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

南海郡,廣州州治、南海郡治所在的番禺城已被交州土漢聯軍圍困。

呂岱是逃到這裡的,本要乘船出海,結果海船士徽率領的船隊驚嚇,拋棄呂岱,帶着搜刮的物資跑了。

比起呂岱所部兩千餘人,大吳更需要這批交廣珍寶。

合圍番禺後,呂岱請求對話,士徽拒絕。

士徽的堂弟士匡與呂岱關係較好,前來遊說:“漢口一敗,北方形勢突轉。不論漢、吳,治理嶺南無不倚賴我家,故我形勢佔優,何不均衡二家,得享一方自在?”

士徽的部將桓治當即反駁:“今天下將定,若再首鼠兩端,絕難善了。明公圍番禺不攻,意在示好陳公。陳公爲人慷慨樂施,受此恩惠,絕不會虧待明公一族。”

士匡觀察士徽神情變化,斜眼打量桓治:“桓氏荊南大族也,久困嶺南荒蕪之地,恨不得早歸祖宗舊地。桓氏之心,我自能理解。可君與陳公不過一面之緣,如何敢擔保陳公如何如何?”

士匡說話間觀察桓治,及桓治族弟桓鄰等人,又餘光觀察士徽:“這其中,是否……桓君可有他話?嗯?”

桓治微微側身,對士徽拱手:“明公,桓氏曾受大恩,理當以死相報。陳公若不能踐行當日諾言,某必以性命相爭,陳公若食言,某血濺五尺,亦要爲明公討要公道。”

桓治從弟桓鄰上前幾步,拱手:“明公,孫權生性刻薄寡恩,其雖有漢口之勝,卻有賀公苗歸漢、潘璋率部背棄之事。可見江東吏士已然離心,外強中乾也。”

另一個親信大將甘醴微微擡手施禮:“將軍與陳公結識於發跡之前,此情誼遠勝他人。僕聽聞太僕卿孟子度與陳公系鄉里人也,蒙陳公推恩,才拜爲九卿,其子亦是北府大將。又有南陽李正方,敗軍之際與陳公相遇,率頹敗之士隨陳公破魏吳聯軍三十萬於漢口,斬蜮七萬餘級,投江溺亡者不計其數,實屬百年以來第一大勝!”

“李正方因此功拜爲江都尹,看似受內外誹議,實則備受羨慕。”

“再者,近年來陳公威震敵國,百越土夷皆奉爲神明,陳公來取嶺南,如探囊取物,實難相抗。”

甘醴說着側頭去看士匡,拱手:“若引陳公不快,孫權尚且股顫,又弗論我等!試問諸君,屆時誰又能援手施救?”

士匡情緒低落,想要爭辯幾句,可見士徽手下人態度鮮明。

又去看十幾個部族首領,蛇有蛇道鼠有鼠道,這些部族首領自然聽得懂漢話這種國際語言,一個個不發言,似乎默認、附議諸人看法。

士匡不由仰天長嘆:“有負呂定公所託,非朋友之義也。”

士徽眼睛含笑微微搖頭:“項伯不負留侯朋友情誼時,可知今後項氏會因此覆亡?陳公有一言甚合父親心意,今唯有漢,能使我宗族安泰。餘下如孫權之流,必戮我而後快。”

“呂岱、留侯,人臣也,如何能做主?既能做主,可又會念我今日恩情?”

說着士徽攤開雙手,環視涼棚下衆人:“此皆不可知也!然陳公信譽爲列國頌揚,豈會因嶺南荒蕪之地,而自污羽翼?”

除了士匡頭垂着,臉臊紅,其他人紛紛施禮:“明公高論。”

陣前與敵將會晤,這是每個領兵將領的夢想……這意味着信任和自由。

田信不僅屢次陣前跟敵將見面、喝茶,甚至因一時私怨綁票曹休,也是按綁票的方式把曹休放了;後來祭拜曹彰巧遇曹真,更是放曹真一條生路……這樣的品行,怎麼可能違背諾言故意下死手?

