在大軍之中,橫衝直撞。文丑也是大意了,不然怎麼也可以抵抗的幾十會合的,他怎麼也想到典韋的短戟,會忽然變成長戟,過手過招,往往在一招之間就分出了勝負。

文丑的被殺,再次瓦解了河北軍的鬥志。士兵們紛紛放下兵器,有投降的,有逃跑的,頓時全亂了,再也沒有人願意抵抗了。于禁此時也率領一隊輕騎,一路追殺袁紹逃軍。一路斬殺無數,直追到官渡方纔回軍。袁紹只帶着一千與騎,匆匆的度過黃河,往牧野而去。這一戰,袁紹主力損失大半,想要恢復過來,恐怕十年八年是不行的了。在這個亂世之中,要想有安逸的十年是不大可能了。

這一戰曹操充分應用了,各種陰謀,果斷出擊,獲得了最大的勝利,奠定了他在中原,新一輪爭霸權的領軍地位。

此時的大將府,來了一個沈鷹意想不到的人物。此人自稱是其先師于吉的師兄左慈,左慈一身道衣,滿頭白髮白鬚,給人如夢如幻的感覺。沈鷹在請他在自己平時練武的清淨場所,分賓主坐下後。沈鷹恭敬的叫了一聲師伯後,問道:“師伯,此次前來江東,不知道有何事見教。”左慈和藹的笑道:“浩天無須多禮,此次出山,只是爲了還清你我之間的道緣,同時也是爲了完成我師弟的所拖。”

沈鷹一聽,奇怪的問道:“師傅他老人家,早就羽化了,怎麼還有囑託給師伯呢?”左慈眼神忽然一變,把沈鷹內外都觀察一遍後,笑道:“不錯!不錯!的確有道門仙緣,只可惜帝星照身,俗事難了啊!不過百年之後,一定會成爲我道家有一奇芭!”沈鷹只感覺剛纔全身一鬆,整個人彷彿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又聽了左慈這一番話,更是恍如夢中一般。

“弟子愚昧,還請師伯指點迷津。”沈鷹誠懇的說道。左慈哈哈大笑道:“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自然會明白的。你現在已經進入了天道之門,師伯希望你可以,早日放下天下之事,返回道門。剛纔我已經給你,開了天道之眼,將來你會明白這一切的,我也完成了師弟所拖,去也!”沈鷹剛睜開雙眼,卻發現自己躺在牀上,剛纔那一切彷彿像一個夢一般,但又是那麼的真確。

“夫君,夫君,你沒事吧!”大喬緊張的跑了進來,沈鷹呵呵一笑道:“沒事,剛纔嚇壞你了吧!”大喬搖了搖頭道:“沒有,只是剛纔聽到夫君在喊一個人,好像很焦急似的。”沈鷹輕輕的把她摟在懷中,心中卻起了疑慮,剛纔那是怎麼會事呢?哪個自稱左慈的人,究竟是真有其人,還是自己真的做夢了。沈鷹想了想,只覺的頭大,不由搖了搖頭,把那些思緒深藏在心低了。

“現在是什麼時候了。”沈鷹問着懷中的大喬道。大喬風情萬種的瞪了他一眼道:“夫君,難道你忘記啦!現在天剛亮,昨天你喝多了酒,來到我這就躺下睡着了。”沈鷹心中嘿嘿一笑,說道:“我們的大喬娘子,敢情是怪罪夫君,沒有好好疼你啦!現在天還沒大亮,因該夠我們來一次了。”沈鷹壞懷的一笑,就把大喬壓在了身下。

“夫君不要,等下姐妹要笑話我了。”大喬身子微微的掙扎着,但緊張的心跳聲,卻出賣了她。沈鷹雙手在她傲人的雙峰上,來回的撫摩着,熱吻像雨點一樣,在她脖子上,親吻着。

“夫君……”

