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

何止是曹休在掛念司馬懿,各方都在掛念司馬懿。

薊縣,徵夷大將軍幕府。

隨着六鎮鎮兵陸續回返塞內躲避風雪準備過冬,漢胡軍吏、大小酋長也都集中在薊縣,準備開會。

這是匈奴初創時就形成的規矩,一年三次部落大會,不同的時節,不同的內容。

如每年六七月之間那場聚會,草木茂盛衣食無憂,更多的是娛樂、競技相關的內容;九月左右的這場聚會,是分散遊牧的各部返回越冬地,例行召開的會議。

內容自然跟過冬、抵禦敵人,或外出劫掠爲主,是一場軍事相關的會議;而一月、二月之間的會議,則是爲新年劃分草場區域而展開的會議,可以說是偏向於內政。

與去年一樣,薊縣各處舉行着各種聚會。

每有一個大部、重要的軍吏率部歸來,都要舉行一場宴會。

宰殺牛羊實屬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塞內所儲的越冬草料是固定的,吃掉一些閹割的羯羊、犏牛……是利於整個部族牲畜羣過冬的。

也跟往常的宴會一樣,每一場宴會的主角都是司馬師。

司馬懿不喜歡這種嘈雜、熱鬧又粗魯、低俗的宴會,對待部下,司馬懿也不可能委屈自己去變通、適應。這種事情就落到了司馬師頭上,對這種吃吃喝喝、吵吵鬧鬧的事情,司馬師適應的很快。

按照經學家的說法,現在的司馬師‘胡風熾烈’,整日夷狄行舉,簡直沒救了。

又是一夜,司馬師例行醉酒,被左右攙扶着返回幕府。

稍稍醒酒後,他來到書房,一進來司馬懿就皺眉,擡手挽袖扇了扇,似乎想把兒子帶進來的異味驅除。

司馬師見狀,後退幾步站到屏風後:“父帥,孩兒今日見一異人,欲向父帥舉薦。”

“何人如此大才,竟讓我兒這般焦急?”

司馬懿從容收拾桌上的信件,不由暗暗輕嘆,昔年大魏如今名存實亡已然兩分,之前的同僚、朋友分屬敵對,分別向他寫信,向他闡述天下大義。

陳羣、蔣濟、董昭、曹真、曹植、趙儼向他闡述漢室大義;族弟河南尹司馬芝、小兒司馬文、張郃、秦朗、滿寵向他闡述北府纔是天命所在。

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收到田信、關羽、張飛、曹丕、曹叡這五個重量級、關鍵人物的來信。

這說明中原形勢還沒到最緊張的時刻,上述這些人依舊有信心控制局面,不願開出最終的價碼。

最終的價碼……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是稱藩立國,在朝鮮、瀛洲稱孤道寡,還是重返中原,參政中樞,以求光耀門楣名垂青史?

屏風外的司馬師聽到司馬懿把信件收好,纔開口:“今日宇文部設宴,烏桓大人庫如赴宴。席間諸人皆有痰盂,獨少庫如。孩兒以爲這是宇文氏自恃其強,羞辱庫如。”

“庫如喚其健僕入內,咳痰入其僕口中。父帥,可知此僕如何反應?”

“如何?”

“此僕喜悅異常,向天跪拜,祈禱,大意是‘願使主君之智慧祿相盡移入其腹中’。此僕健碩孔武,善隱忍、機變,非人下之才。願父帥舉用,施恩任用。”

司馬懿聽了面露驚異:“進來說話,再詳細說說當時情況。”

司馬師這才入內,以袖遮面捂住自己口鼻,講述宴會時微妙的各種細節,好供司馬懿判斷。

幽雲六鎮裡的諸胡軍吏,普遍粗魯低俗、莽撞……但這些絕不意味着這些人勇敢。

同時又有各種所謂的生存小智慧,仗着現有的地位,先天傲慢、牴觸軍中啓蒙。

因此,這些部落酋長、頭人、勇士晉升、轉換來的軍吏……遲早要淘汰,也必須要淘汰。

否則幽雲六鎮不會有前程,從諸胡內選拔機敏、好學、謙遜、懂禮、聽話的新人……勢在必行。

若不做改變,再有三五年,等現在諸胡軍吏摸透漢魏軍制、器械、官府職能、律法、技術後,極有可能會滋生許多人的極大野心,成爲天大的禍害。

幽雲六鎮,今後到底是漢化,還是胡化,就看接下來三五年裡內部的清洗、替換能否順利施行。

比起中原的糾紛,幽雲六鎮纔是自家的根本所在。

司馬師積極參加各種宴會,既有拉攏、親善諸胡出身的舊派軍吏的用意,也有挖掘新人的使命。

要清洗諸胡舊派軍吏,就不能從上到下,還要鼓動基層接受過啓蒙教育的諸胡勇士。

如此上下合力,就能瓦解、粉碎頑固的舊派軍吏。

不出司馬師所料,這麼重要的一個信息,司馬懿不會用腦子去記,捉筆在隨身的筆記本上寫下這個人的信息:烏桓庫如之僕,段日陸眷。

做完這樁公務,司馬師酒力上涌,思念母親、弟弟、家鄉的愁緒上來,面容愁苦:“父帥,孩兒近來也收到許多來信,父親欲如何回答?”

“此事,萬萬不可急躁。”

司馬懿還是嫌棄兒子周身散發的酒味兒,就推開窗戶,冰冷空氣席捲進來,頓時空氣清新了許多,十分提神。

他也攏了攏衣領,轉身走到火牆邊上站着說:“各方相繼遣使來此,遼東公孫氏也應會收到張翼德信使。”

見兒子也想湊上來取暖,司馬懿主動退了幾步,繼續說:“待我略施小計,欺瞞公孫氏,待其無備,遼隧鬆懈之際,今年臘月前後,就踏平遼東。”

司馬師小心翼翼捂住自己口鼻:“父帥何計?”

“我欲遣使遼東,聯合公孫氏一同出兵向南,以助北府。”

司馬懿審視大兒:“僞造北府書信,以陳公封我爲燕王一事誆騙公孫氏,假意爲其申討一個遼王。爲取信公孫氏,我欲聯姻。不論其出兵,還是不出兵,皆會減遼隧之守。”

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三十三章 塔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六百章 缺糧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七百章 抉擇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