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招的確是全能,真要說起來,他的成長環境肯定要比原本歷史軌跡上要好很多。眼下他所有的屬性之中,統帥和武力值到了八十二點,謀略和內政也到了七十九點的臨界值。很奇怪的是,他的所有屬性值都超過了本身的資質上限,也不知道這兩年經歷了一些什麼。
而且作爲青史留名的傢伙,這位還有一個特技:鎮守邊疆
【鎮守邊疆】:當該武將鎮守邊疆對外敵作戰時,全屬性+5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特技。
董明笑着點點頭,目送牽招離開。牽招之後則是一個看起來有些粗糙的年輕人,賣相上來說不如牽招。
他隨意的給了一個【眼力】,然後驚訝了。
“田豫?”
田豫的屬性值倒是沒有出來,只看得到資質,四維全丁上的資質讓董明覺得今天是不是運氣太好了一些。
更讓董明驚訝的是,這位比牽招要小几歲的年輕人,竟然擁有特技。
田豫的特技看起來跟牽招很像:威震邊疆
【威震邊疆】:當該武將鎮守邊疆對外敵作戰時,全屬性+10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名字記下來,保送他一個科考通過的名額。田豫之後,董明又在報名處守了幾天,除了之前記下來的人之外,還遇到了一些很有潛質的年輕人。
比方說呂範、朱靈、滿寵這些人,資質都不錯。還有人已經及冠,看得到屬性值了,也來參加科考,樑習、王脩等人便是如此。
但是這些人裡,最讓董明的在意的是一個身高八尺有餘,儀容威儀,雍容有度的年輕人,司馬朗。
司馬朗本身的資質不錯,但是還沒到讓董明重視的地步。畢竟他還不是司馬懿那個傢伙。但是司馬朗的出現背後代表的意義就讓董明很是在意了。
司馬家,眼下是漢末大世家之一。司馬家如今的掌舵人是司馬防,官職是京兆尹。司馬防自己倒沒什麼,是個和善的傢伙,酷愛《漢書》的名臣列傳,說起來是一個清廉正直的大臣。董明對他的感官還是不錯的。
但是作爲河內望族,司馬家對如今的漢朝,並沒有太大的政治影響力。不過好賴是一個大世家,跟陳家還有着血緣關係,如今也保持着姻親往來,真要說司馬家是個小透明,那就是看不起人了。
董明之所以對司馬朗的報名很是在意,主要就是因爲他是司馬家的嫡子!科考這件事,董明的確分潤了很多的名額給世家。但是世家給出的那些子弟一看就知道不是什麼核心人物。雖然不至於派一個廢物過來,但是總體的質量其實並不高。
唯獨司馬家,司馬防竟然將自己的長子送來了。這無疑就是擺明車馬的表示對董明變法的支持了。相比較其他世家的作爲,司馬防的這個動作,其中的意味就很值得玩味了。不管司馬防的目的是什麼,但這份善意董明收下了。
同時收下來的還有陪司馬朗一起來報名的親弟弟司馬懿。以後的司馬懿再厲害,眼下還只是一個十歲的小孩子,董明出面要收他爲徒,他立刻就答應了下來。
當然了,這事兒還得問過司馬防。董明也不着急,只是讓司馬朗帶着司馬懿回去,待忙完了便登門拜訪。
報名結束之後,董明難得有了休息的時間。回到家中,跟家裡的幾個孩子和前來備考的弟子們上了兩天課。
科考便開始了。
中平六年,公元一八九年三月初十。
四千多名士子排着長長的隊伍,一個一個的接受檢查,領了被褥和棉服之後,按照當值士兵的指引,來到了自己的考房。
考房很小,一張矮几,一個蒲團。蒲團後面是一張石牀,用來給他們休息的。考生們全都進場之後,鐘聲三響。有上百名小吏抱着厚厚的紙張,給每一個考生髮了三張白紙。發白紙的小吏身後還跟着一個士兵,士兵舉着一個黑板,上面是考試的相關規定,包括考試時間,答題方式等等,很是詳細。
第一場考的是經學。
考試的內容和順序,在朝堂之上經過了調整。同時董明爲了緩解跟孔融這些人的關係,特意將經學的出題權讓了出來。眼下這一場的考題,是孔融和鄭玄兩個人聯手出的。試卷自然是西池村那邊剛剛搭建起來的印刷作坊趕製出來的。
不過爲了防止漏題,這些日子孔融和鄭玄兩個人天天守在西池村,很是勤勉。
白紙發完之後,便是發試卷。試卷上一共有三大題,第一大題就是默寫經典,出題的方式相當於後世的填空題;第二大題則是經義,具體來說就是給一句話,讓考生們闡發,這其實是後世科舉制會考的內容;第三大題則是作文:可以作文,也可以寫詩歌。
總的來說,第一場考試並不是很容易,又是毛筆寫字,這速度就更慢了。考試時間,不多不少,一整天。
