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實在太弱,分爲百餘國,力量分散,臧霸手下數百人打盡周邊無對手,已經佔了很大一塊地盤。上次黃巾軍送來的壯丁,派了一萬過去,讓太史慈從其中挑選兩千組成軍隊,剩下的八千在那邊落戶,女人反而不需要,那邊倭女多得很,帶兵滅掉一個小國,女人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數十萬流民有各種工匠近萬人,一次性解決了工匠不足的問題,再從中選取一批孤兒做學徒,幾年內工匠問題不需要傷腦筋了。
按照規劃,紡織工坊共需要兩萬人左右,已建成兩個大坊,吸納女工萬餘人。還有兩個是張寧投資,正在建設之中,由甄姜代爲管理,利潤是八二分,甄姜提取二成利潤爲管理費。
流民中還有百餘名船匠,結合糜家提供的技師,威海衛船廠就可以啓動了。造船的材料多得很,現今東萊的山林過密,需要採伐部分木材,開闢一些良田出來,一舉兩得。船廠需要萬餘壯丁,還要伐木工、運輸工、小工、後勤之類,共可消化流民兩萬多人。
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水利工程、路橋工程、土木工程,再加上部分農民開荒,青壯年消化得差不多了。
數十萬流民概念很大,利用起來實則不難,這些人只想吃飽肚子,耗費不了多少錢糧。也是姜述的底子夠厚,數十萬流民吃個三兩年也不會吃黃,何況後面還有五大鉅商。目前來講,最耗錢是軍工,那纔是吃銀子的所在。
糧食是個大問題,即使姜述儲備了大量庫存,流民加上軍糧,不過能維持數月而已。新興的海貿極大緩解了糧食問題,今年三韓、高句麗豐收,倭國收成也不差,拿着紡織品、陶瓷、鹽去交換,比在國內購糧合適得多,雖然作物不太相同,但是填飽肚子沒有問題。糜家又從揚州購進大批糧食,完全可以支持到收穫秋糧的時候。
東萊百姓的思想開始發生變化,以前只是種田,現在多了紡織,服務業也在蒸蒸日上,畢竟有人就有需求。百萬流民過來,雖然大多身無分文,但依然會帶來無數商機。整個東萊似是一匹攢足了勁的良馬,一旦各種動作實施到位,整體經濟就會拉動上去,許多人家由此有了生路。
新織機效率很高,甄姜現在開始擔心原料問題。南方的蠶絲產量倒是可以,擔心的是棉花,棉花在中原種得不多,只有西域的產量大,是幾個小國最重要的財政支撐。如此規模的紡織基地上馬,已將棉價緩步拉動上來,但是也讓農戶看到了商機,有些百姓開始小範圍試種棉花,若是試種成功,幾年內農民將會自發擴大種植面積,東萊將成爲未來重要的產棉基地。
製造新織機的工坊裡懸掛着各類絲綾布帛,這是試機時織成的試驗品,有綾、羅、錦、絹、綿、紗,還有用這些原料製成的裙、衣、衫、袍、襦、帕、巾、襪、被、簾、幔等,掛在另一根繩子上,漂亮美觀,甄姜、張寧皆情不自禁地發出驚歎聲。
織機工坊旁邊是剛剛擴建啓用的治鐵坊,數個高高的火道下面是寬敞的工房,裡面的工匠壯丁十分忙碌。鐵礦大多從遼東送來,礦粉質量很好,其中含有鎳、鉻等成分,適合打造兵器,採用高爐新工藝,使用石炭加熱,用風囊鼓風控制溫度,練出的鐵純度很高。因爲工坊擴建數倍,採取流水作業,人手又足夠,產量近期提升十餘倍,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當下需求。
治鐵坊左近是兵器坊,管理技師大都是從洛陽、長安官坊弄來的高手,打造兵器衣甲經驗豐富。整個工坊噪音很大,工匠十分忙碌,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這次從流民中選出的鐵匠大多安排於此,這些人神色歡喜得很,四處流落絕境逢生,薪水豐厚又穩定,心中都燃起生活的希望。
治鐵坊北邊是一條小河,河道窄處安裝了數部水車,水車是後世纔會出現的筒車,提水量很大。水車旁邊修建了一處不大的院落,裡面工匠正在忙碌,他們正在研究一個機關,試圖將水車動力與織機連接起來。
