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兩霸多強

而在趙雲身後的界橋上,最後的公孫殘軍也漸漸渡過了界橋過半的路程。

趙雲往後掃了一眼,然後眼眸再度轉回面前的袁軍。

袁軍的步卒與將領被威懾得一時不敢靠近,但在後方的弓兵正在整軍,似有向界橋橋口傾瀉箭雨的趨勢。

在亂軍中衝殺了良久,趙雲也不敢再繼續託大,目光最終落在了袁紹所在的戰車方向。

似是知悉趙雲的箭術之強,袁紹完全沒有靠近趙雲一百五十步的意思。

趙雲的目光或能看清袁紹,但箭矢想要觸及到一百五十步開外的袁紹卻是極難。

當即,趙雲高聲地開口道了一句。

“雲奉主公之命,特來勸阻兩家爭鬥,袁使君與公孫府君皆乃大漢肱骨,縱有私仇,又何苦相鬥至此?”

“爲免冀州百姓遭受戰亂之苦,還請兩家早日罷戰,袁使君早日前往幷州上任州牧,將渤海郡交還給韓使君與公孫府君治理爲好。”

這一番話,看似是有理有據的中立,實則完全就是在給袁紹上眼藥,更是將趙雲自己出現在此處的原由解釋得一心爲公。

其中深意,袁紹自然不會聽不懂。

袁紹如今名義上的官職是幷州牧,可卻在冀州境內與冀州牧韓馥、渤海郡郡守公孫瓚對峙了一年有餘。

於情於理,袁紹均佔不到什麼優勢。

然而,趙雲早不說晚不說。

此刻趙雲才冒出來轉達這一番話,這哪裡是爲了勸說兩家罷戰,分明就是在大義層面給袁紹接下來掌控冀州添加幾分阻礙。

袁紹怒視着趙雲,一揮手,當即讓緊急集合起來的弓兵開始瞄準着界橋的方向拉弓。

只是,還不等袁軍之中亂箭齊發,趙雲一改那凜然殺意,調轉馬頭,朝着界橋一閃而去。

大量箭矢以着界橋橋口爲中心覆蓋落下,卻是沒能給提前閃走的趙雲造成一絲一毫的阻礙。

袁紹見狀,還不甘心地想指揮大軍沿着界橋追擊,卻是被田豐在內的一衆謀士連忙勸阻了下來。

在郭嘉的指揮下,上萬騎兵在清河北岸同樣也擺好了陣勢。

再加上袁軍征戰多時,依仗半渡而擊與水攻,即便取得了這一場大勝,但自身損失同樣不輕,大軍也同樣疲憊不堪。

倘若袁軍一味追擊強衝界橋,有郭嘉佈置的上萬擅長騎射的騎兵駐守,袁軍未必能衝過界橋不說,甚至有先勝後敗的風險。

頗爲不甘的袁紹駐足在南岸橋口處,遙望北岸,惱怒地開口道。

“若非劉大耳派人來壞我好事,公孫伯圭焉能有命離開此地?黃河以北三州之地將盡入吾手,可恨!!”

跟在袁紹身後的許攸連忙開口道。

“主公莫急,此戰雖未盡全功,但公孫瓚已難成氣候,只能徐徐退回幽州,僅有韓馥一人,又豈是主公敵手?”

“屆時,主公攜界橋大勝之威,旗幟所過,冀並兩州,焉敢有不從者?”

