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

bookmark

九月末,田信領先荊州方面獲取南中叛亂消息。

已經放權給夏侯蘭,也有士燮、士徽父子的支持,任由夏侯蘭自己決定參戰時機。

夏侯蘭的進兵路線就是當年伏波將軍馬援平叛的道路,以紅河河谷爲主……這條路號稱鳥道,顧名思義,是鳥兒才能通行的道路,可想而知這條路有多難走。

全程一千四百里就能抵達益州平原,給夏侯蘭配備三千湘軍充當主戰兵力;餘下士燮徵發的漢僮僕從軍只負責後勤轉運。

以交州的積蓄,供應三千戰兵遠征南中,幾乎已經是一種極限。

比起南中戰場,更值得在意的是依照粵江的支流水系,建立新的航運體系。

粵江就是珠江,大體上能分爲北江、東江、西江這三個主要支流水系。

新的封邑圍繞水系建立,即是封君的封邑,也是貿易站點。

先進的生產力,自然能以點帶線,進而輻射全局。

擁有先進生產力的封君,自然會想辦法壯大自己,吸納、瓦解土民。

而圍繞珠江水系所修據點的款式……有一種類似核彈發射井的建築物,很適合封君修造。

爲了讓未來的封君、士家學習這種先進的建造技藝,田信領着三千餘人一起修造第一座圓土樓。

土樓建造的根本技藝是板築壘土,這算是漢軍的看家技術。

軍隊的戰鬥力,可以從土木建造方面看出端倪。

田信設計的第一座土樓採取外圓內方的格局,外圓土樓住人,猶如軍中營壘,只是田信規劃的圓土樓高有三層。

中間是方土樓,即是議事的地方,也是供奉靈位的地方。

完全就是一個軍事堡壘,頂多兼顧了居民的祭祀需求。

當然了,如大家所見,土樓橫截面就是個外圓內方的銅錢模樣。

建造土樓技藝相對精湛的鄧艾上手很快,猜測這個土樓建造的靈感來自於張遼;張遼的靈感來自於邊軍的烽燧。

只有珠江水系各處據點修築完畢,田信才能放心離開。

離開前,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比如剿匪,還比如剿匪,再比如剿匪……

有些想不通,自己明明這麼強了,能控御猛虎、戰象,怎麼還有零散的土民出來襲擊土木作業的漢軍?或乘船打劫運輸物資的舟船。

隱隱間能想通這個問題:土民迷信不假,可再迷信,總有好逸惡勞的人,也有膽大包天的人。

甚至許多土人生活觀念裡沒有法律這種東西,一些土人部族甚至有平均觀念……即我沒有,你有,我拿你的,是應該的;你不給,我們打一架,你打死我也是應該的。

多麼樸素的生活觀念,多麼可愛的人。

秦漢開發嶺南四百年,土人部族有一種神經質的敏感。

土人部族之間,可能因爲一個獵物的歸屬,引發波及數萬人的血腥衝突;卻不能容忍官府派發超出規格哪怕一點點的徭役。

過去什麼徭役,現在就什麼徭役;你可以減免徭役,但你絕對不能增加一絲一縷。

你若增加,那就是不給我活路,那就做過一場,分個你死我活。

土人也是人,難道就真的這麼不可理喻?

不是,在土人與官府之間,還存在一個類似於買辦、翻譯的階層,可以將他們稱之爲酋長。

土人部族內鬥,血流漂櫓,這是強化酋長領導力、影響力、地位的羣體行爲……必須要積極推動。

而執行官府的徭役,無疑會增加官府對土民的影響力,官府影響力高了,壓縮、剝奪的是酋長影響力。

沒有影響力的酋長,且不說生活艱難,光是沒有那種一呼百應的痛快,就能讓許多酋長生不如死。

所以不是土人有問題,而是土人酋長有問題。

就如漢之世家,土民中也有豪強,都是一樣的生存之道。

不肯接受改造,那隻好去死。

就在修築土樓之餘,田信隔三差五率領湘軍奔赴各地征剿作亂的土人,揪出他們背後的酋長……連根拔起。

如果單純的道德能感化土民……那也就不需要搞什麼尊王攘夷了。

沒有武力支撐的道德,難逃消亡。

隨他奔襲的湘軍規模少了三百人,多了五百人,都是分批輪替,以增加戰鬥自信心和經驗。

章武三年十月十四日的夜裡,田信與吏士在東江河畔紮營過夜。

夜裡營地周邊燒着蒿草驅蟲,田信爲身邊七十多名軍吏講解:“具體事情要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要區別對待,無非是殺大放小,殺疏遠者立親我者,又或者誅除頑固不化者,扶立仰慕文化者。”

“譬如今日所誅蛙部酋長,本與他無關,實屬土民私自犯禁。可他終究有管教不嚴之罪,兼之此部又有食人風俗,此公又無悔改之意,反倒引以爲榮,殺之,我問心無愧也。”

“今後諸君或執掌鄉邑、城邑,或執掌一村一落,凡做事,不可背棄良知二字。”

不需要這些吏士現場做什麼筆記,只要認真聽講,領會田信的意思大略就可以了。

鄧艾因爲修土樓時表現卓越,已經掛上上尉軍階,他認真聽講不做筆記。

詳細做筆記的是掛着中校軍階的書吏李衡,李衡總喜歡記錄各種見聞;還有一個是田信的主簿龐宏。

也不是龐宏記錄,而是龐宏負責整理各種筆記,彙總後交給田信,田信重新匯聚成案例,重新斟酌語言來闡述。

等珠江支流的土樓據點羣建好、冶煉、鍛造工坊建好,也就到了刊印這部《徵南見聞錄》的時候了。

各處都分發一冊,教導各處封君、吏士注意工作重點,分清楚誰纔是真正的敵人。

加速文明開化,不能只靠工具。

得要幫落後的部族剷除寄生其上的腫瘤,才能解放出他們的積極性。

否則拿着工具給酋長積累財富……那自己辛苦南征圖什麼?給豪酋們送溫暖?送富貴?送技術來了?

唯有打掉、清除原有的酋長、薩滿、祭祀或巫醫,才能爆發出一波生產力。

爆發之後,與中原主流對接,自己設置的封君重新發展爲另類酋長、土司……也對得起時代了,如何處理他們是後代人的事情。

總之,處理土司,可比處理部族酋長要方便的多。

簡單講解後又回答幾個問題後,今夜的營地就陷入沉靜。

營地外圍兩頭胖虎和一對戰象負責警戒巡夜,面對潛伏的兇獸,夜襲部隊更容易暴露。

田信難入睡,又在思索着劉備生病後,孫權、曹丕的反應。

鷹山決戰後,曹丕應該已經沒了主動進攻的心氣,不是他不想,而是實力不允許。

否則早就襲擊劉封腹背,而不會像現在這樣老老實實觀望形勢,等待變數發生。

總的來說,曹丕還有一點人性,有人性,就知道欺軟怕硬,就知道妥協,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可孫權呢?連續的慘敗之後,飽受精神摧殘;現在又突然一場稀世大勝,這傢伙沒瘋,已經是很厲害了。

或許已經瘋了,可沒人敢承認。

只有打過敗仗的人才清楚戰爭期間、戰爭之後要遭受多麼劇烈的煎熬。

但凡有一點慈悲心腸,就會被戰敗的精神壓力折磨的性格大變。

自己始終打勝仗,差點幾次控制不住自己,更別說坐過山車的孫權。

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四十章 糜芳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七章 夷營督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