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

bookmark

賀蘭山下冰雪消融,草原只有三種顏色,白的雪,青草、枯黃的草。

就在冰雪消融,西部鮮卑各部面對即將形成的泥濘地面,以及關係一年生計的初春大會時,西部鮮卑內部的競爭烈度遠不如外界猜測的那樣激烈。

遷移至此的禿髮匹孤在實屬不得已,早年拓跋鮮卑分家時,他作爲長子率領最多的部衆向河西遷移,結果差點一頭跟吳質撞在一起。

好在跑得快,逃到了匈奴右賢王駐地的賀蘭山一帶,這裡也是當年漢匈主力爭奪、喋血的核心戰場之一,地理位置可想而知是多麼的關鍵。

中原混戰時,沒人在意誰佔領了河套,或誰佔領了河西走廊……現在不一樣,恨不得把周圍部族的來源查的一清二楚,編入兵役徵發名冊。

現在擺在禿髮匹孤面前的選擇並不多,漢與魏的戰爭將如一場風暴,將周圍一切可以汲取、動員的力量統統發動起來。

別說拓跋鮮卑分化出來的河西鮮卑,就是整個西部鮮卑,此刻也要爲前程命運而擔憂。

擔憂來自方方面面,從外部來說,魏軍、漢軍都拋棄了影響戰鬥力的累贅……魏軍爲了穩定不想割棄這些累贅,可漢軍輕裝上陣刀光逼來,魏軍必須進行相似的改動,不然肯定跟過去幾年的戰爭一樣,被漢軍徹底擊敗,再無崛起的機會。

對於一個見證了南匈奴衰敗、滅亡的人,又汲取了逃亡漢士人學問的禿髮匹孤,對於現在整體局勢雖然看不明白,可也能知道大概。

現在漢魏之間爭的已經不是法統、正統、誰家當皇帝的事情,是今後朝政格局的根本大事。

這其中的差別,禿髮匹孤也有些掰扯不明白,可也清楚當年被東漢朝廷束縛手腳的涼州三明有多麼能打。所謂涼州三明,就是涼州地區熟悉軍事、邊情的三個士人出身的將軍。

如果邊軍都換成這種寒門出身的武人來做將軍……那許多事情就是另一種局面,決然不會發展到現在這一步。

而現在的北府、魏軍就有這種勢頭,由專業的、渴望功勳、肯拼命的人來做將軍……與之相比,諸胡的領袖是軍事民主制崛起的,對於戰爭並不陌生,整體素質肯定超過太多漢魏州郡官吏、名士,可跟專業的漢魏將軍沒法比。

何況漢魏軍隊還有更嚴格的軍制、嚴明的隸屬關係、精良的器械,充足的後勤補給,以及源源不斷優良的兵員。

因此,從各種方面的信息進行衡量、計算……漢魏使用合適的人指揮軍隊,擊敗諸胡聯軍纔是符合道理的。

得出這個結論,也就能推出另一個悲哀的結果……西部鮮卑的內戰繼續相持還好,可如果真選出一個領袖,那魏軍、漢軍絕對會投入更多的力量,以爭奪西部鮮卑的控制權、主導權、領袖資格。

換言之,現在進行內戰,各自陣營還能做主;等更多的魏軍、漢軍力量投入進來,西部鮮卑各部只會淪爲附庸、從屬、奴隸;然後在新一輪的漢魏爭鬥中,青壯會被消耗殆盡。

不是惡意揣測漢魏,而是邊塞之外的生存狀況就是這樣的。

打仗肯定先消耗弱的,哪有先消耗自己的?

大環境總體上來說就是如此惡劣,還有許多明顯不利的因素。

比如雙邊馬鐙的超快速度傳播……這個軍國、文明的利器,就是一個概念而已。

若不是消息閉塞,中部鮮卑的首領軻比能也不會被魏軍全殲;可正是消息閉塞,魏軍精心佈局,才一戰成功。

現在西部鮮卑已經獲知雙邊馬鐙,也清楚這種東西的強大之處。

可即便擁有雙邊馬鐙,跟漢軍、魏軍也沒法比。

因爲漢魏本就有雄厚的鎧甲儲備,哪怕魏軍一敗再敗,依舊有傲視鮮卑三大部的鎧甲儲備。

面對雙邊馬鐙武裝後的甲騎,目前的鮮卑各部是束手無策的。

至於雙邊馬鐙帶來的騎射優勢,在缺乏強弓、利箭之際,也缺乏鎧甲和戰鬥信心的時候,這種革新騎兵戰術的軍國利器帶給西部鮮卑的好處並不多,目前也就方面行軍、狩獵。

至於作戰,輕裝騎兵依靠騎射想要白白消耗漢魏重甲步兵……在騎兵短弓射出一定規模箭雨前,他們一定會被從容鎮定的重甲弓弩手射成刺蝟。

雙邊馬鐙,對目前的西部鮮卑並沒有實質的戰鬥力提升。

這需要一個積累過程,沒有完成積累的鮮卑各部,現在都是窮人。

坐困寶山,缺乏利用的餘地。

漢魏磨刀霍霍,隨時可能衝上來把整個西部鮮卑吞了……這種情況下,西部鮮卑的內戰,也就多了太多變數。

雄才大略如檀石槐的人,這五十年來就涌現一個軻比能,以及烏桓名王丘力居、蹋頓,這些都死了,還是被魏軍打掉了。

而那漢軍,則是打的魏軍損兵折將。

稍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現在留在河西、河套,是很危險的,猶如鍋裡爭奪高下的兔子,不論誰當兔子王,所有兔子都不會有好下場。

吳質已經用他的實際行動表達了魏國的態度;吳質被砍死後,司馬懿又緊隨其後殲滅軻比能主力,出手一個比一個狠……哪怕親近魏國的蒲頭,估計也是擔心成爲下一場漢魏戰爭的亡魂。

所以,這該怎麼辦呢?

於是,就在冰雪消融,賀蘭山下草原萌發新綠之際,蒲頭、拓跋力微各率領許多部落頭領,來禿髮匹孤的地盤,商議商議今年西部草場的大致劃分。

這是源自匈奴人的傳統,匈奴人一年有三場集會。

一場是開春集會,各部聚集在一起,將各處牧場劃分,避免新一年因草場劃分不清而引發衝突。

第二場是六七月草長鳶飛之際,各部牛馬羊羔肥碩吃的飽飽,正適合聚在一起進行各種活動,不管賽馬、射箭還是摔跤,都是遊牧部族稀少、追捧的集體活動。

第三場則在九月,是大雪封閉草原,各部遷往山脈避風處過冬。

因生產方式決定的節日、集會,自有其必要性,日積月累以來就有了神聖性。

於是乎,關係西部鮮卑長遠未來的會議,就這麼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持悲觀心態的西部鮮卑各部酋長,準備放棄肥美、匈奴王興之地的河套,也準備放棄目前幾乎是無人區的肥沃河西走廊。

準備走河西走廊,轉天山北路匈奴日逐王舊地,向遙遠的,流淌黃金一樣奶蜜的地方遷徙。

反正有馬鐙……肯定不會吃虧。

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二百章 遺憾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