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此之時,曹操是他唯一的後路,他只能往曹操處躲了。這個時候,去哪兒都有被殺的風險,還不如去向曹操請罪。

他賭曹操不至於殺他失人心。雖不會殺他,但也會罰,不然不能服衆。

然而,以後,在諸侯之間,怕是再也沒有他張繡的名字了。

那曹操老謀深算,肯不肯再用他,都是未知數。

他帶着五百餘兵,狼狽的逃竄回許都去了。

呂布大醉,酣睡一場,整個人都是透着懶洋洋的姿態,像吃飽喝足了的大老虎,老虎雖兇猛,卻並不嗜殺,暴躁期過後,現在只剩下悠然得閒的樣子。

等他出帳視察工作的時候,營中早已經有條不紊的將後續工作都整理結束了。

司馬懿看他這德性,估計是能老實好一陣。

不過呂布還是惦記着張繡的下落,口口聲聲一定要逮住追回與之算帳。

司馬懿勸道:“窮寇莫追啊,主公。張繡已是窮途末路,羽翼盡斷,實不宜再趕盡殺絕,都說人之將死,也會得到同情,倘若主公一直死咬不放,天下不譴責他背信棄義,反而會責怪主公不休不饒,不留人活路,實不宜人心。此戰,威足以,但切不可再過度,否則便會變成天下人懼了。如今威已加,正是宜揚德施恩之時,此方是正道。”

呂布聽了,想了想,道:“軍師所言甚是,那便依軍師之計。這張繡,布且饒他一回,不追也罷。”

“那懿便將追兵撤回……”其實司馬懿根本就沒怎麼派追兵,追着玩玩而已。張繡若是死了,後果很嚴重。

呂布以前吃過的名聲的虧,又得重蹈覆轍一遍。

呂布就應了,又道:“只是又該如何施恩揚德?!”

“當發書天下,爲此事正言,主公,此是懿所書之書,主公若無異議,便廣發各郡了……”司馬懿將手稿遞與他。

呂布忙接來看過,寫的是什麼呢,是說呂曹聯盟,本爲伐袁而盟,既有義在先,呂布好心宴請張繡,他卻趁機引呂布離營,而襲呂營之後,實背義叛盟之舉也,然後聲討了一遍,等於是鞭了張繡的名聲的屍,然後又說了一遍,他如此挑釁,呂布自當反擊給與教訓,因斷其羽翼,但念在其是曹操先鋒,兩營有盟之大義上,實不該因小義而傷大義,因此,給了教訓,卻將張繡放跑了,一切自由曹操作主便是,後面便是套話一堆,複述的一遍徐州發兵是爲正義,爲天下大事發兵,擊張繡是節生生枝,也本不該,只是欺到營前,不得不爲云云……

呂布看的好笑,道:“放跑?!”

“不錯,天下人只會念主公不傷張繡之恩,而不害主公斷其羽翼之利也,主公雖不想放走他,但此書發過後,天下皆以爲張繡之活,是主公所與也,”司馬懿道:“這是釜底抽薪之計,以後張繡再無任何臉面,與機會了。曹操不會再重用他,天下也會同情他,而同情一個戰將,此將雖生,卻已與死無異!”

呂布不明覺厲,被忽悠的舒坦了,道:“布明白了,這是將他能活的功勞算在布的身上。”

司馬懿道:“既是盟友,此等小人,自當交由曹操處置,這話,也是客氣,無可厚非。”

“厲害啊,”呂布看着這書,讚歎不已的道:“還是文士厲害,昔日嫺兒曾說,宣傳是很重要的,原來如此。在這種事上,先發制人極重要!”

