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註定是動盪的一年。
自馬超威逼長安,威殺鄭泰後,天下所有人都以爲,這一年便要進入蟄伏待發的時期。可是,平時聲名不顯、根本進入不了任何人視線的陝縣,卻又將天下的心挑動了起來。
“朱儁那裡,可有消息?”劉協端坐在寢宮當中,臉色已經說不出是平靜還是隱忍。
王允裹了裹身上的厚裘衣,拿出一封信恭敬遞到劉協手上說道:“朱將軍已有回信,說是時刻心念漢室,隨時聽候陛下差遣。”
對於朱儁這位大漢鐵桿兒忠臣,劉協也感到有一絲懊惱:朱儁雖然雖然年老,但歷久彌堅,足以扛起漢室復興的柱樑。當初,誅董之後,自己就該宣旨將朱儁調入長安的。可事到如今,只能再讓朱儁再擔一份勞苦了。
劉協將朱儁的回信看完,心中也很是感動。朱儁信中,字裡行間都透露着對漢室的痛惜和希冀。再想想遠在扶風的皇甫嵩,那位遲暮仍思國的老人,劉協心中竟升起了一絲愧疚:自己爲這兩位老人都做了什麼,值得這二人如此殫精竭慮爲漢室分憂?更難得的是,在漢室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不顧年老體衰,仍舊站在自己身前,用似乎永遠壓不垮的脊樑抗住那些風浪。
可惜,現在看來,漢室確實也如這兩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一樣了。而朱儁的信中,除了盡忠國事之意外,隱隱也透露出他現在處境很艱難的意思。而劉協也知道,冬季對於部曲最爲難熬,尤其是像朱儁這樣絲毫得不到供給的部曲來說,更不啻於一場噩夢。
“希望朱將軍,能爲漢室盡最後一份力吧.......”劉協喃喃小聲說道,現在的他,不敢奢求自己能保住長安。但他可以肯定,只要長安這次沒有淪落,那自己絕對便又逢來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皇甫嵩之事,劉協心知肚明,可從馬超手中贖回來,再加上朱儁上朝,兩員老將把持住兵權,那自己不需要馬超,也可一言九鼎,穩步開創漢室新興的基業。
“陛下,微臣以爲,還是召溫侯回朝罷。馬家此次蠢蠢欲動,老夫委實心神不寧.......”王允看着劉協那小孩一幅傷感的模樣,心中不知爲何也感性起來,說起話來,也是這般軟弱。
“心神不寧?”劉協笑了,隨即繼續說道:“朕看司徒大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吧?”
王允沒有反駁劉協的挖苦,只是淡淡又說了一句:“陛下,馬超,不得不防......”
劉協聞言,臉色瞬間黯淡下來,思忖片刻後,開口道:“着溫侯即日回朝鎮守,留兩萬兵馬於陝縣搶佔險要,憑地據守!”
王允看劉協同意了自己的意見,又踟躕說道:“陛下,大策已定,以長安爲後方。可調徐榮、李蒙兩軍,前去陝縣增援.......”
“放肆!”劉協勃然大怒,直接向王允咆哮道:“王司徒,你莫非要得寸進尺否?!爲何不調長安郡兵和京兆、馮翊兩郡郡兵前去陝縣增援?”
“陛下,國事爲重,不可意氣用事.......”王允一幅寵辱不驚的樣子,得知馬超秦關出兵的消息之後,他便知道,劉協和馬家的協議作廢了。所以,士族又漸漸在朝堂上佔了上風。更何況,現在是朝廷正倚賴幷州呂布的時候.......
“此事暫且擱置,目前戰事未啓,增援陝縣未免有些過早。待看軍情發展,再於朝廷定論!”劉協氣憤王允這種陰柔進逼的德行和語調,袖袍一揮,斷然下了定論。
王允聞言,看了一眼劉協之後,躬身說道:“既如此,老臣告退.......”
“且慢,關東羣雄那裡.......可有消息?”劉協突然開口,神色有種說不出的感嘆。王允知曉,這是劉協和自己心底最後的期盼,但結果.......
