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羣雄之中,老劉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貴人卻是不少。
每每當劉備窮途末路之時,就會跳出個把貴人相助。
由此,才讓劉備得以縱橫天下數十載而不敗亡。
不過在秦瑱看來,真正算是劉備貴人的只有五個人。
第一個是其同宗長者劉元起,得益於此人的資助,劉備才能在貧困的少年之時,得以跟從大儒盧植讀書。
由此接觸到了他原本階級所接觸不到的圈子。
第二、三個,是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得此二人資助,劉備纔有起家的根本。
第四個是糜竺,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拉了劉備一把。
而第五個,就是他眼前的諸葛亮。
如果說沒有劉元起,劉備就無法接觸上層階級的話。
那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後面的三分天下。
以一人之力改變了天下格局,給漢室強行續了一口氣,硬生生把丞相變成專屬名詞,可謂千古只此一人。
因而在劉備介紹之後,秦瑱便細細打量一下諸葛亮的形貌。
只見其人身穿一身樸素的素色儒袍,頭戴小冠,身材與他相仿,雖然還未蓄鬚,嘴上卻已有了黑黑的絨毛。
一張面龐算不上棱角分明,但卻濃眉朗目,面貌清秀,形象頗爲親和。
如此看了一遍之後,他便抓住了諸葛亮的手道:
“吾曾聞子瑜提起卿名,故讓子瑜招汝前來,如今一觀,果是好個俊秀之才!”
這麼說着,他自是不禁感慨,諸葛同志終於來了。
不枉他之前着重向諸葛瑾提起此事。
而他正說話間,諸葛亮卻是心中一異。
心想這個軍師果如他兄長所言那般,頗有長者之風!
只不過他沒想到,秦瑱會如此看重他!
須知現在他們可才第一次見面,且諸葛瑾和秦瑱非親非故,自也沒理由對他如此親熱。
如此看來,這位秦君定是極爲看重他兄長,有心連帶他也一道提拔。
怪不得諸葛瑾會寫信讓他趕緊過來幫忙了!
如此思慮之間,他自是謙遜的一笑道;
“秦君過贊,在下尚未及冠,此來正欲從秦君而學之,當不得如此盛讚!”
而劉備在一旁看着,便即對秦瑱笑道:
“軍師切莫小看孔明,吾觀孔明形貌不凡,實則腹中錦繡,卻不下子瑜!”
要不說老劉和諸葛亮天生一對呢。
這還沒等諸葛亮成年,便看出了諸葛亮非同常人。
秦瑱一聽這話,自是笑了一陣。
心想當今天下,誰都可能小看孔明,唯獨他不會!
當下他又問起了這段時間壽春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
劉備也知道秦瑱的習慣,直接表態道:
“此事不急,且先入城,軍師與我同車而坐,入府再敘!”
秦瑱見狀,便知劉備也有事情相告,索性點頭,和劉備上了車駕,一路朝着城中行來。
沿路上,劉備又對秦瑱講起了這段時間的壽春的概況。
首先自然是朝廷使者的到來,在秦瑱南下之後沒多久,朝廷的使者便抵達了壽春。
這一次使者到來事情可不少,先是宣佈了天子對劉備的拜表。
封賞自是如之前劉曄所知的那般,拜劉備爲徵東將軍、假節,督豫、徐、揚三州軍事。
同時恢復了劉備祖先劉貞的爵位,以劉備功大爲由,從宜城亭侯,改襲陸成縣侯。
其後是劉馥,拜爲揚州刺史;關羽陰差陽錯,又被曹操表爲漢壽亭侯,升爲偏將軍。
秦瑱則是依舊爲弋陽亭侯,加食邑五百戶,升任五官中郎將。
對於這個消息,秦瑱自是暗自思慮,不管歷史怎麼變,曹操對關羽的偏愛還真是明顯。
即便沒有在其麾下做事,依舊被表爲了漢壽亭侯。
而他自覺沒做什麼事,居然也被拜爲五官中郎將。
要知道朝廷所封的官,含金量可不同於劉備所任命的官吏。
按理來說,曹操是要給他們發工資的。
只不過按照現在的形勢來說,工資未必會到賬就是了。
想着,他自然對劉備表達了祝賀之意。
而劉備聽此,自是笑得頗爲開懷。
實則讓他最高興的,不是被封爲徵東將軍,而是恢復了漢室宗親的身份。
眼下隨着他祖爵被恢復,他自然也算是光耀門楣第一人了。
這下隨着朝廷任命一下,看誰還敢叫他織蓆販履之徒!
