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羊祜的這些作法,陸抗心中很清楚,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於和平狀態。
羊祜與陸抗對壘,雙方常有使者往還。
陸抗稱讚羊祜的德行度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
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馬上派人把藥送過來,並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藥,還未服,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
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並說,“羊祜怎會用毒藥害人呢?”
仰而服下。
當時人都說,這可能是春秋時華元、子反重見了。
吳主孫皓聽到陸抗在邊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責他。陸抗回答,“一鄉一鎮之間,不能不講信義,何況一個大國呢?如我不講信義,正是宣揚了羊祜的德威,對他毫無損傷。”
孫皓無言以對。
…… ……
咸寧二年(276年)十月,司馬炎改封羊祜爲徵南大將軍,恢復其貶降前的一切職權,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當初羊祜便認爲,要想伐吳,必須憑藉長江上游的有利地勢。
經過七年的練兵和各項物質準備,荊州邊界的晉軍實力遠遠超過了吳軍,而兩年前吳軍主帥陸抗病死,吳國境內又因爲吳主孫皓的高壓統治使各種矛盾日益激化。這表明晉滅吳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羊祜不失時機的上疏請求伐吳,奏上歷史有名的《請伐吳疏》,白話翻譯,達一千多字,不遜於《出師表》,有興趣的哥們兒,可找來一讀。
奏疏得到了司馬炎的肯定,卻遭到了朝內其他大臣的反對,權臣賈充、荀勖(xù)、馮紞(dǎn)等人的態度尤爲激烈。他們提出西北地區的鮮卑未定,不應該兩線作戰。只有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等少數人贊同。
羊祜嘆道,“天下不如意的事總是十有七八,目前有些人當斷不斷,當予不取,怎能不讓以後的有識之士引爲遺憾!”
…… ……
咸寧三年(277年),司馬炎下詔封羊祜爲南城侯,設置相的官職,與郡公同級。羊祜堅意不接受這次加封,司馬炎也就答應了。
羊祜每次被司馬炎提拔封賞,常持恬淡退讓態度,至誠之心世人皆知,他的德操志趣,往往不在官職的行列等次上。所以英名美德傳播遠近,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朝中大臣議論,羊祜應居宰相之位。
司馬炎將東南軍政要務託付給羊祜。
羊祜任職歷魏晉二朝,掌握國家機要,重大舉措,都要向他諮詢。他所獻的好計謀和正直的議論,事後都把稿子燒掉,所以世人很少知道。
這時,就有人到他的家裡給他送禮,讓他幫着向朝廷舉薦自己,一度踏平檻石,往來如蟻。他也爲此飄然。
他的母親孔老太太(孔融的女兒)這時還健在,她勸羊祜,“在朝爲臣有舉薦賢士之責,然,賢士不以金帛求取仕途;反之,均爲利己小人爾。你要淨心拭眼,不可貽誤朝綱。”
羊祜這才頓開茅塞,對舉薦人才分外小心,對於那些貓頭鼠眼,不壞善意的勢利小人,一概拒之門外;對那些賢士人才,他會拼力舉薦,凡是他所薦拔的人,都不知薦拔人是誰。
羊祜的女婿勸羊祜說,“購置些田產家業,也好卸官後有所歸宿,後事有所依託,這樣不是很好嗎?”
女婿的話,聽上去,沒有什麼錯,羊祜無話可說,但是,當時在場的姐姐景獻皇后羊徽瑜反駁說,“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作爲人臣,經營私業就違背公事,這是很糊塗的做法,你們不應有這種想法。”
羊祜討伐孫吳有功,應當增封爵位與封地,於是請求皇帝將自己應增的爵位封地賜給舅父的兒子蔡襲,於是晉武帝下詔封蔡襲爲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 ……
同年冬十二月,吳夏口都督孫慎侵入西晉邊界,掠走弋陽、江夏等地上千家人口,羊祜沒有派兵進行追擊。事後,晉武帝派人追查原因,並打算移徙荊州的治所。
羊祜說,“江夏離襄陽八百里,等知道吳賊侵犯的消息,賊已離去幾天了,再派兵去,哪能救護百姓呢?讓軍隊來回奔波,只圖不受責備,這樣做恐怕不合適。從前魏武帝設置都督,大致都與州府接近,因爲軍隊宜聚合而忌分散。國境線上一方是敵,一方是我,認真守住邊界就算了,這是古代人有益的教誨。如頻繁遷徙州府所在地,敵人出沒無常,很難確定州府應設在哪裡。”
使者也無法責問羊祜了。
…… ……
咸寧四年(278年)八月,羊祜染病,請求入朝。返回洛陽正逢姐姐景獻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更加嚴重。司馬炎下詔,命他抱病入見,並讓他乘坐輦車上殿,不必跪拜,備受優禮。羊祜則再一次向司馬炎陳述了伐吳的主張。
後來羊祜病重不能入朝,晉武帝專門派中書令張華前去諮詢方略,羊祜對張華說,“吳人暴政已到極點,此時伐吳可不戰而勝。如果放過這個機會,孫皓或不幸死去,吳人另立英明君主,雖有百萬大軍,長江是難以越過的,這不是留下後患嗎?”
張華很讚賞羊祜的主張。
羊祜又對張華說,“能實現我這個願望的是你啊!”
司馬炎打算讓羊祜臥病統領徵吳諸將,羊祜說,“取吳不必我親自參加,但平吳之後還要聖上操心去治理啊!關於功名的事,臣不敢自居。若我的一生即將完結,應當將未成事業託付他人,希望能審慎選出這個人。”
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歲,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
…… ……
羊祜死後,舉天皆哀。司馬炎親着喪服痛哭,時值寒冬,司馬炎的淚水流到鬢須上都結成了冰,追贈羊祜爲侍中、太傅,持節如故。
荊州百姓在集市之日聞之羊祜的死訊,罷市痛哭,街巷悲聲相屬,連綿不斷;吳國守邊將士也爲之落淚。可惜羊祜無子,以兄發子篇奉祜嗣。
晉滅吳的戰爭結束了漢末以來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使中國重歸一統。羊祜雖然沒有親自參加這次戰爭,但他爲規劃、準備這場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羊祜死後二年,杜預按羊祜生前的軍事部署一舉滅吳,完成了統一大業,當滿朝文武歡聚慶賀的時候,司馬炎手舉酒杯,流着眼淚說,“這是羊太傅的功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