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

bookmark

許都,原丞相府。

曹丕雞鳴時而起,披着水綠蜀錦繡袍站在廊前眺望遠處,幾處軍營上空已有炊煙瀰漫。

他左手負在背後,右手握一柄新制成合攏的摺扇,駐望漸淡的煙柱目光專注,長久之後一嘆:“彼有能人,非輕易可圖。”

身後輕微腳步聲傳來,郭女王柔聲寬慰:“陛下不必憂慮,夏侯伯仁精熟兵法,自能守禦國門不失。”

曹丕轉身回堂中,郭女王輕步相隨,就見曹丕頹然坐在屏風前,用摺扇輕敲左手掌心:“母后昨日來信,怨我軟禁子文、子建。並說如今若以子文爲將,何愁馬孟起?”

郭女王跪坐在一邊,爲曹丕斟酌蜂蜜水遞上:“太后希冀陛下兄友弟恭,乃愛護之情。”

曹丕抖開摺扇一擋,郭女王將蜂蜜水放在邊上,低眉垂目,聲音細微:“陛下,鄢陵侯羽翼已散,不妨一用?”

曹丕垂眉看摺扇上的字畫:“多聽人說田孝先書畫雙絕……”

郭女王將其他要說的話吞回肚子裡,側頭看摺扇上的短詩,正是鍾繇仿寫的靜夜思。

曹丕盯着扇面,目光澄澈透亮:“此身若非國家所累,我將親提一軍,與田孝先陣前探討學問。我有意遣使,策封此人爲秦王,夫人以爲如何?”

他目光越來越亮:“非劉氏不得稱王,我大魏天下沒有這類禁錮。孫仲謀兒子,如何配得上我家阿綾?”

見曹丕又犯了癔病,郭女王認真思考,眉目舒展順着說:“陛下此計甚妙。”

曹丕呵呵做笑,端起蜂蜜水一飲而盡:“即便不能成,也能使其相疑,陣腳自亂。”

隨着太陽漸漸升高,中書令孫資、中書監劉放一起來辦公時,曹丕又遲疑了。

一個秦王王爵不算什麼,可這麼貿然給出,恐怕會被天下人所笑。

如果能戰場俘獲田信,再給與王爵隆恩,那田信自會感激涕零,天下人也說不出什麼來。

“陛下,吳王又遣使來催移交芍陂一事。”

孫資捧着一卷帛書:“該如何回覆?”

“吳王太子一日不至許昌,芍陂一日不給。”

曹丕迴應一聲,隨即問:“前將軍所部如今在何處?”

“前鋒已入屯武陽關(武勝關),大軍尚在弋陽。”

孫資回答後,劉放補充:“武陽三關道路修葺平整,前將軍可順暢入援江夏。”

隨着日頭漸高,賈逵、司馬懿、董昭、劉曄等人先後來當值辦公。

戰場就在許都二百里外,容不得疏忽。

只是夏侯尚突然從前線折返,引得曹丕驚詫,在偏廳接見。

君臣見禮後,曹丕急問:“伯仁突回許都,所爲何事?”

“陛下,臣想請大將軍出鎮昆陽,如此便於節制各軍,一齊攻敵。”

夏侯惇在三月份時病亡,現在繼任大將軍的是陳侯曹仁。

曹丕不快之色不做掩飾:“大將軍豈可輕動?”

隨即又問:“伯仁,這是何故?”

“臣昨日率數十騎偵查田信營壘,不想與此人相遇於河畔。”

夏侯尚面有驚魂:“田孝先座下有神駒高七尺餘,名曰蒙多。而水淺,敵我輕易可渡。臣不敢貿然後退,若引此人追擊,臣身死事小,敗壞國事事大。正好仲權與臣同行,臣便勒馬不退,詐稱是仲權本人,邀田孝先相見。”

“結果如何?”

曹丕眼睛微微瞪圓,焦慮詢問,身子也微微前傾,想聽的更清楚一些。

“田孝先不疑有他,單騎渡河與臣相見,並遞名刺於臣。”

夏侯尚從袖中遞出田信的槐木名刺:“臣又斗膽向其討要武皇帝所造青釭劍,此人慾與臣比劍,說能擋青釭劍一擊而不斷,就與臣換劍論交。陛下賜臣華鋌劍……竟不能擋青釭劍一擊。”

“嘶~!”

“臣大意毀壞御物,懇請陛下降罪。”

“伯仁何罪之有?”

曹丕袖中拇指用力搓着食指,又問:“那伯仁回許都?”

“陛下,臣觀田孝先愛惜吏士無意死戰。若以大將軍督兵,則各軍勠力上前,必能破之。”

夏侯尚又說:“昔年武皇帝造劍工匠必然有過人之處,臣以爲田孝先已然掌握這等秘術,才能鑄造神兵方天戟。這秘術興許由來已久,爲武皇帝造劍工匠略知一二。即便不知內情,但也知曉其形表、大概。”

曹丕長舒一口氣,笑容燦爛:“好,伯仁知微見著,實有功於國。只是大將軍不宜輕動,還望伯仁諒解。”

“臣明白,只是放任漢軍自行退去,實有損國威軍威。臣受陛下器重委任西南之事,若坐視敵虜從容退去,臣還有何顏面來見陛下?”

夏侯尚說着起身,單膝跪在曹丕面前,擡頭目光誠摯:“陛下,容臣孟浪一回。”

曹丕把玩着手中槐木名刺,起身踱步衡量。

曹彰率兵來搶魏王玉璽時,賈逵義正言辭駁斥……看着賈逵功勞很大,可當時實際統兵的是夏侯尚,夏侯惇雖然在雒陽,可傷心過度又年老,當時已鎮不住軍隊。

正是夏侯尚帶頭頂在前面,曹彰才半途放棄,使一場災難消泯於無形。

夏侯尚要賭命打一仗,曹丕遲疑良久才說:“伯仁且回昆陽,三日後朕遣牛金率騎士三千助戰。”

“是,臣領命。”

夏侯尚聲音略提高,這對夥伴、君臣相互看着,夏侯尚起身後退六七步,才拱手,轉身離去。

夏侯尚前腳走,曹丕就將督糧御史杜襲找來,詢問此事。

杜襲曾在荊州避難,劉表派劉備北伐葉縣時,杜襲在博望坡西邊的西鄂縣當縣長,只有五六十部屬,被劉備打的全滅,杜襲卻帶着部分民衆一路跑到摩陂避難。

其後以丞相府長史的身份在關中、漢中效力,曹丕稱帝后以杜襲爲督糧御史,負責要命的軍糧籌集、運輸工作。

曹丕詢問:“漢軍將退,朕欲使夏侯伯仁督兵三萬追擊。戰事順利將與漢軍對峙於堵陽,糧道如何?”

“陛下,臣以爲中護軍虛名在外,又縱情任性,不宜託付軍國大事。”

杜襲屈身拱手,擡着頭神色堅定:“故臣反對追擊。若單論軍糧輸運,臣可保三萬大軍糧秣充足。”

曹丕又問:“夏侯伯仁懸兵三萬於堵陽,曹文烈、張文遠各擁兵三萬,三路大軍合計十萬,又能供應多久?”

杜襲不假思索:“若鎮南將軍、前將軍於七月中旬出兵,軍糧可度支到明年三月。”

曹丕抖開手中摺扇輕揮:“朕明白了。”

“臣,告退。”

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八章 文字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三十四章 豬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八十章 糧食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