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爭之中,水平差不多,常年交手的兩個人,是很難分出勝負的。
因爲交通水平和戰鬥方式的不同,使得這個時代的戰法偏於固化。
一旦摸清楚了對方的套路,那基本上很難再戰術上得到決定性勝利,最出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
在戰爭初期,諸葛亮能憑藉對方的不瞭解,獲取戰術上的優勢。
可在戰爭中期,隨着司馬懿摸清楚了諸葛亮的套路,採取戰略守勢,一般計策就再難生效。
現在的周瑜和秦瑱就處於這樣一種狀況,經歷多次失敗之後,周瑜摸清楚了秦瑱的路數。
在周瑜看來,秦瑱這個人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其人從來不按套路出牌。
之前壽春之戰如是,最近的繁昌之戰也是,秦瑱壓根不會按照對方預想的既定方向行事!
相反,秦瑱歷來施展的計策,都是在看穿了對面計策的基礎上加以利用。
這就會給人一種感覺,那就是明明自己的計策很順利,一切都如預想行事,但最終還是會被秦瑱反敗爲勝。
所以此時面對劉備軍突然撤軍的舉動,周瑜頓時陷入了疑惑之中。
顯然,現在劉備突然撤軍不符合當前的態勢,也不符合劉備軍的利益。
那劉備現在爲什麼準備強攻到了一半,就突然選擇退兵呢?
首先,可以排除呂布出兵導致劉備撤退的可能性!
因爲從時間上來算,他們派出使者北上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天。
使者從吳郡經過海陸至徐州,再從徐州轉道下邳,路上起碼要消耗半個月以上。
即便呂布出兵,消息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傳到劉備軍中。
其次,可以排除劉備準備修兵止戰的可能性!
現在氣候開始逐漸轉冷,但還沒到不能攻城的地步,劉備沒必要現在止戰!
除去這兩點可能性以外,幾乎可以肯定,有什麼理由讓劉備不得不突然撤軍。
關於這個理由的猜想,周瑜也想到了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劉備前來潥陽,壓根就是秦瑱的計策。
他們來到潥陽,是爲了讓孫策放鬆警惕,現在掉頭要打孫策一個措手不及。
第二種可能是秦瑱看攻城不成,施展的欲擒故縱之計!
這一招秦瑱不是沒用過,之前在壽春秦瑱就曾經假裝引水來灌,必得紀靈不得不出兵。
在這兩種可能之下,他出兵追擊導致的結局將會截然相反。
前者他出兵尾隨而去,會有奇效,可以趁其不備,奇襲而破之。
後者他出兵尾隨,那多半要損兵折將,秦瑱等的就是他出城一戰!
慮及此處,周瑜站起來揹着手來回踱步,臉上神色無比糾結。
徐逸看着周瑜這般模樣,一時也是猶豫道:
“若是都督不願追擊,我等便緊守城池即可,何須這般爲難?”
“末將這就去傳令,喝令諸將不得追擊!”
“且慢,待我思慮片刻再行決定!”
徐逸話音剛落,周瑜便出聲阻止,因爲他又想到了一個可能性。
秦瑱如此行動,會不會是察覺到了他們想要聯繫呂布進行攻擊?
現在撤軍,是不是在試探他有沒有派出使者聯繫呂布?
如果是這個目的的話,他就必須出兵嘗試追擊,不能讓秦瑱察覺異常!
秦瑱這個人心細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也許一個小小疑點,就會讓秦瑱發現他們的全盤策略!
如此想了一會兒,他猛地腳步一頓,沉聲道:
“速速派出信使知會主公,劉備軍已然撤軍!”
“務必謹防劉備回軍突襲宛陵!”
“另外,即刻孫暠將軍令所部追擊敵軍兵馬。”
“務必多派探子探查,不管敵軍有何異常,皆來報我。”
“一旦發現敵軍有回軍跡象,立即返回城內!”
