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戰正在上首陪着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聊天,見姜述無所事事,在人叢中穿梭,招手讓他過來,對中年文士道:“文舉兄,此在下侄孫,自小卻是聰慧,請多予指教。”
又對姜述介紹道:“此當代名儒北海太守孔大家,與姜家也是姻親,趕緊上前拜見。”
姜述已得管承情報,見衆人簇擁此人進來,見其氣度舉止,便猜測應是孔融無疑。孔融是姜述穿越以來見過的最有名氣的三國名人,其圓臉長鬚,鼻正口方,儒雅中又帶着一身正氣。姜述連忙上前見禮道:“小子見過大人。”
孔融打量姜述一會,道:“本官與你父相交十餘年,彼此相宜,奈何文雲兄英年早逝,唉……”孔融說完,長嘆一聲,面色落寞,感謂一會,頗爲關心地問道:“讀過何書?”
孔融文名聞達天下,又是孔子嫡系後人,雖非孔族家主,在孔家卻頗有影響,又居北海太守一職,若得此人賞識,揚名輕而易舉。姜述今日尋的便是這個機會,當下不敢怠慢,正容答道:“讀完四書五經,已開始賦詩作文。”
孔融少年時是遠近有名的神童,三歲能讀書,八歲能做文,聞言不由大感興趣,道:“此間乃青州盛會,何不賦詩一首,讓大家點評一二?”
正好田希轉回來,到孔融下首坐下,聽聞孔融之言,接過話頭道:“孔北海乃當世大家,述兒速去賦詩一首,請孔大家指點一二。”
此時大家大都作文已畢,將文稿次第獻上,請孔融等人點評。其中一位文士寫了一首詩,孔融接過來,其詩爲:“高殿鬱崇,廣廈淒冷。微風起闥,落日照庭。踟躇屋下,嘯歌倚楹。君行殊返,我飾爲容。爐薰不用,鏡匣塵生。綺羅失色,金翠無精。嘉餚忘御,旨酒常停。顧瞻空寂,唯聞燕聲。憂思相屬,中心宿醒。”
“好。”孔融撫掌道。
得到孔融稱讚,那文士臉色露出喜色,欠身施了一禮道:“多謝大人稱讚。”
“這位是孫乾字公佑,正是大人轄下之民。”田希在旁介紹道。
孫乾爲大儒鄭玄弟子,平昔隨於鄭玄左右,極少歸鄉,雖是北海人,與孔融並不相識。孔融見孫乾儀表堂堂,舉止得體,亦無年少成名之傲氣,立起身來,握住孫乾的手,道:“原來是鄭大家之徒,果然是名師出高徒。回北海時,請到我府上述話。”
孔融言語間十分客氣,又發出邀請,看來對孫乾評價很高。孔融打住話頭,環視諸位學子,正欲再說幾句,目光卻突然被吸引,怔然望向左前方。大家隨孔融目光看去,卻是一個少年正在案几前聚精會神書寫。孔融忽然面色凝重,顧不得衆人,舉步來到姜述身後,細細端詳一會,情不自禁喝了一聲彩。
孔融才華橫溢,爲人非常清傲,很少能見其如此失儀喝彩。衆人皆不知孔融何意,心中都是奇怪,一位少年如何能讓孔大家如此?衆人紛紛涌上前去看,待大家看清少年所書,心裡明白孔融叫好的緣故了。
姜述前世本有書法基礎,年輕時還獲過書法大獎,穿越之後不知寫禿了多少毛筆,用去多少墨峴,如今的字已是甚有功底。如潛藏深淵的巨龍,此時在青州筆會上大放異彩,讓孔融這般高人如癡如醉。正合周易乾卦,苦練之時爲“潛龍勿用”,如今已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姜述寫得是顏體,此世的基本功加上上世閱歷,姜述之字根本不象孩童稚嫩的字體,而像閱經滄桑的飽學士子,力透紙背,筆意雄渾厚重。
共寫完的十二個正楷,端莊大方,又不失圓潤活潑,讓人感到是一隊軍隊,大氣而整齊,又不失粗曠的美感。孔融喝彩之後,幾乎湊到姜述身邊,右手在空中摸擬。當然不是姜述的書法勝過了他,折服他的是姜述所書乃是前所未見的新字體!
漢代書法還沒有楷體,最常用的是彖體,當代大儒蔡邑創出飛白體,頗爲流行,但是飛白體比起楷體大爲不如。自創新字體將是轟動文壇的大事,眼前這位九歲稚子,得到孔融如此推崇,很快就會揚名天下。
“新體字!此爲絕佳字體!”孔融喃喃道。
孔融水平遠非姜戰、卞廣等可比,好文好字如癡,研究過史上所有成名碑貼,見識過當世無數大家書法,卻首次見過這種字體。他很想知道此字體是何人傳給姜述,但若有人書法達到如此水平,早已名揚四海,孔融細思當世名士,卻未有自創新字體的傳聞,心中不由有些疑惑。如孔融這等好文好字者,若風聞有人創出新字體,早已想方設法取樣回來臨募。自創字體的念頭浮上孔融心間,姜家子遍覽諸位大家書法,融其精華創新字體,而新字體雍容華貴,這是了不得的大事!姜乩文采獨樹一幟,孔融引爲知己,故友獨子姜述,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才華,所創字體竟讓孔融生出頂禮膜拜之意!