“主公英明,正是此理。”司馬懿道:“張繡之事,主公以後不必再惦記。他畢竟是曹操的人,若是死在主公手上,不妥。既爲盟友,現在尚不爲敵。倘若張繡真有再複用之機,那時懿再助主公斬之不遲,只是眼下,不妥。”

呂布思忖了一下,氣也消了,道:“也罷了,與他這種小人計較什麼?!張繡到處咬人,也不是一次兩次。他在曹操手上,只恐曹操也不會安心,這種人用着有刺,一不小心就扎着自己的手。背叛曹操,是他的本性。”

“確實是本性。用之不記其恩,不用則招其怨。”司馬懿道。

呂布經過這一番話,果然不惦記了,道:“便以此書發出。”

司馬懿鬆了一口氣,怕他還要亂跑,便道:“當此之時,還是要安撫兵士爲要,更是戰前操練,更該嚴謹,各營都須主公激勵軍心,趁勝而鼓勵,可令我軍信心倍增,還請主公不可鬆懈。”

“自當如此!”呂布道:“布無事,正好練兵。”

司馬懿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了。

這貨大約是能消停很久。若是能一直這麼乖就好了。

呂布真的很老實的去練兵了,很長一段時間確實是沒再出去亂跑,叫司馬懿操心。

也更因此,反而確實增添了威嚴,而減少了兗州對他的恐懼。

立了功勞本是好事,若是這個時候還要出去耀武揚威,得能把整個兗州嚇破膽。嚇到倒沒事,最麻煩的事在於,人一旦生懼,就不會真正的臣服,而會防備,甚至防備之中,更添點勇氣,分寸就是這種感覺,過了度,就反而激起他們的反抗欲。

這樣子不多不少剛剛好。

司馬懿的書發出以後,兗州各城鎮是首先接到的,因此,倒有點疑慮,同時也有點猜疑,見呂布確實是再沒有別的動靜,才真正的放下心來。

也更因此,反而爲了自求安穩,也不惹事,甚至又送了糧草與書來。

這麼一大股勢力盤鋸在這個地帶,他們若是真的能完全不在意,那才真是瘋了。

因此,既然沒有多大的威懾,便上供點糧草,以求相安無事,哪怕只是自欺欺人的安慰。

呂布見兗州各城鎮的人如此識趣,還是挺高興的,一個勁的誇司馬懿智謀過人,這些糧草斷斷續續的送來,雖說看着確實是不算多,但是,這個加起來的總量,就不得了,而且以後便是長久的送來,一點點的,一次次的,可是個長期的事務。

呂布確實是挺服司馬懿的,因此也沒惹亂,只聽話的沒去人家城牆下溜達。

然而,沒去,才真正的達到了震懾人心的效果。

司馬懿心裡有數的,他的領導班子也是心裡有數的,幕賓小聲道:“軍師,不戰而屈人之兵,蓋如此也,將來,書幾封,兗州不必全部用兵,卻能征服大部分。少數,拎出來打服,整個兗州便全在主公手中了。”

司馬懿卻慎重,道:“未全部接手,不可自負!”

衆人更加心服,道:“是。”

“張繡的無名謀士還捆在營中,如何發落?!還請軍師決斷。”幕賓道。

“可願降?!”司馬懿道。

“不肯降,只求死。”幕賓道:“也是骨頭硬的有節有義之士。”

衆人一嘆,這個時候還肯輔佐張繡的人,可見是真正固執的人,這樣的人,想要降服,一時之間是做不到的。

司馬懿道:“殺之不義。放之也不妥。隨護送傷者的兵馬一併押回徐州去。自有相府安置後續事務。”

衆人應了。

亡者已焚成灰裝斂入盒,與傷者,以及一個囚犯,一併派兵加急的送回彭城去了。

而降了的兵士卻被打散,分入各營去嚴加管束。

在兵事上,有一件大忌諱,就是最好不要打破降了的人還要殺,這是大忌諱。敵人當場降了,就一定要納降。若是不納,本已犯忌,若是降了,還要殺,這就是詐。

一個有詐的人,是難以服人心的,也就是說,人是這可以殺光了,但是以後呢?!誰敢降你,既然打不過還不能降,降了就是死,那就不如奮戰到最後一步了。

所以這個度很重要。這個道理與不要過份去逼迫充州的各城鎮的事一樣。若是逼的太近,讓他們太緊急,他們可能會殊死博鬥的勇氣陡生,會緊緊的依附着程昱與曹操,死戰到底。

但是給一個讓他們能夠思考和喘息,衡量的空隙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會左右搖擺,前後權衡,他們到底要歸附於誰。