沈鷹根本沒有讓她開口,就吻上了她的雙脣,舌頭很快就突破了她的口腔,兩人緊緊的糾纏在了一起。

……

漢中位於秦嶺之中,羣山環繞,地勢險要,尤其是崇山險關陽平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漢中郡張魯的由來,完全是當年的劉家皇族劉焉一手導演出來的。當年劉焉賄賂宦官,請求改官益州牧後。爲了營造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就派張魯等人北上攻殺漢中太守,然後就讓張魯呆在漢中。張魯什麼東西?那是邪教五斗米道的主教,那個道的性質和張角的太平道沒什麼兩樣。

張魯一在漢中施行他的道法,成立獨立王國,劉焉就有詞了,說“米賊攔路”,從此不向朝廷進貢,而且天高皇帝遠,他公然在成都用起天子儀仗來。這就是張魯爲什麼,會以一個小小的傳道身份,獲得了朝廷封賞的太守一職。當然開始他也只是想利用張魯,可後來他沒有想到的是,張魯竟然羽翼漸豐,竟然公然跟他做起對來了,尤其是他死後,多次威脅到他兒子在益州的安危。

此次江東使者徐庶,已經順利的打進了,漢中權臣楊松的家中,在見了徐庶了重禮後,兩人很快就進行了一次密密會談。

ps::亮劍新書《傳奇小兵》已經上傳,書號是:68633。希望大家能夠支持!多收藏,多投票,多多點擊。新書每得一千票,三國立即解禁一章,新書票越多,三國解禁越快!希望大家把票都砸給偶新書吧!!!謝謝!!!

第72章 大戰黃忠第182章 穎川失守第186章 穩坐漁臺第172章 火燒聯營(下)第123章 亡命天涯第37章 羣雄會盟第157章 秘密武器第243章 浴血奮戰第177章 將星隕落(中)第202章 霸王歸順第118章 戰場比拼第178章 將星隕落(下)第242章 馬超敗北第121章 仙師羽化第28章 穎川名士第110章 調兵譴將第198章 再施陰謀第208章 尚香情結(下)第169章 城下搦戰第226章 初露鋒芒第13章 北上東萊第242章 馬超敗北第209章 良才猛將(上)第41章 孫堅背盟第145章 進入襄陽亮劍的自白書第155章 不做計較第151章 建鄴在望第53章 發展科技第223章 巴郡攻勢第148章 迴歸襄陽第333章 一身是膽第34章 進軍汝南第124章 荒山虛驚第45章 席捲江東(一)第78章 山越民族第242章 馬超敗北第56章 大將軍王第208章 尚香情結(上)第236章 所向無敵第199章 鏖戰臨穎第165章 揮軍直進第122章 天定緣分第133章 混戰小沛第234章 兵進雒城第55章 策劃荊州第226章 初露鋒芒第38章 虛僞劉備第133章 混戰小沛第41章 孫堅背盟第69章 實施政策第127章 大戰呂布第103章 初現蹤跡第184章 未來江東第238章 美女刺客第82章 出發前夕第56章 大將軍王地名資料第202章 霸王歸順第198章 再施陰謀第217章 官渡之戰第134章 預料之外第77章 公主劉脩第45章 席捲江東(一)第46章 席捲江東(二)第129章 天下名士第79章 組建六部第189章 施展陰謀第156章 校場閱兵第107章 杜家牧場第122章 天定緣分第147章 陣前封將第123章 亡命天涯第156章 校場閱兵第18章 東都洛陽第156章 校場閱兵公告第168章 長社之戰第2章 無名烈士第153章 愛的誓言第2章 無名烈士第114章 追逐目標第146章 軍隊之靈第108章 達成共識第152章 回家真好第116章 東興渡口第149章 黯然逝去第147章 陣前封將第244章 王者歸來第18章 東都洛陽第99章 沈鷹再敗第133章 混戰小沛第12章 劉繇失信第239章 計謀爲先第241章 如此女人第228章 呂布倒戈第44章 江東戰略第77章 公主劉脩第159章 秦淮學宮第136章 黎明前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