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

晨鼓第三通擂響之際,李嚴與徐庶至江都尹衙署。

此時,江都北城、南城城內的都亭亭長已開始動員亭卒,徵發本都亭青壯逐步封鎖各處街道。

許多街道口依舊被柵欄圍着……城中有常備柵欄是正常的,夜禁時在暮鼓擂響時,柵欄就會封鎖街道口,由本處都亭亭長負責巡夜安排。

也只有城鎮纔會施行夜禁,正常情況下只有夜裡產婦臨盆、家裡殯喪之類涉及生死、人倫的大事,才能在夜禁時走動。

另有晨鐘暮鼓的說法……其實清晨、入夜時,都是鐘鼓交替擂響,區別是先後順序不同。

江都尹衙署前,李嚴剛一下馬,就囑咐圍上來的屬吏:“佈告北城、南城士民,緊閉門戶,不得收藏、隱蔽案犯。若有包庇,以案犯等罪!”

隨即邁步登石階,在衙署臺閣門檻前又扭腰轉身,對徐庶說:“元直公,麥城、鄧城是街坊制度,江都是都亭之制,兩者類同,可有較大差異?”

街坊制度最初源自北府府兵軍屯時的據點,小的有營坊,大的是部坊;麥城、鄧城修築、發展的過程中,自然引用了熟悉的街坊制度。

跟都亭制度一樣,一個個都亭轄區、一個個街坊轄區都是一個獨立的片區,本身就有一道土牆或木牆、柵欄圍起來,留兩到六個出入口,每個出入口始終設立守門的人。

沒有路引,沒有擔保人,外人就很難進去。

都亭制度汲取了街坊制度的嚴格一面,所以從治安、防盜方面來看,兩者功能一致。

要說區別,那就是街坊的轄區面積更大一點,坊內宅院面積、規格固定,沒有超規格的宅院;所以每一個街坊的常住人口數量是穩定的,而多出的面積則是規劃的菜地。

每一個街坊的四周有一圈菜地,外圍有圍欄,菜地與街坊住宅區也有一道柵欄用來隔離小孩、雞鴨鵝等禽類。

徐庶大概理解李嚴問這話的意思……因爲街坊制度設立之初就留了日常所需的菜地,街坊裡的百姓外出的需求較少,減少了許多無謂的流動,可以集中在街坊裡從事手工業生產。

同時各個街坊之間,算前來有三四道圍牆阻隔,還有兩道菜地這麼大的空闊區域做隔離帶,因此任何企圖非法跨越街坊的賊人,都要冒很大的風險。

又因爲有菜地滿足日常生活,街坊內常住人口固定,突然出現一個生面孔,是很刺眼的事情。

兩相對比,江都的各都亭之間就一道牆壁做隔離,又人口流動頻繁,看似已經網格化管理,可依舊有太多的破網之魚。

徐庶不想討論北府制度的優越性,李嚴擅長這個,真跟李嚴討論,會被李嚴從各個方面折服。

於是,徐庶略作思索:“正方公言下之意是?”

“別無他意,只是各都亭之間易於賊人奔竄、潛匿。”

李嚴說着兩手比劃:“是故,應張大網,逐次搜捕。凡搜捕過的都亭,士民也當緊閉門戶不得出入。街道有奔竄者,論罪!”

徐庶稍稍考慮也就輕輕點頭,事情必須要快速、乾淨的完結,不然會牽連許多人。

涉案的人太多了,又是表面上‘前程似錦’的那麼一批人,所以在江都城中有各種千奇百怪的人脈。

這些你平時巴結,擁有良好關係的人跑到你家裡,你幫他還是揭發他?還是拒之門外?

