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

面對樊友這種爲難人的請託,田信稍作考慮勉強答應。

遂轉身跟樊友返回另一營夷兵的駐屯營區,營區內夷兵三三兩兩席地而坐,沒有喧譁鬧事的,一副不合作、不反抗的模樣。

關羽治軍嚴肅,誰敢在荊城大營裡搞煽動?搞譁變?

見狀,田信疑惑:“樊郡尉,何不委任營中長吏?”

這營的軍吏是關羽委派的,跟夷兵長期相處,比自己更有威信,也得關羽信賴。

樊友不委託這些人,卻來找自己,有一種南轅北轍、捨近求遠的意思。

樊友笑容苦澀:“蕩寇將軍麾下有六營夷兵,來源百蠻各部。計有零陵郡兩營,武陵郡三營,及宜都郡一營。零陵、武陵二郡境內蠻夷邑落衆多,頗爲順服,故這五營夷兵往來更替軍心平穩。而我宜都郡境內蠻夷邑落地處偏遠,又人口狹小,兵役難徵,且應徵者寥寥。”

他嘆一口氣:“原本四月時就該輪替,孟郡守籌集新兵緩慢,以至於一拖再拖,我等軍吏也是再三失信于軍衆。如今新兵營抵達,可戰況日益緊促,蕩寇將軍又留老舊兩營夷兵一同效力,這已讓營中將士不滿。”

“如今營中軍衆已不信我等,我等亦無顏面見營中將士。還望田營督勸慰營中將士,免得事端擴大,影響大軍士氣。”

樊友唉聲嘆息,田信也是頭大,主將、軍吏的信用破產,自己能起什麼作用?

難道拿江陵、襄陽一帶的荒蕪土地誘惑這些熟夷?

不可能,現在襄陽、江陵是交戰區,這裡的土地再肥沃,也缺乏吸引力。

許多蠻夷、百越部落裡本就混合了許多北方逃難的百姓,這些蠻夷、漢人寧願待在山裡過苦日子,也不想全家老小時刻都擔驚受怕。

夷兵是沒有軍餉的,夷兵提拔途徑也存在打壓現象,乾的又是危險的活,夷兵心懷不滿也算由來已久。

荊州軍團就這麼大轄區,生產力就那麼點,緊巴巴養了三萬出頭的兵力,哪裡還有多餘的財力打賞夷兵?

所以授田、撥發軍餉、犒賞這三個途徑是沒用的,那就剩下一個了,放開晉升通道,提拔一批蠻夷出身的軍吏。

能提拔爲軍吏的夷兵必然有一定威望,他們擔任軍吏,自然在意這支軍隊的穩定性。

田信大感頭疼,爲難說:“樊郡尉,下官常聽夷兵說立功有賞,卻難升任軍吏。故夷兵中身負異才者,多離心而懈怠。”

樊友打量田信,微微搖頭:“凡爲軍吏,必精熟軍律,能以身作則。夷兵生性散漫,如何能以身作則?且又不熟文字,不通軍令,如何能做軍吏?”

合情合理的解釋。

田信看一眼營中盤坐的夷兵:“郡尉,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如今唯有提拔夷人軍吏能振奮軍心,此以夷制夷也。待戰事停歇,可另行安置。”

樊友依舊雙手舉着官印:“若田營督願代樊某總督兩營夷兵,簡拔夷兵充爲頭目皆在權柄之內。”

見樊友神色焦慮、哀愁,田信也知他的無奈。

劉備雖召見他,他也可能很快升遷,可劉備太遠,關羽就在面前。

關羽鎮守荊州以來,也就湘水之盟前夕被吳軍背刺吃了個虧,其他時間就沒吃過虧,以如今兩郡半的領土養戰兵三萬餘,四面強敵環繞,境內卻百蠻順服,已經非常厲害了,讓陸遜、呂蒙忌憚不已。

荊州士民、百蠻安堵,物資能高效率投入到軍事上,原因就在於關羽的強勢。

他說什麼就是什麼,這纔有了荊州士民兩不相害,上下秩序井然的局面。

現在關羽要留這支夷兵繼續效力,樊友就是急的抹脖子,也得把這營夷兵處理妥當,不然別想跑回去見劉備。

太守、將軍們尚且不敢忤逆關羽的意志,他一個郡尉有什麼底氣?