而這個開始,是以打開始,還是以有人第一個降,形成一種趨勢開始,這個效應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一定要納降,臨陣降,要納,納了還要收編,或是不用,但是帶回去做別的也成。但是,人是一定不能殺的。

當年白起殺四十萬趙軍是被逼無奈,因爲人真的太多了,這四十萬人降了,怎麼納?!關鍵就是納不了,放又不能放。便陷入了兩難。坑是坑殺了。但鍋,也是白起背了。

可是這個事,也只有真正懂軍事的人才知道,這個有多難。

當年若是降了這些人,帶回秦國?!試試後果?

放了他們回趙國,呵呵。

當然這種情況算是極端情況,大多數的情況其實不至於落到如此極端的狀況。

都說李廣難封,其中的原因,有派系之間鬥爭犧牲品的嫌隙,但老實說,李廣自己其實也有黑料,他自己也曾說過,因爲當時有降了的約在幾百人,他納了,但是他反悔了,納了以後,把人殺了,搶光了所有,的確是斷了後續,也是成功。

但是這本身就是李廣的黑料。

他的確是有功勞,也有能力,但是手段並不光彩,不在世人的一個規範之內。

漢室怎麼能封他爲侯,真封不了!

堂而皇之的破壞規矩嗎,告訴天下人說,雖然他的確有點不光彩,但是因爲功勞大,所以呢,也是可以封侯的,所以呢,你們只要能立功,手段不手段的無所謂,對外交上呢,你們只管降,反正我不保證降了就不殺……

這是一個壞頭。一個大大的壞的頭。

就算很多人不明白爲何李廣難封,其實司馬懿是再清楚不過的。還有說李廣功勞太大,功高蓋主的,其實是想太多,他功勞再大,其實也還是比不上衛青和霍去病的,一個善統兵,一個善突襲,他們封了高位,就算說功高蓋主,也該說是他們纔對。李廣並不是這個情況。

李廣的手段怎麼說呢,在一個灰色地帶,漢室默認,但絕不能鼓勵。

所以曹操雖然狠,但示以天下的姿態是,我雖是個狠人,但是個講規矩的人,講規矩的人,便不會只令人生懼。也就是隻要老實,必無咎。所以他才能得到很多的東西。

不是司馬懿讚許曹操,他也看不習慣這老賊,但是若說雄主,呂布這種級別,與他差的遠了。

但是他確實是命好,有一個高瞻遠矚的女兒呂嫺。

若不是她,呂布便是再勇,功不及項羽大,罪卻比項羽重的多了,就是那種死了都沒人哀悼的那種人。

因爲他比李廣還不怎麼講規矩。

李廣是貪功。呂布還不是貪功,他就是真的隨心所欲,雖不嗜殺,但這名聲確實是難聽。反覆無常,可比貪功失信更嚴重。

而且呂布還是一方雄主,行事不規範,這個後果比李廣可大多了。

所以才說,呂布是真命好啊。

呂布命好,但是就輪到程昱命不那麼好了。

等他得知張繡大敗的消息以後,臉色都變了。再看到司馬懿滴水不漏發來的書,那臉色難看的像陰雲。

司馬懿的書發的真的滴水不漏,面面兼顧,面面俱到,仗是打了,但曹操的面子也顧了,張繡呢也放了,但錯,堅決不是呂布的錯。這是張繡的錯。所以人是放過了,但是怎麼處理,就看盟友怎麼操作了。

這鍋是甩的乾乾淨淨,屁股擦的乾乾淨淨。程昱看完書,是真的特別佩服這司馬懿真是個擦後事的大能。

不僅得了便宜,滅了先鋒營,還要賣乖。意思是天下人還要看曹操怎麼處置張繡的意思吧?!

程昱氣的心絞痛,但能罵司馬懿嗎?!

