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拿給劉宏的書,正是董明根據後世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改編來的那一本書。書還沒有取名字,甚至都沒有印刷。劉辯手裡的這一本,是董琬一個字一個字抄寫下來,寄過來的。
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爲法,惡可爲戒者,爲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書中,將帝王分成了創業、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五類。說白了這就是一本打着史書幌子的帝王教科書。
也因此劉宏纔看得入迷。小冊子中的內容並不是很多,大概幾十頁的樣子。翻到了一半的時候,劉宏回過神來,看向劉辯。
後者仍然規規矩矩的跪坐在他跟前,一直看着他。見劉宏看向自己,劉辯連忙躬身。
“父皇....”劉辯道:“怎麼了嗎?”
劉宏搖搖頭,合上書本,輕輕敲打着坐下軟塌,想了一會兒問道:“這書....是董伯照給你送來的?”
劉辯聞言點點頭,又搖了搖頭:“是琬兒姐姐寄來的,不過這書卻是董先生所著。琬兒姐姐在徵得了老師的同意之後謄抄了一份給孩兒送過來。老師在信中也提到過,讓兒臣好好揣摩此書。”
劉宏點點頭,看着劉辯道:“日後......你有什麼不懂的就來問爲父。”
“謝謝父皇。”劉辯開心的說道。
頓了頓劉辯又道:“父皇,兒臣好幾天沒見到弟弟了。他去哪兒了?”
劉宏聞言臉色瞬間就黑了,目光也隨之變得陰冷:“誰讓你問的?”
劉辯被劉宏忽然的情緒轉變給弄懵了,愣了半晌才期期艾艾的回道:“沒...沒人讓兒臣問,兒臣就是...就是想弟弟了。”
十幾歲的孩子,知道些什麼?他哪裡知道,眼下的劉宏心裡有多敏感。
劉宏很清楚自己的身體已經撐不住多久了。南北兩宮的人也都清楚,這位大漢朝的掌權者的身體已經一天不如一天。隨之而來的,就是下一任繼任者的事情,太子是誰,這是所有人都關心的。
劉辯作爲長子,具有天然的優勢,再加上其舅舅何進又是大將軍,怎麼看劉辯都是大漢朝下一任的執掌者。
但.......
就怕有心人。這些日子劉宏的身體越來越差,腦子卻越來越清明,屬於帝王本能的政治手腕開始覺醒。他開始主動的疏遠宦官,提拔賢能,竭盡全力的保證洛陽的安穩。好在日後,他萬一駕崩了,劉漢的皇位能夠平穩的過渡到他的兒子身上。
至於是劉辯還是劉協,都無所謂。哪一個登基不會造成天下大亂就讓哪一個登基。劉漢的皇帝,骨子裡都是規矩的破壞者,什麼長幼有序、什麼嫡長子,在確保老劉家江山穩固這以基本點面前都是扯淡。
眼下來看,劉辯無疑是最合適的。大將軍是他舅舅,這就等於劉辯獲得了軍方的支持。文官方面,蔡邕絕對是站在劉辯這一邊的。雖然蔡邕只是少府令,但是要說權勢可不比三公差多少。畢竟劉宏朝的三公,換的比特麼小孩兒的尿布還要勤。
但凡大漢朝有個大小災禍的,劉宏肯定不會學某小豬那樣下罪己詔。而是在三公中找一個倒黴蛋下掉。劉宏朝又是天災不斷、兵災不斷......所以劉宏朝的三公....慘是真的慘。
文武兩邊都要鐵桿支持者劉辯,看起來儲位穩固。但是劉宏卻很清楚,事實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劉辯的出身....太低了。
這要是在前漢,不是個事兒。但是在如今這個時代,何皇后那個屠戶出身的身份,是劉辯登基最大的軟肋。
劉協就不一樣了,他母親是王榮,五官中郎將王苞的孫女。五官中郎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呢?最高可以爲丞相的副手,最低也比雜號將軍品秩要高。
王榮生得漂亮,聰明機敏而有才智,更因爲出身官宦世家,能寫會算,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王榮一開始被選入掖庭,封爲美人。何皇后除了好看一無所有,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劉宏的寵愛,橫行後宮。
王榮懷孕的時候,一度想要自己把孩子打掉,但是胎兒安穩不動。王榮又多次夢見自己揹負着太陽而行走,便認爲這是吉兆,於是再也沒有想打掉胎兒的念頭。
不過,王榮生下了劉協之後,就被何皇后派人毒死。漢靈帝得知後大怒,想要廢黜何皇后,宦官們堅決勸阻才得罷休。這一年是光和四年,董明剛從後世來的那一年。
這麼看起來,劉協沒有母族的支持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王榮死後,劉宏的母親董太后一直撫養劉協。同時劉宏的舅舅,表兄也是漢末重臣,一個是執金吾、一個是五官中郎將。劉協背後的母族,要比王榮死之後還要煊赫。
更何況,董太后也不是一般人。劉漢的皇太后,干政那是基本操作!再加上劉協跟着她一起長大,董太后不止一次或直接或間接的跟劉宏提出,立劉協爲太子。
這也導致了董太后和何皇后兩人之間的關係極其緊張,連帶的劉辯和劉協之間最近也越來越少見面了。也因此劉辯才會有此一問。
而劉宏如此反應其實也不難理解。他下意識的就認爲劉辯受到了別人的指點,來這裡演一出兄友弟恭的戲碼,博取他的好感。
再加上這一本帝王教科書,容不得劉宏不多想。
“你....退下吧,好好讀書。”劉宏不打算對兒子發火,那樣意義不大。
劉辯還不知道自己哪裡惹父皇生氣了,可是看到劉宏的模樣,他也不敢詢問,低着頭行了一禮,便告退了。
留下劉宏一個人,在千秋萬歲殿的軟榻上。
......
