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

bookmark

潁川,郟縣,摩坡。

曹操駐軍於此已有近十日,曹仁處理完宛城事務,飛騎來見曹操。

他來時曹操正睡覺,曹仁本要往裡面走,卻被許褚攔住,嚴令不許,只說一句:“大王將出。”

以曹仁的脾氣當場就怒了,又不好強闖,只好等待。

曹操睡醒後,曹仁才入見,這時候曹操正斜躺在榻上,大帳頂端天窗灑落的明媚陽光照在牀榻周邊。

曹操手裡握着一卷帛書,臉上虛胖一圈,皮膚光澤黯淡。

曹仁幾步上前,拱手:“臣弟無能,險些敗壞國家社稷。”

“回來就好,來看看於文則發來的信。雲長了不得,了不得呀。”

曹操擺手招曹仁坐到牀榻邊,將幾卷帛書遞給曹仁,曹仁拿起一看,先是一驚:“孫權竟策反糜芳?”

“哼哼,劉玄德自詡得人心,如今看來言過其實。”

曹操面露微笑,笑的開心:“雲長倒是吉運,有黃公衡、田孝先二人挽大廈於將傾之際。這田孝先倒是用兵頗險,一戰滅呂蒙軍心,令呂蒙病急而死。更妙的是十月十麥城一戰,雲長俘斬吳兵兩萬三千餘級,這田孝先連斬驍將李異、甘寧,如當世虓虎。”

曹仁翻閱一卷卷帛書,有些牙酸:“此人驍猛,臣弟險些命喪此人手中。若非流矢,臣弟將與樊城共亡。”

“呵呵,此人越是驍猛,越是國家幸事。”

曹操換了個舒服的躺姿,眯眼看天窗蒼穹:“益州已然空虛,否則劉玄德豈會輕易自漢中撤兵?荊州大動干戈,今又疫疾發作,來年必然倉廩空虛,難支戰事用度。”

劉備若帥主力在漢中,還有餘力發起遠征的話,今年曹軍就徹底崩了。

正是因爲劉備率主力返回益州就食,曹操才能從長安撤離抵達雒陽,再從雒陽轉移到摩坡,越是靠近許都,鎮壓中原、人心的效果就越強。

反之,劉備屯兵漢中,那曹操敢從長安撤兵,那關隴勢必被劉備所取;甚至劉備再分兵兩萬或一萬走漢水支援襄樊戰場,足以一錘定音,將曹仁錘死在樊城。

劉備捨棄如此重大的戰略優勢,主動後撤,說明益州真的撐不住了。

曹仁靜靜聽着,心中也是慶幸不已。

曹操繼續說:“我與雲長相約明年秋季再戰襄樊,想來難以成行。關中、中原空虛,亟需休養。就宛城以南,已無軍糧可籌。相府曹掾計較,有棄南陽之議,子孝覺得如何?”

“臣弟以爲不可輕棄南陽,給臣弟三萬之軍,臣弟可保宛城不失。”

曹操閉上眼睛:“三萬也難。天下原有中外各軍二十四萬,漢中、襄樊前後四戰,雖募新兵,如今只有十七萬。減合肥之守,移兵於許都、雒陽,可應萬全。”

合肥集結大軍繼續削減,好讓孫權放開手腳,毫無後顧之憂去跟關羽搶奪荊州;徹底放棄南陽守軍,用意一樣,讓關羽大刀闊斧的去跟孫權廝殺。

不費吹灰之力,漢軍、吳軍的軍力、物力就在廝殺中被消耗。

越是廝殺,雙方越不可能和解。

曹仁神情有些低落:“那臣弟該去哪裡?”

“許都,子孝留守許都,督兗豫荊揚四州軍事。淮南有文遠,葉縣有公明,有此二人在,雲長、孫權即便和解猝然來襲,也足以鞏固城池。期間,當休養生息。”

曹操說完,曹仁頓時感到肩上壓力沉重:“元讓如何安置?”