“另派遣五百兵馬,出城燒燬敵軍營寨,不得留下任何攻城器械。”
隨着他一聲令下,徐逸即可調兵遣將,朝着劉備後方派出了追兵。
可以說,爲了保證自己的戰略順利實施,即便劉備有其他目的,這個風險他也必須承受。
潥陽出兵的消息,自然沒有瞞過劉備留下的探子。
這邊周瑜剛一出兵,探子便朝着劉備大軍趕去,及至傍晚時分,終於趕到了劉備軍中。
聽着周瑜主動出兵追擊,劉備便大爲欣喜,忙對秦瑱道:
“看來軍師此番卻是過慮矣,周瑜並未一心死守。”
“而今兵馬僅有數千,尚且敢出兵三千來追,這豈是有心拖延時間之舉?”
而秦瑱聞此,則是一臉沉思之色,心想莫非是他猜錯了?
可他的猜想可能錯,直覺卻錯不了。
現在江東想要翻身,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助外援。
孫策或許因爲自尊不會求助呂布,但周瑜不會!
周瑜其人雅量高致,戰略眼光長遠,不會因爲之前呂布坑過他們就放棄這個策略。
如此想了一會兒,他便將目光移向了諸葛亮道:
“不知孔明意下如何,周瑜可有此意?”
諸葛亮聞之,也思考了一會兒,方纔笑道:
“實則學生之意與先生相似,周公瑾此番堅守之策,頗爲不合常理。”
“但周公瑾行事縝密,以此計難以試探其真意。”
“依學生之見,探周瑜,不如探敵軍追擊兵馬。”
“只需探出這支是否真來追擊,便知周瑜意在何處。”
“眼下天色即將入夜,我軍不妨就此休整,埋鍋造飯,敵軍若是真來追擊,見此必然前來試探。”
“如果此軍乃是周瑜爲掩蓋其目的,必然止步不前!”
“我軍或可分兵繞後,奇襲這支兵馬!”
“如此行事,無論敵軍如何行動,皆對我軍有益!”
劉備聽着此言,頓時點頭應諾,令士兵不得紮營,直接埋鍋造飯。
又以陳到率領三千精銳趁機繞後準備突襲孫暠。
他們這個舉動自然又被江東軍哨騎探去,沒過多久就傳到了孫暠這裡。
說起孫暠其人,亦是孫家宗室之一,乃是孫策三叔孫靜的兒子。
在原本歷程中,孫策死後,此人蔘與了孫家奪權爭鬥,被虞翻勸服最終撤兵。
此人相較孫賁、孫河等人可謂武勇有餘,智謀不足。
若是周瑜單獨讓孫暠前來追擊,那孫暠絕無二話,直接便會追至劉備軍後方。
可奈何周瑜命令他在追擊的基礎上,嚴查敵軍動向並且彙報!
這顯然不是爲了讓他直接追擊,而是存着其他目的。
由是見的劉備軍突然停在道上休整,沒有紮營,直接埋鍋做飯,他頓時就蒙了。
心想劉備這是在幹什麼?難道不知道現在天色已晚,不紮營寨直接做飯,是犯了兵家大忌?
看到這等好機會,他心想追上前去一陣廝殺,又懼壞了周瑜大計。
無奈之下,只得停在原地,將劉備軍的動向朝着周瑜那邊發去。
結果這麼一停,就壞了大事,劉備在聽到追兵停在原地之後,便即沉聲道:
“事情果如軍師所料,周公瑾果然有心糾結呂布南下!”
“今派追兵前來,定是知我軍試探之意,故遂我軍之願爾!”
老劉自也不笨,聽了秦瑱和諸葛亮的分析,又見追兵此狀,就知其中有異!
而秦瑱見敵軍異狀,則是暗自鬆了一口氣。
正是不怕敵軍有什麼陰謀詭計,就怕敵軍用了計策而你不知道!
現在探出了周瑜的異狀之後,他就敢斷定,孫策多半已經遣使北上了!
同樣,周瑜現在特地掩飾的舉動,也透露了一個信息。
現在周瑜的算計還未成功,不然周瑜就沒必要冒着風險派兵追擊!