看起來很是充裕,其實加上思考和謄抄的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
徐庶的考號是甲三,考房也是甲三。入座之後,他先是將攜帶的吃食放在一旁。考房裡有一個小暖爐,可以熱飯,石牀下面也可以燃火,晚上睡覺暖和一些。只不過眼下還是冷的。
發的棉衣套在身上,褥子在牀上鋪好。然後他坐到蒲團上,安靜的等着。拿了試卷和白紙之後,他先是認認真真的將自己的名字、籍貫寫上去,然後開始做題。
徐庶做題並沒有按照順序,先是翻到了作文題,作文題倒是不難,以洛陽爲題,可作文可作詩。
徐庶不擅長作詩,據他所知,他認識的人裡面包括董明在內,最擅長作詩的應該是曹操。別看曹老闆又矮又黑,但是這才情,可是天下一等一的。
讓他作文還行,稍作思考之後,便在白紙上寫起來,很快便寫出來一篇《洛陽賦》,仔細看了看之後,又刪改了一些,確認沒什麼問題,便放在那裡,繼續看經義題。
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經義題就這麼一句話,看起來孤零零的。徐庶雖然平日裡好軍略,但是經學素養並不差,畢竟新學還披着儒皮呢不是?都不用思考,徐庶就輕輕的點點頭,然後提筆在白紙上將這句話給補全了。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
出自中庸第十章,子路問強這一篇,徐庶自然是背過的。這其中的意思,董明也說過。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纔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纔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纔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纔是真強啊!
這題目看起來是在說人,要如何如何,但是徐庶仔細想了一下就搖了搖頭,這又何嘗不是孔融等人在規勸考生呢?
徐庶想了一下,提筆開始論述。
丁九十四考房,郭嘉有些百無聊賴的熱着一個饃饃,他跟前的試卷上已經寫滿了。用來打草稿的白紙仍然乾乾淨淨的,看來是直接在捲上作答了。
饃饃烤熱了之後,他咬了一口,然後斜靠在牀邊,看着外面的天光,盤算着什麼時候能交卷出去。這實在是有些無聊了。
甲十七考房內,張鬆臉上很是興奮,擁有過目不忘能力的他,在前兩題上沒有碰到任何的阻礙便寫出來了。經義雖然要自己闡發,但是他師從鴻儒,直接將老師的話修修改改寫上去便是,總比自己亂說要強一些。
最後一題作文題,這道題目以他的能力自然也沒有問題,但是張鬆卻有其他的打算。前面兩題難度不高,肯定也有不少人跟他一樣做起來很是輕鬆。那麼最後一題作文題,那就是誰寫的好,誰能出彩了。
他張鬆,想要出彩!
憋足了勁的想要寫一篇華麗的四六駢文。
此時,考場最內側一個房間裡,董明、蔡邕、孔融等人赫然在列。衆人上首則是一身常服的劉宏。
劉宏的氣色不錯,看起來也很是開心。
“科考實在是是個絕妙的主意!四千多士子啊!朕真的沒想到竟然會來這麼多人!”劉宏頗爲感慨的說道。
往年都是地方官上報,舉薦。這些被舉薦的人,每年加起來也就幾百個。他什麼時候見到過這麼多天下英才了?
“這還是第一次,很多地方的士子不清楚或者來不及。等來年的時候,這個數字肯定還再往上走走。再過幾年,咱們將教化之事做好了,這人數還得變多。”董明在一旁撿好聽的說道:“真要說起來,日後咱們大漢朝有個數十萬的讀書人也是沒問題的。”
“數十萬讀書人?!”這個數字讓劉宏很是滿意,驚訝的重複了一句之後說道:“尚書令說的話,朕是相信的。不過這一次聽說尚書令只打算讓三百人通過科考?”
董明點點頭道:“只取前三百人便是。不過這三百人會加考一場殿試。”
“殿試?”
“陛下出題,我等閱卷之後會按照成績排名報給陛下,陛下看過之後,可以決定前三甲的名次。”董明很是平靜的說道。
但這話說到了劉宏的心窩子裡,臉上雖然沒什麼表情,但是眼角卻笑開了:“尚書令倒是有心了。”
“應該的。”
“諸位愛卿,左右也是無事,不如陪朕去前面看看,看看朕的學生們。”劉宏笑着說道。
自然不會有人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