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戰略攻勢(第三更)

於情,劉備與陶謙是盟友與好友;

於理,徐州作爲北伐中原的重要通道,劉備也不能容忍被袁氏派系的諸侯所奪。

因而,廳內一衆文武所議論的除了曹嵩的死因外,更多所討論的便是出兵事宜。

與陶謙那遲滯的反應不同。

在曹嵩身亡之事在青州擴散以及曹軍出現異動之時,相關情報就迅速傳回到了壽春,否則劉備的書信也不可能這麼快就送去了徐州。

而由於李基對於沙盤的重視,沙盤推演在劉備治下最是盛行。

很快,衆人便合力搭建出了近乎半個廳堂大小的徐州地形沙盤。

儘管地形不一定百分百符合,但卻也是依據着東觀藏書中的大漢地圖,以及糜氏商會多年來秘密探查繪製的徐州地形進行修正,與現世相差不大。

一面面代表着兵力的小旗插了上去。

如今,根據錦衣司所探查的情報。

曹操所率領的大軍號稱十五萬,實際兵力在十萬左右,五萬精銳,五萬爲收編青州黃巾的青壯所練的青州兵。

除此之外,袁紹還命朱靈率領一萬精兵以及押運了大量錢糧馳援曹操,袁術則是在徐州西側的沛國屯兵五萬。

一時,徐州北面與西面所需要面對的兵力總數有十六萬之多,且呈現夾擊之勢。

據錦衣司以及糜氏商會多年對徐州的滲透了解,算上不少未必能聽陶謙命令的徐州兵力,徐州可用兵力約莫在十二萬左右。

隨着代表着兵力的小旗對徐州沙盤進行了補充,徐州的形勢也是相當明朗地擺在了衆人的面前。

徐州形勢,劉備不插手馳援的話,不容樂觀。

而在袁術屯兵沛國的同時,也正式撤走了南陽郡的兵馬,將南陽郡割讓給呂布。

且袁術在撤離南陽郡的同時,捲走了南陽郡各縣府庫糧倉之中的一應錢糧物資,甚至還帶走了近十萬的青壯人口。

再兼之袁術此前刻意做出屯兵南陽的舉措,吸引劉備在荊北方向佈置了不少兵力,無疑是在故意誘使坐鎮荊州的關羽進入南陽郡,繼而與呂布爆發衝突。

一時間,荊揚兩州的北面各個方向的局勢幾乎都變得緊張了起來。

且在中原各地的戰事紛紛爆發的同時。

初定冀、並兩州的袁紹再度屯兵在幽州邊境,準備嘗試趁着公孫瓚重傷未愈,威望大損的時機嘗試強行攻取幽州。

由於韓馥的主動投降,經歷過界橋之戰後的袁紹總兵力非但沒有下降,反而在收編了韓馥麾下部將與士卒後,可用兵力迅速膨脹到了十萬之多。

且隨着袁紹逐漸消化冀、並兩州的地盤,這個數字還會不斷地上漲。

只是,袁紹等不及了。

冀、並兩州沒有消化不假,但折損了近五萬騎兵的幽州同樣也是元氣大傷。

幽州在後,對於袁紹而言就是如芒在背。

即便幽州堅壁清野上百里,袁紹眼見中原大亂,無有諸侯有餘力顧忌或騷擾黃河北岸的戰事後,袁紹重燃了強徵幽州的決心。

時逢五月,也正是征伐幽州最好的時間。

因此,在袁紹派遣朱靈率一萬精銳支援曹操後,亦是大舉抽調冀並兩州的兵力北上,做好了隨時準備越境攻入幽州的準備。

此刻,以着戰略上的大局來看,這無疑像極了袁氏派系的諸侯們對靠攏劉備的諸侯們所發起的戰略攻勢。

既是爲了讓劉備無力北伐,也是讓劉備不得不分散精力設法保住劉虞、公孫瓚、陶謙這些盟友,否則劉備頃刻間便盡失左臂右膀。

而隨着一份份情報傳到壽春,劉備也是肉眼可見的整個人都有些上火了。

尤其是在曹操以着勢如破竹之勢,一路從琅琊國北面不斷攻城拔寨深入的同時。

陶謙所做的應對策略也相繼傳回到壽春。

確認陶謙命曹豹領六萬兵馬防守開陽、即丘一線,扼守曹操繼續南下的通道。

臧霸則是領兩萬兵馬入駐彭城國戒備袁術。

如此安排,看得劉備直皺眉頭,開口道。

“陶恭祖這是老糊塗了嗎?即便是吾不如何知兵,也明白琅琊國一片平原,既無堅城,又無險要地利,有何處可守的?”

“該調集徐州兵力退守郯縣,甚至放棄郯縣,全力退守下邳,依堅城據守纔是。”

頓了頓,劉備說完後反倒有些不太自信了,下意識地看向李基。

感受着劉備的目光,李基悄然點了一下頭,肯定了劉備的觀點,讓劉備迅速地恢復了自信。

徐州,確是易攻難守。

超過八成的面積是平原地形。

所以想守徐州,惟有守下邳、彭城、廣陵等堅城,依託堅城防禦纔是上策。

一些小城的城牆低矮,在曹操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攻勢下,城牆的優勢幾近於無,一味死守就是徒耗兵力罷了。

李基接過劉備適才的話,補充道。

“主公所言極是,開陽、即丘不宜堅守,當舍琅琊國與東海郡,退守下邳、彭城一帶爲上。”

“除此之外,又當宜派一將領兵在外,設法騷擾遠征南下的曹軍糧道。”

“如此不出三月,遠道而來的曹軍兵糧耗盡,後勤不堪重負,自然便只有退兵一途。”

劉備深以爲然地點頭,說道。“子坤建言,稍後備以書信告之陶恭祖,希望陶恭祖能用之……”

頓了頓,劉備皺眉開口道。