此時,遠在新野的董明,接待了一個來自洛陽的使者。當然,這個使者並不是劉宏派來的,而是蔡邕。
這段時間蔡邕一直在忙着推廣曲轅犁的事情,還有配套的墾荒政策。這墾荒政策在董明看來,是一個給大漢朝續命的良方。
百姓開墾出來的荒地,直接歸百姓所有,並且免收五年的田稅。雖然無法從根本上將大漢朝從深遠中拉出來,但是卻也給大漢朝上了一道繩,暫時吊着一條命。
這墾荒政策,歷史上卻是沒有。主要還是勞動力的原因,之前不是不想開墾荒地,而是沒有足夠的勞動力。
但是曲轅犁的出現,提高了農民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使得同樣的勞動人口,可以開墾出更多的耕地。在這個前提下,墾荒政策才能真正卓有成效。
而眼下,蔡邕遇到的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耕牛的問題。他當初很爺們的應下了劉宏的要求,做着找董明想辦法的打算。但是一開始他還是想自己試一試能不能提高耕牛的數量。
但事實證明,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你自己不行。
蔡邕現在知道了,自己真的不行。於是乎立刻派出了手下,直奔新野求助董明。而蔡邕派出來的手下,卻是董明的熟人,何風。當初在宮門前靜坐的人中,他是領頭人之人。
何風是何進的遠房侄子,在劉辯的事情上,兩人是盟友。何風會幫助蔡邕也在情理之中。更關鍵的是,何風這個傢伙要比謙謙君子的蔡邕有能力多了。
僅從數據上來看,何風的內政和謀略值都達到了七十以上。反觀蔡邕呢.....特性一大堆、特技也有。但是具體數值嘛.....也就內政剛剛及格,還是靠接近滿值的文化和教化兩個小屬性拉起來的。而蔡邕的特技,竟然是奏樂......
效果是在行軍中可以提升士氣.....
董明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待了何風。上來就是一發【眼力】,看完了之後才笑着問道:“原來是你啊....伯喈先生還好嗎?”
何風聞言,面色有些不太好,回道:“伯喈先生身體很是硬朗,不過最近事務繁忙,添了一些白髮”
“倒是苦了伯喈先生了。”董明搖了搖頭,嘆息道:“不知道伯喈先生此次派你過來,有何要事?”
何風正色道:“卻有要事要麻煩伯照先生。”
“請說。”
“伯喈先生想向先生尋一個增加耕牛的方法。”何風回道:“先生想必也清楚,眼下少府令正在推行曲轅犁,曲轅犁好做,但是耕牛難得。少府令素知伯照先生學究天人,因此派在下來求一個增加耕牛的方法。”
董明聞言楞了一下,他又不是種牛,也不能幫忙生牛啊。不過耕牛數量這個問題,的確是個大問題。
莫說漢末了,就是後世耕牛數量的減少也引起了不少專家學者的擔憂。在這個時代,耕牛絕對是農業生產最爲強有力的生產工具。
“伯喈先生想要增加多少耕牛?”董明反問了一句。
“越多越好!”
“多久呢?”
“越快越好。”
“蔡伯喈的要求有些不可理喻啊。”董明笑道:“某家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耕牛,不過....辦法也不是沒有,但效果肯定不能如他所願了。”
“什麼辦法?!”何風眼睛一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蔡邕的要求有多奇葩。也只有蔡邕這種謙謙君子,不沾染實事的人才會提出這種要求。本來他都做好被董明罵一頓的準備了,沒成想董明還真有辦法。
“一者開源,二者節流。”董明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