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

bookmark

碼頭邊,羊耽來迎妻子,目送夏侯霸離去。

他作爲泰山人,漢軍北伐期間因種種考慮,被曹丕違規任命爲泰山郡守;別的郡守還能棄官潛逃,他逃都沒地方逃,爲了保全鄉土,只好交聯各方,一邊遙遵洛陽朝廷的命令,一邊又接受曹植、劉封的調遣。

滿寵一把火燒光吳軍的戰意,也加速了青徐二州的向心力。

泰山人自然是不能繼續做泰山郡守的,青徐防線的漢軍兵力薄弱,又出於親自到江都朝廷這裡請罪、遊說、交朋友、觀望形勢等等考慮,就在夏侯霸護衛下舉家遷來。

羊耽的妻子辛憲英也是素紗遮面,這種妝容正火速流行於貴戚女子之間,出行時戴着斗笠、素紗,既有朦朧之美,還能遮蔽陽光,還能阻礙疫氣。

辛憲英在江都待了幾天時間,也就縫製了一頂素紗斗笠,以便出行。

她素來極有看法,與丈夫走在橘林館、軍營之間的硬化地面:“麥城士民殷富,果真家家有織機,無有織機也有旋車紡機,實難想象。鄧邑士民流傳麥城富足,如今眼見爲實。”

三十六七歲的她正是閱歷、精神專注的黃金年齡,十分感慨:“各處街道整齊規劃,雖不如鄧邑寬闊,但也勝在潔淨、繁華。幾處勾欄女閭取樂之處,路無醉人,實乃盛世、文明之邑。”

羊耽也在麥城街坊裡轉了一圈,麥城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城牆,只有七個坊。

這七個坊夾在沮水、漳水之間,南北展開一共兩排,左邊西三坊,右邊東四坊,東四坊與漳水橋之間就是麥城磚砌軍營,軍營北邊就是橘林館。

兩座碼頭,小碼頭在軍營邊,大碼頭在西三坊;沮水流量較小,人工開挖、擴展出一片河灣用來停泊船隻,充當碼頭。

村、莊、里社、鄉社、亭舍還有各種聚落、鄉邑、縣邑都是有牆壁的,小的有裡牆,大的有城牆。

麥城有坊無牆,這是典型的‘大都無牆’,沒有了築城耗費,也方便規劃,利於商業交流,好處有太多……唯一缺點就是安全感。

羊耽也是感慨頗多,與妻子來到路邊涼亭歇腳,一時不知該怎麼形容。

對於盛世……當代人誰見過真正的盛世?

見過雒陽繁華的老人尚存,也有許多亂世老人擔心子孫後人遺忘亂世,寫了許多漢末都邑的記錄圖表。

將記憶中的盛世模樣用文字記錄,這是他們對過去的懷念,是對未來的期望。

沒人清楚真正的盛世,只有各自想象中的盛世。

而田信用了快四年時間,發展出來的麥城,已經有了一種盛世的輪廓。

麥城不是一步步發展來的,幾乎是跨越性的發展,每一步跨出還都正確的踩對位置。

幾乎找不到第二個麥城,鄴都人口稠密不假,可普遍都是聚集起來耕種的士戶人口爲主;曹丕的洛陽更是一個大軍營,一切爲了軍事進行服務。

南陽宛城本是天下有名的大邑,可黃巾以來的戰亂徹底摧毀了這裡。

新修築的鄧邑雖然規劃的頗有氣象,可隨着北府改編,田信遷移人口開發嶺南,鄧邑以驚人的速度開始衰敗。

與鄧邑隔岸比鄰的襄陽至今空蕩蕩的,一點也沒有劉表時期的繁華。甚至襄陽城中有大片的宅基地、空地被開墾,成了農田、菜地。

江都也是,江都士戶追隨關羽遷移江東後,江都龐大、成熟的手工業羣體也沒了,原始的貿易網絡被摧毀。

現在江都固然空闊,沒人跟朝廷百官的家屬,僕從們爭搶生存環境,可他們的生活反而更不方便。

原來拿着俸米還能換點日常用品,或者換取士戶的勞役服務,現在不僅不好換,還要付出更大代價。

也只有麥城,特立於亂世之中。

一時思緒繁多,羊耽說:“兄長見麥城紙張質白而韌,又廉價易獲取,有意隱居此地,重編家藏。”

這是不做官了,轉頭向學術積累做發展,將機會留在未來。

辛憲英想到了家人,父親辛毗是曹丕的侍中,弟弟又是宿衛洛陽宮城的郎官。她不方便露面,才趕潮流,製備了遮面斗笠。

夫家不能躋身漢室朝堂,那今後魏國落敗,誰能援手辛氏家族?

辛氏家族本世居隴西,光武帝時東遷到潁川陽翟;辛毗之兄辛評追隨韓馥,又改投袁紹,最後跟大部分汝穎士人一起追隨袁譚,二袁內戰,導致一家被審配處死。

說是士族,可苗裔寡薄,經不起挫折。

漢室朝廷對他們這些世家並不看重,否則也不會請託夏侯霸護衛,甚至也不用主動到江都來尋覓機會。

思索前後,辛憲英道:“兄長必受蔡大家指點,如今漢室如日中升,自不需錦上添花。我聞橘林館乃鄧公主爲陳公所修,極受陳公喜愛。我家遷移避居此地,今後也好與陳公走動。”

閒了一起聚個會,聽聽音樂,畫個畫,踏青遊玩,再討論一下時政什麼的,這纔是好鄰居。

朝廷有朝廷的法度、規劃;可私人也有私人的交情。

朝廷規劃的政策有了變動,機會自然就來了。

當代人不算什麼,關鍵是下一代人。

典滿就任陳太子衛率長,這支孩童爲主的衛率裡,充斥着北府軍吏子弟,不能說這裡的孩童都是未來的漢室棟樑,但未來的漢室棟樑一定來自這批孩子。

誰家都有孩子,孩子之間的友情是最難得的。

只要保住弟弟的命,今後想辦法把弟弟家適齡的孩子送到衛率,不管是學習,訓練,還是一起遊戲,總能認識許多朋友。

辛憲英這裡同意,羊耽也是默默鬆一口氣,說:“陳國官制大改,今日聽蔡大家說郭伯益新遷侍從司從四品參議,你我夫婦不若登門拜賀。”

當年跟辛評一起擁立袁譚執意打內戰的另一個人叫做郭圖,潁川陽翟人。

曹軍攻破南皮,郭圖一家人被曹軍斬殺乾淨,這些人是郭嘉、郭奕父子的近親。

許多事情是有因果的,魏國勢大自然能壓住內部種種不滿,當開始衰退,早年沾染的血腥,自會反噬。

郭奕投漢,絕不僅僅是爲了找田信治病。

魏國滅亡時,想要保住辛憲英的家人,只能多方面尋求幫助。

這個事情很難,也很簡單,甚至只是田信一句話的事情。

陳國改制是一項牽動朝野關注的大事,這極有可能是漢朝廷改制前的試探性舉措。

曹丕這裡有原始的三省六部輪廓,田信這裡照搬,只是因爲陳公國屬於漢王國級別,所以三省改稱三司,即議政的門下侍從司;宣政、頒佈命令的中書司;以及負責具體執行,總管六部的布政司。

以品級官階取代官秩,因是王國一級,所以不捨一品、從一品,最高爲正二品。

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九章 局勢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二十四章 彩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三十五章 攻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