老劉的心態,秦瑱自然也懂。
實則歷史上劉備壓根就沒有被朝廷認可過宗親身份,自也沒有被欽點爲劉皇叔。
導致劉備家世一直爲人詬病。
而現在這個時間線上,劉備被認了宗親之名,雖比不上演義中的劉皇叔,卻也是光宗耀祖,由不得劉備不高興!
如此待得他笑了一會兒,秦瑱自又問起了其他事。
劉備見之,便從懷中掏出了一塊精益剔透的玻璃道:
“說來此物還是軍師督造之物,昔日吾還以爲是何物件,不料竟是西域所產之琉璃!”
見得劉備手中塊狀玻璃,秦瑱不由喜道:
“此物莫非已能穩定產出?”
前文說了,玻璃的製造,事關多條產業,見得成品出現,他自然頗爲欣喜。
不過劉備見狀,卻是搖了搖頭道:
“此物卻是難造,那批工匠連日開爐,造了月餘,也不過造出一批!”
“我手上這塊,卻也是精挑細選而來!”
“這琉璃雖然有利可圖,卻着實難以制之!”
琉璃在這個時代屬於稀罕物,尤其是在中亞貴霜帝國衰弱的現在,混亂局勢導致這類物品更爲稀奇。
稀少就代表着高價和高利潤!
然則不能穩定產出,自然也就做不成貨物了。
秦瑱見之,反倒規勸劉備道:
“此事自是無須操之過急,眼下只要能改進工藝,我軍早晚能以此獲利!”
實則玻璃並非特別難制,只不過是因爲中原沒有鹼水湖,制起來不像西域那麼簡便而已。
但如此勸了一句,看着老劉手上的東西,他便是一異道:
“主公可否將此物與我一觀?”
劉備一聽,自是將東西遞給秦瑱笑道:
“模樣倒是好看,惜哉無甚用處!”
然則秦瑱看了一眼,便即笑道:
“此物談何無用,若能精細制之,卻有大用!”
因他看這玻璃片已經呈現透明狀,其內並無氣泡,看似無用,實則已經可以製成鏡片。
通過拋光技術,就能製造出望遠鏡、老花鏡等物件。
光是這望遠鏡,那就有着極廣的軍事用途。
若是在戰場上,他們的斥候人手配備一個,那對上敵軍斥候就是降維打擊。
同樣,在這個普遍使用燭光看書的時代,上了年紀的士人,視力早就已經下降!
只要把這些鏡片製作成老花鏡,那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本身玻璃就是奢侈品,若是再加上一點金邊銀邊,賣個幾萬錢不過分吧?
若是再來個限量款,加上點炒作,賣個幾十萬錢說不定的都有人買!
說白了,東漢末年只是錢財失去了流動性,但不是消失了。
只要有能撬動這些錢財的東西出現,那就能把被士族儲藏的錢財給掏回來!
一時間看着這鏡片,他就像是看到了大量軍費一般,自顧自道:
“主公且待我研究幾日,將此物再換成錢來!”
劉備見之,自是點頭笑道:
“固知軍師善生財之道,備當靜候佳音!”
實則秦瑱已經成了他老劉的主心骨。
秦瑱不在,就感覺有些事情沒處商量,如今秦瑱一回來,劉備就感覺任何事情都變得暢通無阻起來。
當下他又問其了秦瑱這一次南下的事情。
其中也包含梅成相關諸事。
秦瑱自然一一告知,其中也包括了對梅氏兄弟與陳策等人的考察。
有些事情,他並未寫在信中,得親口告訴劉備。
甚至包括設計除掉梅成的細節,他也並未隱瞞,全部直言相告。
因爲這件事並不光彩,雖然做得很乾淨,但難保以後會被有心人翻案,所以他需要先讓劉備知曉這些細節。
而劉備聽了其中隱藏的細節,才知道秦瑱南下幹了這麼多事,不由也是感慨道:
“如此說來,梅成此人卻如軍師當日所言,腦後有反骨啊!”
他對梅成印象不好,可梅成終究還是做了不少事情。
秦瑱用這種方式除掉梅成,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幫他做了一件他想做但卻不能做的事情。
想到此處,劉備便對秦瑱道:
“此事吾已知之,卻是勞累軍師費心處置!”
“不過梅成雖不可用,卻也有功勞,似其家小,不得虧待!”