袁紹一捋頜下短髯,聽罷此言,臉上不禁流露出了幾分自得之色。

界橋之戰,袁紹以六萬餘步卒大勝公孫瓚與韓馥的聯軍,僅此一役便足以奠定袁紹稱霸冀、並兩州的基礎,且將袁氏的威勢推到極點。

與稱霸荊揚兩州的劉備相比,得了冀並兩州的袁紹無論是地盤、人口、錢糧亦不會在劉備之下。

劉備或有舟船優勢,然袁紹打通幷州後,亦會有源源不斷的戰馬。

袁紹劉備一南一北爲霸,兼之中原羣雄,當世將漸成兩霸多強的格局。

……

而戰局,也正如袁紹麾下一衆謀士所預料的那般。

公孫瓚雖然率領了不少敗兵衝回了北岸,但戰後初步統計強渡的六萬餘騎兵,僅有一萬之數撤回北岸。

餘者,不是化作了袁軍的刀下亡魂,便是被滔滔江水所沖走。

且這一萬之數的騎兵中,白馬義從僅剩三千,整體士氣更是低迷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重傷的公孫瓚在撤回北岸後,確認了趙雲安然退回後,便陷入昏厥狀態,高熱不退,一日難有一刻清醒。

如此慘敗下,公孫軍自然是難以繼續作戰,唯有徐徐退走,返回幽州,再圖後計。

而如何給公孫軍爭取退走的時間,免遭袁軍緊緊追殺再度引發大潰,這便成了一個難題。

畢竟騎兵速度雖快,但如今公孫瓚與韓馥盟友關係瞬間破裂,韓馥不可能隨時再給公孫軍補給。

界橋距離幽州的路程有近千里,兩萬餘騎兵人吃馬嚼之下,不可能捨得了後勤輜重。

爲此,郭嘉思慮再三後,非但沒有在界橋留下斷後之人,甚至就連界橋都沒有破壞。

除了在距離界橋往北三十里外一處宜設伏的密林,佈置兩千白馬義從在密林中持續來回走動,驚動飛鳥外。

大軍則是全部趁着夜色,直接退離了大營,往着幽州方向撤離。

而在大軍撤離不足兩個時辰,天色微亮之時,袁紹便得知了這個消息。

然而,未被破壞的界橋,反倒是讓原本打算即刻下令追擊的袁紹生出了疑心。

直至袁紹派人在界橋北岸來回探查了方圓十里,確認並無伏兵後,這才親引大軍渡過界橋進行追擊。

只是如此一來,不免得浪費了足足小半日的時間。

等袁紹親領大軍沿着公孫軍撤退的雜亂馬蹄印與押運輜重的車轍一路往北追擊,抵達了三十里外的密林時。

密林之上大量盤踞而不敢落下的飛鳥,讓袁紹麾下一衆謀士生出了警覺。

再兼之匆匆趕到此地時,天色將暗,顯得那一片密林更是幽深。

公孫軍,或在密林之內設伏?!

一衆謀士紛紛得出了這個結論,更是讓袁紹不敢輕入其中。

畢竟公孫軍士氣低迷之極不假,可一旦被公孫軍設伏成功,未必就不能反敗爲勝。

再加上天色將暗,袁紹聽從一衆謀士建言,斟酌再三後,選擇後撤五里安營休整。

然後,等天色完全暗下來後,袁紹派出了二十支斥候小隊進去密林之中探查,確認伏兵狀況。

最終,二十支斥候小隊僅有七八人安然退回,餘者盡被射死在密林之內。

第483章 兩軍接觸第88章 封賞官職第380章 失竊的傳國玉璽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393章 莫須有?!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378章 國士侯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469章 虞國第639章 劉曹對峙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53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561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635章 吾有子坤,有何懼之?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74章 大漢基瘟?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20章 美人計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366章 誰能殺咱?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28章 居桃園謀天下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620章 徐州局勢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410章 家中幾口人啊?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342章 糧官!又見糧官!!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514章 天子氣第509章 三日滅一國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378章 國士侯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567章 大纛前移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97章 請君入甕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618章 發兵!發兵!(第三更)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70章 開擺第352章 三姓家奴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408章 此乃攻守易形也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513章 益州出兵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413章 人要名,樹要影第33章 已有妙計?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491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92章 孫氏第520章 大都督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142.第142章 立場問題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412章 策與瑜第425章 潁川陳氏的下注第449章 優孟衣冠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408章 此乃攻守易形也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217章 陽謀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442章 人才啊!第498章 萬民相跪(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