可能是察覺到田信的動搖,樊友高舉印信屈身再拜:“懇請田營督以大局爲重!”

“唉,樊郡尉,正所謂無欲則剛。田某銳意復仇,貪圖兵權之意日夜纏繞心田,郡尉所託,田某應下就是。”

田信也是屈身一拜,才鄭重從樊友手裡接住沉甸甸印信,雙手捧着,倍感沉重。

算一算職權,自己是宜都郡守孟達委任的夷兵營假營督,算起來勉強是郡尉樊友的直屬。劉備召見樊友,樊友暫時把官印、職責委託給自己,恰好也在律法之內。

以假營督來行宜都郡尉權柄?

三個月不到的時間,自己從白身升遷到兩千石郡尉?

當然不是,這一切都是假、行,都是暫時署理。

幹得好是資歷,幹得不好直接掉腦袋。

樊友注視下,田信進入這片營地,三十幾名黑服軍吏圍在營門前,這些人多數垂着頭讓開一條路。

這些軍吏在夷兵營裡信用破產,唯一能做的就是堵住營門,將不滿的夷兵限制在營區內,夷兵也算保持了剋制,以沉默表達不滿。

營區內有三尺高木臺,田信闊步而入站在高臺上,雙手捧着白燦燦的銀印,對望來的夷兵高聲說:“某扶風田信,原是宜都郡新徵夷兵假營督,今日率新徵夷兵入駐荊城大營。郡尉樊公承蒙左將軍召見,臨行,故委印信於我。”

他說的緩慢,一口氣就說一句話,努力讓周圍夷兵聽明白:“換言之,我若讓爾等回鄉,爾等就能回鄉。然關君侯治軍嚴謹,田某這項上人頭難保。”

“我也不與爾等說什麼國家大義,就說說曹賊治下百姓生計何等艱難。”

“曹賊日益年老,故喜好奢靡,並大興土木。又連年征戰,百姓苦於兵役、徭役,可謂餓殍遍野,處處哀鴻!”

“爲充實其國都鄴城,漢中百姓四十萬,曹賊要遷十二萬人去鄴城。”

“我家本求存於漢中,就在遷移之列。還未過黃河,我父母、兄長就染疫而亡,同行者死亡近半,這才逃竄荊州以求存活性命於亂世。”

“爾等或許會想,家在荊南窮山惡水中,曹賊即便攻略荊州,也難奈何爾等。”

“如此做想,那就錯了。”

“武都郡羌氐、漢中巴人也是這樣想的,可曹賊遷武都氐人五萬戶於天水、關中!”

“如今天下,人口爲重!”

“曹賊破幽州烏桓,亦遷其民於中原、河北之地。曹賊若得荊州,必遷荊南夷民充實河北,此去三千里,十人同去,九死一生!”

“早年曹賊欲北遷淮南十餘萬戶,淮南吏民星夜泅渡長江依附江東者十萬口人!”

“吳侯孫權,這些年來放任諸將抄掠山越,擄掠人口充爲部曲奴僕,得兵七八萬,爲江東豪強僕役者數不盡數!”

“再看關君侯治理荊州,士民不相爲害,不拘漢夷百姓安堵。雖強敵在側,可內無盜匪百姓安居,這皆賴荊州軍禦敵於外!”

“若無關君侯,若無荊州軍,爾等家戶必爲曹賊遷往河北,或被吳侯部將擄掠爲部曲,妻女爲奴役!”

田信聲音含怒,他喘着氣席地而坐,將銀印擺在自己面前:“願禦敵於外,保家小親族安寧者,回營房休整。若執意回鄉,那就坐在原地,田某與爾同坐。若視我荊州軍爲仇敵者,可上前挾持田某,闖禁離營!”

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九十五章 借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五十章 計較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九十四章 議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六百章 缺糧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九十三章 畫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