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完,還有:
同年十一月,明帝感到母親甄后陵墓的地勢過於低矮,便委派甄像以兼職太尉的身份,持皇帝節杖到業(鄴yè)城,祭告土神,改葬甄皇后於朝陽陵。
甄像完成使命返朝後,升爲散騎常侍。
青龍二年(234)春天,明帝下詔追諡甄后之兄甄儼爲安城鄉穆侯。
夏天,東吳軍隊進犯揚州,明帝任命甄像爲伏波將軍,持旌節代他督師出征。
戰後,又再任命甄像爲射聲校尉。
青龍三年(235)甄像去世,追贈衛將軍,改封魏昌縣,諡號爲魏昌縣貞侯。
兒子甄暢繼承其爵位。
又封甄暢的弟弟甄溫、甄委(韡wěi)、甄豔皆爲列侯。
景初元年(237)夏,朝中掌管禮樂祭祀的官員議定七座宗廟的排列順序,分別祭祀列祖列宗。
冬季,他們又奏請明帝說:
“現在皇上爲文昭皇后修建了寢廟,這正如同周人所建的姜原(嫄yuán)神廟一般。
“但皇上卻沒有明確發佈詔令,宣佈文昭皇后的寢廟永遠享受祭祀和保護,這樣如果論起甄皇后的功績和報答生母仁德,皇上您在歷史上可是要留下遺憾的。後人不能完全體察到您的一片忠孝之心啊!
“臣等奏請皇上恩准,文昭皇后的寢廟應該世世代代享受祭祀,和祖宗神廟享受同等的待遇,並由朝廷頒佈萬世不毀的法令,以弘揚文昭皇后聖明賢德的遺風。”
明帝完全贊同這項奏請,於是下詔,宣佈文昭皇后的寢廟和另外七座宗廟享受同等祭祀禮儀,並將此規定銘刻於金鼎,藏之於金櫃,以傳示子孫後代。
明帝對他的舅族格外懷念。
甄暢此時年紀尚小,到景初末年(239),明帝便任命他爲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官職,還特意爲他修了一座豪華氣派的大宅第。
落成之日,明帝親自前往驗看,並傳令在府第後園爲母親甄氏建起一座觀廟,這個里巷取名爲渭陽裡,意在寄託對母親的思念。
“渭陽”出自《詩經•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秦康公時爲太子,贈送晉文公於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我見舅氏,如母存焉。
正始四年(244)春正月,皇帝曹芳加元服,賞賜羣臣。
四月,立皇后甄氏,大赦天下。
懷甄皇后,是文昭皇后哥哥甄儼的孫女。
表面上看,人死就死了,人死不能再生,可是,圍繞着甄芙(宓fú)的死,後世生出多少事端?以上是寫在史籍上的。還有無端猜測的,比如,有人編出洛神的故事,以印證她和曹丕、曹植哥倆有三角畸戀。
唐人李善所注的《昭明文選》裡邊說,曹植在甄氏死後,所寫的《洛神賦》,原名叫做《感甄賦》,乃是懷念甄芙(宓fú)而作。
改爲《洛神賦》是甄芙(宓fú)之子魏明帝曹睿(叡rui)爲避嫌才改的。
由此還編造了甄芙(宓fú)被賜死之後,曹丕有意惡作劇,戲弄來朝的有叔嫂戀的曹植,故意賜以甄芙(宓fú)的睡枕,以及曹植路經洛水,和已成爲洛神的甄芙(宓fú)人間天堂兩相會的情切切意綿綿之事。
李善受道教神仙的影響,此種打造,完全是一種網絡寫風。
但因故事離奇,時人多有附會,房彥謙有《洛神》,專詠此事:
人世仙家本自殊,
何須相見向中途。
驚鴻瞥討游龍去,
慢惱陳王一事無。
“陳王”,即曹植。
洛神者,道經說是伏羲,遊於洛水溺死而封水神的,與死於業(鄴yè)城、葬於業(鄴yè)城,從沒到過洛水的甄芙(宓fú)毫無關係。
說比其小整整十一歲的小叔子,暗戀大嫂,可以想見得到,這位大嫂是多麼美豔?
