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從軍行

正在欣賞自己佳作的蔡伯喈聽到有人說話,立時被嚇了一跳,當看見是劉鵬與女兒時,臉色一喜,正移步上前招待時,忽的一下想起什麼,遂收回已經邁出去的步伐,不悅道:“你來何事?”

“本將聽聞岳父大人在此地過的不錯,特帶琰兒前來拜見。..”

劉鵬並沒有把自己當外人,拉着蔡琰到了邊上的椅子旁,大馬金刀的坐了上去。

“老夫當初就曾有言,並非是汝岳父?也擔當不起!”

蔡伯喈一臉怒氣,返身回到椅子上坐下,冷冷回絕道。

劉鵬沒想到這老頭還聽犟,他都已經登門了,這老頭還給他擺架子。不過一想到,釋放蔡老頭是自家老爺子的意思,劉鵬只好強壓下怒氣,道:“大雪紛紛,萬里江河飄白,岳父可是有何佳作?”

“老夫是有佳作,但與汝卻是沒有絲毫關係。”

蔡伯喈老眼一瞪,眼神瞟到自己的佳作上,露出一絲自豪之色,冷淡的回道。

“本將這裡也有一首佳作,岳父可有興趣?”劉鵬微微一笑,回道。

蔡伯喈雖然迂腐,可他卻是聽明白有人想和他比試一下,遂道:“願聞其詳?”

此時乃是隆冬蜡月,厚雪覆蓋大地,劉鵬知道蔡伯喈的佳作必與雪有關,當年初進蔡府之時,他便吟過一首以雪爲題的詩,今日再吟一首有又何妨?

“烽火照長安,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劉鵬看着蔡伯喈的臉色。一字一句的吟出了唐代詩人楊炯的從軍行。

此詩原是寫士子想上戰場的文,但此刻從劉鵬嘴裡吟出,卻完全變了味道。

在蔡伯喈的眼中,劉鵬是指江山烽煙起,天子蒙難於京,士子們卻是空談國事,無一人手提三尺長劍,從軍征戰。

而其中的士子也包括了他。從一層的意思來看,劉鵬是在指責他只知空空其談,譏笑他只是一書生爾?

“豎子可惡”!蔡伯喈雙眼微紅,怒聲喝罵道。

劉鵬不想蔡伯喈錯解了其中之意,但他懶的跟這老頭計較,淡淡道:“本將並無譏諷你的意思,只是想道明天下大亂,天子蒙難,各地烽煙驟起,請先生出山爲百姓、爲漢家天子掃清亂賊。”

“父親。夫君並無此意”!

蔡琰知道劉鵬已經在忍讓了,害怕一會兒脾氣上來。會有自家父親的難堪,便忙出聲解釋道。

雖然劉鵬已經作了解釋,但蔡伯喈還是認爲劉鵬是在拿詩文譏笑他。從內心而言,蔡伯喈對劉鵬所作之詩還是非常喜歡的,其字裡行間的霸氣在第一次相見之時,他便已經瞭解了。

“老夫還有其他事情有忙,恕不遠送”!

蔡伯喈不想再同劉鵬說話,轉過身子,下了逐客令。

這個地方劉鵬也不想多待,起身道:“先生在此待了近一年時間,想必煩悶的很。從今日起,先生只要不是離開薊縣,其他地方儘可前去。”

說完此話後,劉鵬轉過身子,旁若無人的摸上蔡琰的臉蛋,笑道:“多在此地陪陪你父親,我先回了。”

“夫君.......”蔡琰喜叫一聲,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無妨,侍衛和侍女隨後就會進來,你先在此安心住幾日,過些天我親自來接你回去。”

劉鵬知道這個才女想說什麼,囑咐幾句,心領神會的離去。

他將蔡老頭在此地關了一年,市井中已經開始流傳此事,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爲此,劉鵬看在老父和蔡琰的面子上,纔將其放出。

至於這老頭會不會在出去後,大肆傳揚他搶劫蔡琰一事!劉鵬心中已經有了答案,當年他將蔡琰搶來,只是不想這個千古才女命運多難,至於後面將其收入房中,完全是蔡琰那高傲的性子讓他不爽,這纔將其收入囊中,好好調教,幾年下來,當初的那個高傲才女已是如今的婦人了。

以蔡老頭對女兒的疼愛,多半不會宣揚此事!畢竟他的女兒與劉鵬已經生米煮成了熟飯,兩人也在一起做了幾年的夫妻。他若是想此事說出去,劉鵬不會有什麼,最多不過就是名譽受損,可蔡琰就不一樣了。

一個要嫁給別人的新娘,卻同搶她花轎之人做了夫妻?天下士人會如何看待此事?

