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

甘寧遺族走漢水欲返回南陽祖籍所在,這是一件小事,可以視爲甘氏一族的正常遷移。

也是大事,可以視爲策反吳軍驍將丁奉的契機。

甘寧的部曲落在丁奉手裡,丁奉本身就出自甘寧部曲,是其中出類拔萃者,是甘寧自己選的部曲督。

部曲沒能正常傳遞到甘瑰手裡,本就不符合江東風氣……甘寧本身就跟江東風氣格格不入。

唯一一個生活作風、作戰風格與甘寧酷似的是潘璋,潘璋衣食住行屢屢逾越犯禁,甘寧是單純的喜歡光彩鮮豔的蜀錦。

使用好甘述,針對丁奉所部說不得有奇效。

尚書鄧芝提議,希望派人出使昭陽邑,勸說田信給甘氏家族一個立足發展的機會。

田信這邊能點頭,再派人其勸說甘述,甘述若願意放棄父仇,那麼啓用甘述就不存在障礙。

甘述啓用不存在障礙,那麼丁奉作爲甘寧心腹愛將,也就能放寬心轉投大漢陣營。

田信脾氣不好,是衆所公認的事情,養虎爲患的事情,或許其他人爲國事能主動退讓,可如今以夏侯、宋公的影響力……那威脅到大漢三恪家族安全的事情,自然是國事,是大局。

“奈何甘興霸爲孝先所斬……”

劉備猶豫:“此事容後再議,朕不願屈折孝先、雲長銳氣。”

鄧芝捧着竹簡依舊規勸:“陛下,臣以爲夏侯實乃寬厚仁德之人,遣羽林左監龐巨師前往,必有所獲。”

來敏太倒黴,就因爲打瑞獸的主意,差點被田信當場一拳打死。幸苦奔波從益州返回南陽祭祖,又跑回益州卻被諸葛亮輕描淡寫一個‘亂羣’之罪貶爲庶民,流放到犍爲郡。

一個太子家令,南陽高門、名士,就這麼輕飄飄被打倒。

誰還敢說田信脾氣好?

劉備詢問蔣琬:“公琰,此事如何看?”

“陛下。”

蔣琬還沒從表弟潘濬出奔的打擊中恢復,語氣不高:“世間多傳言夏侯器量不寬,臣以爲此言不實。”

“此言貼切,孝先器量寬宏巨大,非常人所能及。”

見兩人都這麼說,劉備贊同此事,又問鄧芝:“若孝先寬宥甘興霸子孫,伯苗以爲當如何啓用?”

“陛下,臣以爲可聽夏侯建議。”

鄧芝口吻明確:“甘氏受難來奔,宋公、夏侯好抑強扶弱,臣以爲夏侯必有良策。”

