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

“勞二位久候,實在慚愧。”

李基謙遜地道了一句,然後邀請諸葛玄與諸葛亮重新落座。

而在雙方簡單地交談表明身份,熟絡了些許後,諸葛玄連忙衝着諸葛亮遞了一個眼色,讓諸葛亮快快主動表明拜師之意。

會意的諸葛亮也不遲疑,當即再度起身朝着李基一拜,道。

“久聞國士侯賢名,亮雖爲一山野小兒,卻也有濟世救民之心,只恨心有餘而力不足,斗膽欲拜於國士侯門下,還請侯爺允許。”

李基見狀,連忙起身親自將諸葛亮給扶了起來。

看着眼前這個似乎已初具風姿的少年郎,李基臉上忍不住流露出笑意,道。

“既有濟世救民之心,那你我便是同道中人,互爲友人相互指教便是了,倒也無須行那拜師之禮。”

若是說憑藉着年齡優勢,李基以大欺小偶爾逗一逗郭嘉也就罷了,可李基還當真不願在諸葛亮的面前託大。

不僅僅是因爲諸葛亮的能力如何,而是諸葛亮那名垂青史的忠賢之心,實在是讓李基敬佩不已。

所以李基願與之爲友,卻不想佔了諸葛亮的這個便宜。

再者,李基的年齡也就比諸葛亮大了個十歲出頭罷了。

看似二十餘與十歲似乎差距很大,但放到三十餘歲與二十歲,四十餘歲與三十歲,甚至更長呢?

這個年齡差,連忘年交都算不上。

且當世賢才,李基無疑最爲看重的便是諸葛亮。

也知悉諸葛亮跟劉備與自己的相性或是最高的,他日互爲同僚的日子還長得很,恐怕更多的也確實是相互指教。

只是,李基的看重卻是驚呆了諸葛玄,這一番話完全算得上是折節下交的君子典範。

便是諸葛亮,那清徹深邃的眼眸也是微微睜大了些許。

諸葛亮自小便目睹亂世慘狀而立下壯志,更因兒時偶遇了劉備於泥水之中不惜污了衣袍爲偶遇之人扶棺,這讓諸葛亮對於劉備感激不已。

也正是因此,多年來諸葛亮一直默默地關注着劉備,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知悉了大量李基的事蹟。

可諸葛亮即便自命不凡,但也不敢肯定在國士侯如此年紀便能行如此種種非常人之事。

且在抵達了吳郡後,諸葛亮之所以四處轉悠了一陣,便是打算實地親自了解一番李基的治政理念是否與己相符,再行拜師之事。

以結果而言,諸葛亮覺得國士侯既心懷仁德,又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才。

甚至讓諸葛亮對於國士侯都不免升起幾分尊崇之心,覺得今後若有國士侯如此能力與成就亦不枉此生了。

正是因此,諸葛亮才徹底下定決心上門拜師,且決心待有學成之日,便爲劉皇叔獻上微薄之力,早日匡扶漢室,平定亂世。

而驟然感覺到了所尊崇的國士侯,如此看重自己,願以同道友人相待,這讓諸葛亮頓生一種微末之中驟逢知己的感覺。

尤其是有陳羣的輕蔑在前,這更是顯得李基的折節下交難能可貴,讓諸葛亮心生感動。

反應過來的諸葛玄連忙開口道。

“承蒙國士侯看重亮兒,能讓亮兒拜於國士侯門下聽訓已是亮兒的福分,如此黃口小兒豈敢稱與國士侯爲友?”

李基擺了擺手,不以爲然地開口道。

“我的年歲與諸葛亮長不了多少,便是平輩論交亦無不可,且……”

李基的聲音略微一頓,回想起史書中對諸葛亮的記載,那可是常以管仲、樂毅自比,點評友人之纔不過刺史郡守,自號“臥龍”,可見其年少之時亦是自傲之人。

“我曾耳聞諸葛亮在家讀書也不過自學,便已頗有才學,可見其聰慧程度。如此早慧之材,也未必就輕易拜他人爲師。”

只是李基的話音才落,諸葛亮便是躬身一拜,口稱。

“老師,諸葛亮有禮了。”

這讓李基險些一口氣沒能喘上來,看着諸葛亮那一副認真的模樣,一時反倒是不知道說些什麼了。

尤其是諸葛亮那明明不過是少年模樣,但沉穩氣質比之夏侯蘭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時間,李基甚至覺得諸葛亮身上這沉穩過頭的氣質似乎有些熟悉……

李相?!

驟然,李基想起了自家的那個省心兒子。

那與年齡不符的沉穩氣質,簡直就是如出一轍。

而看着諸葛亮主動稱呼“老師”後,諸葛玄那一副喜笑顏開的表情,李基幹脆也不勉強,擺了擺手道。

“也罷也罷。”

“這麼說老師是願意收下弟子了?”諸葛亮確認道。

“對外,琅琊諸葛氏可宣稱諸葛亮爲吾弟子;對內,你我可隨意些,相互探討指點便是了。”李基開口道了一句。

此言,讓諸葛玄的老臉不禁微微一紅。

只是如今的琅琊諸葛氏確實是沒落了,原本諸葛氏中唯一的頂樑柱諸葛珪也不過是官至郡丞便英年早逝,僅剩的諸葛族人無一人爲官,影響力日益下降。

因此,近幾年來諸葛玄一邊代兄養育諸葛亮兄弟姐妹,一邊積極地四處跑動,尋求門路爲官振興琅琊諸葛氏。

而國士侯將諸葛亮收爲門生之事傳出去,對於琅琊諸葛氏而言無疑有着莫大好處,這也是諸葛玄表現得尤爲積極的原因所在。

可以說,以着李基如今的地位威望,便是從指縫之中漏出些許好處,便已足夠振興一個小家族了。

旋即,李基爲表親近,特意留了諸葛玄與諸葛亮在府中用晚膳,且準備讓諸葛玄與諸葛亮留宿在府中。

只是諸葛玄也是深諳人情世故,如今諸葛亮也拜李基爲師,雙方已形成僅亞於父子的緊密關係,留諸葛亮在府中暫住指點自無不可。

但他作爲外客,留於府中可就可有不便,且不太懂事了。

因此,諸葛玄以留在琅琊郡內的諸葛均太過於年幼爲由,當晚便推辭離開了。

對此,李基也沒有特意挽留,在府中爲諸葛亮安排了住處。

恰好,此前夏侯蘭與郭嘉相繼被安排出府後,正好有房間空置了下來,且那兩間房間距離李基的書房也較近。

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591章 一石三鳥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239章 威與德第682章 賣主求榮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290章 此戰,必勝!!!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244章 縱橫司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390章 潁川訪才第401章 藏兵於民第533章 新野之戰(二)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585章 三月,桃花開的日子(第三更)第667章 逆轉大勢,易如反掌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503章 嘴硬症(第三更)第396章 溧陽會盟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683章 給甕生火第674章 益處何在?第470章 大漢沒有忘記日南郡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172章 想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644章 黃忠VS夏侯兄弟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647章 下策非下第471章 合作與分歧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366章 誰能殺咱?第74章 大漢基瘟?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305章 驚喜?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321章 劉宏駕崩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308章 亂國毒士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73章 真毒士第368章 洛陽!洛陽!!第550章 太想進步了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422章 軍師聽說過我?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52章 吾計成矣第307章 印綬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514章 天子氣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372章 閉月之顏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395章 爭議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327章 殺那個矮的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458章 唯有殺!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414章 不愧是國士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