士徽也擔心士匡一時糊塗做下難以補救的事情,當場就派人將士匡禁足軍中。

既是防範出紕漏,也是向田信表明態度。

未過幾日,田信終於領着湘軍乘船沿着粵江而下,抵達番禺。

來得遲,是爲了等夏侯蘭……該夏侯蘭的榮譽、功勳,實在沒必要貪墨。

湘軍的體質、生活習俗,還有裝備,以及各方面行軍規範,倒也能適應南海郡的熱帶氣候。

不需要搞什麼隆重的典禮,士徽迎接田信巡視交州土漢各營。

說是各營,實際漢軍都是漢豪強的部曲,土兵都是部族兵;因爲世代紛爭以及信仰、風俗上的衝突,這些土兵中也有世仇。

不過在吳軍、江東官吏盤剝下,這些部族都走到了一起。

田信巡視時,一黑一白兩頭二次發育的戰象充當坐騎,兩頭雄壯胖虎行走在前,頭尾加起來兩丈長,威風無比。

還需要多說什麼?

各部土民見傳說中的事情發生在面前,紛紛跪在地上用仰望的目光祈禱。

當夜,盛大的篝火晚會就在番禺城北舉行,這是一座臨海的城邑。

南邊海岸已經沒了一艘海船,北邊又被柵欄、塹壕包圍,呂岱只能站在一丈五高的城牆上靜默駐望。

三重帷幕正對着南方,入夜海風迎面吹來,周圍旗幟飄揚,獵獵作響;處處篝火升騰,圍繞着火堆各軍各有區域,吃着士徽準備豐富的水果、海魚。

田信手裡抓這個青皮椰子暢飲,這真是久違的味道……這種東西不上臺面,與江東暫時和睦時,士徽送來的水果裡並無椰子。

見田信喜歡,坐在右首第一的士徽就說:“自孫權背盟以來,呂岱封鎖道路,僕收羅許多珍奇果品皆不能送往荊州。又非呂岱敵手,讓公上見笑了。”

“無須自責,我就怕嶺南偏僻,擅起刀兵反被吳軍所算。卿父子宗族能保全交州生民,本就是奇功。”

田信接住士徽遞來的新椰子,拔出青冥劍唰唰六劍切出一個勻稱的六邊,隨後劍光一轉抹去一層皮,露出青椰子內部薄薄那層椰肉。

“神乎其技!”

右首第一的夏侯蘭稱讚一聲,笑呵呵伸出雙手接住椰子,就聽田信說:“老將軍不可多飲,此物少飲有益,多飲妨害腸胃。”

士徽見狀追問:“公上未來南海,怎知此物厲害?”

“夢中時來過,朝遊北海,暮宿蒼梧,日行五千裡……”

田信感慨說着眼睛裡泛着光彩,頗多懷念,又擡眼看星空,突然感到左右寂靜下來。

夏侯蘭捧着椰子暢飲,放下空椰子哈一口氣:“公上善走不假,日行五百里或有可能,怎能行五千裡?”

田信只是笑笑,側頭看笑呵呵的士徽:“與卿闊別已久,卻見卿眉宇有憂色,不必隱瞞,儘管坦言。”

士徽左右看一眼,訕訕做笑:“公上,此私事也。”

“我親來嶺南,你我之間私事就是公事。”

田信自己探手取了個椰子,一連七劍削好,遞給士徽。

士徽雙手接住,面露憂慮:“公上,家父年近九旬,不知朝廷可會起徵入朝?”

士家子弟,故吏、門人紛紛側頭,士家的根基就建立在士燮一人身上,太多的人脈、人情是圍繞着士燮展開的。

這麼大歲數的人,如果再徵入朝中……水土不服,是致命的。

“朝廷自無此意。”

田信說着側頭去看龐宏,龐宏會意,取來一卷詔書。

田信直接轉手遞給士徽:“陛下欲以萬戶侯相酬。百年之後,萬戶食邑,一分爲四,由卿兄弟四人同享。”

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六百章 缺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