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

塵土飛揚,張虎縱馬山崗一扯繮繩停下,翻身下馬又沿着坡面躬身前進十幾步,摘了頭盔,蹲伏在草叢後。

他戴青黑頭巾的頭緩緩探出草叢,眯眼觀察遠處十里外的北府兵營壘。

這座處於前線的北府兵據點依山而建,除了披甲執勤備戰的軍士,餘下多穿單衣,或平整道路,或鋪設柵欄。

軍司馬擡手指着最近一座山頭,就在對面山的南面,因此看不清楚具體佈陣,只能看到北府迎風招展的旗幟。

可從山樑、半坡、山腳下看到少許北府前鋒軍士,軍司馬講述:“約有七百之衆,除二百餘輔兵修築崗樓、烽燧,餘下五百皆立陣不動,未見鬆懈之色。這營兵新來,不知具體番號,但有甲兵五百,不是鷹揚軍,就是虎牙軍。”

到底要不要打一場前哨戰?

必須打,還要打贏!

不能眼睜睜看着上雒城被圍,必須要讓上雒守軍看到援軍,不然面對田信,以魏興部的士氣、心態來說,極有可能崩潰、綁了魏興投降。

魏興的家眷就在鄴城,魏興絕不可能投降。

張虎揪下一把青草,草屑順着風朝對面吹去。

可惜,南山盛行北風,對面北府兵是背風修築前哨烽燧,不論石灰還是毒煙攻勢,影響都不大。

五百甲兵,有基本防禦工事,背依高地……這幾乎很難一舉衝潰。

不能衝潰,戰鬥僵持,等附近北府駐軍增援趕來,那就很難脫身。

圍點打援?

就這麼個山谷、河谷地勢,是典型的狹路相逢勇者勝,毫無取巧之處。

己方優勢是地利防守優勢,北府兵的後勤無法支撐長期征戰,只要等來南山大雨,那北府兵就完了。

想要防守,最好打幾個漂亮、好看的前哨戰,以激勵士氣,打破北府兵不可戰勝的神話。

張虎趴着看了會兒,左右找不到突擊、取勝、全身而退的可能性,不做遲疑就從這處哨點撤離。

他從這裡默默撤退,不發一言。

另一處更爲狹隘的山道,體型瘦弱的輕車將軍王忠正站在山巔俯視山道下逶迤蛇行的北府兵,一面碩大戰旗在遠處山頂飄揚,隱約可見‘揚武右衛’四個刺繡硃紅字。

而行軍的北府重裝步兵持盾頂在頭頂,或揹負盾牌,手裡拿着弓弩,還有一些小方陣,大約五六人一組,擡着類似門板的器具護在頭頂……更像一個沒有蓋倒扣、更寬的棺材。

王忠審視良久,對左右頗爲無奈說:“彼有備而來。”

周圍軍吏沉默不語,隔着這麼遠,也沒法發動伏擊。

北府兵行軍太過謹慎,先是斥候登山,在山頂觀望周圍情況後,纔會有大規模步兵沿着山谷行進。

而且斥候攜帶五色旗幟,在不同的特殊地形就插立不同的旗幟。

因此北府揚武右衛的將軍不需要親臨前線,也不需要斥候跑回去彙報,只要看到不同的旗幟座標,就能第一時間在地圖上重新修正、更新地形信息。

這種有序行軍,章法嚴明的戰術,讓一切依託山勢,居高臨下,企圖伏擊山谷的計劃……無法施行。

王忠又多看了幾眼這支北府偏軍的推進方式,好像很不甘心。

馬兒被遷來,王忠翻身上馬,揚鞭策馬,還不忘回頭看一眼直線四五里外的‘揚武右衛’戰旗。

風聲凜冽灌入上雒城的門樓裡,魏興巡視至此,探頭從垛口觀察。

守門的軍吏展臂指着三百步外:“將軍!那裡!”

魏興已經注意到,那裡北府軍吏正集中開會,隱約能見許多軍吏是大鬍子,鬍鬚半尺長,在北府軍吏整體軍容傳說中非常出奇,有一種差別感。

別說推行剃鬚、短髮的北府,其實軍中對發須整潔也常有整潔,只是不似北府那樣制度化。

北府吏士,年長者、軍吏都會留髭鬚,以樹立威嚴……而鬍鬚又是男子天生的裝飾品,就如雄獅旺盛的鬃毛,不能全部捨棄。

虎牙軍軍吏集結在一起,如今北府軍中也只有虎牙軍軍吏積蓄長鬚,別無他意,蓄鬚明志而已。

田信手裡握着一個竹片捲成的喇叭,一襲細麻緋袍,到現在都不知該怎麼和虎牙軍吏講話。

說假話、場面話,自然沒問題,現在勝券很大,說什麼都行。

若說真話,又有一點心虛,若不是北府基業太大,奪取了太多的戰爭紅利,讓朝廷無法磨碎、消化。

就自己退避的那段時間裡,北府會被計劃的肢解、磨碎,只給留一個基本盤。

還好自己沒退,若退了那一步,現在吳質執行絕戶計,那削弱後的北府無力進擊關中決一死戰,這樣的話,自己會愧疚一輩子,遺憾之恨會發展爲仇恨。

事到如今,也不算太壞。

也證明一件事情,刀、決定權握在誰手裡都不如自己放心!

手握利刀,自己可以有底線對待朝廷,和平共處,維持和睦氣氛,一起繁榮渡過一段美好時間;可利刀若握在其他人手裡,對方不一定有自己這樣的底線、胸懷。

思緒沉重,田信舉起喇叭到頜下,輕咳兩聲,掃視周圍虎牙軍吏,其中有現役的虎牙軍吏,也有虎牙軍舊部,普遍是關中籍貫,是鄉黨,真正的子弟兵。

其中周卓胸前掛着六枚金幣勳章,這一戰打完,他將掛上第七枚‘南山’勳章。

這個人善於學習,天分很高,對自己各種號召、主張都有極高的適應性。

如果今後研究出火銃,周卓很可能是第一個掌握線列戰法的高級將軍。

“嗬嗬,左右諸君也知,自北伐誓師大典以來,我就沉默寡言,使得先帝、親友、袍澤擔憂不已。”

“原因衆多實難細細考究,也有詆譭亡人之嫌。”

“我與諸君相知共事已有五年,這五年以來,我時刻都想着帶諸君迴歸關中,錦衣還鄉不求光宗耀祖,只求護衛妻兒宗族,澤及鄰里,過上麥城、丹陽邑、鄧邑的富足、太平生活。”

“五年啊,諸君整整等了五年!”

田信眉宇怒意迸發:“我欠諸君一個承諾,至如今,狾犬吳質禍亂關中,我才率領諸君返歸故土,我實在有愧!”

稍稍停頓,田信平息內心抑鬱引發的怒火,調整呼吸,帶着怒氣笑了笑:“也不瞞諸君,我祭拜惠陵時,夢見先帝,商談許多。”

“從今往後,我北府有進無退,擋路者斬!”

轉身,右臂指着上雒城,田信呼喊:“破此城,易如反掌!”

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九十四章 議第三十四章 豬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章 嚮導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三章 嚮導官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三十四章 豬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