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

bookmark

象邑,灕江江畔。

隨着衛軍分割出來的第三批兵員途徑象邑,也到了田信離開象邑,返回嶺南的時刻。

之前逗留象邑,觀望江都可能發生的疫情,期間積極投入字典編纂工作,倒也成績斐然。

編纂字典不算多麼繁重的任務,最難的是字典定版後,雕刻印刷需要的銅版。

雕刻質地堅實的硬木也是可以的,各處造船基地都有陰乾的優質木材,可以用作雕版。

以目前雕工的水準、數量和銅料的緊缺情況來看,田信似乎有些無力承擔銅版印刷的支出。

字典臨近定稿,他與虞世方走在河畔即將分別,想到要用木版印刷,多少有些不甘心。

這部字典最大的意義是拼音排字,以及簡體,這對雕版印刷來說簡化了太多的工序;也利於推廣、教學。

跟朝廷不一樣,朝廷編寫字典,要兼顧古文繁體,甚至每個字還要有大篆、小篆的字體,更要保證每個字的完整釋義。

所以朝廷的字典需要三五年時間定版,定版後如果也準備印刷的話,那工序繁複,投入之大,足以讓處於戰爭時期的朝廷不得不擱置處理。

而且有《說文解字》珠玉在前,朝廷的字典採用說文解字的部首排序法,拼音爲輔,又加重了雕版印刷的工作難度。

因此,朝廷的字典想要編好、面世,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至於活字印刷術這種東西……田信從始至終就沒考慮過,泥、陶瓷、木頭之類的材質,是不適合做字模的。

目前最合適的字模是銅,這個成本太高了,暫時玩不轉。

“木雕也好,利於雕刻,耗材低廉。”

田信越想越不甘心,銅鑄了錢,才值幾個錢?

可實力不允許,悵然若失:“雕版之際,世方組織人手抄錄副冊。進獻朝廷十冊,餘下州郡,每郡一冊。”

副冊發到郡一級,各郡郡守看情況抄錄,想推廣就派人跟着抄錄;不想推廣,或缺乏人力,那就隨意擱置。

虞世方應下,己方字典編錄的速度很快,拿主意的田信親自參與,又有一套成熟的編纂體系。制定編寫規則後,依照規則填充、校正即可,所以工作進度很快。

現在就剩下最後的校正、定版,定版後謄抄副冊,就能着手雕版。

跟在田信身側,虞世方心思卻不在字典上,詢問:“以象邑抄書人手,定版後,半月時間可抄錄百餘副冊,足以分發各郡。事後不知公上如何安排?若無安排,臣恐朝廷遣使來徵。”

沒有其他事情做,朝廷編錄字典也缺人手,正好光明正大拉走這批人。

比如字典編撰之一的夏侯獻,該積累的經驗已經攢滿,就等朝廷那邊徵用。

見他期待模樣,田信就說:“量才施用,願隨夏侯獻爲朝廷效力者,放任自去,不必爲難;餘下人手,收羅典故,此次依時間先後爲排序,編撰《成語詞典》。此外雕工稀少,軍吏多有耐心,可從軍吏中培養雕工。”

虞世方笑着應下,隨即斂笑:“公上,嶺南之叛,恐難速定。”

自二月時嶺南因推廣農耕,就不斷有部族反抗、逃遁。

反抗的少,主要是往深山老林逃遁;哪怕一些部族接受了此前發放的工具,可依舊牴觸農耕,不願意改變生活習慣。

打又打不過,正好吳國也亡了,許多部族沿着東江開始逃遁。

逃離漢軍活動區域,以祖祖輩輩的經驗來看,漢軍也不可能深入山林去跟他們捉迷藏。

只要他們不主動出來,那漢軍也找不到他們……這意味着,他們暫時是無敵的。

對許多嶺南部族來說,改變生活習慣,就等於改變部族結構,改變的力度很大,相當於大夥集體變成漢僮,只有寥寥無幾的酋長、頭人能被編爲士籍,其他都是平頭百姓。

如果接受農耕生活,那太多青壯的一身武力等於零,他們的武力,在農耕生活時,只能用在斧頭、鋤頭上,這是他們不能忍受的。

偏偏又打不過漢軍,又不想終身埋頭於農耕、田野裡,唯一解決辦法就是跑。

跑到一個可以繼續宣揚武力,能保證自己生存優勢的地方。

嶺南部族大規模逃遁,田信暫時也沒辦法,只能先抵達嶺南,具體調查情況後,再做處理。

實在不行,就武力征服,先讓嶺南部族做‘僕’,強迫這些戰俘從事農耕;再提高身份爲‘漢僮’,最後赦免爲民。

農耕生活,對習慣武力掠奪的部族武士來說,的確是很無聊,無異於一種拘束、折磨。

偏偏嶺南部族裡並無尊老愛幼的習慣,話語權、選擇權都握在這批部族武士手裡。

他們要帶着部族逃亡,其他部族成員又能有什麼辦法?

等重新理順嶺南,恢復、開闢、建立成熟的農耕區域,最少需要三年。

開闢的荒地幾乎是爛地,產出貧瘠,幾乎不可能有盈餘。

這三年時間裡,自己必須寸步不離,不然嶺南部族又會出事,導致推行農耕的步驟被打亂。

例如此次離開離開嶺南,就造成了嶺南部族逃亡……若自己待在嶺南,這幫傢伙能逃走幾個?

田信心中有所準備,見虞世方話說一半,就問:“世方在顧慮什麼?”

“臣擔憂朝廷徵公上治理江都之疫,嶺南本是疥癬之患,若再拖延,恐成大患。”

虞世方說着逐步,此處距離碼頭三十餘步,他低聲:“痢疾多發於夏秋之際,此時臨近盛夏,雖較往年燥熱,但也不該頻發痢疾。臣以爲,江都疫疾,另有內情。公上縱然親臨,也束手無策。”

流行的時疫種類來來回回就那麼多,不可能是鼠疫、天花、出血熱、瘧疾,唯一跟痢疾病症接近,有可能一起爆發的應該是霍亂。

太多的疾病擺在面前,田信也是沒辦法的,這些東西只能預防,現在不可能根治、根除。

自己去不去江都,對江都的情況不會有任何的增益;頂多就是作弊,將一些重要的功勳文武、貴戚子弟的命保住,對普羅大衆來說,有沒有自己都一樣。

自己去江都採取的措施,跟現在朝廷採取的措施應該是一樣的。

可嶺南的事情再拖下去,就成了大事。

何況開發嶺南,席捲南洋的歷史意義遠比中原統一要重要。

中原統一是必然的事情,有沒有自己,都能完成;可大跨步開發嶺南,征服南洋,也只有自己能辦得到。

中原現在纔多少人口?

那點人口經不起自己折騰,南洋的人口生活環境惡劣,夠自己折騰許久。

田信自己心中有決斷,也不願虞世方做惡人,遂表態:“世方,我爲陳國之主,自該爲陳國臣民謀求福祉。”

“是,臣明白。”

虞世方長舒一口濁氣,送行至碼頭,躬身長拜,目送田信登上竹筏。

灕江清澈,竹筏如似懸空而行。

不時有水溢出打溼田信的漆皮履,他看着前方一排排竹筏,和密集軍士,心中無比安寧。

自己尚且不忍心離開這個集體,更別說其他吏士。

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三章 嚮導官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