“只是備連發了三份書信,近乎明言陶恭祖可向壽春求援,卻是遲遲未有回信,莫不是陶恭祖已經完全喪失了對徐州的控制。”

“這等愚昧的佈防也並非是出自陶恭祖之手,而是私掌了兵權的曹豹一意孤行?”

對此,李基在心中倒是有着幾分猜測,大體便是陶恭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怕劉備趁機謀奪徐州。

只是在這個交流全靠書信的時代,一方已讀不回,劉備短時間還真猜不透陶謙的狀況。

即便錦衣司與糜氏商會將徐州滲透得像個篩子,可情報的傳遞也是需要時間的。

因此,李基親眼看着劉備再往徐州送去了一份涉及用兵方略的書信之餘,只能勸慰道。

“主公勿憂,眼下曹操尚且還沒有打穿琅琊國,曹豹將軍說不得能直接擋住曹軍,護佑徐州的一方太平。”

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195章 地利!!!第702章 沛國相城第448章 在國士侯眼中,我算什麼?第297章 破陣第458章 唯有殺!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658章 當世之雄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236章 主公,便是基的選擇第31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512章 僭越?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35章 戒“備”森嚴第646章 曹操困境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309章 醜陋之舉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216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第567章 大纛前移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355章 離間計?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494章 諸葛亮上門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69章 虞國第719章 公瑾雄風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252章 密函第405章 江東鼠輩第498章 萬民相跪(第三更)第703章 來不及的棉花第584章 平蠻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410章 家中幾口人啊?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27章 錦衣潛行第294章 單騎衝陣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393章 莫須有?!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417章 論奇,論毒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622章 他敢?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297章 破陣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68章 聚是一坨屎,散是滿天星第359章 老東西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778章 我與大兄同行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614章 陶謙的轉變第604章 白馬,隨我破陣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327章 殺那個矮的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73章 真毒士第765章 玄德至豫第563章 進!(第三更)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