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孫觀作爲劉備的使者,往張繡、袁紹、孫策幾方聯絡,商談聯盟事宜時,諸葛亮也親自出馬,來到曹操處商議聯合事宜。
此時,曹操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與劉備的實力旗鼓相當。得知諸葛亮此行乃是商談雙方協作,自是大爲高興,並隆重接待諸葛孔明。
賓主落座,孔明直指曹操的痛處。
“曹公,現在可是知道此次敗走兗州的真正原因了吧?”
曹操聞聽很尷尬,但這是事實,也沒必要回避。曹操強作笑顏,只是有些難堪而已。
“呵呵,某與張燕聯合,豈知這個黃巾賊不講信用,趁我不備,讓我猝不及防下敗離兗州。此仇,我早晚找回來。”
“呵呵,恐怕是張燕早就想算計你吧?只等你去聯絡他。”
諸葛孔明的話,荀彧不認同,當即反駁。
“這倒不至於,畢竟是兗州主動聯絡幷州,他張燕又不是神仙,能掐會算料定我兗州要與他聯合起來對付袁紹?”
諸葛孔明輕搖羽扇,微微一笑。
“雖說有些不可思議,卻也不是不可能。更合況,曹公與冀州袁紹,雙方合計起來有多大的實力啊?如今,一夜之間冰消,要說裡面沒有陰謀,亮無論如何也是不能相信的。”
諸葛亮說到陰謀論,荀彧與曹操對望了一下。其實,以荀彧的能力,也早就感覺這裡面有些問題。曹操與荀彧在一起討論了多次,不過,始終找不到有說服力的根據。
曹操和荀彧二人一致認爲,青州的郭嘉在裡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最大的可能是青州與幷州之間有貓膩,僅此而已。
荀彧撫髯微笑,點點頭說道:“我們也是最近才懷疑青州與幷州可能有聯繫,否則,雙方也不會配合的如此默契。”
荀彧說完,諸葛亮微笑不已。
“用不着懷疑,幷州與青州不但是聯繫過,而且還是同盟關係。曹公,你們敗得不冤枉啊!如今,青州與幷州兩大勢力風頭正勁,無論是曹公還是我主劉備,都不能與之單獨對抗。所以,我等需要聯合起來,共同應對目前的形勢。不知曹公意下如何啊?”
說到這裡,諸葛亮才亮出此行的招牌。
其實,荀彧早就猜測到諸葛孔明的來意,只是不點開罷了。見孔明已經亮出來意,荀彧看了看曹操,兩人交換了一下眼神。
“呵呵,我們兩家聯合,這的確是個不錯的主意。不過,好像你家劉玄德也就五萬多兵馬,我們這裡也差不多。如此,兩家合計的兵力,恐怕連幷州一州之力也難以抵擋,有用嗎?”
諸葛村夫得意地笑了笑,輕搖羽扇,似乎早就知道荀彧有此一問。
“無妨,亮此行先是聯絡一下曹公,回頭還要去荊州劉表那裡走一趟。我家主公打算廣泛聯合曹公、荊州劉表、張繡、袁紹、江東孫策。若是成功,六家力量聯合起來,豈是青州和幷州兩家軍隊所能抗拒的嗎?”
曹操心中暗想,劉備這傢伙野心不小啊,一下子聯絡六家,是不是也想當個盟主啊?
不過,目前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幷州張燕與青州田豐之處。至於梟雄劉備,一時半會也不可能做大,何樂而不爲呢?
曹操給荀彧使了個顏色,荀彧會意地點點頭。
“既然劉玄德願意出頭,我方倒是願意支持,只是不知道諸葛此行到底能成功說服幾家啊?”
諸葛亮微微一笑,輕搖羽扇。
“形勢所逼,我想他們不得不考慮眼前所面臨的壓力。比如,我主劉玄德不敵幷州,荊州首當其衝,利害關係他荊州劉表難道不明白嗎?至於張繡,他已經面對幷州軍隊,恐怕不用多費口舌。江東孫策雖有長江天險,也難保青州不會越江而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想,都不是糊塗人吧?”
諸葛亮胸有成竹,曹操暗歎孔明口才了得。
話說到此處,雙方利益相關,已經不存在障礙。荀彧代表主公曹操表態了。
“既然先生如此有把握,那就祝賀先生馬到成功,等六方會盟大家再盡歡。
諸葛亮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曹操一方,辭別曹操,往荊州劉表處繼續他的合縱大業。
劉表,字景升,山陽郡高平人。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東漢末年名士,漢末羣雄之一。他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爲八駿。
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羣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
然而劉表爲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後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
公元初平二年,袁術派孫堅進攻劉表,劉表派江夏太守黃祖在樊城、鄧縣一帶迎戰。
孫堅擊敗黃祖,於是圍困襄陽。劉表派黃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調集各郡的授軍,黃祖率軍想要返回襄陽時,孫堅迎擊,黃祖敗退,逃入峴山。
孫堅乘勝連夜追趕,黃祖的部曲潛伏在竹林樹叢之中,用暗箭將孫堅射死。從此以後,袁術不再能戰勝劉表。
孫堅死後,劉表斷了袁術的糧道,使其無法再盤踞南陽,迫使他往兗豫方向出走,間接促成了後來袁術與曹操之間的戰爭。
此舉不但徹底除去袁術覬覦荊州的野心,更借曹操軍的力量削弱袁術勢力,使其更加遠離荊州,減少了對荊州威脅,也鞏固了自己在荊州的統治權。
此時荊州劉表文有蒯良、蒯越、蔡瑁、鄧羲、張羨、韓嵩、傅巽、劉先、伊籍等,武有大將文聘、張虎、陳生、黃祖、呂介,此時甘寧也在黃祖手下。
劉表老奸巨猾,有劉備等擋在前面,至少眼前是安全的,他纔不會冒頭往前湊。
不過,劉備的謀士諸葛亮既然來了,劉表也不會直接開口拒絕。於是,劉表召集一般文臣與之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