秦瑱見狀,便即點了點頭道:
“此事我也安排妥當,梅成無甚家小,故我讓梅乾將其風光大葬,自也不算虧待!”
要說梅成最好的地方是哪兒,那就是一點,無妻無子,父母早逝。
唯一的親眷便是梅乾一人。
這種情況,能給梅成留下一個好名聲,已然算是厚待了。
而劉備聽之,自是心緒複雜。
他這人做事,歷來講究一個遵從本心。
因而大多數時候做的事情,他都能坦蕩言之。
可自從開始爭霸之後,便開始出現越來越多不能遵從本心之事。
比如之前暗算孫策,又比如現在謀劃梅成。
這些舉動與他以往的行事準則都不一樣,可以算是違心之舉。
但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舉動又都是必要的。
就如當初壽春城下,若不暗算孫策,那孫策就要暗算他們。
又如現在謀劃梅成,理論上是鳥盡弓藏。
可若是不謀劃梅成,放任其肆意妄爲,那以後惹出的禍事只會導致更多人喪生。
他這些舉動到底是對還是錯?
是否符合他‘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的理念?
思慮至此,劉備一時嘆息道:
“昔日聽聞軍師言說備有重小義而失大義之患!”
“某聞之時,只對元直言道,備已有此心。”
“然則如今觀之,若無軍師之助,備恐再被小義所絆。”
“就如梅成此人,昔日備有意殺之,可後聽聞此人連獲大功,卻再無意害之。”
“說來可嘆,前聞梅成欲犯劉勳家小,吾言此人該遭此劫,如今知得真相,卻覺有些慚愧。”
“雖然其人已死,但於心還是不忍。”
“由此方知昔日軍師所告誡之重!”
“但慮此心難改,不知如何匡正?”
說實話,當初面對徐庶的轉告,他總有些不以爲意,心想自己知道此事,以後不再犯就是了。
現在看來,爭霸的路上,必然小不了這些惡事。
這一次是秦瑱去做了,若是下一次沒有秦瑱,他又該怎麼做?
但老劉自是如此感慨,秦瑱則是笑道:
“明公切莫嘆之,因公有此心,將士方肯效以死命。”
“若公無此心,則仁道之基全無,反難成事!”
見得劉備如此反應,他就知道劉備現在是陷入了人生的迷茫期。
看似一切都在前進,實則卻在面臨本心和目標的衝突。
在原本歷程中,這個衝突直到益州之戰才徹底爆發,因爲龐統規勸,才堅定了老劉的決心。
而現在他自一開始就在扭轉劉備心態,自然使得衝突直接顯現。
唯有渡過這個坎,劉備才能徹底蛻變成真正的霸主。
但人的思想是會改變的,秦瑱也一樣。
他以往總覺得劉備這種仁心有些婦人之仁,可在和劉備接觸之後,他才發現這也是劉備優點。
就是因爲劉備人情味足,會被舊情所羈絆,方纔使得衆人皆願效死命,既然改不了,那又何必強求?
思慮之間,他便對劉備笑道:
“依我觀之,明公此心亦無須改之,關鍵在於能用對人!”
“論高祖起家之時,無過一泗水亭長,卻能成就大業,全在用人之功”
“明公今行仁義之道,能人志士必定廣而投之,似彼等小人雖能爲患,卻可以人制之。”
“譬如瑱用梅乾,乃用其人之果決,由此梅成之患得解,全不費力。”
“明公難爲之事,自可以人爲之,爲人尊者,但能親賢臣,遠小人,廣納諫言,縱有些許小錯,亦無傷大雅!”
按他想來,既然劉備做不了劉邦那般,那就爭取做個仁君。
只要用對了人,即便劉備狠不下心,也能成就大業。
而他這一番話說完,劉備便見點頭笑道:
“由此觀之,君爲吾師也,時常討教,自有裨益!”
說着,他又像是想起了什麼,對秦瑱道:
“不知軍師以爲孔明其人如何?”
秦瑱聽此,一時有些不解,雖然他很看重諸葛亮,但總歸纔是第一次見,劉備不該問他看法纔對!
思慮之間,他便笑着反問道:
“吾自初見此人,只是相貌不凡,豈能知之!”
“倒是明公善於觀人,方纔對此人評價不低,不知以爲此人如何?”
他這一問話,劉備便即露齒一笑道:
“若論吾觀孔明,乃觀之美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