入會者皆是青州有名學子,見孔融喝彩之後失魂落魄,一同擠上去看個究竟,待看清姜述所書字體,頓時知曉原因所在,其中十餘位好字如命的名士,如同孔融表情相似,雙眼死死定在姜述正在書寫的蔡侯紙上,右手不停揮動臨摹。
姜述寫了一首很簡單的詩,他自然不會費心現場作文,又是抄襲古人的大作《春眠》,不過因季節不同改爲《夏眠》。早在孔融喝彩之時,他便要停筆見禮,但孔融擺手示意,讓他專心作詩。姜述明知衆人圍在身後,索性不去理會,專心致志書寫。別人也打擾不了姜述的思路,因此他作詩與別人完全不同,別人需要絞盡腦汁思考,逐句逐字琢磨,姜述名義上是作詩,實質是成竹在胸,與練習書法無異。
“夏眠,夏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好字更好。小友之詩可謂佳作,其字可爲我師。”孔融讀完此詩,又體會一下書法筆意,竟然向姜述行了一禮。
姜述雖想引起孔融注意,但未想過孔融會這般舉止,不免有些不知所措,幸得姜戰在側攔住孔融,道:“這萬萬使不得。”。
姜述反應過來,上前施禮道:“小子無才無德,太守高看一眼,便已受寵若驚。太守如此舉止,讓小子無地自容。”
孔融從癡迷中回過神來,察覺方纔有些失態,笑道:“小友且坐,我等慢慢聊。”說完不理衆人,拉着姜述坐到上首。
衆人雖然感覺有些不合禮儀,但是孔融名望太盛,又居高位,此地雖非其治地,卻隱然是衆人之首;姜述又爲姜家家主,若非年紀尚小,坐在上首也算無礙。
孔融心境平復下來,和聲問道:“小友字體如何創出?”
姜述這才明白孔融失態之故,並非爲了詩文,而是爲了書法。歷來創出新字體者皆是名家大儒,歷經千錘百煉,多年積累心得,經過多次改進,方能有所成就。而姜述九歲稚子之身自創字體,這是何等驚世駭俗之舉?
姜述轉首環視衆人,衆人皆豎着耳朵聽他說話,唯姜戰微露不安之意。姜述躊躇片刻,理了一下思路,道:“小子自四歲開始啓蒙,對名家碑帖最是愛好,往常無事之時最是喜歡練字。感覺如此寫字纔有美感,並無新創字體之意。”
九歲稚童沒有名師指導,自己練習書法,竟能創出新字體,而且書法功力不俗,諸人自愧不如,對姜述展現的才華倍感新奇。
姜述接着說道:“實則並不複雜,起初小子只研究五個筆劃。”姜述說完鋪紙提筆,寫下橫豎撇捺勾五筆。“這五個筆劃,小子每日都要書寫千遍,然後逐一鑑別,將認爲寫得最好的留爲明日範本,次日書寫再精益求精,認爲有所進步才停筆。後來觀看院中翠竹,忽有所感,折竹成劃,臨募體味心得。一年後,筆劃基本成型,諸字皆由筆劃構成,筆劃既成,此字體也漸成,僅此而已。”
衆人聽到這裡,方纔恍然大悟,沒想到竟會如此簡單,諸人並非做不到,只是沒想到而已。也有多人聽了姜述之言,回去以後依法而爲,雖然沒有創出新字體,但是書法卻提高不少。只有孔融等極少數人,知道創出新字體絕非如此簡單,關鍵並非苦練,在於悟性和審美觀。
孔融爲漢末大家,文學書法皆有極深造詣,圍繞新字體詢問姜述相關問題,從書法畫技逐自擴展到文學歷史,姜述逐一回答,所言融合了數千年文化藝術的精華,許多見解獨樹一幟,令人眼目一新。一席話後,孔融不由撫案長嘆,深謂後生可畏。
古時通訊落後,經常以訛傳訛,傳言到了千里之外,往往面目全非。姜述此番一鳴驚人,本是可喜可賀之事,姜戰高興之餘內心卻生憂慮,擔心今日之事傳開,若被有心人故意引導,惹起皇家猜忌,不僅非福反會引來大禍。姜戰想到這裡,不由怵然失驚,心思對策補救,想起姜述所作《愛蓮說》,不由暗有定計,謂孔融道:“數日前述兒曾作一文,數語甚是精妙,請文舉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