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術士
“織綱,孩子我要撫養長大,就讓他做我們的孫孫吧!”甄宓柔聲的拉過丈夫的手商量道。
誰都能猜出答案,賈織綱對這個媳婦千依百順,雖然有些不自在,還是擠出一絲笑容,點頭道:“嗯,織綱也定會善待孩兒。曹穆貴胄出身,天分不俗,我亦可好好教導。”
“哪有什麼曹穆,孩兒的身世不可泄露,不妨更名賈穆,你做祖父,我做祖母,至於來歷,就說是你遺落之子所生,如何?”甄宓柔情問道。
“宓兒,你真得肯讓孩子隨我姓?”賈織綱頓時激動起來。
“有何不可,只要孩兒健康長大就好。”甄宓輕輕撫摸着丈夫的臉頰,一股熱流從心中升起,賈織綱滿滿的幸福。
隨後,賈織綱和甄宓一道來見王寶玉,說明了此事,王寶玉還能說什麼,原本就是人家的隔代孩子,怎麼安排不好干涉。
既然商議妥當了,王寶玉就帶着夫妻二人去見了曹穆,甄宓一看到這個孩子,急不可耐的抱了起來,激動的淚光盈盈,彷彿看到了當年的兒子曹叡。
此時的曹穆單純的如同一張紙,甄宓則告訴他,自己便是他的祖母,而這個帥氣的男子,就是他的祖父,曹穆迷迷糊糊,卻覺得甄宓很親切,孩子也好糊弄,就這樣稱呼了起來。
此後,曹穆改頭換面,叫做賈穆,正式成了賈織綱的孫子,夫妻二人合夥騙這個孩子,說是他父母不知下落,但祖父祖母卻都是真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真得信了,從此跟隨在兩位長者的身邊,還進入了王夏妮辦得育兒中心,有了許多玩伴,性格變得十分開朗。
賈織綱和甄宓突然多了一個孫子,當然引起了衆人的極大關注,王寶玉裝作不知道,跟媳婦們也沒提。至於孩子的身世,沒人懷疑,因爲誰也想不到曹叡會把自己的兒子送來,說了也不見得有人相信。
大家卻不免拿賈織綱開玩笑,老賈深藏不露,在外居然有個兒子,還順利的當上了祖父。不跳則已,一跳兩級,這速度,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跟得上的。
每逢此時,賈織綱總是含糊其辭,強調年輕的時候,誰又能不犯錯誤,好在跟甄宓恩愛,能夠大度收留,視若己出。
孫孫的到來,讓甄宓的生活中充滿了歡笑,賈織綱愛屋及烏,對賈穆也是出奇的好,衆人經常能夠看到三人並肩站在含章樓上,或攜手行走在林間小路。
卻說江東孫權,大敗曹休,讓先前那些反對的重臣們都閉了嘴,聲望如日中天。只不過,孫權卻沒有表現出太多興奮,反而是每天長吁短嘆,興致不高,偶然還會大發脾氣,連累無辜。
衆臣不敢隨意揣摩心思,只當是身體不適,暗中也紛紛議論,到底是因何事不悅?
一日,孫權臨朝,臉色很是不好看,嫌棄王座不夠舒服,王座不舒服也不能現打一個啊?而且都坐了這麼久,怎麼就不舒服了呢?
看孫權不依不饒的樣子,隨從只好給他加上個墊子,孫權還是搖頭,繼續再加,再加,最後整個人又高了一截。孫權俯視下方,總算是露出點笑模樣,但是衆臣看着卻很彆扭,得仰着脖子啊。
帝王多有怪癖,大臣們沒有當回事,但丞相顧雍卻理解了孫權的心思,散朝之後,獨自來到他的寢宮。
孫權怏怏不樂,見顧雍前來,勉強一笑道:“丞相何事前來?”
“只爲解大王心疑而來。”顧雍不卑不亢的拱手道。
“孤有何心疑?”
“恕顧雍斗膽直言,座椅不舒,想必大王欲稱帝也!”顧雍道。
“大膽!”孫權裝出一臉怒容,心裡卻佩服顧雍的智慧,居然能輕易猜透他的盤中之迷。
“漢室已亡,曹魏歷經二代君主,我國雖曾向曹魏稱臣,其卻一直視我爲敵,當今天下,如劉禪那般無能之輩,且能穩坐皇位,大王神威英武,光比日月,因何不能稱帝?”顧雍反問道。
孫權沉默了半晌,索性也不裝了,皺眉道:“縱使孤欲稱帝,卻不得其時。”
“諸葛亮屯兵漢中,曹叡寢食難安,曹休戰敗病死,魏國無暇他顧,正是良時。”顧雍道。
顧雍說得慷慨激昂,吐沫星子亂飛,但還是沒有真正理解孫權的心思,一味強調當前的時局,孫權咳嗽幾聲說道:“只怕是名不正言不順,蓋不由己,難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昔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市井販席之徒,皆比不過大王望族出身。”
顧雍很自信,孫權卻嘆了口氣,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不管人家那兩個啥出身,不都已經成功稱帝了嗎,只好皺眉道:“曹丕、劉備當年稱帝,天垂異象,孤既無天命,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顧雍終於明白了,微微笑道:“此事甚易,大王義弟王寶玉身邊,多有法術超羣之異士,只需一份書信,天地必有諸多異象。”
孫權一愣,怎麼忘了這個茬,心下豁然開朗,隨即哈哈大笑起來,讚道:“丞相啊丞相,只怕姜尚、子房也不及你聰明。”
“爲主分憂,情理之中!”顧雍擺手道。
“此事甚密,莫讓他人知曉。”孫權叮囑了一句,顧雍告退。
孫權跟王寶玉不必隱瞞心思,隨即親筆寫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大致意思表達清楚,然後派信使立刻送到彝陵,必須親手交給漢興王。
這天,王寶玉召集衆人,聚在一起商議竟陵的事情,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竟陵商戶已經安置不下,很多商人都守在城外苦苦等待,等不及的乾脆就在外面展開了交易。
如此一來,不但會導致稅款流失,也會增加交易的風險,陌千尋建議道:“寶玉,不如推倒城牆,向外拓展重建。”
“如此只怕又要增加投入。”賈織綱道。
“竟陵既然是自由之城,諸雄不可侵犯,城牆形同虛設,不如推倒捨棄,以河水爲界即可。”蔡文姬提出了大膽創新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