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

bookmark

“君侯,江陵各處多有箭書、佈告,皆言吳侯叛盟降魏。”

麥城鐵匠坊外,田信最新徵闢的主簿虞忠持公文前來,雙手遞上:“城裡城外議論紛紛,關侯徵君侯回江陵議事。”

自封爵亭侯後,田信的26點魅力含金量提升,四點魅力可以蠱惑、感染一名親兵。

前後有林羅珠、王直、田紀三人,驪馬蒙多一共佔了十六點,空閒十點。

隨着他繪製出先天、後天太極八卦圖及三巴圖後,留在麥城充任書吏的虞氏兄弟態度大改,田信選資質最好的虞忠感染,虞忠足有鐵骨、健步兩項天賦,田信又給加了個鐵壁天賦,順勢徵爲主簿,官秩比四百石。

出現在田信面前,虞忠最大的感受就是隱隱間更爲強壯,內心充實無比,濃濃的安全感油然而生,彷彿視線內種種一切都有煥然一新的錯覺。

江陵發來的公文已被虞忠拆解,除非是專屬密信,否則正常往來公文都在虞忠處理範圍內。

他比田信還要小一歲,處理公文已遊刃有餘。

田信審閱公文內容,嘴角一扯:“還真有趣,孫權來信說曹丕欲勸降他,許以吳王、揚州牧、驃騎大將軍之尊,並還九江郡於江東。他這信剛到,江陵,宛城都有流言……世方,你如何看?”

虞忠依舊敬畏孫權:“君侯,興許是魏人離間計。”

“我也希望是魏人的離間計,走,去江陵。”

江陵城中,關羽召集衆人議事。

主簿楊儀、前護軍潘濬、南郡郡守馬良、龍驤將軍關平、騎都尉張苞、左參軍龐林、前參軍馬謖等江陵周圍的重要人物皆在。

此外還有宗預,以徵虜將軍主簿的身份追隨張飛入益州支援劉備,如今充任張苞的副手。

諸人議事,看法頗多。

田信當夜抵達時,依舊挑燈研究。

田信與關平一同用飯,關平細細講述個人看法:“馬幼常看法頗多,既認爲這是魏人離間計,兼有施壓江東之意;也認爲孫權坦白揭發公文,有掩飾、欺人之意。他斷定如今魏人、江東已有默契,我軍與吳軍聯合北伐中原之計,已然破滅。”

雙方不能信任,怎可能在東西兩千裡寬的戰線上發動配合攻擊?

“我贊同馬幼常看法,南陽突降,已讓我軍被動。”

田信端着麪湯小飲一口:“我軍愈強,吳軍卻無進展,孫權怎會無動於衷?”

關平點着頭,另說:“宗德豔以爲孫權已存背盟之心,卻不敢與我軍敵對,意在詐取曹丕封賞,也有中斷我軍北伐之意。他建議我軍留一軍依託襄陽、漢水守荊北,集結二軍破武昌,取江東。”

現在前軍、左軍鎮戍荊州,新編制的後軍已陸續啓程,後將軍黃忠、副將、輔漢將軍李嚴,後護軍輔匡。

而宗預,則是計劃內的後參軍。

整個後軍除了輔匡是襄陽人外,餘下的主要將領都是南陽人,說不好還會把文聘所部編進去。

後軍整頓後,劉備會自己率領部分中軍出益州,留中護軍趙雲協助諸葛亮守成都。

從益州往荊州運糧,運輸效率高,沒有江東糧食補充,也能勉強供應大軍進攻。

有一條最節省糧食的進攻路線……順江而下。

關平說着做笑,笑容苦澀:“我軍若攻江東,雖有利,卻正中魏人、江東之計。”

孫權也是要臉的,不可能輕易背盟。

不然有他這個朝秦暮楚左右橫跳的領袖,江東的軍心、將領凝聚力也就散了。

田信咕嘟嘟喝光面湯,直問:“我軍難道就不能休養一年?或半年,待秋收後出兵?”

“孝先,你我及父親功成名就,聲威震動天下。”

關平情緒略低,想起田信曾經一句話:“我前軍先戰襄樊,後戰麥城,以不足三萬之衆,前後殲滅俘斬敵軍十萬有餘。宛如割草一樣,你我能割得,旁人就割不得?”

“後軍氣勢洶洶而來,誰能勸住?”

“如今上下吏士皆爲名利所動,恐怕還輪不到你我先攻。”

關平說着苦笑不已,田信估計這話有一些是關羽的看法。

打完麥城一戰後,關羽的好勝心已消退許多,開始求穩。

關平已經成長起來,穩定發展,今後足以傳承衣鉢,成爲國家柱石。

關平有足夠的經驗、威望接替關羽的位置,弱冠之年爲前軍副將。

可張苞呢?還有那麼多隨劉備周旋天下的老人,一同入蜀歷經大小几十戰的荊州籍貫將校也想晉升,還有前後兩場漢中戰役裡脫穎而出的益州籍貫將校,以及東州系老資格將校。

大家都想升官,誰不想殺敵建功?

前軍已經殺夠了,開張吃三年;左軍的戰場在關中,這是誰都搶不走的,右軍的戰場在陳倉、隴西。

而中軍、後軍就沒得選,要麼進伐中原,要麼……順江而下討伐再次背盟的孫權。

根據孫權背盟不可測定律,不管啥時候錘死孫權,都沒冤枉的。

特別是孫權前面殺死南陽李肅、謝景、羊衜等人,更是讓南陽人、荊州人憤怒。

孫權可能背盟的消息,恐怕不能遲滯劉備出益州的速度,反而會加快。

誰都知道江東兵弱,如果是打吳軍,那肯定爭先恐後,生怕來晚。

關羽能勸住劉備麼?諸葛亮能勸住劉備麼?

如果這兩個勸不住,自己又有什麼用?

劉備絕不是優柔寡斷的人,追求快意恩仇,又非常瀟灑。

第二次徐州戰役時,劉備帶幾十騎看到曹操親自來進攻徐州,當場帶親騎就往河北跑。把徐州直接讓給曹操,就是這麼的乾淨利索,不打沒意義的仗。

而江東軍,是目前公認的弱。

不管是抓住這個藉口逼孫權內附投降,還是一口氣錘爆孫權,都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避免以後北伐時孫權再搗鬼,比什麼都有用。

如果能逼降孫權,簡直賺翻了。

乘勢向孫權進攻,則有以一敵二的意思……劉備不缺這個膽量。

自己不缺,關羽、馬超、關平也不缺……可真向江東開戰,前軍、左軍只能打外圍,決戰肯定是中軍、後軍的,不然大老遠跑到荊州圖什麼?

內部平衡已被打破,這已不是劉備、關羽能控制的。

只有給中軍、後軍建功立業的機會,才能重新平衡,平衡的不僅僅是力量對比,還有人心,關鍵的人心。

思索良久,不同關平的愁苦,田信只是冷哼一聲,自嘲做笑:“既想割草,就讓去割,你我已盡力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六百章 缺糧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九十一章 易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九十一章 易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