研究水力織機並不是當務之急,如今女工很好招聘,十年之內不會出現勞工短缺的情況。水利織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連接水車和織機的機關,一旦機關研究出來,就可以研發出水力車牀,有些生產環節可以取替人工,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精密度也會大幅提升,對於姜述研發火炮等軍工產品十分重要。
姜述圍着島嶼轉了一圈,對長山島目前的發展十分滿意,雖然砸掉了無數銀子,但成果十分顯著。整個島嶼已變爲十分先進的工坊羣,管理模式逐漸向後世靠攏,涌現出一批善於動腦進行技術改新的工匠,還培育出不少工坊管理人員,對於未來建設東萊工坊基地至關重要。
從長山島回到黃縣,去看小湖澤旁邊的試種基地,正好國淵領人在做記錄。小湖裡種植了不少蓮藕,也在試驗網箱養魚。小湖南岸開了三十餘畝良田,用笆籬圈起來,有十多名兵丁看護,這是選種場,良田裡種着稻、菽、粟、豆,由幾位老農精心照看。
漢代對選種、種子培育、種子改良不很重視,但是姜述知道選種的重要性,在此選種改良的是稻、大麥等品種,最讓姜述關心的是稻種,委託糜家從海路引入的占城稻,部分放在此處試種。選種其實很簡單,讓老農挑選出最大最壯的果實,用鹽選法進一步灑選,選擇相對隔絕、不易串粉的地方進行載培。一季效果不大,但是五年六年下來,種子就會有顯著進化。
還有一處秘密的種子培育基地,在黃海一處隱密的海島上,海島氣溫較高,水源充足,與外界完全隔絕,可以避免串粉影響種子純度。因爲來回小島坐船不便,一來一往時間太長,姜述因此在此建了處小基地,派了專人在此記錄、觀察。
國淵是位很務實的幹才,不能說事必躬親,但是重要的事務從不依靠別人,觀察種子、記錄數據等工作,只要有時間,都是自己動手。他現在負責一州農業,這麼細緻的工作,工作量之大讓人難以想象,可是國淵依然故我,他認爲種子改良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別人可能做不好,萬一失誤就是害民。
參觀完了,張寧對姜述更是信服,嘴上不說,心中已是佩服到家了。她盯着姜述看了半晌,心道這是什麼腦袋,爲何裡面盡裝些別人不懂的東西。
國淵陪着姜述轉了一圈,從他的車駕裡拿出數張圖紙過來。甄姜和張寧見有公事,欲要回避,姜述笑道:“都是自家人,不用迴避,在旁看看無妨,但要保密。”
國淵道:“大人,按照圖紙做出的水車,效果非常好,省人力水量還大。下官觀察數次,又與老農商議過,稍微做些改動,這是改動以後的圖紙。”
姜述認真看完圖紙,點頭道:“子尼辛苦了,就依這張圖紙製造水車,開始在全州推廣。”又對甄姜、張寧道:“這種水車與新織機結合,加個傳送機關,就是水力織機,未來人力不足之時,可以用水利織機代替人工織機。”
衆人一邊說,一邊走,走到姜述車駕旁,國淵道:“大人,下官公務還未完成,稍會再走。”
姜述點了點頭,叮囑國淵幾句,與甄姜、張寧同乘一座車駕趕往東萊。許多百姓識得姜述的馬車,從遠處望見,拜伏於路旁叩首。姜述就任東萊時間不長,但是威也立了,恩已樹了,文治武功都讓人信服。老百姓其實很容易滿足,姜述真心爲百姓辦好事,百姓也知恩記住了姜述的好處。
姜述剛回居處,國淵在外求見。國淵爲人務實,人也聰明,見姜述與兩女一起,自然不會跟在一旁攪局,在後邊故意延誤一會才趕了回來。
國淵拿着一些草圖進來,這是北部三個縣的水利工程總圖。國淵帶人將周邊地形地勢考察清楚,測量繪畫成圖,在漢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又根據姜述的提議,尋找搞水利的前輩指點,又尋些老農、老匠人商議,做了數十次改進,才完成這個水利施工草案。
姜述出大思路可以,原理也比別人明白,但是具體方案牽扯多個方面,有些地方他也不懂,問道:“全部改造完畢,會造出多少良田?”
“可能會有四千多頃,僅是計劃,未必全部執行。”國淵答道。
“四千多頃……”姜述嚇了一跳,若是換作畝,一頃一百畝地,對於東萊郡來說,陡然出現四十多萬畝耕地,換誰也會嚇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