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

夜裡,蚊帳裡田信提筆向各方寫信。

這是冷靜思考了一整個下午後的決意,哪怕今後有什麼損失,自己也願意接受。

最重要的是給劉備的一封信:“臣聞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

“虞夏商,邦國依河而興衰更替;至西周東周,天下諸侯拓土河北、巴蜀、荊楚、吳越、隴右之地。贏秦、兩漢以來,遂有西域、漠南、嶺南之地。”

拓展過程中消亡西戎、白狄、東夷、南蠻等等邦國、部族名字沒必要提及,就如即將在自己消失的嶺南部族別稱。

“嶺南一年兩熟、三熟之地,富饒非常。土民不善耕種,鷙勇鬥狠,又疫疾時起,故人多夭亡,難事生產,臣甚憫之。”

“今孫權失德黨羽離散,吳寇已非禍患;曹丕無才竟以詭謀之流統兵,魏逆亦難長久。”

“朝中英才濟濟,討平吳寇,誅除魏逆皆指日可待。”

“丞相有經緯天地之才,宋公、衛公國家柱石,趙公、衛將軍系國家爪牙,黃公衡、龐士衡、李正方、馬季常、廖公淵、蔣公琰皆命世之才,公卿良資,何愁賊虜不平?”

“周武王伐紂,楚人子爵也。楚人自丹水向南,歷經八百年方有荊楚之饒,廣大華夏居功甚偉。臣心欽慕,欲開發嶺南,教化諸夷,改風易俗,使之沐浴文明。”

這封向劉備表達志向、心願的《請教化嶺南表》寫完,田信又斟酌文字,向諸葛亮書寫信件。

信件屬於公開信,經手環節多,要注意措辭,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注意尊重對方。

“葛公,嶺南已平。夏侯老將軍已往交趾,有士威彥相助,可率湘軍三千,漢僮萬餘趨南中而上。”

士燮士威彥,這個人間祥瑞待在交趾郡養老,不怎麼走動。

田信也拒絕士燮來廣州見他,只要士燮活着,每多活一日,都是對自己事業的幫助,沒必要爲了形勢折騰人家。

夏侯蘭已經乘船前往交趾郡拜會這位人間祥瑞,這是漢軍、漢朝廷對士燮的尊重態度,士燮這裡開口,自能動員一批新編漢僮僕從軍,可以協助運輸糧秣,以及偵查、參戰。

這支軍隊從南中地區的背後殺過去,或許有一縷和平解決南中豪強的希望。

給劉備的奏表很長,講述自己開發嶺南的思想根由;給諸葛亮的信很短,就簡單一句話,公事公辦。

隨後又是給關羽的信,信中沒有談論什麼軍事、政事,只是講述嶺南生活的一些見聞。

先把信送過去,看關羽怎麼回答。

信送過去,於情於理彼此關係越發冷淡的老丈人也要回一封信。

自然會根據形勢,向自己提出合理的要求,到時候再做反應即可……沒必要就因爲李嚴、關興等人通報消息而慌亂。

如果自己都慌了,方寸大亂……那隻能被人牽着鼻子走。

站穩跟腳,觀望形勢……以現在的體量,不需要自己去爭,自有人會幫自己說話。

鹿門山人會幫自己說話,射援、蘇則這些關隴鄉黨也會照顧自己感受,還有一些明明是益州人,或荊州人,但害怕勢態擴大產生對立,這幫人也會主動跳出來和稀泥。

自己又不是競爭日光、雨水的樹木,而是山林裡的一頭虎,或一頭豹子。

平日裡狐狸搬弄是非不假,可真到內訌前夕,狐狸肯定是積極的和平主義者。

沒有多餘的信件,只給劉備、諸葛亮、關羽寫信……再其他的人,沒必要詢問他們的意見。

寫太多信,也有搞串聯的意思。

反正自己待在嶺南,專心開發嶺南,對‘時空’產生的波動必然是非常宏大的,帶來的‘經驗值’肯定超過鷹山決戰!

