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

亂世的開始,不僅僅是諸多謀臣猛將開始冒頭,更是有着無數自知爭霸無望的世家紛紛開始下注。

袁紹,無疑是漢末之初最爲耀眼的諸侯。

出身、威望、能力……

只要是身爲人主說得上的優點,袁紹都有着絕對的優勢。

即便劉備異軍突起稱霸江東之地,但袁紹在世人眼中依然是毫不遜色於劉備的潛力股。

須知,袁紹完全得勢後,可是號稱戰將上千,謀臣不計其數,可想而知到底聚攏了多少人材。

因此,袁紹這一戰打破困境佔了半個冀州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威望之重將會廣吸四方英才相助,且必然會有着無數世家趕着押注到袁紹的身上。

揚州世家之富,已讓李基時時都有些咂舌。

中原之地的世家,底蘊無疑要深厚得多。

如此一來,可想而知袁紹的實力必然會迅速膨脹。

韓馥已非袁紹對手,便是縱橫邊境的公孫瓚一旦被拖入持久戰,也早晚爲袁紹所敗。

劉備向來對於李基所言的結論都相當信任,這也讓劉備的眉頭不禁皺了起來,問道。

“子坤,幽州的安定與否不僅影響着從津門港的戰馬耕牛貿易,且伯圭與備私交甚厚,過去亦是屢屢支持相助於我,如今可有法子能協助伯圭?”

李基聞言,陷入了片刻的沉思後,道。

“吾有上中下三策可用。”

“請言之。”劉備的精神一震,連忙追問道。

李基豎起一根手指,道。

“上策,那便是由主公向公孫伯圭進言,讓公孫伯圭捨棄韓馥而退守幽州,再於幽州與冀州邊境堅壁清野五十里,如此足可讓袁本初十年內不敢北望幽州。”

本就是幽州人的劉備略微沉思了一下,也就明白了此間的意思。

幽冀邊境有着大片平原,以着幽州的地廣人稀程度,即便堅壁清野也不難遷移安頓其餘百姓。

而地處平原又是大片無人區,除非袁紹在進攻幽州的時候選擇每隔一定距離就建立塢堡,以保障糧道安全,否則袁紹的糧道必將遭受無數來去如風的騎兵騷擾。

某種意義上,如此便將幽州騎兵來去如風的特點進行最大限度發揮。

易地而處,換做是劉備掌控了冀州,也需考量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賭一賭嘗試拿下幽州是否值得?還是選擇渡過黃河進攻肥沃中原更爲穩妥?

然而,劉備嘆息了一聲,道。

“早在洛陽,伯圭被封爲渤海郡郡守之時,我便提醒過伯圭冀州之事不宜攪和太多,只是伯圭當時都未能聽得進去。”

“如今袁本初已與伯圭結下血仇,又佔了伯圭義理上該有的渤海郡,依吾對伯圭的瞭解,他怕是寧死都不會願意退兵返回幽州固守一地。”

李基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人人皆知上策好,但人必然有着性格傾向,註定不可能做出絕對理性的決策。

以着劉備的立場,在限制袁紹上已經事不可爲的情況,保全幽州始終還在與劉備交好的劉虞、公孫瓚的手中,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幽州存在與否,既能限制袁紹的勢力急速膨脹,又能始終爲劉備保障一塊養馬地。

雖在這個還沒有馬蹄鐵、馬鐙的階段,騎兵幾乎都是輕騎兵,騎兵的威力遠沒有後世那麼恐怖,但騎兵同樣也有着步卒難以比擬的大量優勢。

“子坤,那中、下兩策,又是如何?”劉備再問。

“中策,那便是主公派遣一擅謀之士,再領一偏軍以學習爲名前往幽州。”

“如此既能一定程度彌補公孫伯圭麾下缺乏擅謀之士避免中計,也能在必要時刻有一支偏軍保住公孫伯圭。”李基答道。

劉備聞言,思索了一陣,又問。“那下策又是如何?”

李基緩緩地說道。

“下策,則是在中策的基礎上,主公再調動海船運送精銳甲士,覓得戰機後在渤海郡登陸,襲擊冀州後方,讓袁本初首尾難顧。”

“只是如此不宣而戰,非但於主公名聲大不利,亦會讓揚州處於兩端作戰。”

“即便於冀州取得大勝,對於主公而言卻也不過是得了一塊羣狼環繞的飛地,請主公謹慎而爲。”

劉備不禁露出了一抹苦笑,明白李基這是提前看穿了自己心中的猶豫之處。

顧及情誼的劉備,一直在猶豫的正是此處。

於公,劉備想要保有幽州的戰馬耕牛貿易;

於私,劉備更是念及與公孫瓚的多年情誼。

更重要的是,揚州無疑是有餘力也有條件參戰的,只要劉備尋機偷襲渤海郡,那麼對於袁紹的威脅是近乎致命的。

可,不宣而戰是惡名。

且李基隱晦所言的“羣狼環繞”四字,所指的羣狼是誰?

韓馥、公孫瓚怕也在其中。

當公孫瓚擊敗袁紹後,說不得也會升起龐大野心,屆時擊敗袁紹後,三家分冀的劉備,同樣也會擋着公孫瓚南下的道路。

公孫瓚或也是重情重義,但李基同樣也不敢肯定人心是否會變。

所以,李基將此列爲下策,便近乎是直白地反對劉備在此刻加入冀州戰場之中。

遣一偏師,以學習交流的名義前往公孫瓚軍中協助,也便足夠了。

甚至,李基認爲公孫瓚敗上一場,徹底熄滅了他爭霸中原的想法,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這等直爽剛烈的塞北漢子,真進了中原,還真不夠一羣狡詐惡徒玩的。

“唯有中策最爲穩妥可行。”

劉備長舒了一口氣,也做出了最終決定,道。“只是派遣去伯圭處的偏師人選,子坤可有推薦?”

“子龍與公孫伯圭私交甚好,相處融洽,當由子龍前往。”

頓了頓,李基摩挲了一下扇骨,道。

“至於軍師人選,郭奉孝已能獨當一面。”

“郭奉孝嗎?”

劉備思索了一陣,面露幾分猶豫之色。

郭嘉正式出仕以來,或許輔助李基處理軍務頗爲妥善,但眼下暫未有表現出什麼能比及李基的亮眼之處。

而派遣而去的人選,最重要的莫過於智謀之士,所需面對袁紹麾下那一衆名聲漸顯的謀士團。

不過考慮到郭嘉名義上亦是李基的弟子,李基對其能力料想最爲了解。

一念至此,劉備點了點頭,道。

“既然如此,那便依子坤的建言而行。”

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22章 耀武!揚威!造勢!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473章 告狀!告狀!!!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365章 自縛雙手第370章 東觀藏書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360章 不出三天,我計必成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364章 何其悲哀也?第369章 陷陣營!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37章 二選一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63章 袁氏!袁氏!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465章 所謂世家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584章 平蠻第109章 臣正欲死戰第371章 獻言外戚第252章 密函第490章 四五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632章 欲攘外,先安內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92章 孫氏第584章 平蠻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393章 莫須有?!第360章 不出三天,我計必成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195章 地利!!!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266章 烏桓之亂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453章 占城稻?第514章 天子氣第93章 勠力同心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80章 往吳郡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502章 繼續躺着第607章 顏良文丑第401章 藏兵於民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167章 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蔥第531章 黃忠?不足爲患(第三更)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183章 對策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357章 溫侯之心第559章 豪華單間第302章 硬生生扣走的父愛第61章 吳郡郡守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20章 美人計第395章 爭議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612章 何解困境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15章 強制嘲諷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