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書道大家

顏益不光能言善道,還是個行動派,到士人中間說了一聲故羽林監大書法家羅暉就在此處,當即一羣北上士人都願意隨他去拜謁請益。

當杜氏族人帶着杜畿以及衆人來到羅氏所居的裡坊時,羅氏族人如臨大敵,裡監門忙閉了里門站在爬到裡牆上道:“汝等聚衆而來,可是要鬧事麼?小心羽林公帶話給縣君,治汝等之罪!”

那杜氏族人前些時候受了不少窩囊氣,此刻卻是有底氣得多,回罵道:“你個殺才,看看清楚,孝廉郎在此,特來拜見羅公,還不快快打開里門,前方通稟!”

那裡監門睜大了眼睛一打量,這才認出了杜畿,心道不好,這杜伯侯不是離家好多年了麼,怎麼就回來了。

一郡孝廉可不是小小裡監門惹得起的,他忙下了裡牆打開里門,更提前派人去通知族長與羅暉。

里門打開後,杜畿與崔鈞謙讓了一番後,這才並肩入內,而其餘士子們跟隨其後,大搖大擺地進了羅氏的裡坊。

裡監門見來人中不少衣飾華貴,也不敢阻攔,只是通知族人鄉里,以防有事。

一行人徑直來到羅暉的居處後,投上門刺請見。

很快,羅暉的家人就大開中門,請衆人入內,這讓一直跟在衆人身後的裡監門大吃一驚。

如羅暉這般的冠族高門通常而言進進出出都走大門便開的小門,甚至僕從都得走別處的角門。

而大門通常只有迎接重要人物的時候,纔會打開。

杜畿雖然爲孝廉,出任過郡丞,但也不過是六百石官。

反觀羅暉的羽林監雖也只是六百石,但這可是中朝官,要比外郡郡丞高上一大截,且羅暉又是長輩,按理說怎麼也輪不到開中門相迎。

裡監門心裡驚疑不定,畢竟他們與杜氏之間的齟齬並沒有真個告知羅暉,眼下杜畿如此受羅暉重視,若是杜畿說些什麼,到時候羅暉若是怪罪下來,即便現任族長也不敢違逆。

而裡監門不知的是,羅暉家開中門相迎卻不是爲了杜畿,而是因爲同行的崔鈞。

崔鈞是太尉崔烈之子,自身又仕官二千石太守,從身份地位而言都要比羅暉高,且崔鈞祖父崔瑗擅草書,曾作《草書勢》以傳世。

羅暉當年在雒陽爲羽林監時,曾多次登門拜訪崔烈,切磋書法,與崔鈞極爲相熟。

既是二千石來訪,又是故交,所以開中門相迎也就不足爲怪了。

當杜、崔二人領着衆人來到堂前時,發現一位白眉白髮的老者已經親自站在堂下等候諸人,見衆人入內便笑道:“哈哈哈!我看到門刺卻是一驚,心想伯侯竟然回來了,又看到崔西河的名諱,實在令人意外啊!”

杜、崔二人忙趨步上前心裡。

杜畿道:“鄉里晚輩見過羅公。”

崔鈞卻道:“羅公何見外也,呼我州平便是。”

此中除了杜畿、崔鈞之外,其餘人大都不認得羅暉,但見都跟在杜、崔二人身後通名行禮。

羅暉道:“前時聽聞伯侯與州平都在劉景升處,眼下聯袂而來,又帶着這許多年輕英才,可是方從荊州北上?”

杜畿道:“正是如此,晚輩今日方歸家中,這便前來拜謁羅公。而崔君等人只是在杜陵暫時停歇,不日便將繼續北上。”

羅暉疑惑道:“繼續北上?諸君可是要往許都去?可從襄陽去許都,何必舍近而求遠?”

崔鈞笑道:“非也,我等非向許都而行,乃是去常山。”

羅暉道:“常山?可是有何特異之處?”

崔鈞道:“常山相顏立善興建六山學院,請來鉅鹿大儒張子明開課授講,我等受其邀請北上游歷一番。”

羅暉道:“顏立善,可是去歲官渡力挽狂瀾的討逆將軍?”

