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登他母親真的就回去了?一般是回去了,但是,把孫權他媽吳老太太給的銀兩送回了家,以後又回沒回來,就不好說了。
一般是回來過。
送孩子的時候,也許是孃家有了意外,或者因爲金錢匱乏,生活無以爲繼,這纔在戰火紛飛的年月,一個女人,抱着孩子,千里尋爹,目的就是向孫權要些銀兩,維持生活。
孫登母要不不能說什麼要回去,回去就爲了送銀兩。
銀兩送回去了,眼前的困難解決了,孫登母開始想孩子了——哪個母親能不想自己的孩子?
頭一年、兩年可以忍住了,再往後可就不好忍了,尤其是家裡發生了什麼變化,比方孫登母就剩孑然一身的時候,又想孩子,她不得不又踏上江蘇之旅。
這回,孫權的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接了他哥哥的班,成爲一方霸主了,她見到孫權,孫權給她一個富足的生活,那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不可能給她名分什麼的。
這個時候,孫權他媽吳夫人還在世(202年去世),孫權20歲以前、他大兒子孫登6歲以前——要不是吳夫人還在世,她見不到孫權,連傳達她來看孩子的信息,都沒人替她傳遞。
只有吳夫人在世,她纔可能找到吳夫人,看到她日思夜想的孩子。
看完了孩子,孫登母啼哭不止。吳夫人又想以銀兩勸其返豫,可是,這回孫登母不回去了,說,“家裡什麼人也沒有了,我還回去幹啥?”
吳夫人暗暗吃驚,心裡想:這老婆莫非要賴在這裡不成?自己當年可是許諾她,等一等再給她安排名分,她莫不是要我承兌諾言來了?
不行,這絕對不行。她的樣子長得好孬不說,我兒子在那樣的窮山僻壤裡和這麼個女人生了長孫,那也太掉價了,還有什麼皇帝的尊嚴了?
吳夫人想到這裡,對孫登母說,“我兒子現在是大王了,後宮嬪妃如雲,正在爭風吃醋,打成一團,你何必來趟這趟渾水呢?”
孫登母說,“我不要什麼名分,您就把我當成一個侍妾,送到我兒子的身邊,讓我能看到我兒子幸福地成長,我就心滿意足了。”
老太太半天沒吱聲,停了很久,她才說,“你真的不希求名分?”
“不希求。”
老太太畢竟是女人,體恤女人的心意,她想了想,說,“那好吧,我把你送進宮裡,就當成我大孫子的侍從,你不可暴露你的身份,一旦暴露,殺無赦。”
孫登母磕頭謝恩。
——純虛構吧?你不說,你得有點兒鬚子纔可以虛構嗎?有嗎?
有。
正史記載,孫登將被冊立爲太子,他推辭說:“本原確立,道義才能產生,要立太子,應當先立王后。”
孫權問:“你的母親在哪兒?”
孫登回答說:“在吳郡。”
孫權聽了,沉默不語。
大家注意這段對話,孫權問“你的母親在哪兒?”不覺得他膽戰心驚的嗎?
他爲什麼害怕?他以爲兒子知道自己的母親就在宮裡,孫登母捅破了那層“窗戶紙”。
而孫登的回答,也是模棱兩可,他說“在吳郡。”
這話外人聽上去,好像在說他的養母徐氏,而孫權知道,他是在說他的親生母親。一般是吳夫人在臨終的時候,把他親生母親在宮裡的事情,告訴了孫子——就是不告訴,他媽能忍得住?他能感受不到?