幫的話,忠義名聲是有了,可你絕對會死;拒之門外、或揭發,那麼你名聲就完了,社會人格會就此死亡。

如果不想牽連更多的人,就按李嚴說的辦,用最苛嚴的方式把江都城過篩一遍。

大致思路確定後,就等陳到的到來,真正抓人的主力只能是執金吾陳到麾下的緹騎,其他人只能幹一點外圍工作。

畢竟,抓的是犯案罪官,不是別的什麼。

尚書檯已成擺設,在李嚴、陳祗入城見關羽的第一時間,就被關羽派人保護起來。

此刻太陽剛剛升起,尚書僕射郭睦、兵部尚書鄧芝聯合簽字後,關於‘除中護軍陳到爲假執金吾’的詔書就擺到了黃權面前。

官職升遷有許多說法,如果是陳到加官、兼任‘假執金吾’,那麼關羽當時會用加拜、兼領這樣的口語,而非‘除官’。除,就是免除現在的職務,去擔任新的職務。

畢竟,執金吾、中護軍這兩個職務疊加在一起,太過於沉重。

黃權硬朗的身影此刻彷彿縮水了一些,他提筆一勾一畫簽字,臉上看不出喜怒,簽字後扭頭去看庭院內陽光下明豔綻放的秋日菊花。

郭睦確認無誤後,拿了詔書就去找關羽用印,完成最後一道程序。

鄧芝卻沒有走,取來熱水和曬乾的今年菊花,加入一顆桂圓,幾個枸杞和兩勺茶粉烹煮茶湯,端一杯給黃權,才說:“黃公,據職下所知,長公主走時,已譭棄橘林館。若非正方公極力規勸,麥城士民必然奉命砍伐林木。”

“伯苗,這本是一樁好事。”

黃權攪動自己的茶湯,還加了半勺紅糖調味,依舊堅持自己的固有看法:“如今紛紛擾擾,意欲爲何?還有大將軍,爲何姑息縱容?”

說着長嘆,如果關羽態度鮮明一點,也不會讓事情失控發展到眼前這一步。

關羽幫女兒、女婿並表態,天子近臣哪裡敢做這些事情?如果關羽明確幫天子近臣謀算此事,長公主又怎麼敢這麼激烈的抗爭?

黃權去過幾次橘林館,也喝過幾次田信調製的薄荷水……現在好了,關姬臨走前破釜沉舟,讓麥城士民搗毀橘林館,還用兩頭大象踩踏田信的小花園……簡直不敢想象田信回來後的暴怒。

田信對財物、奢侈品沒什麼概念,這不是錢多錢少能解決的事情。

那可是田信一點點看護、培養起來的小花園,是精神寄託,就這麼沒了。

以黃權對田信的瞭解,在天子近臣的性命、小花園之間做個選擇,田信很大可能會選擇自己的小花園。

說的難聽一點,在一百個天子近臣和一百個流民之間,田信有較大可能會選流民。

現在不用選了,小花園沒了,妻子、兒子、妹妹被逼着走臨沮避難……朝廷必須有所迴應。

天子近臣這撥人不可能跑到關中自殺謝罪,那隻好由關羽動手。

“嘿……世道。”

黃權唏噓不已,越發覺得董允這些人在賭博……可賭注的收益、籌碼有些不對等,不知道這些人怎麼就這麼偏執、瘋狂,非要這麼做。

不過也對,不是人人都那麼理智,也不是時時都能理智。

鄧芝思索着,也是跟着黃權嘆息一聲。

他瞥一眼現在依舊沉穩的黃權,推斷黃權並不知曉真正的內情,不清楚勢態波及範圍之大。

現在就是不知道吏部尚書蔣琬、工部尚書李朝是否知情,如果知情不報,被查出來,那尚書檯就真的變了。

特別是蔣琬,尚書檯改制前是選曹尚書,選曹尚書郎是陳祗,現在陳祗捅出這麼大的事情,蔣琬究竟知情多少?

或許蔣琬知情,陳祗知道蔣琬知情……可陳祗敢不敢供述此事?

黃權也在打量沉思的鄧芝,身處角度不一樣,思考事情的側重點就不同。

這一輪事變後,尚書檯肯定會變……以大將軍追求中立、均衡的一貫作風來看,極有可能把鄧芝踢出尚書檯,外放做個郡守。

以免李嚴乘勝追擊時糾集鄉黨、親舊,形成另一股力量。

不同於理想化的廖立,廖立一言不合就敢辭職下野,跑回老家遙控指揮湘州的政務、民生;而李嚴事業心強烈,能待在中樞,絕不會去地方。

黃權飲茶之際又是一聲長嘆,鄧芝外放,誰能做好兵部尚書一職?

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三十二章 貪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八十章 糧食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五章 年俸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四章 孟達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