換句話來說,他們現在尋找應對之策,時間上還來得及!
想清楚這一切之後,他便對劉備笑道:
“即知周郎算計,我軍當回軍也,不妨原地紮營,明日回軍潥陽!”
劉備聽着,點了點頭,便令麾下好生休息。
另一邊,孫暠正在等待周瑜回信,不料忽然聽到探子回報,言說劉備軍開始安營紮寨。
孫暠一聽,便是一陣奇怪,心想這天下還有先吃飯後紮營之理?
正思慮間,忽聽遠處一陣馬蹄聲至,擡頭一看,便見一個哨騎行來高呼道:
“將軍大事不好了,我軍探到敵軍兵馬正朝我軍行來!”
見得此狀,孫暠心神大駭,忙令撤軍,帶着麾下便朝着潥陽城中撤去。
而這時,孫暠派出的傳信士兵也到了潥陽城內。
見得周瑜,言說諸事之後,便見周瑜神色一黯,蔚然長嘆道:
“傳令孫暠,速速撤軍返回城內,敵軍已知我軍之略,不必繼續追擊!”
到了現在這個形勢,他是真的有些陷入絕望的感覺。
秦瑱這傢伙實在是太過難纏,整體戰略與細節上不能有任何紕漏。
一旦出現異常,就會被秦瑱抓住!
現在就是如此,劉備先行退軍,顯然是在試探他的戰略意圖。
退軍到一半,面對他的追兵又作出這種異常舉動,顯然還是在試探。
要是他親自領軍,秦瑱可能看不出異常。
可現在是孫暠領軍,別說停止不動,便是猶豫的久一點,都會引起秦瑱的懷疑。
這種懷疑一旦升起,秦瑱就一定會採取應對措施。
也就是說,他準備聯絡呂布攻擊劉備後路的計策,很可能會再度失敗!
想到這裡,周瑜體內便是再度一陣氣血翻涌,直接跌倒在案桌之上。
足足過了許久,他方纔生出一些力氣,強自撐着身體來到案桌前方寫了一封信件。
信上的主要內容,就是勸孫策準備將治所南遷進入會稽。
做好最壞的準備,一旦前線抵抗不住,他們就要準備南下。
依靠會稽複雜的地形,一邊和劉備軍相持,一邊奪取交州。
寫完這封信件,周瑜就像是用完了最後一絲力氣,一陣咳嗽,面色又煞白了幾分。
隨着他信件傳出,孫暠那邊也領軍來到城內,周瑜安撫了幾句,即令麾下嚴防死守,再無一絲出城之心。
至此,秦瑱和周瑜再次完成了一次交鋒。
這一次交鋒沒有任何硝煙,卻讓秦瑱再次探知了周瑜之略。
次日,秦瑱便向劉備請辭,準備親自北上御守呂布。
劉備聽着秦瑱之言,自是一陣不願,忙道:
“現在我軍正欲奪取江東,軍師豈可輕離?”
如果可以的話,他調誰都不願調秦瑱。
畢竟秦瑱在身邊安全感十足,便是諸葛亮都不能帶來這種安全感。
但秦瑱聞之,卻直接表示現在周瑜已經黔驢技窮。
他們總體戰略已經決定,有諸葛亮和劉曄、魯肅等人在,孫策滅亡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相反,呂布經過一年修養生息,如果真被孫策說動,那並非偏將可以對付!
除了他之外,諸葛亮能力足夠,但指揮不了諸將。
似張飛趙雲、太史慈等人多半也不是呂布對手。
所以,他北上親自防禦呂布,纔是最穩妥的辦法。
劉備聽着其言語,也知呂布這貨的危害,只得不再相勸。
可秦瑱北上不能沒有兵將使用,於是他又將徐盛調到秦瑱麾下,領三千兵馬回軍。
如此告別一番之後,秦瑱便離開了劉備,帶着兵馬西進。
乘船直到長江之上,便進入了九江境內。
而就在這時,一封急報就發到了秦瑱的手上,內容也很簡單——呂布正在謀劃對九江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