劉備又看一眼蔣琬,蔣琬則屈身長拜以示贊同,算起來蔣琬這個尚書負責的是‘選曹’,主管官吏揀選、任用的相關令文簽發。

尚書之中,選曹尚書權威最重;鄧芝接替的是楊儀留下的位置,主管物資度支,各項物資調撥的令文出自鄧芝之手。

劉備的羽林、虎賁本就是草創單位,漢口一戰裡龐宏、習溫因作戰勇敢立有功勳,升遷爲羽林左監、羽林右監。

周侯張紹至襄陽後,補爲羽林中郎將。

別說張紹十四歲,如果關羽早些時候點頭,十歲的關興就被劉備任命爲羽林中郎將。

反正羽林中郎將……也就那麼回事,羽林騎士分掌於羽林左監、羽林右監手裡,而實際負責羽林騎士訓練的是羽林左監丞,羽林右監丞。

虎賁中郎將也是一樣的道理,負責虎賁郎訓練的是虎賁僕射;朝會時站班的虎賁郎由虎賁左右陛長負責,又有虎賁中郎充任中級軍官。

所以羽林中郎將、虎賁中郎將是典型的閒職,勝在清貴。

羽林、虎賁的兵權被分割的支離破碎,實際影響力遠不如負責皇帝出行、宿衛的奉車都尉、駙馬都尉。

羽林右監龐宏捧着劉備慰問詔書來到丹陽鄉,此刻鄉邑郊外扎立一座軍營,‘北府’大纛在轅門處懸掛。

徵北將軍幕府不久前從冠軍縣遷移至此,原因就是有人彈劾田信不坐堂,田信索性將幕府遷移到丹陽鄉,反正文書往來反而能少一道程序,算不得大事。

龐宏不算外人,是監軍龐林的親侄兒,故被當值的督軍龐延引到大帳。

大帳內田信正與十幾名軍吏一起搓泥製作關中、雒陽、南陽、潁川的地形沙盤。

武關控制在馬超手裡,武關在宛城之北,不在昭陽邑封地範圍內。

最近馬超、關羽、田信都派出探騎偵查武關道的道路情況,不管有沒有進擊關中,在藍田發動決戰的意圖,做一些預案是沒錯的。

“藍田守將魏平,年初時與郝昭隨護羌校尉蘇則破涼州諸軍,立有功勳。雍涼都督曹真增益魏平兵馬至三千,從九月時駐屯藍田防備我軍。”

“秋季多雨時,魏平遣人開挖水渠,借溝壑洪水沖毀武關道,使得馳道斷裂足有八處,不易修復。”

前往偵查的第二秀一邊說着,一邊對照偵測數據,將較大的八個斷裂處標註出來。

他最終對着藍田周圍輕點:“魏平所部三千人,已開始增固城防,工期長久吏士已然懈怠。我以爲當發銳士百人潛行至藍田,乘機襲殺搗毀其城防,焚其物資。”

龐宏進帳見正在議事,遂站在一片等候,打量正在說話的第二秀。

第二秀外罩一領青色對襟長身絹甲,兩肩有橫肩章,肩章紅邊黑底,繡着三枚銀五角星。

五角星不稀奇,甚至有的軍吏對襟絹甲背後刺繡、勾勒展翅翼人圖案,有的軍吏刺繡姓氏圖騰,還有三名虎牙軍出身的軍吏則刺繡虎頭紋。

龐宏見這裡軍吏普遍是兩顆銀星的中軍校尉、或三顆銀星的上軍校尉,自己叔父龐宏就站在田信身邊,龐宏鮮紅對襟絹甲肩章是兩枚金質五角星,而一側田信穿素色羽絨帛衣,外罩緋紫絹甲,肩章上是三枚金質五角星。

不多時李輔進來,引得龐宏多看了兩眼,李輔是北府行營司馬,肩上是一顆金星。

李輔晉升速度有些快,本以爲會是謝旌擔任行營司馬,謝旌本就是陸議手下獨當一面的將軍。

不過李輔就任行營司馬以來總管各軍操典堪稱兢兢業業無有疏漏,讓人找不出差錯,可以說是合格的。

李輔的優秀表現,讓故主孟達、孟興父子有些窘迫。

襄陽方面有一則流言,說孟達千里穿插山地,越野襲破房陵郡一戰……功勞很可能是李輔的,跟孟達沒有實際關係。

“陛下欲以夏侯氏子弟尚高陽公主,此事未定前,不宜發兵擊敵。”

田信在武關、藍田之間一點:“武關北百里範圍內,烽燧營造一事不可耽誤。”

龐林也是微微點頭:“夏侯安心,老夫會遣得力人手監督進程。”

烽火羣要營造完畢,這是防備曹彰來襲的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唯一手段。

曹彰若敢率兵突入南陽搞敵後破壞,這正是田信留守南陽的唯一任務:牽制長安、雒陽駐軍,擊退自武關進犯的魏軍偏師。

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九十二章 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二百章 遺憾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三章 嚮導官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八章 文字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