崔鈞道:“正是,羅公也聽聞此事。”

羅暉笑道:“老夫雖居窮鄉僻壤,也是有所耳聞。”

顏益本以爲,眼前的老者定會如過往諸多人一樣,打聽官渡之戰的詳情,而他又要站出來費一番脣舌。

不料羅暉卻不走尋常路,好似對打打殺殺並不在意,說道:“且不提這些糟心事,老夫新近寫了些字帖,諸君且入內來一觀,老夫可是聽聞邯鄲子叔、梁孟皇都寓居襄陽,看看老夫的字與二人孰高孰下。”

好嘛,原本杜畿還打算把話題引到疏浚河道之事,不過羅暉癡迷書法,一見面就拉着他們探討起了書法技藝。

衆人隨他入了堂內後,只見一方巨大的書案上已經堆了不少書冊,有帛書,有竹書,有紙書。

羅暉展開一幅帛書,上邊寫的是八分大字,得意洋洋地道:“聽聞梁孟皇宜爲大字,工於八分,不知比之老夫如何?”

衆人都湊上前去觀賞,只見羅暉的字果然寰轉有度,骨架清奇。

其中杜畿、崔鈞、王粲等人都擅書,杜畿當然不會輕易評價,王粲更是後學晚輩論不到他說話,崔鈞卻並無顧慮,說道:“公書法果然高妙,然僕以爲,公擅章草,於八分或非所長矣!”

羅暉聽他這麼說倒也不生氣,說道:“州平果然行家裡手,八分的確是偶爾爲之,做不得數,再來看看我這篇草書。”

衆人又湊近看去,見羅暉展開一卷紙書,上以草體寫就滿滿一卷。

若說剛纔的八分還有些循規蹈矩,則眼前的草書筆走龍蛇大氣磅礴,盡顯書法名家風範。

杜畿當先便讚道:“好字!羅公草書,可傳神也!”

崔鈞也讚道:“當年在雒陽之時,僕便以爲羅公書法已當世無對,不想今日一見更勝往昔啊!”

羅暉捋須微笑,顯得極爲得意,但嘴上卻說道:“州平謬讚了,老夫之字亦不過脫胎於二君之先人矣!且有師宜官、張伯英、趙元嗣、梁孟皇、邯鄲子叔、皇休明等人珠玉在前,老夫又怎敢言當世無對乎!”

羅暉這番話倒並非謙辭,建初年間,齊相杜度善草,見稱於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遂有“章草”之美名。

杜度也是杜陵人氏,乃西漢名臣杜延年曾孫,杜畿的族中先人。

而其後,安平崔瑗、崔寔父子也以草書名著於世。

同樣擅長章草的羅暉在旁人面前或許還拿拿架子,但在杜、崔後人面前,着實不敢自詡。

而師宜官、張伯英、梁孟皇、邯鄲子叔、皇休明都是當世公認的書法名家,其中數人名聲比羅暉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杜畿誇道:“羅公與所提諸公書法各擅勝場,並冠天下也!”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於書法一道上,到了像羅暉這等造詣,的確是難以比較誰比誰更勝一籌。

崔鈞道:“正好,我等方從荊州而來,手中各有一些荊州諸公的墨寶,可請羅公品鑑一番。”

羅暉聞言立刻眉毛上挑,急切地道:“如此甚好,速速拿來一觀!”

在座諸君在襄陽時多拜在樑鵠、邯鄲淳、趙岐、宋忠、司馬徽、龐德公等人名下就學,蒙師長贈了一些墨寶,這次都有備而來,一一拿出來請羅暉過目。

羅暉看過諸人的墨寶,於其餘人的大都看過就算,但唯有對士孫萌拿出的一幅樑鵠所書八分,以及崔鈞拿出的一幅趙岐所書章草頻頻仔細斟酌,頻頻頷首。

“妙啊!妙啊!獸跂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好字!好字!”

這人癡迷起來就是不一樣,羅暉一個八十多歲白髮老頭子,看着面前的書法手中頻頻舞動,彷彿在隔空臨摹意會,神情投入,表情欣喜。

過了好一會兒,羅暉才止住了勢頭,意猶未盡地道:“咦?爲何我沒看到有邯鄲子叔的墨寶?”

邯鄲淳性格謙和,爲人滑稽,在座諸人都與之相善,不少人留有他的墨寶,不過他們卻不敢獻醜,因爲誰都知道顏益新得了邯鄲淳親手所書的兩冊書。

顏益便從隨身包裹中拿出這兩卷《笑林》與《藝經》來,雙手高舉遞給羅暉,說道:“此乃邯鄲公行前所賜,還請羅公過目。”