本就各爲其主,他這麼做,無可厚非。

因此氣道:“這張繡,爲何不聽善言?!我已囑咐於他,不要輕舉妄動,他卻,他卻……”

“大人,”他的身邊人也緊張了,道:“打跑了狗,卻嚇着了貓啊,呂布此戰,威嚴甚重,劉岱和王忠的五萬兵馬還在呂軍身後,只怕此時已是戰戰兢兢,欲死矣。倘失儀,更丟了主公的臉面,天下人如何看待主公?許都威嚴盡失啊。”

第1142章 許褚三錘毀木橋第106章 我爹是呂布106第1064章 借桑罵槐報舊怨第488章 三方態勢情險急(加更)第670章 馬岱得令接馬超第1085章 白馬受困雨水欺第550章 曹操來使請約盟第1166章 許都定呂布回許第604章 趁醉賽馬暗偷營第508章 始以謹慎終於恭敬第218章 我爹是呂布218(加更二)第815章 司馬懿計賺許子遠第430章 一網打盡天下才第1090章 年少用計擒曹洪第884章 司馬懿燒掉密信第764章 內外交困如油鍋第121章 我爹是呂布121第019章 我爹是呂布19第038章 我爹是呂布38第809章 君子避小人爭鋒第975章 顏良歸曹操發愁第879章 呂嫺追尾袁尚軍第894章 讒言誅身易毀人第087章 我爹是呂布87第110章 我爹是呂布110第1052章 心中有悔嘆草率第023章 我爹是呂布23第909章 爲義而死身後名第752章 晚一步蔡瑁追悔第287章 我爹是呂布287第1074章 火星入陣燕歸巢第381章 我爹是呂布381第105章 我爹是呂布105第1108章 司馬懿收服冀州第786章 蒯良解圍魯肅哀第079章 我爹是呂布79第804章 袁尚怒領兵追擊第627章 不守襄陽存實力第271章 我爹是呂布271(加更)第533章 呂布次女取大名第965章 許攸挑破呂布怒第788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1076章 用心良苦大局勢第1051章 囚徒困境呂布勇第309章 我爹是呂布309第032章 我爹是呂布32第846章 冰雪夜火攻袁營第601章 猛虎難束司馬苦第706章 巾幗之勇驚四座第047章 我爹是呂布47第1118章 降可也休戰不可第674章 屈辱處境不如死第875章 曉宿夜行遇敵軍第589章 隔空打擂孔融恥第092章 我爹是呂布92第1060章 張郃大刀阻程昱第740章 折兵將執着於敗第592章 天寒地凍交重任第780章 暗潮洶涌玉璽事第226章 我爹是呂布226(加更二)第098章 我爹是呂布98第422章 進徐州袁耀奪情(中秋快樂)第1190章 袁譚欲借道伐尚第448章 馬超怒斬殺郭援(補10月6日的更新)第031章 我爹是呂布31第1152章 重弓弩出盡收割第436章 被吊打馬超悲憤第101章 我爹是呂布101第534章 虛奴取名爲呂青第302章 我爹是呂布302第818章 馬騰會盟見呂布第302章 我爹是呂布302第446章 尖頭陣與葫蘆陣第969章 逢紀讒言袁紹前第1022章 顏良落荒而逃谷第158章 我爹是呂布158第1002章 深夜入營探忠心第537章 龐統與馬超不和第628章 尋得劉備逃命歸第462章 虎口脫險得僥倖第826章 掩耳盜鈴避見血第197章 我爹是呂布197第836章 猜疑之計程昱怒第018章 我爹是呂布18第475章 回神司馬懿崩潰第998章 呂嫺將至曹操驚第1184章 夏侯淵陣殺張南第122章 我爹是呂布122第260章 我爹是呂布260第671章 陳登據城守廣陵第1050章 赤兔敏銳惹主怒第1111章 雖爲兄弟命不同第676章 陳登一箭雙鵰計第205章 我爹是呂布205第607章 絕境三馬孤身逃第861章 臧霸與呂嫺分兵第1036章 用降將指咽喉計第662章 孫伯符刺探軍情第945章 曹真寫信尋袁尚第1167章 懟荀彧世家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