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義父的關心,今天基本就是間歇性的低燒了,狀態好多了。)
李基陷入沉思之中,拇指摩挲着扇骨,暗自推演着曹袁之爭對天下大勢的影響。
如今,在曹操做好了一系列準備下奇襲後方空虛的冀州,若無天降猛人力挽狂瀾,渤海郡易主可以說是必然的。
甚至在李基看來,憑藉着曹操的能力在袁紹反應過來之前,卷席整個冀州南部都不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來,或許在正面戰場上袁紹對曹操尚且有明顯的兵力優勢,但在戰略的層面,袁紹將處於極其不利的局勢。
渤海郡是袁紹的根基所在,失了渤海郡,近乎就是斷了袁紹大半的錢糧來源。
而袁紹實則上控制冀州全境以及名義上收攏幷州,尙不過是半年來的事情,再兼之韓馥之死引起了大量的不滿。
且袁紹控制冀州全境,實質上也未能補充到多少錢糧,在對峙了一年左右的界橋之戰中,韓馥幾乎已經耗盡了所能調動的錢糧。
所以被偷襲了渤海郡的袁紹,無形中與被打中了七寸的蛇沒什麼區別。
也正是因此,李基始終認爲曹操只要能夠在袁紹的第一波反撲下站穩腳跟。
那麼在曹操奪取了渤海郡錢糧,以及背後還有青州源源不斷輸血的情況下。
拖下去,曹操無疑有着極大的勝算!
對於李基而言,袁紹與曹操哪一方壯大都不利於己方,最好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
而如今在琅琊國內的孫策一部,以及在幽州中被劉虞託付了兵力的趙雲,無疑有着從南北兩個方向影響戰局的能力。
當然,劉虞的個性始終是保守爲主,註定了趙雲能夠調動反攻冀州的幽州兵馬不會多,孫策手中也不過是兩萬之數。
這等兵力,充當漁翁遠遠不足以一槌定音,但想要攪局的話,還是能辦得到的。
若是在曹袁兩家激戰之際,由趙雲或孫策襲擊後方,都將能給戰局帶來巨大的影響。
所以,劉備所做出的判斷不失可行。
只是李基對於曹操的奸詐果斷無疑也有着清晰的認知,曹操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覺悟,但絕不是盲目的賭徒。
李基緩緩地開口道。
“主公所言不失爲良策,可青州的空虛,來自徐州方向的威脅,必然也會被曹操考量在內。”
“即便曹操孤注一擲,荀彧、荀攸、戲志纔等多謀之士,也必然會有所準備。”
劉備的眉頭微皺,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
即便劉備對於曹操的暴虐屠城之舉厭惡至極,但也不得不承認世人都小看了他曹孟德。
在大漢局勢呈現劉袁相爭的情況下,誰人都沒有料到攪動着天下大勢的居然是佔着貧瘠青州的曹操,將當世大半的諸侯都拉入了一個漩渦之中。
而曹操更是屢屢死中求活,火中取栗一般,居然開始謀求冀州。
若是真讓曹操敗了袁紹,袁術被曹操出賣而敗,那麼煊赫一時的袁氏無形中與被曹操所一手終結無異。
梟雄。
這也是劉備心中對於曹操的客觀評價。
這等人物在青州之中留有後手,確實不足爲奇。
“只是曹操手中的兵力有限,還能留有什麼後手?且曹操在青州之中的名聲同樣極差,即便是有意效仿黃巾以民爲兵,響應者亦必然寥寥無幾。”
劉備有些不解地說道。
“主公所言極是,如今對於曹操是否在青州留有後手,又或是留着什麼後手都僅是一時猜測,不宜因噎廢食,僅憑猜測就棄這等良策而不用。”
頓了頓,李基接着開口道。
“且曹操在青州實行屯田制,錦衣司收集與傳遞情報也是困難重重,對於青州情報或有疏漏之處,即便傳信給伯符,也該讓伯符小心爲上。”
劉備點了點頭,也明白這是當下最恰當的選擇了。
如今的荊揚二州可謂是兩面開戰,南陽郡的戰事不說,再加上要迅速吞併豫州不給袁術喘息的機會,劉備不可能再抽調兵力北上冀州充當漁翁。
而幽州兵力折損嚴重,風格保守的劉虞既需防備袁紹,又時時需要警惕草原上的其餘異族,這讓劉虞也不可能會再抽調大量兵力交給趙雲奇襲冀州。
甚至,劉備與李基都默契地沒有提出讓趙雲南下奇襲冀州,除了是覺得曹操優勢與威脅更大外,也是考量到幽州當下更重要的是休養生息以及穩固疆土。
幽州只要保持穩定,曹袁之爭走向如何,短時間都不可能威脅到幽州,讓劉備無形中始終能坐擁一塊重要的養馬地。
而也就在數匹快馬護送着密令離開了營寨,日夜兼程地將密令送到了孫策的手中之時。
一波三折的徐州戰事結果,也是以着驚人的速度開始傳到了每一個關注此事的人的耳中。
先是曹操以報仇的名義興兵攻伐徐州,打得陶謙節節敗退,一連丟失了琅琊國與東海郡,不得不退守下邳。
且曹操在東海郡大肆屠城之事,不僅僅引得大漢震動,更是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致使劉備、袁術、呂布等諸侯相繼下場相鬥。
自那一刻起,徐州戰場無疑便吸引了世人絕大部分的目光。
與之相對的,即便袁紹因此興兵北上進攻幽州,也顯得是如此的波瀾不驚。
而在覆滅了紀靈所率領的大軍後,爲了大振聲勢,也爲了讓劉備可以坐擁天命之命,李基並沒有再刻意地封鎖東海郡一戰的經過。
李基以劉備之名向蒼天借得北風三刻大敗曹軍之事,讓無數人爲之震動不已。
而重點亦在於曹操被李基的一把大火重創後,居然毫不猶豫地瞞着袁術一方,悄然撤離徐州。
其後更是導致了李基以“十面埋伏”之計,一夜間覆滅了紀靈所率領的袁軍後,兵鋒之勢直指豫州,大有一舉吞併豫州之勢。
“天命所歸,霸業將成!”
一時間,無數關注着這一場中原大戰走向的人,腦海之中都不禁蹦出了這麼一個念頭。
就恍若是在大漢將傾之際,劉備一人身後彷彿浮現出了高祖皇帝與光武皇帝的身影。
國士侯李基更像極了匯聚漢初三傑之能,爲劉備鋪平了匡扶漢室,復興大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