種田纔是真正的大經驗包,比孫權價值高很多倍。

在嶺南沒人能打過自己,北府兵駐屯南陽,難道還會遭遇魏軍、漢軍的夾擊?

只要沒有夾擊,以陸議、蘇則的戰鬥力,守個三五年不成問題。

何況南陽不穩定因素,也就是那近一萬戶豪強,都已遷移、充實江都。現在留下的豪強族裔,即便有心搞事情,也缺乏那裡影響力。

這種情況下,陸議如果有多年積蓄,自能頂住魏軍、吳軍的夾擊。

不僅僅是陸議很強、北府軍善戰……也跟魏軍、吳軍戰鬥意志下滑有關係。

現在吳軍、魏軍都在避免戰鬥,之前連續的放血、丁壯人口折損,已經引發吏士、民間的厭戰情緒。

寧肯拖着不打,也不能出現較大規模的戰爭減員……否則會引發較大的內部動盪。

鷹山之戰以後,戰爭烈度正在急速下降。

魏軍、吳軍的戰鬥熱情低迷……這意味即便有良好的戰機,魏軍、吳軍也有可能白白錯過。

不是將校抓不住機會,而是底層吏士不想去抓這類機會。

某種意義上來說,魏軍、吳軍的精神已經被打滅了,現在是行屍走肉,就等着怎麼崩解,然後融到新的帝國,過新的生活。

現在也就魏軍、吳軍高層還在死撐着;現在也就漢軍能在停戰後大規模解散軍隊,戰爭時還能聚集成軍。

而魏軍、吳軍只能分批解散,不敢大面積卸甲……否則軍力不足,中樞威懾力下降,鎮不住底下人心,極有可能發生自下而上的崩解。

這種高壓環境時時刻刻都在折磨從戎吏士的精神,這是很難持久的事情。

只要漢軍穩住局面,魏軍、吳軍因青壯勞力約束在軍中,國內物產惆敝,百姓軍民哀聲四起,就是瓦解之時。

當世人只知道一個投降秦軍的田齊,其中田氏宗族遭受秦律苛嚴對待爲大衆所知。

除了田齊投降秦軍外,自己還知道許多國家崩潰,直接投降的例子。

所以魏軍、吳軍,真的沒什麼好怕的;運氣好,漢軍就能打崩這兩個國家;運氣不好,那就由自己來敲響大吳、大魏的喪鐘。

是的,勝券在握。

安撫着自己,田信發出這三封奏表、書信,就陷入睡眠。

番禺什麼都好,一年兩熟、三熟,有吃不盡的水果,可就是氣候溼熱,夜裡蚊蟲不是很友善。

田信書信上路時,孫權徹夜難眠,可以說是激動的碾轉反側。

他漫步居巢湖邊上,暗暗發力,不時握拳,爲自己鼓氣。

果如自己所料,燒掉漢軍水師主力後,劉備終於氣病了。

不僅生前統一天下的機會沒了,還讓關平也倒下了,今後漢國內誰能牽制、制約田信小兒?

自己期望已久的戰機終於出現,是時候聯合魏國,爲劉封打一場皇位爭奪戰!

曹丕是個皇帝,大家聯手把劉封也扶植爲皇帝,那自己也能做個皇帝。

太多的事情出現轉機,這讓他如何能睡得着?

曹丕肯定會參與,可劉封會不會參與?

好在劉封的主力就被自己咬住,困在對岸的上蔡;劉封只要敢撤兵,己方追擊,劉封勢必大敗。

所以河水封凍前,足以等來曹丕的回信,有了曹丕的回信,再勸劉封一起討伐漢國奸臣……跋扈大將軍關羽囚禁太子,太子妃出逃求援,奸相諸葛亮秘不發喪,大漢燕王清君側,多好的戲碼?

這場戰爭期間,曹丕、劉封或臣工勸自己當皇帝,豈不是順理成章?

孫權仰望星空,夜風吹刮,彷彿能託着自己飛起來,心中暢想,思維紛飛,彷彿看到了君臨天下,徹底洗清恥辱的那一天!

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九十四章 議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四百章 衛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三百章 精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三十三章 塔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六百章 缺糧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九十二章 勢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