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

bookmark

“除惡賊吳質斬首呈送江都外,餘者覈實功勳,不必傳首驗功!屍首縫合!”

馬超領十餘騎來找田信時就聽有飛騎高呼傳令,還有不分敵我收治輕重傷員的命令。

繳械的俘虜已經組織起來打掃戰場收集木柴,爭取在天黑前火化一部分無爭議的敵我陣亡吏士。

具體斬獲多少還沒來得及統計,畢竟吳質很配合,在戰鬥範圍擴散前被田信當陣俘獲,導致魏軍幾乎全建制被俘虜。能逃出去的無非就是留守陣後的部分吏士,這些吏士還得有充足的馬匹、口糧,才能穿過驪山出逃。

因此大致的斬獲可以估算,但究竟斬首多少、俘虜多少還是個動態數據。

後續還有輕重傷員的病故,這些也是要算到斬首數據裡的。

馬超心中也有個大致的賬目,他來時田信正沐浴,馬超詢問檢查魏軍軍書的李衡:“叔平,此戰如何?”

“趙公,此役我軍大獲全勝,前後俘斬將近十萬。”

李衡拿起一側初步統計的竹簡遞出,略有遺憾說:“可惜羌氐臨陣反正,這兩萬人不能算在俘虜。還有上雒、藍田、石門三處駐軍,以及輕車軍五千人,合計約一萬兩千人要按約定遣還原籍。”

信用很重要,這是這幾支軍隊放水、作壁上觀的核心原因。

可以把他們放回河北,怎麼面對魏國法律的追究則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比起張虎、吳班、張雄麾下戰死的其他河北籍貫吏士來說,這些戰前約定中立的吏士能活着回去……已經是生與死的差別,沒什麼不能承受的。

這個惡劣的例子一開,今後再有這樣的決戰,也能故技重施,讓魏軍各部相互猜疑。

一支相互懷疑的軍團,註定戰鬥意志有限。

一萬兩千青壯年放回去,曹丕有決心殺死……那就殺死好了,反正這是一條毒餌,不管怎麼吃,都有後遺症。

然而要放回去肯定不止這一萬兩千人,其他途徑俘獲的河北吏士也要放回去,這前後兩撥怎麼也要將近兩萬人。

還有許多關中籍貫的降兵肯定要寬大處理,一來二去能充當紅利人口的只有南匈奴、河西諸胡整編的各支部隊;其中武節騎士臨陣反戈,意味着三千餘戶也要寬大處理。

真正能嚴格處理,吃三五年人口紅利的只有四萬多俘虜……其中郭淮西線軍團貢獻了一半數據。

馬超示意李衡隨意,他就坐在旁邊一起翻閱從各處蒐集來的魏軍軍書,就連魏軍戰前的幾份決戰佈陣圖都給搜刮回來了。

幾份佈陣圖內容不同,顯然是針對不同形勢的不同預案。

其中有一份分兵固守的佈陣圖,是郭淮、王忠堅守霸上、驪山;吳質、張虎以車騎主力守禦長安堅城,直接放北府兵出藍田關,打一場分兵據守的對抗。

顯然,吳質因爲顧慮其他方面的得失,拒絕了這份中規中矩的佈陣方案。

武關道北面出口就三條,一條是馬超、揚武軍偏軍走的灞水河谷,一條是中間的藍橋棧道、七盤嶺,最後一條就是西南的石門關。

而霸上是拱衛長安的重要門戶,北府兵不奪取霸上,就無法從容佈陣進攻長安。

如果吳質擯棄雜念,專心應對北府攻勢,將防禦重心傾注在霸上,以霸上經營依舊的堅固營壘來說,就不是北府輕易能攻奪的。

可吳質太貪了,擔心關隴各郡響應北府,導致霸上、長安兩個犄角據點意外的郡縣盡數反戈……這樣的話,他們就被遠道而來的北府包圍了。

吳質不敢賭關隴士民的決心,對分兵據守缺乏信心,纔有了一系列的操作。

馬超細細推演,如果自己來指揮北府兵推進……很可能會讓吳質得逞。

吳質的雍涼軍團不算什麼,可怕的是南山秋雨。

自己來指揮,上雒的魏興肯定會堅守至死,如果分兵圍困又會成爲隱患,還無法奪取上雒囤積的軍事物資。

而藍田關的迅速易幟,直接導致魏軍進退失據,失去一切主動權。

青龍現於藍田,使得北府兵摧枯拉朽擊潰吳班、張虎軍團;如果自己來指揮藍田之戰,縱然打贏,也是一場血戰。最麻煩的不是兵員減損,而是時間的損耗。

如果上雒、藍田關前後拖延十天時間,那麼一切主動權就在吳質手裡,而魏軍各部面臨越來越近的南山秋雨,士氣自然高漲,韌性也會上漲,哪裡會像現在這麼好說話?

因此,吳質敗亡的有些冤枉。

自己指揮北府兵,絕對打不出這樣的戰果;換自己去代替吳質指揮,恐怕會更糟糕。

馬超認真思索,心中對吳質忌憚不已……按着正常情況,從吳質刺激北府發兵關中以來,時間就對北府非常不利。

按着正常的動員速度、行軍速度和推進速度來說,北府兵只要出兵,撐死今年雨季前奪取上雒,爲明年進取關中做鋪墊。

可這樣一來,北府跟江都朝廷的矛盾就越來越大,江都朝廷絕不會放任北府自行攻取關中,多少會進行阻撓,阻撓手段越多,彼此裂痕越大,進而相互猜忌。

而吳質已經攻滅關中大姓,可以從容整合關中人口資源,與麾下諸胡整編的軍隊進行重新整合,如果這次整合成功,那麼明年北府執意北伐,將面對一個毫無退路、戰意高昂的雜胡整編聯軍。

可陸議動員速度太快了,一來一去,最少給北府兵爭取了七天的戰爭動員時間;北府還未鬆懈,動員體制健全,這也是吳質沒有預估的,這最少也是七天的動員時間。

吳質也沒有料到田信始終在靈渠一帶搬石頭、整修靈渠,才能帶着部隊走湘江迅速北上。

種種因素堆積下來,吳質點燃的這場戰爭,就已經超出吳質的控制。

以至於北府兵前鋒的虎牙軍、鷹揚軍推進到上雒後,竟然有富裕的時間圍困上雒,給後續田信到來,威壓迫降提供了充足條件;而偏路的左軍、揚武軍也早已經過上雒,抵達灞水河谷上游。

還有青龍現於藍田一事,又給北府兵爭取了最少七天的時間。

這場戰爭走勢之快,變化之快……恐怕吳質臨死,都已經麻木了。

爭分奪秒的一場決戰,從吳質挑起這場精心佈局的戰爭開始,北府就處於戰略、戰術劣勢。

硬是在人力、天力的推動下逆勢推進,將發懵的吳質打崩了……或許,今天決戰時,吳質已經無法正常思考、判斷。

總的來說,這是一場吳質挑起的,不可能在今年完成的決戰……偏偏就這麼爆發了,還打完了。

這一系列的打擊,對於一個佈局大師來說,實在是太過慘重。

馬超專心推導局勢,總結自己的看法。

身爲今後必然的方面大將,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生活態度。

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五十章 計較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八十二章 貓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七百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