還有許多關於甄芙(宓fú)生前的傳說。
其中“靈蛇髻”是最富傳奇色彩的。
說是魏宮庭院中有一條綠色的蛇,嘴裡不斷吐出紅珠,像梧子一樣大,卻從不傷人,每次想傷害這條蛇的時候它就會消失不見。
只有每天甄后梳妝時,這條蛇才盤結成如同髻一般的形狀出現於她面前,甄后覺得非常奇怪,因此效仿這條蛇盤結的形狀梳髻,巧奪天工,非常好看。
所以甄后的髮髻樣式每天都翻新不同,這種髮髻被叫做靈蛇髻,其他宮人紛紛效仿,卻不得甄后一二分美麗。
甄芙(宓fú)死後的事,也有不少離奇古怪的傳聞:
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曾經發掘業(鄴yè)城中一座古墓,墓中沒有別的物品,打開棺材後看到裡邊躺着一個婦人,顏色如同活人一樣,姿容豔麗。
年紀看上去只有二十幾歲,穿的衣物也並非現世的形制。
沒過多久似乎有了氣息,竇建德於是將婦人收入軍中。
三天之後醒來,對竇建德說:“我是魏文帝的宮人,隨甄皇后在業(鄴yè)城,死了之後葬在這裡,命中應當再生,但是沒有親屬可以申訴,於是,一直待在墓中,不知道如今的年月。”
又說甄后被害的前因後果,都了了分明。
竇建德非常寵愛她。
後來竇建德被太宗所滅,太宗想要納她,她辭說:“妾在黃壤中幽閉已經有三百年了,若是沒有竇公,怎麼能再重見天日,現在他死了,我也沒法獨活。”
於是,含恨而死,太宗爲此感到傷心。
這裡還有一段“公案”,以曹操那樣一個色鬼,就因爲他兒子先入爲主,捷足先登,就不去沾甄芙(宓fú)的邊了嗎?
關於曹丕爲什麼要殺死甄芙(宓fú)?這個史學界衆說紛紜,但有一種觀點,頗爲合理。
那就是,曹操本有意甄芙(宓fú),甚至說過,“破城正爲此女”之類的話,但無奈讓曹丕捷足先登了。
但曹操與甄芙(宓fú)之間,總有一種不清不楚的聯繫和小道消息,這也讓曹丕非常惱怒。
當他登上帝位以後,選擇親近郭貴妃,除了因爲好色本性之外,也是一種“冷戰”和報復,最後一怒之下而殺甄芙(宓fú),更是這種心態的極端體現。
而曹操當年不娶甄芙(宓fú)爲妻妾,除了曹丕搶先一步,更有着深層次原因。
曹操和袁紹,年少時便是親如兄弟的好友,後來他倆徹底反目成仇,成了不共戴天的敵人。
從這種關係上講,娶老朋友的兒媳婦,不太合適;娶仇人的兒媳婦,則更是會讓世人恥笑。
所以,曹操纔沒有向他兒子橫刀奪愛。
最後,附錄甄氏著的一首詩,詩名叫《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衆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卸(薤xiè)?
莫以麻希(枲xǐ)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蕭蕭(翛翛xiāoxiāo)!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白話翻譯:
蒲草長滿了水池,它們的葉子隱約相間。正如你的寬厚正直,不說我也自然知曉。大家都這麼說混淆是非,使你不得不離去。每當想起我們相距這麼遠,我就像沒有丈夫一樣苦苦的思念。一想到你離去時的神情,我的心就像長了結一樣。一想起你那悲傷的表情,我每天晚上都不能入睡。
不要以爲有身份有地位,就可以拋棄自己所愛的東西?不要以爲魚肉多了,就可以拋棄大蔥和卸(薤xiè)菜。不要以爲麻希(枲xǐ)多了,就可以不要菅草和蒯草了。出去了爲什麼又回來,回來了卻又想着再出去。邊疆的風聲使人倍感淒涼,樹被風吹的聲音都是那麼淒涼!從了君以後就要自己讓自己快樂,要好好的活下去。
據說,正是這首描寫閨怨的詩觸怒文帝,被賜毒酒而死。
真想在夢中與甄芙(宓fú)獨處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