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王寶玉帶着禮品去拜會了曹彰,將來還要一同打仗,有必要先搞好關係。
曹彰跟曹丕、曹植兩兄弟不同,三十左右,身材格外魁梧,濃眉大眼,英氣逼人,一看就是武將,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長着發黃的鬍子,二尺多長。
王寶玉進門的時候,曹彰正在院子裡耍一柄大刀,只見他掌心虛空,右手腕微微用力轉動,刀柄竟然飛速的旋轉起來,帶動大刀成了雪光一片。曹彰一聲低吼,將手中大刀向着棵一人粗的大樹擲去,木屑迸出,再一看,樹上已有了個碗口大的洞,而鑽出的大刀依然保持旋轉姿態,落在五米外的地上,可見武力值不低。
唉,看人家曹操的兒子,每一個都了不起,真是個成功的父親。
好刀法!王寶玉叫了一聲好。
曹彰回頭見是王寶玉到來,連忙迎過來,隨和的笑着拱手道:“久聞寶玉軍師大名,幸會了!”
“曹將軍英雄蓋世,只可惜一直沒機會拜會!”王寶玉也客氣道。
“哈哈,願你我同舟共濟,大破蠻夷。”曹彰爽朗的大笑,不見外的攬着王寶玉的肩膀,進屋喝酒去了。
陌生人見面,第一形象很重要,王寶玉喜歡曹彰直率的性格。曹彰爲人厚道,也沒有提防王寶玉的心思,兩個人直言快語,很快就成爲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酒過三巡,王寶玉道:“子文兄,這次北上就辛苦你了。”
“如此說話就見外了,能夠爲父分憂,本就是爲人臣子的本分。”曹彰道。
瞧人家這境界,王寶玉不禁心生敬佩,又問道:“烏桓、鮮卑那邊的情況你瞭解嗎?”
“前番曾隨父親攻打過烏桓,其人生猛,但得寶玉軍師相助,必能所向披靡,凱歌而歸。”曹彰自信的說道。
“曹丞相跟你說過吧,我去了可能就不回來了!”王寶玉道。
“唉,雖令人惋惜,但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曹彰表示理解。
隨後,王寶玉不見外的問起了蓬萊尋找仙藥的事情,曹彰表示非常遺憾,晚去了一步,仙藥被人採走了,無功而返。聽說十年後,還會有仙藥長出,屆時再去替父親尋找補養身子。
孝心可嘉,但天命難違,曹操肯定是活不到那個時候了。王寶玉自然不會說這種廢話,別說是曹彰難以接受,連他也不願意面對這個話題。
曹彰又攤開寬大的手掌讓王寶玉幫忙看相,手相上富貴自然不用說,每條線都十分清晰,足見此人心地純良,是個可交的朋友。但王寶玉也看出了兩點,第一,他沒有帝王之相,第二,可能會短壽。
這兩點都不能說,王寶玉只說他可能腎功能不好。曹彰表示認同,當年北征烏桓之時,曾經臥雪而眠,就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但仗着身子壯,又不是要死的毛病,所以並未在意,以至於延誤了治療,導致現在夫妻之事也不能盡興。
王寶玉取出兩顆快活丹,就當成見面禮送給了曹彰,曹彰十分高興,說府上的東西任憑拿取,王寶玉當然什麼也沒拿,他根本就不缺。
後來,曹彰體會到快活丹的好處,更是將王寶玉視爲兄弟一般,兩個人很快就常來常往,打成了一片。
範金強心情敦厚,武藝高強,也跟曹彰的關係相處的不錯,兩個人經常在一起比試武藝,相互促進,也成爲了好友。
曹彰說到底也是曹操的親兒子,也可能會成爲繼位的人選。王寶玉是個敏感的人物,他的行爲很多時候就是代表曹操的意思。
如今王寶玉跟曹彰交好,範金強等大將也靠攏曹彰,按照以前,曹操最討厭拉幫結派,但對此卻並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反而還偶爾到曹彰府上溜一圈,一起吃個飯什麼的。
衆人免不了暗地裡議論紛紛,曹操年紀已大,曹彰這兩年戰功不俗,認爲他這是想要讓曹彰繼位。
曹丕聞聽此事,心裡十分的不痛快,二弟一介勇夫,哪裡比得上自己勞心勞力替父分憂。他不甘落後,暗自找來賈詡商議對策。
賈詡對此不以爲然,在他的心目中,曹彰英勇有餘,智謀不足,根本就不是對手。曹丞相何等謹慎之人,恐怕越是對誰近乎,心裡反而對他不寄予厚望。
曹丕說自己這個二弟他還算了解,但是架不住那個大忽悠王寶玉啊,此人巧舌如簧,還會妖法,父親曹操甚至還有認他做義子的心思。要是王寶玉在曹彰那裡出些什麼主意,那與二弟便是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啊!
賈詡好言安慰了曹丕,說王寶玉是丞相的小紅人,而你呢卻是親親的嫡長子,這層血緣關係是永遠改變不了的。所以,還是那個字,忍,千萬莫要起刺,一招不慎,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曹丕到底還是嚥下了這口氣,心中卻咬牙發誓,終有一天,他大權在握,一定要讓王寶玉死得難看。
春姑娘終於邁着輕盈的步伐來了,王寶玉北上的步伐也越來越近,心中的激動和期盼可想而知。
王寶玉跟張琪英一起住了也有半年多,兩個人的關係更像是異性知己,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
張琪英漸漸瞭解到王寶玉的女人很多,還有幾位是名聲響亮的奇女子,徹底死了嫁給王寶玉心思。當然,這也是王寶玉喜聞樂見的,他一再表示,等北上過後,就一紙休書,讓她再嫁如意郎君。
張琪英不改初衷,還是鐵了心要嫁當世大英雄。王寶玉暗自偷樂,最好還是降低點要求,就憑這幅尊容,有點懸,別熬成老姑娘嫁不出去。
曹操收降張魯、戰敗孫權,老當益壯,功績更勝從前。長史董昭再度聯合數百位大臣,上表漢獻帝劉協,盛讚曹操功德,說位封魏公猶不能彰顯聖上之恩寵、曹操之蓋世功勳,應該進爵魏王。
漢獻帝劉協當然清楚自己的位置,順水人情立刻下詔封曹操爲魏王。曹操卻堅決不答應,上書請辭,陳述自己平生最不喜歡有人稱王,不能開這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