蔡老頭只要不是腦袋氣壞,就不會將他女兒推進火坑。

回到大將軍府邸,劉鵬便開始處理這堆積下來的軍務。

眼看就要到大年,燕軍兵卒還指望着領了賞錢好回家過年,因此劉鵬將此事列爲重點,將各地將軍送上來的有功將士名單送到荀攸處,讓其迅速按照名單上的兵卒,準備相應的錢財。

劉鵬現在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財,他從皇宮搬出來的錢財,支持五十萬大軍三年征戰之用都不成問題,何況兵卒們征戰半年,也該得到賞錢。

文官們在荀攸的安排下,仔細覈對着衆將士所得錢財時,劉鵬已經開始處理第二件軍務。

現在的燕軍將士分散於幽、冀二州,騎兵也從出征時的十萬,便成現在的六萬!其中戰死的有近兩萬,剩下的兩萬分別掌握在張頜、文聘手中。

明年必定有一場大戰,現在戰騎數量銳減,對明年戰事必有不利。

劉鵬在思慮一番後,令王成繼續聯繫商販,購買北地上好戰馬,組建新的鐵騎。

幽州現有騎、步軍二十六萬多,其中十五萬都是從未上過戰場的兵卒,這些兵馬還是去年招募的。先時由高順操練。後來由陳到接手操練。

北地民風彪悍。這十五萬兵馬雖都未上過戰場,可被操練整整一年,也是有一定的戰力!在戰場上只需稍加磨練,就能是一支所向披靡的精兵。

守衛薊城的兩萬兵馬由周倉統領,此人武藝雖不如當世一流猛將,可論忠心,卻也很是難得。

薊城外有太史慈的一萬戰車騎,一萬步卒。黃忠所部的三萬鐵騎,趙雲所部的一萬多鐵騎。現駐紮於逐郡的高順所部兩萬步卒。

這些兵馬都是隨劉鵬征戰過冀州的精兵,在待遇上,也比其他大軍好一些,營寨中三日一肉,飯食比平常百姓家還要強一些。

剩下的十五萬大軍全由陳到統領,守衛幽州各地關卡。

在各郡太守手中,也有一定的兵馬,不過這些兵馬都是守衛城池的兵馬,數量也不多。大一點的郡城有個一萬多兵馬,小一點的郡城也就四五千人。這些兵馬的糧餉也由各郡自己承擔,與州牧府無關。

來年既是大戰,劉鵬就要趕在年關前,對軍事上的部署佈置完畢。

在與賈詡這個老狐狸商議之後,劉鵬從陳到的十五萬步騎中,先行抽調五萬精銳兵馬,由趙雲先行操練。而趙雲手中的一萬多鐵騎,劉鵬以他們戰功卓著爲由,全部發放賜錢,交由黃忠統領。

等到十二月中旬,高順領兵從逐郡回來。

劉鵬便將太史慈的一萬步卒、全部交由高順統領。

如此,黃忠收了趙雲的一萬多鐵騎,連同他麾下的三萬鐵騎,勉強組建出一支五萬人的鐵騎。

趙雲得陳到手中的五萬兵馬,此時還是步卒,不過王成購買下戰騎以後,這些兵馬組建新的鐵騎。

高順手中本有兩萬精兵,再加太史慈的一萬步卒,勉強湊起三萬兵馬。

而太史慈依然是戰車騎統領,只不過他麾下的兵馬還是一萬,戰車依舊爲三千輛,上次戰事損失的戰車,也由工匠日夜打造。

如此算下來,劉鵬明年可率十四萬兵馬出征。

只是這其中鐵騎就有十萬,步卒卻只有三萬,兩軍兵力相差太大。

直到十二月二十,此事纔算解決。

老狐狸賈詡給劉鵬出了一計,“平衡”!

