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

關羽跟孫權沒什麼好說的,連孫權脖子上掛着的三顆拳頭大金印也不要,只是安排孫權及大部分江東降臣遷往江都,交由皇帝處理。

至於城中閉門在家的張昭……就讓他一直在家等着吧,關羽可不願登門拜訪,再看張昭表演一場感人肺腑的亡國忠臣哭戲。

就連潘濬這個人,關羽也不過問,全程只是拉着諸葛瑾的手,乘載青傘蓋戎車巡閱各支軍隊。

這是吳軍熟悉的戎車,是麥城一役時孫權遺棄,被漢軍繳獲的戎車。

把投降的軍隊穩住……其他人還能有蹦躂、反抗的餘地?

“潘濬所練新軍實在可惜,若是孫權能有始有終,使潘濬執掌新軍,恐怕其國非速亡之國。”

關羽頗爲感慨:“三吳、兩淮亦有英傑,奈何孫氏不能盡用其才。君臣相疑,焉能謀斷天下?”

諸葛瑾嘴脣顫抖想說什麼,良久只是一嘆,什麼都說不出來。

難道要說朱然、周泰、胡綜、韓當、呂蒙等吳王心腹、鐵桿都被你女婿砍了?

兩軍廝殺各爲其主,這也怪不了田信,只能怪南方地形如此,怪吳軍行軍以舟船爲主,怪吳軍缺少騎兵。

不似魏軍主將,戰事不順的時候,數千騎散開跑,總能掩護主將順利出逃。

見諸葛瑾神情低落,關羽也不說下話,不時招手迴應降軍的呼喚。

一個個百人方陣的吳兵只穿淡綠號服,肩披灰黑寬巾,徒手結陣移動,與關羽之間隔着一道東府兵人牆。

這些吳兵投降後,要麼改編爲東府兵,要麼改爲郡國兵,再要麼退役爲民。

整個吳兵行進方陣,都洋溢着一種輕鬆、活躍的氣氛。

新軍一百個方陣後,就是各將部曲陣列,其中丁奉所部選三百人結陣行進。

身在陣列中,丁奉能清晰感受到部伍散發的喜悅心態,彷彿跟打了勝仗一樣。

關羽也只是多看了幾眼丁奉的方陣,許多降將、軍吏見丁奉方陣從容經過關羽戎車,也都鬆了一口氣。

吳軍折損太高,孫權本人的近衛兵都換了一茬,更別說外圍部隊。

現在丁奉這支軍隊,是唯一一支傳承久遠,具有斬殺黃祖、黃忠、董種的驕人戰績;另一支有斬將記錄的是周魴,但這是陣前刺殺,不能拿來說事。

閱兵完畢已是午後,關羽協同諸將一同宴飲。

場中漢將、中高級軍吏不足百人,然而降軍營督以上的中高級軍吏四百餘人,這還是三十多名宗室將領隨孫權離去的後果。

降軍軍吏情緒普遍不高,以做好了強顏歡笑的準備。

但漢軍軍吏自行用餐,相互交流,並無離席滋擾他們的行爲,彼此互不干擾。

周胤舉杯淺酌,他坐在漢將席位,看着降將席位的許多友人、故交,心情複雜。

他目光與前排列坐的蔣休、周承接觸,蔣休垂目不對視,周承兄長戰死麥城,隨身攜帶的幼平刀被關平繳獲送給了田信;父親周泰又在漢軍東征時與蔣休兄長蔣懿一起被田信斬殺。

周承幾次與周胤對視,最終還是低下頭,周家就他一根獨苗了,家室、兄長子女,都需要自己照料。

席間多是目光交流,察覺周胤舉動,新軍十二武將軍裡同爲二代的陳表擡頭,與周胤對視。

當時漢口大敗,漢軍渡河追擊敗兵,陳表兄長陳修領兵阻擊,被亂兵、漢軍淹沒,戰死於亂兵中,而陣後的周胤卻舉兵易幟,歸降漢軍。直接導致臨陣的青巾軍未戰先潰,奔逃入江,爭搶船隻。

間接導致天興洲列陣的孫權本陣戰意瓦解,爭搶船隻,秩序混亂,進而大潰。

陳表與周胤對視,想要看到周胤露出愧疚之色,然而周胤心安理得用餐,飲酒,風度翩然。

關羽則觀察降軍元老舊將,資歷最深的只剩下宋謙、蔣欽、徐盛三人,徐盛意氣消沉,面容瘦了兩圈,宋謙更是面露蒼老、萎靡氣象,蔣欽因疾病纏身,頭戴斗笠坐在角落裡。

宋謙已經廢了,一把火沒燒死孫權,爲避免內戰,只好犧牲孫紹。

孫紹自殺後,宋謙精神狀態的瓦解了,現在依舊強撐着,無非是要給子孫、孫紹的兒子撈一點東西。

作爲孫策親騎出身的將領,宋謙沒過過幾天滋潤好日子,備受打壓;麥城、漢口兩戰後,孫權麾下愛將接連夭折,不得不啓用宋謙。

從前期被打壓的低沉生活,發展到大起大落,現在看來,這是個可憐人。

關羽目光在蔣欽身上略作停留,也就作罷,今後沒必要發展大規模水師,蔣欽擅長水軍,已經用不上了,可以回家養老。何況,也不怕蔣欽出逃,難道跑過去,幫魏軍訓練黃河水師?

倒是徐盛膽氣雄壯,雖比甘寧差一籌,但也是個優秀的先鋒將領。

北伐的時候,可以率領部分降軍改編來的揚州郡國兵北上參戰。

關羽思索着,目光直接從周魴處繞開,周魴做下的事情……雖然非常的忠誠,可卻臨陣反戈時刺殺朋友李緒,這種忠義不兩全的人,偏偏又是敵國的人,想用正眼去看,真的很難。

目光落在丁奉身上,丁奉就坐在那裡自顧自用餐,有一種田信早年的氣度,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不由想起了一條與丁奉相關的北府笑談,據說田信押解降軍過陸口時,與呂蒙會面,呂蒙曾誇丁奉驍勇不在田信之下,田信還託呂蒙向丁奉贈送名刺,以示結交之意。

然而孫權背盟,這段還沒開始的友誼就無疾而終。

今後需要自己坐鎮東南兩三年,留丁奉這樣的驍將在手裡也沒什麼用,應交給朝廷來用。

宴會裡,彷彿一個巨大的人才市場,由關羽挑挑揀揀,選取自己、朝廷需要、用的上的人。

用不上的軍吏……只好說聲抱歉,會打包撥給田信,於嶺南安置。

整個江東降臣需要四萬五千戶食邑進行安置;其中賀齊所部一萬戶由田信背書,朝廷也認賬;餘下一萬戶是給孫家分的,其中孫慮也就堪堪拿走三千戶,兩千戶給孫紹的兒子,另外五千戶分給宗室。

這樣還剩兩萬五千戶,五千戶招納朝廷用的上的人;用不上的人則交給田信,從嶺南稅租預算裡擠出兩萬戶食邑進行安置。

所以五千戶總額就在這裡,想選太多的人,人多就會分薄食邑,人均減少,對方不見得願意放棄嶺南的高額食邑。

因此諸葛瑾、張昭、朱桓、丁奉、滕胤、徐盛這些人瓜分五千戶食邑,也就大體上對得起各自功勳。

至於吳國都督潘濬,能保住命就可以了,還想要食邑?

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