別人拿來的墨寶都是一幅字,多是十幾、幾十字,至多百餘字,但見顏益拿出來厚厚兩本紙書,羅暉也是微微訝異。

羅暉接過書冊,翻開一看,便被吸引住了目光。

如果說樑鵠以寫大字見稱,那邯鄲淳便是以寫小字而稱奇。

他們所用都是脫胎於隸書的八分書技法,也就是後世楷書的雛形。

邯鄲淳用以寫在書冊上的字體,放之後世有一個稱謂,那便是蠅頭小楷,正完美髮揮了邯鄲淳的書法技藝。

如果說章草、八分大字上,羅暉還略有所長,在這蠅頭小楷上,比之邯鄲淳肯定是自愧不如,所以看得是如癡如醉,竟略過了書中內容,只看進去了筆法筆意。

羅暉將兩冊紙書細細看罷,長吸一口氣道:“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絕。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鍾虡設張,庭燎飛煙。嶄嵓崔嵯,高下屬連。似崇臺重宇,層雲冠山。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奇姿譎誕,不可勝原。蔡中郎誠不我欺也!邯鄲子叔已盡得王次仲之書勢也!”

王次仲便是改進隸書爲八分書的上谷書法名家,羅暉將邯鄲淳的書法比擬王次仲,可以說是極其高的評價。

只見羅暉乾瘦卻依舊穩定的手指在書冊上一一撫過,像是撫弄二八處子的肌膚一般溫柔,眼中滿是讚賞之意。

這神情可把顏益給看得發愁,心想這老傢伙若是開口問我討要此書,那可如何是好。

好在羅暉顯然並沒有那麼不要臉,拿起書冊遞還給顏益,還用十分鄭重的語氣說道:“邯鄲公將此兩冊書贈予小友,足見其對小友之殷殷冀望,小友若悉心揣摩,時時習練,假以時日,或能爲又一書道方家也!”

顏益當然是恭恭敬敬地接回書冊,答道:“小子自當承二公之意,只是小子愚鈍,恐未必能有所成。”

羅暉道:“無妨,修習書法一如陶冶性情,小友尚且年輕,日後的路還漫長得很。若是覺得子叔的篆書、八分太過工整,不妨借鑑下老夫的章草,或能兩相補益,小有所得。”

說着便從書案上取了一幅自認爲滿意的章草遞給顏益,看得旁人又是羨慕又是嫉妒,心想怎麼好事總是輪到這小子。

顏益也是心裡美滋滋,又是一陣拜謝。

聊過了書法,羅暉請衆人在家中進了飧食,席間也都是聊些各地風物趣聞,時人逸事,根本就沒談到什麼正事。

老先生畢竟年紀大了,精力有所不濟,衆人也沒有如往日般飲宴不綴,略進飯食後,便罷席告辭。

杜畿心裡有些鬱悶,從進到羅宅後,話題便一直圍繞在書法等事情上,他幾次想要開口說河道之事,卻總是找不到機會。

眼見筵席將散,杜畿正要冒昧開口,羅暉卻對他道:“伯侯,老夫雖早就不理俗物,不過也略有耳聞水道疏浚之事,此事族中小兒輩多有欠妥之處,先時我還不願插手,不過既然伯侯親自來了,自不會讓伯侯失望。”

杜畿聞言大喜道:“有公此言,晚輩自可放心。”

杜、羅二家因用水之事生了齟齬之事,杜畿只告知了崔鈞與顏益,其他人都並不知情,聞聽羅暉此言都一頭霧水。

只有崔鈞與顏益心中卻想,薑還是老的辣,別看羅暉七老八十,又沉迷與書法之道,實則心裡門清呢!

顏益仗着剛與羅暉親切交流的份上,開口說道:“敢言於羅公,小子與邯鄲公一般,於機巧一事上頗有興趣,聞公族中有請得扶風馬氏子,精於機關木作,可否容小子一見,好滿足小子獵奇之心。”

羅暉對於此事也知之不詳,只是聽聞過族中請了人來製作大型翻車,用以灌溉田畝,便說道:“或許有之,稍後我會讓小兒輩送其來見伯侯與小友。”

此言一出,杜畿與顏益都是心中滿意,再度向羅暉致謝後告辭離去。

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382章 加料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518章 下基層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50章 固辭東郡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457章 鴻門宴?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522章 舊人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382章 加料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146章 軟刀子割肉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32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490章 破門第79章 伶牙俐齒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53章 立效以報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215章 催婚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598章 囑託第558章 賊心不死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84章 構陷得逞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43章 各顯身手第132章 印與鑑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561章 高邑侯第377章 踏春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464章 送上門的小美人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437章 衝車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517章 石砲曲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575章 “山賊”第42章 誤中副車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489章 狂熱第119章 辭行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15章 一夕三驚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4章 構陷得逞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544章 破虜障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110章 拉偏架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271章 捷報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