現在劉鵬的武將只有黃忠、趙雲、太史慈、高順,其他的一些將軍,都是鎮守一方。只有這四將並無固定駐紮之地。

爲防部下擁兵自重,賈詡認爲應該將黃忠、趙雲二將的鐵騎削減一部分,這樣既能緩解兵力,還能防止部將兵馬太多,導致主公軍令不明。

劉鵬在仔細思索後,認爲可行,便將黃忠的五萬鐵騎與趙雲現有兵馬混合,從新篩選出六萬精兵,每人分三萬兵馬。剩下的四萬鐵騎,分爲兩部分,其中兩萬編入高順的步卒之中,另外兩萬兵馬則是等待戰馬到來,組建新的鐵騎。

諸事安排妥當,準備過大年的劉鵬卻接到賈詡密報:“袁紹不行了”!

當初黃忠押解袁紹一家回燕之時,劉鵬就曾有過暗示,只是那時一直未聽到袁紹死亡消息,他還以爲黃忠不願意行那宵小之事,曾一度埋怨黃忠太過清高。

沒想到的是,黃忠不是沒有解決袁紹,只是將解決的時間放遲了一點。

不管怎麼樣,袁紹這根刺算是拔除了。

裝作心情沉痛的劉鵬,帶着一大幫文武官吏親去袁紹府邸探望。

袁紹臉色青黑,雙眼上帶着嚇人的黑圈,嘴脣泛着鮮紅之色,一看就是種了某種慢性毒藥。

“本初...本初....?”

劉鵬走到牀榻前,看着人事不知的袁紹,裝着沉痛的樣子,沉聲喊道。

牀榻上的袁紹一動不動,猶如死人一般,要不是大夫說其還有氣息,劉鵬真感覺這廝早就下地獄了。

第71章 遷移上谷第35章 田豐第30章 四個兒子?第43章 戰虎牢!第13章 晉陽!第2章 立足第24章 袁紹當先鋒第10章 狩獵(四)第58章 蔡邕上鉤?第56章 曹操“中計了”第9章 陣斬夏侯!第93章 閔純之策第19章 華雄神勇第18章 張遼鞠義第71章 交易第47章 指點第61章 考校第52章 萬年?第37章 擒張遼第10章 曹操中伏第6章 家事!第35章 陳倉(八)第26章 破城第78章 伊人第88章 破!第36章 劉備借糧第10章 殘殺!第19章 進城!第74章 兵不血刃第5章 白龍槍第19章 陳到第90章 曹操的詩第8章 嚇王允第57章 羞辱曹操三人!第25章 激戰正酣第37章 四郡之事第52章 搬遷第1章 穿越第6章 屠龍槍法第58章 捷報第67章 閃電第81章 辱罵屠夫《加更》第6章 許攸爲使第73章 白虎祭旗第44章 縱歡第44章 戰前商議第113章 入陣第74章 主公第二十九 黃忠戰呂布第7章 狩獵(一)第73章 稱帝?第17章 仁義?殘暴?第62章 荊州世家第14章 攻取東郡第66章 老馬伕第3章 王伯第128章 憐香惜玉第35章 田豐第11章 深夜的訪客第41章 大將之才?第23章 斬將立威第14章 王嶼第31章 良將認主第56章 留你一命!第72章 田豐出使第20章 買官第48章 表忠第94章 獻降?第74章 震驚第10章 帶着貂蟬取幷州?第7章 爭霸天下第75章 做詩?第63章 周同第95章 劉宏第78章 內外廝殺!第14章 諸侯會盟第35章 田豐第1章 劉備出現了!第87章 孫文臺第50章 董卓遷都第61章 滅烏桓(七)第23章 袁傀要倒黴第66章 萬里長江第84章 誣陷劉備第120章 審配第94章 劉關張養馬第41章 大將之才?第30章 四個兒子?第74章 震驚第110章 王成的密信?第84章 狼煙四起第27章 稱王第32章 黃巾敗亡第54章 螳螂捕蟬!第15章 天子的聖旨?第23章 杜義第20章 買官第24章 袁紹當先鋒第25章 回軍第16章 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