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

bookmark

軍帳裡,四個人一時無言。

馬超、龐林整理情緒,關平也沉着臉,沒人願意說第一句話。

氣氛壓抑,馬超只是仰頭長嘆一聲,說了句沒意義的話:“奈何至此?”

龐林羞愧低頭,關平左手纏着繃帶,也是嘆一口氣,憤懣之情展現在臉上。

不滿,四個人心中都不滿,可又不能私下相互說,當衆更不能說,傳出去就是給自己惹禍,給大家惹禍。

戰鬥中孟達存在錯誤,可這個錯誤是局部的,是可以原諒的。

但堵陽、堵陽以南缺乏機動援兵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失誤,如果前線再有一個軍,三千人左右,那這場仗就是另一種模樣。

孫朗五千人說到底沒經過系統訓練,軍吏水準低,器械也不足,缺乏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是不能用的,正好留在甬道南部積攢經驗。

孟達、申耽固守甬道中的營壘就好,可孟達貪功,想一舉堵死牛金、于禁五千步騎,想等北面回頭吃掉這股步騎。

貪功也就罷了,還禁止孫朗北上參戰,想獨吞,結果魏軍步騎打開缺口,殺死鄧賢、申耽之餘,斬獲、擄走近千人。

如果再有一個軍,三千人的步兵安置在甬道東側,阻擊常雕所部,那甬道守軍只需要面對西面的牛金、于禁五千步騎,則能守住甬道。

甬道如一條蛇,最弱的就是中間,甬道中部東側安置一座營壘,佈置兩三千人,足以守護甬道不破。

徐祚所部守大營,田信帶虎牙軍出營向北,關平、董種向東,馬超、馬岱、張苞穿插遊走尋覓戰機,最差也能把夏侯尚本陣擊破!

堵陽沒援兵,大家不敢放開手腳打;前線缺一支軍隊守衛側翼,導致預計的方案無法施展、達成。

想說的話又不能說,憋在肚子裡,危險的情緒在滋生。

田信正要開口,卻收到關平的狠厲眼神。

於是也只能一嘆,情況不一樣了,可越想越覺得憤懣壓抑。

一個軍三千人,大家都求不來;又折了申耽,徵北軍編制也沒了。

劉備那裡不給新的將軍名號,不給編制,那軍隊規模就無法擴大,這是軍隊合法不合法的問題,除非再爆發一次荊州危機。

可劉備怎麼給編制?

東征已經發兵,所有物資、兵員補給都應該向東征傾注,能默許發動宛口戰役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信任、支持,哪能奢求更多?

夏收即將結束,南陽、南鄉還能動員兩萬多人加入東征序列。

東征,纔是現在的大事,唯一的大事。

甚至劉備倒在征途中,只要條件還允許,關羽會繼續維持東征,直到吞吳,或者逼迫孫權成爲真正的附庸。

一場沒有交流的戰後會議就這麼倉促的結束,龐林很是無奈。

三千人很多麼?

真的很多,供養一支三千人規模的常備軍隊,大概需要兩萬戶。

可也很少,因爲襄樊之役俘獲的北方士兵普遍施行軍屯,給個編制,從裡面遴選三五千願意參戰的老兵真的不難。

誰都盯着這批精銳降兵,尤其是出身北方的將領。

繼荊州人後,又有一股人跳出來爭奪資源。

可降軍是人,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想搶就能搶的。

除了關羽、馬超、田信、關平外,北方降軍不認其他人,連黃權都不認。

田信走出大帳,爬上四丈高的指揮塔眺望,四周打掃戰場的騎士、輕兵正有序回營,營壘中除了馬嘶聲、犬吠聲外就剩沒別的聲音了,傷兵都安置在北一營,受傷最多的也是駐守北一營的申耽部徵北軍。

指揮塔下,嚴鍾抱着一支撿來的雙管四孔羌笛吹奏,斷斷續續,彷彿笛子在抽噎。

關平走來將手裡提着的半葫蘆米酒遞給嚴鍾,自己也爬上指揮塔,說:“孝先,真要輕易放還曹休?此敵國棟樑,地位不在你我之下。就此放歸,恐惹誹議。”

“兄長,我擒曹休,是不忿他前番哄我,又長久受龐士衡照拂,有報答之心。”

田信讓開腿,關平坐在他對面,依舊憂慮模樣:“可無朝廷詔令,孝先私縱敵國大將,於法不合。”

“兄長,當時兩軍已然收兵,我又不是戰陣中擒拿曹休,實乃戰後私人綁來的肉票,怎麼跟國法沾染上了?我漢將軍,就不能綁票敵國大將?朝中誰不服,大可自己去敵國境內綁票去。”

田信說着自己就忍不出一笑,找了個理由:“我就說敵軍勢大,最少四倍於我。我以曹休爲要挾,才得以全身而退。如此回答,朝中如果還有人不滿,那我以後無話可說。”

關平只是一嘆:“我天資愚鈍,卻深深爲孝先憂慮。”

“兄長若憂慮,那我攜親族回山谷屯種自食其力可好?陛下賜我十里山谷,有山有林,再有一眼清泉溪流,我可度餘生。”

田信說着舉起自己雙手低頭去看:“我前後已爲大漢殺戮四百餘人,應能換來十里山谷。我也希望此番東征能凱旋歸來,更希望曹氏一族暴斃,能讓大漢三興。可之後呢,外戚、宦官爭權?豪強、門閥相繼壯大?”

“他們打不贏的仗,我來打。他們解決不了不想解決的問題,我卻想試試。”

苦惱情緒瀰漫,田信深吸一口氣:“兄長,吳家如果看不清自身處境,非要逼我的話,那我將上表辭官。南陽,就讓吳家來守,我回麥城屯田。麥城容不下,我就去漢興郡羣山裡開闢山田,總有我吃飯的地方。”

“慎言!”

關平拍了拍田信腳尖,安慰:“待我撤軍回襄陽後,就遣人問問父親。”

田信頭向後揚着,語氣慵懶:“荊人勢大,爲大局忍讓不算委屈。可吳家憑什麼?關中都督,就他也配?”

別說勸田信,關平自己也憋了一腔憤怒,也只是冷哼一聲不再言語。

吳懿這個關中都督,是劉備漢中稱王時給的遙封。

可前後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戰略形勢迅速轉好,北伐的地緣條件已經達成。

如何安置吳懿就成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益州沒有吳懿的位置,荊州也沒有。

關中都督一職給誰都不能給馬超,也不能給田信,只好由吳懿繼續兼任着。

現在吳懿擔任江陵守將,作爲兗州陳留人,官職又是關中都督,那麼隨於禁而降剩下的兩萬降軍,豈不是跟他很有緣?

他想要,關羽不理他,黃權也不理他,可吳懿就是想要。

他得不到,那別人也別想繼續收編降軍擴編軍隊。

除非……大家瓜分降軍時,給他留一條腿。

田信倒是想直接卸掉吳懿一條腿。

北方降軍,這是關張馬趙田的基本盤,連魏延都排除在二線,哪能再讓吳家插手?

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三章 嚮導官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二十章 夜中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八十四章 蛹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九十一章 易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