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操回到陳留家中,稟報其父洛陽種種,欲散盡家財,招募義兵,起兵抗擊董卓。
曹嵩倒是支持:“資金少恐怕難以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仗義疏財,其家鉅富,若得其相助,其事可圖。”
曹操聞言大喜,當即置辦酒宴,拜請衛弘到家,席間曹操感慨:“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害百姓,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財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
衛弘道:“我是有這個心很久了,只是未遇到真英雄。既然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
曹操大喜,於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發出募兵告示,派人四處張貼,同時招集義兵,立起招兵白起一面,上邊寫着“忠義”二字。
不到半月,附近郡縣的一些鄉民子弟,紛紛來投,聚在旗下。
樂進,衛國陽平人,和一個叫李典的山陽鉅鹿人,投到了曹操門下。
時間不久,曹操的兩個族兄弟夏侯惇、夏侯淵,各帶着一千多名壯士,從故鄉焦郡來到陳留,與曹操相會。
曹操父親曹嵩,原來是從夏侯一族過繼而來,因此,曹操實際上和他倆人是同族的叔伯兄弟。他們自小就在一塊兒長大,常在一起盤馬彎弓,演習槍棒,都有一身好武藝。
兩個人的到來,真使曹操欣喜萬分,振奮不已。
緊接着,曹氏一族的兄弟曹仁、曹洪也各帶一千士兵前來相助。曹操更爲高興,覺着如虎添翼,前途有望了。
期間,地方富戶衛弘拿出家財,爲曹操置辦軍衣、盔甲、旗幟以及糧食等,不計其數。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曹操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下來了。
此時,袁紹得曹矯詔,乃聚集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平原郡來與曹操會盟。
袁家四世三公,門下故吏遍天下,其影響力非同小可。從洛陽回來的時間不長,身邊已經聚集了不少勢力。
曹操寫了一道檄文,發往各郡縣。檄文說:“曹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沖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羣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漢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行奉行!”
曹操發出檄文以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紛紛相應: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橋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安平郡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揚;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平原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各路諸侯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接連二百餘里。曹操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太守王匡說:“今奉大義,必立盟主,衆聽約束,然後進兵。”
曹操看了看衆人,心想還是老袁家勢力最大:“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謂盟主。”
袁紹還算謙虛,再三推脫。
衆人意見一致:“非本初不可。”
推脫不掉,袁本初才答應下來,擔任聯軍盟主之位。
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袁紹登壇。
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其心戳力,以盡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可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讀畢,飲血爲盟。
在場之人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下壇,衆人扶袁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齡分列坐定。
曹操行酒數巡,舉杯說:“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令,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袁紹接口道:“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爲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違犯。”
衆人應諾:“惟命是聽!”
“我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褚營,勿使有缺。更須一人爲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爲接應。”
袁紹說完,長沙太守孫堅出列:“堅願爲先鋒。”
“文臺勇烈,可當此任。”
孫文臺接令,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而去。
大敵當前,汜水關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大權在握之後,每日花天酒地。李儒接到告急文書,來見董卓。
董卓大驚,急聚衆將商議。溫侯呂布挺身而出:“父親無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大喜:“我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言未絕,呂布身後一人高聲大呼:“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我斬衆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董卓一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姓華,名雄。董卓聞言大喜,加爲驍騎校尉,拔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珍,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十八路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爲前部,怕他奪了頭功,暗地裡派遣其弟鮑忠,先一步率領馬步軍三千,經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
華雄引鐵騎五百,飛馬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
鮑忠不敵華雄,內心畏懼,急待退卻,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五百鐵騎,乘勢殺入敵陣,聯軍潰敗。華雄一戰而下,生擒將校極多。
華雄派遣人,將鮑忠首級送到相府報捷,董卓加華雄爲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