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

象邑,灕江江畔。

隨着衛軍分割出來的第三批兵員途徑象邑,也到了田信離開象邑,返回嶺南的時刻。

之前逗留象邑,觀望江都可能發生的疫情,期間積極投入字典編纂工作,倒也成績斐然。

編纂字典不算多麼繁重的任務,最難的是字典定版後,雕刻印刷需要的銅版。

雕刻質地堅實的硬木也是可以的,各處造船基地都有陰乾的優質木材,可以用作雕版。

以目前雕工的水準、數量和銅料的緊缺情況來看,田信似乎有些無力承擔銅版印刷的支出。

字典臨近定稿,他與虞世方走在河畔即將分別,想到要用木版印刷,多少有些不甘心。

這部字典最大的意義是拼音排字,以及簡體,這對雕版印刷來說簡化了太多的工序;也利於推廣、教學。

跟朝廷不一樣,朝廷編寫字典,要兼顧古文繁體,甚至每個字還要有大篆、小篆的字體,更要保證每個字的完整釋義。

所以朝廷的字典需要三五年時間定版,定版後如果也準備印刷的話,那工序繁複,投入之大,足以讓處於戰爭時期的朝廷不得不擱置處理。

而且有《說文解字》珠玉在前,朝廷的字典採用說文解字的部首排序法,拼音爲輔,又加重了雕版印刷的工作難度。

因此,朝廷的字典想要編好、面世,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至於活字印刷術這種東西……田信從始至終就沒考慮過,泥、陶瓷、木頭之類的材質,是不適合做字模的。

目前最合適的字模是銅,這個成本太高了,暫時玩不轉。

“木雕也好,利於雕刻,耗材低廉。”

田信越想越不甘心,銅鑄了錢,才值幾個錢?

可實力不允許,悵然若失:“雕版之際,世方組織人手抄錄副冊。進獻朝廷十冊,餘下州郡,每郡一冊。”

副冊發到郡一級,各郡郡守看情況抄錄,想推廣就派人跟着抄錄;不想推廣,或缺乏人力,那就隨意擱置。

虞世方應下,己方字典編錄的速度很快,拿主意的田信親自參與,又有一套成熟的編纂體系。制定編寫規則後,依照規則填充、校正即可,所以工作進度很快。

現在就剩下最後的校正、定版,定版後謄抄副冊,就能着手雕版。

跟在田信身側,虞世方心思卻不在字典上,詢問:“以象邑抄書人手,定版後,半月時間可抄錄百餘副冊,足以分發各郡。事後不知公上如何安排?若無安排,臣恐朝廷遣使來徵。”

沒有其他事情做,朝廷編錄字典也缺人手,正好光明正大拉走這批人。

比如字典編撰之一的夏侯獻,該積累的經驗已經攢滿,就等朝廷那邊徵用。

見他期待模樣,田信就說:“量才施用,願隨夏侯獻爲朝廷效力者,放任自去,不必爲難;餘下人手,收羅典故,此次依時間先後爲排序,編撰《成語詞典》。此外雕工稀少,軍吏多有耐心,可從軍吏中培養雕工。”

虞世方笑着應下,隨即斂笑:“公上,嶺南之叛,恐難速定。”

自二月時嶺南因推廣農耕,就不斷有部族反抗、逃遁。

反抗的少,主要是往深山老林逃遁;哪怕一些部族接受了此前發放的工具,可依舊牴觸農耕,不願意改變生活習慣。

打又打不過,正好吳國也亡了,許多部族沿着東江開始逃遁。

逃離漢軍活動區域,以祖祖輩輩的經驗來看,漢軍也不可能深入山林去跟他們捉迷藏。

只要他們不主動出來,那漢軍也找不到他們……這意味着,他們暫時是無敵的。

對許多嶺南部族來說,改變生活習慣,就等於改變部族結構,改變的力度很大,相當於大夥集體變成漢僮,只有寥寥無幾的酋長、頭人能被編爲士籍,其他都是平頭百姓。

如果接受農耕生活,那太多青壯的一身武力等於零,他們的武力,在農耕生活時,只能用在斧頭、鋤頭上,這是他們不能忍受的。

偏偏又打不過漢軍,又不想終身埋頭於農耕、田野裡,唯一解決辦法就是跑。

跑到一個可以繼續宣揚武力,能保證自己生存優勢的地方。

嶺南部族大規模逃遁,田信暫時也沒辦法,只能先抵達嶺南,具體調查情況後,再做處理。

實在不行,就武力征服,先讓嶺南部族做‘僕’,強迫這些戰俘從事農耕;再提高身份爲‘漢僮’,最後赦免爲民。

農耕生活,對習慣武力掠奪的部族武士來說,的確是很無聊,無異於一種拘束、折磨。

偏偏嶺南部族裡並無尊老愛幼的習慣,話語權、選擇權都握在這批部族武士手裡。

他們要帶着部族逃亡,其他部族成員又能有什麼辦法?

等重新理順嶺南,恢復、開闢、建立成熟的農耕區域,最少需要三年。

開闢的荒地幾乎是爛地,產出貧瘠,幾乎不可能有盈餘。

這三年時間裡,自己必須寸步不離,不然嶺南部族又會出事,導致推行農耕的步驟被打亂。

例如此次離開離開嶺南,就造成了嶺南部族逃亡……若自己待在嶺南,這幫傢伙能逃走幾個?

田信心中有所準備,見虞世方話說一半,就問:“世方在顧慮什麼?”

“臣擔憂朝廷徵公上治理江都之疫,嶺南本是疥癬之患,若再拖延,恐成大患。”

虞世方說着逐步,此處距離碼頭三十餘步,他低聲:“痢疾多發於夏秋之際,此時臨近盛夏,雖較往年燥熱,但也不該頻發痢疾。臣以爲,江都疫疾,另有內情。公上縱然親臨,也束手無策。”

流行的時疫種類來來回回就那麼多,不可能是鼠疫、天花、出血熱、瘧疾,唯一跟痢疾病症接近,有可能一起爆發的應該是霍亂。

太多的疾病擺在面前,田信也是沒辦法的,這些東西只能預防,現在不可能根治、根除。

自己去不去江都,對江都的情況不會有任何的增益;頂多就是作弊,將一些重要的功勳文武、貴戚子弟的命保住,對普羅大衆來說,有沒有自己都一樣。

自己去江都採取的措施,跟現在朝廷採取的措施應該是一樣的。

可嶺南的事情再拖下去,就成了大事。

何況開發嶺南,席捲南洋的歷史意義遠比中原統一要重要。

中原統一是必然的事情,有沒有自己,都能完成;可大跨步開發嶺南,征服南洋,也只有自己能辦得到。

中原現在纔多少人口?

那點人口經不起自己折騰,南洋的人口生活環境惡劣,夠自己折騰許久。

田信自己心中有決斷,也不願虞世方做惡人,遂表態:“世方,我爲陳國之主,自該爲陳國臣民謀求福祉。”

“是,臣明白。”

虞世方長舒一口濁氣,送行至碼頭,躬身長拜,目送田信登上竹筏。

灕江清澈,竹筏如似懸空而行。

不時有水溢出打溼田信的漆皮履,他看着前方一排排竹筏,和密集軍士,心中無比安寧。

自己尚且不忍心離開這個集體,更別說其他吏士。

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二十章 夜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