濮陽郡,兗州牧府之中。
一人跪坐在大廳當中,眼神明耀如輝,掃視了底下文武之後,拿着一封詔書,看罷後抿嘴一笑,開口說道:“文若,依你之見,某該如何答覆這封詔書?”
此人手持着朝廷的絹布詔書,卻絲毫不以爲意。舉手投足間頗有種玩世不恭的味道,這種氣質顯示出他對整個世俗的玩味和無所不能的怡然自得。此外,只要細細觀察,不難發現,此人身上另有種獨特的霸氣,一種將命運玩弄於股掌之上、視他人如草芥糞土的霸氣。
此人當然就是曹操曹孟德。
除了曹操,誰還能有這種氣勢和風度?
此時在州牧府大廳當中,曹操仍戴着沉重的虎紋鋼盔,而鋼盔下面是一張普普通通的臉:焦黃黎黑的皮膚、消瘦的面頰,但配上他那深邃的、蘊藏着無窮智慧的眼睛,竟然產生出一種決不平凡的奇異魅力,令人不敢仰視。可就是這樣一個富有奇異特質和獨樣霸氣的人,語氣卻令人如沐春風,說不出的溫和可親。
而被問詢的那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在高冠的束髮下,是一張清矍俊秀的臉龐。而纖長偉岸的身上,竟還有淡淡檀香味道,說不出的好聞。歷史上漢末史書上,除了荀彧荀文若之外,無人有此記載。
“漢室風雨飄搖,此乃明公奮威匡扶之時。然明公此刻鎮撫青州,手下兵微將少,實無獨挽狂瀾之力。依屬下之見,當上書與袁紹,表訴明公爲漢室分憂之心,望袁紹借兵相助。此事若成,一來可表明公匡扶社稷之心,二來可加重明公聲望;若不成,也可將袁紹兵馬留於己用。”
曹操此時雖已爲兗州牧,但名義上還是袁紹的小弟,直至官渡之戰後,才徹底擺脫了袁紹的陰影。而荀彧這一番計略下來,不僅讓曹操兩面得好,還能白白再撈一把名望,當真是一條滴水不漏的妙計。
曹操聽後,撫掌大笑:“得荀文若助我,何愁天下不定?”
而荀彧,聽聞曹操說出如此不臣之語,臉色竟有一絲黯淡。他寬大的袖袍之中,緊緊抓住了一封信件:那是用上好的扶風紙寫成的‘家信’,可落款之上,除了荀攸荀公達之外,卻還有一方雍州牧的大印……
荀彧一向雖然憤恨漢室的腐朽,但骨子裡一直是漢臣。可如今他又爲曹操幕僚,只能爲曹操出自妙計,心中委實矛盾的很。
“文若,奉孝已然旬月未歸,不知可是長安一線風雨涌動,奉孝難以東歸?”說完那政事之後,曹操突然開口向荀彧問道。語氣眼神之誠摯,令荀彧也不禁贊動。手中捏緊的那封信,也有一絲鬆動。
“明公,奉孝,恐怕是暫時回不來了........”荀彧苦笑一聲,將手中的一封信遞給了曹操。而曹操看罷,竟然大叫一聲:“吾恐失奉孝矣!”
“明公勿憂,奉孝雖*不羈,然忠主之心還是有的.......”荀彧雖然不知信中內容,但看到曹操如此愛才,不禁開口寬慰道。
“文若不知,你褒讚奉孝甚矣,吾心有疑。與奉孝執掌相談後,甚投心意,由此,某便讓奉孝出使雍州,立一大功,回後重用。然馬孟起匹夫,竟厚顏無恥,與奉孝一賭漢室興亡.......”
“明公之意,漢室無望矣?”荀彧也是大驚,雖在心中,他已經料定有這個結局,但真聽別人親口說出來,心中還是不禁有一絲痛慟。
“若無馬家插手,漢室無憂。然某觀馬家之馬超,決然不是那隔岸觀火之輩.......”曹操複雜一笑,用自己都不理解的語氣說道:“所以,漢室,必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