母子之間有明顯的第六感。
…… ……
歷史上一向認爲孫登是個好孩子。
魏國在黃初二年(公元221年),任命孫權爲吳王,同時任命孫登爲東中郎將,封爲萬戶侯。孫登以有病爲由推辭侯爵,沒有接受。
這一年,孫權立孫登爲太子,給他選置師傅,精選了一些優秀的人才,作爲他的賓客朋友。於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人被選入東官,他們陪着孫登研讀詩書,騎馬射獵都緊跟在左右。
這裡邊是否暗含着他的親生母親,就不知道了,我們以上的虛構要是成立,那麼,他媽媽會想方設法,始終跟着他,不離他左右的。
…… ……
孫登接待他的官屬,只是簡單地使用平民的禮節,和諸葛恪、張休、顧譚等人有時同車而乘,有時共牀而臥。
黃龍元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爲皇太子,任命諸葛恪爲左輔,張休爲右弼,顧譚爲輔正,陳表爲翼正都尉,這就是所謂的四友。
謝景、範慎、刁玄等人都是太子的賓客,因此東宮號稱人才濟濟。
…… ……
孫登有時外出打獵,本來應當走便道,而他經常遠遠地避開良田,不去踐踏莊稼,到了止息的處所,又選擇空閒的地方。
他就是這樣不想煩擾百姓。
他曾經騎馬外出,有一顆彈丸從他身邊飛過,手下的人便去尋找射彈丸的人。
有一個人拿着彈弓,身上帶有彈丸,大家都認爲是他乾的。審訊他,他卻不承認,手下的人想揍他,孫登不允許,派人找到飛過的彈丸,和那人身上的彈丸比較一下,不一樣,就把那人放了。
還有一次,孫登丟失了盛水金馬盂,查出盜竊的人,是身邊的人乾的,孫登不忍心給他處罰,就把他叫來責備數落一通,打發他永遠回家,並告誡身邊的人不再提這件事。
徐夫人對孫登從小有養育之恩,後來徐夫人因爲妒忌被廢黜,住在吳郡,而步夫人最受寵。
步夫人有賞賜,孫登不敢推辭,只是恭受而已。
而徐夫人派人來,凡賜給他的衣服,他必定沐浴之後才穿上。
他做的這些,有沒有他親媽的教誨?
…… ……
孫登立爲太子總共21年,他33歲去世。
臨終前,他上書說:
“我私下聽說下面部縣有不少地方荒蕪殘敗,百姓生活物品匱乏,非常困苦,奸邪禍亂萌生,因此法令頻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
“我聽說治理政事要順從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眼下確實有必要和將相大臣們仔細地選擇合乎時宜的政策,廣泛採納衆人的意見,寬緩刑法,減輕賦稅,適當地取消一些勞役,以順應百姓的願望。
“陸遜對時政忠誠勤勉,獻身憂國,盡心爲公,有不謀私利的氣節。
“諸葛瑾、步騭(zhì)爲國盡忠,通曉治國的體制。可以讓他們獻出有益於國家和百姓的辦法,除掉苛刻煩瑣的政策,愛護養育兵馬,安撫慰藉百姓。
“五年以後,十年之內,遠方的人歸順,近處的人盡力。不用打仗,一統天下的大事就可以確定。希望陛下留意聽取採納我的意見,我即使死了,也還像活着的時候一樣。”
在他嚥氣以後,奏章才呈報上去,孫權越發悲傷和感慨,說起來就流眼淚。
…… ……
還有的書說孫登孑然一身,沒有家屬,獨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編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長髮覆身,平生好讀易經,安閒無事,常彈絃琴自娛。性情溫良,從來不發脾氣,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投入水中,要看他發怒的形態,可是孫登從水中爬起來,卻哈哈大笑,毫不介意。
這些,都是扯淡的話。孫登結婚了,公元225年(黃武四年),孫權爲王太子孫登娉娶周瑜之女爲王太子妃。
說他“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編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長髮覆身”,更是扯,你說他一個皇太子,就是他想那樣,他爸也不讓啊,那成啥了?
更有人說他死於楊駿之手。
說楊駿曾經把孫登請去,但問他什麼他都不回答。
楊駿贈給孫登一件布袍子,孫登要了,但一出門就向人借了把刀,把袍子割成兩半,扔到楊駿的門前,又把袍子用刀剁碎了。
楊駿一怒之下把孫登抓了起來,孫登就突然病死。
楊駿給了一口棺木,把孫登埋在振橋。幾天後,人們卻在董馬坡看見了孫登。
…… ……
孫登的死給予孫權造成了沉重打擊。自此之後,孫權再無半分精明可言,最後給整個東吳集團埋下了深重隱患,這也是拉開東吳亂象的***。
孫登死後,孫權很快便將孫和立爲太子。
至於冊立原因,有一種說法認爲是孫和之前與孫登關係親厚,孫權曾在孫和身上看到了孫登的影子。
據《吳書》記載,“弟和有寵於權,登親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讓之心。”
不可否認的是,孫登的死確實給孫權帶了沉重打擊。在他人生最後的十多年中,孫權變得不問朝政也不管民生,一心只想着把江東士族徹底打壓下去。也就是說,孫登之死間接拉開了東吳亂象的序幕。
在此之後,孫權在暗中一手主導了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鬥爭,並以此爲藉口沉重打擊了江東士族。
孫權死後,朝中大權被孫氏宗親掌控,從而直接導致了東吳集團的沒落。
孫登和他生身之母的年齡,也就差十多歲,那麼,孫登33歲去世,他媽媽也就不到50歲,他爸因爲他的死,悲痛得失常,他媽呢?
史無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