“元讓……勞苦軍旅,又有傷病,我實不忍心再使元讓受累。南方之事就委託於子孝,我將領元讓回雒陽。可惜徵戎一生,雒陽依舊殘破。”

曹操說着兩行淚水流出,曹仁挽袖擦拭,自己也忍不住流淚。

雒陽,纔是真正的家鄉,彼此生長於雒陽,求學、遊玩於雒陽。

曹仁回憶起少年往事,淚水更是止不住流淌,此次一別,可能就是永別。

曹仁的父親曹熾是侍中、長水校尉,在曹仁十六歲時染疫而亡。當時曹仁、曹純兄弟就分家,曹仁頑劣,得到了家產,帶着家產招募遊俠去闖蕩事業,而曹純性格溫和得到曹熾故吏、部曲擁戴,留在雒陽,十七歲時舉爲黃門郎。

赤壁之戰後兩年,性格、才能堪稱全面的曹純病逝,給曹操、曹仁帶來了極爲嚴重的打擊。

算起來,曹仁兄弟與曹操之間的血緣有些遠,不如曹洪、曹休來的近。

曹操父親曹嵩是過繼給曹騰的,過繼前,曹嵩與曹洪的父親是親兄弟,這對兄弟還有個兄長吳郡郡守曹鼎,是曹休的祖父。既,曹操、曹洪是堂兄弟,曹休是曹操的堂侄。

隨着後續徐晃、夏侯惇、張遼陸續率軍抵達摩坡,聚集在這裡的大軍也就分散後退,撤歸雒陽、許都二地。

而孫權兵敗麥城,中軍精銳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荊南各地豪強、土夷酋長紛紛起兵驅逐,或裹挾投降的官員。

零陵郡吏民軟禁郡守郝普,推北部都尉習珍爲郡守,合兵萬餘走湘江北上直撲長沙。

武陵郡吏民推襄陽人,武陵從事樊胄爲郡守、陳鳳爲都尉,亦合兵近萬沿油江向北,朝公安城行進。

田信的另一名營督摩崇前後糾集夷兵五千餘以竹筏渡過長江支脈,攻奪長江南岸的江陵中州,這裡正對着江陵城,是一塊麪積非常大的沙洲。

整個油江口以西的吳軍紛紛潰退,至十月十九日時,孫權焚燬公安城,率兵往下游巴丘撤離。

披掛綵帶的龍舟航行在大江上,孫權舉目張望,見不到兩岸一縷人煙。

村落、漁村都已空空,都害怕吳軍撤退時裹挾強遷人口去揚州。

荊南各地夷兵還在如火如荼動員中,相比於漢豪強,土夷部族更恐懼孫權統治荊州。

反抗孫權的主力,始終是土夷部族。

孫權主力抵達巴丘時已不足三萬人,剛入洞庭湖中,壞消息接踵而至。

先是長沙土夷起兵,接引習珍攻拔郡城臨湘,正圍攻益陽;又是江夏夷反,險些攻入重鎮夏口。

未過不久,桂陽土夷起兵,驅逐官吏。

不止是荊南,一場大敗後,消息迅速擴散,交州的土夷也蠢蠢欲動。

從漢末開始,交州、涼州就從來沒安穩過。

這似乎已經不是擊敗關羽、全取荊州的事情了,也不是保住荊州東三郡的事情了。

各地土夷爭相起兵,搞不好交州也會丟失。

因海路風暴、陸路熱帶雨林的原因,孫權控制交州的主要通道就一個,是湘水、灕水之間的靈渠。

湘水向北,灕水向南,偏偏這兩條水的源頭交錯而過,秦國伐南越時開鑿靈渠連接這一南一北兩條水系。

換言之,劉備、關羽騰出手後,隨時可以從零陵封鎖湘江,堵死孫權與交州的物資運輸渠道。

赤壁之戰以來,步騭經營交州已接近成熟,已到了可以出兵反哺孫權的時刻。這個時候若被劉備掐斷咽喉,想着就心疼。

也是因爲靈渠通道十分重要,所以湘水商貿繁華,湘關集聚了許多商旅物資,這些物資都是交州北運出來的。

壞消息從未間斷,十月二十二日時,關羽破孫皎殿後之兵於華容,俘斬五千。

孫皎、潘璋、朱然、蔣欽放棄漢津撤歸夏口,荊州水師及關羽本部三萬餘人集結漢津,再次將孫權與東路偏軍一分爲二。

當最喜愛的宗室將領孫桓重傷不治的消息傳入耳中時,孫權知道不能再拖。

以諸葛瑾爲使者前去拜見關羽,大軍順長江而下,捨棄長沙不要,向夏口移動。

只要保住夏口,那什麼都好說。

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九十二章 勢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二十四章 彩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