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紀是位智者,知曉馬超案的嚴重程度,也知道幕後黑手意味着什麼,費禕只是數言,逢紀已知這官帽萬難保住,定了定神,道:“我愧對陛下信任,牽涉此案之中,已是萬難脫身。明日我會呈上告老文書,南州諸事就交給文偉了。”
逢紀像是瞬間老了十歲,步伐顯得老態龍鍾,挺直的腰板也彎了下來,精氣神似在一夜之間被抽空。費禕望着逢紀一行人漸漸隱在黑暗裡,並無半點擊敗政敵的喜悅,心情也是十分沉重。費禕站在門前陷入沉思,直到費雲走近,才驚醒過來。
付丘案發作,逢紀去職已成定局,空缺的南州刺史這位職位,就會引起各系的覬覦。若無出手打壓張靖一事,費禕身爲老資歷的別駕,在南州德高望重,是最有希望和資格繼任刺史的候選人。
費禕是個聰明人,得知付丘涉馬超案以後,與于禁一同鼎力相助,想借此案立下大功,以減輕打壓張靖帶來的負面影響,忙前忙後,人生地不熟的齊隸感覺壓力大減。
齊隸等人忙活了一夜,也沒抓到付丘,無奈在海州發下海捕文書,又報請朝廷下文全國大索。付丘神奇地逃脫了齊隸精心策劃的抓捕,但涉案重要人物馬情被捕,又搜出不少相關文書資料,牽扯上百名南州文武官員。
馬情被捕後,齊隸利用費禕詐供,撬開了馬情的嘴。馬情對姜恪案供認不諱。根據馬情口供,經情報司查證,證實馬情是司馬族人,與馬前、馬進是堂兄妹,其父當年在長安經商,全家得以保全性命。情報系統清除司馬朗閤家時,馬情父女正好不在長安,得以倖免於難,後被付丘尋到,在付丘安排下做事,旨在推翻大齊朝廷,爲司馬家族復仇。
馬情口供至關重要,確定了付丘爲司馬族人,也間接證實付丘是馬超案的幕後主使。儘管馬情也不知付丘與司馬徵是否同一人,但無論付丘是不是司馬徵,事至如今,馬超案的幕後黑手基本確定,這是馬超案的重大突破。
南州是身毒之戰的後勤大本營,爲了鞏固新佔領土的防務,南州兵曹此前已經分出不少兵馬,境內缺少有經驗的軍官。此次涉及文武人員衆多,爲了維持南州境內穩定,齊隸受命暫時駐於南州,負責付丘案的後續工作,協助費禕、于禁穩定局面。
陸遜也奉命急赴南州,暫任南州從事一職,但是衆臣判斷,姜述並無意讓陸遜擔任南州刺史,派陸遜赴南州任職只是救急。逢紀告老遺下的這個職位,朝中各系紛紛發力,都想推舉本系人擔任南州刺史。
從周瑜領兵征伐占城,成立南洋都督府,距今已有十餘年。姜述親征南洞蠻,逼迫安南王舉國而降,大齊朝廷正式設立南州。南州州衙出臺許多政策,譬如向落籍漢人免費贈送土地、提高無息貸款額度等等,但是故土難離,內州生活又富裕,外遷人口不是很多,南州漢人比例仍然不是很高。
自大齊立朝以來,國內政局平穩,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實力已經超過羅馬帝國,可以稱是世界霸主。大齊皇帝姜述雄才偉略,在舊朝擔任丞相兼大將軍時,有計劃地持續對外用兵,現在疆域比故漢境多出數倍以上。
最先征服的是匈奴、三韓、高句麗、東倭等地,國內無地流民已經消化不少,後來連續滅掉丁零、鮮卑、唐羌、蘭羌、燒當羌、西羌等族,新下大片區域,皆地廣人稀,朝廷新設東州、海州、高州、西州,無地流民已經安置完畢。
孟獲當初勾結諸族滅掉西洞蠻,共同起兵侵略漢境,觸了姜述的逆鱗,結果族滅人亡。李嚴、徐晃、姜維三路兵馬南征,全佔北洞蠻、西洞蠻之地,又與水軍主力、周瑜部合力攻下南洞蠻,逼迫安南王舉國而降,新下地盤全部隸屬南州。
南州所轄疆域極大,交州、荊州、益州以南,東、南至海邊皆是南州疆域。南州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水稻可以一年三熟,本是吸引農民的好地方,但因氣候又熱又潮,人口密度較大的北方人不習慣這種氣候,大多選擇去氣候相仿的東倭和三韓故地。周瑜擔任南洋都督府大都督時,出臺不少政策吸引漢人,逢紀擔任南州刺史以來,也相繼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漢人前來,但區區二三十萬漢人,也只是充實了夫甘、占城、萬象等大城周邊區域。
占城郡城原是占城國國都,當初占城國發生內亂,亂兵搶奪漢商商鋪財物,惹得姜述大怒,派周瑜統兵南下,將佔城王族驅逐,占城自此歸於漢境,成爲南州最重要的商埠。
占城港幾經擴建,現已成爲大齊排名第五的大港,港口以南建有軍港,馬謖統領一營南洋水軍常駐於此。占城城外不遠駐有一營陸兵,隸屬南州兵曹管轄,營將是張飛長子張苞。水陸皆駐有重兵,占城治安歷來很好,遷來的漢人很有安全感。
姜述行內聖外王國策,對外格外強硬,滅異族無數,漢人地位很高,異族人皆不敢主動招惹漢人。漢人以仁義爲道德規範,惹事生非者極少,占城附近漢蠻雜居,平常卻很少產生糾紛,占城郡衙乃至各縣衙門都比較清閒。
占城郡區域面積極大,約有青州合境二分之一面積,但是人口極少,合郡人口只有五十萬,其中漢人大約十萬。根據人口數量劃分,占城共設五縣,占城縣人口最多,約有二十萬人口,其餘四縣人口均不足十萬。
占城西北百里,是新建的理河縣城,因理河貫穿全境得名。縣城北部有座小山,理河在此拐了一個大彎,縣城背山面河而建。因爲是新城,規劃佈局十分合理,城牆爲石磚水泥砌成,高約五米,城中主道寬十六米,馬車道、行人道分開。主道兩旁商鋪林立,經營商鋪者多是漢人,只有幾家異族商鋪,建設時採用統一圖紙,鋪面外觀基本雷同,只有隨風飄揚的店旗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