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以工代賑

相對比朝廷的政令,羅斌更快一步地返回吳縣,向李基彙報着洛陽之內所發生的狀況。

時已至三月下旬。

吳地已是萬物復甦,氣溫舒適且怡人,春風吹拂惹人昏昏欲睡。

李基安坐於庭院之內,左右堆放着近百卷竹簡。

隨着夏侯蘭被李基派去主持“四渡紅水”,李基身邊沒了書童,且有不少事情不便被僕從接觸,因此李基只能是親力親爲地一邊整理着那些竹簡,一邊細細地聽着羅斌所彙報的內容。

羅斌接觸的重臣態度,洛陽各方動向以及打探到的朝堂上的反應……

直至從羅斌口中確認了朝廷已決定由揚州安置流民,且命令揚州刺史劉備督察此事,李基的神色方纔略微一動。

旋即,李基看着羅斌臉上那掩蓋不住的疲憊,開口道。

“辛苦了,汝先下去歇息吧。”

目送着羅斌離去的背影,李基的心中默默地評價着。

羅斌在軍政之上都無甚才能,但勝在出身寒苦,體魄不遜色於一般將領,且交際能力頗高,情商與自控能力相當出衆。

因此羅斌不僅此前作爲細作騙過了嚴白虎,這一次更是受命前往洛陽聯絡一應重臣。

而羅斌一路上幾乎是換馬不換人地飛奔於洛陽與吳郡之間,讓李基都不禁爲之佩服,感覺羅斌或許更適合當一位武將。

旋即,李基重新將注意力放在朝廷的身上。

朝廷內部的派系爭鬥,無疑是日漸明顯,且其中明顯有着天子居中平衡的痕跡。

帝王之術?

平衡之道?

李基忍不住嘆息了一聲,大體是明白了天子劉宏此刻的狀態大概是自信得可怕。

黃巾之亂非但沒有給天子劉宏敲醒警鐘,讓天子劉宏意識到大漢已然處於崩潰倒塌的邊緣,反倒是讓天子劉宏越發的自信。

縱觀天子劉宏的人生軌跡,由於先帝無嗣,本僅是漢室宗親解瀆亭侯的劉宏於十歲登基稱帝,屆時還是竇氏外戚把控朝政,便是連天子劉宏都僅是竇氏外戚扶持的傀儡罷了。

而天子劉宏在這種處境之下,卻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很快就解決了外戚專權的問題,掌握大權之後,更是將朝中的宦官、士人換了一撮又一撮,殺了一批又一批。

以着帝王之道而言,天子劉宏無疑是合格的,對於朝堂之內的把控能力強得驚人,甚至公然大肆賣官鬻爵。

只是,天子劉宏在享樂之上的追求,卻是比李隆基還要來得極端。

賣官鬻爵,僅爲享樂。

且目前來看,在天子劉宏的觀念之中,恐怕就是連卷席大漢七洲之地的百萬黃巾都在頃刻之間被解決,天下已然是固若金湯。

‘又或許,天子劉宏亦是看出了大漢弊端,但更是明白無力改變,所以先爽死再說,不管身後洪水滔天?’

李基轉而又想到了這個可能性。

且不得不說,李基沒有記錯的話天子劉宏縱情聲色,乃是於三十二歲就徹底被掏空身體而病逝,某種意義上確實是爽了半生直到死。

可惜天子劉宏大概想不到在他死後,董卓不僅會成爲他的同道中人,還會順便當了他的便宜女婿吧?

也就是竇太后死得早,否則董卓說不準還要當天子劉宏的後父也說不準。

而天子劉宏目前來看,似乎也沒有戒酒戒色的打算,反倒是對於如此平衡把控朝政自得其樂。

這對於李基而言,某種意義上卻是一件好事。

作爲權力金字塔最頂層的天子劉宏不變的話,短期內整個大漢的權力架構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或許,劉備想要在天子劉宏駕崩之前爭取“揚州牧”幾乎不可能,但是揚州刺史兼吳郡郡守的官職還是相當之穩固。

且待朝廷政令一到,由劉備督察揚州各郡收納流民,這無疑是通過“大義”將劉備身爲揚州刺史的權柄放大到了極點,給了李基真正藉此插手掌控揚州其他郡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隨着劉備在徐州四處借糧成功,通過徐州通道涌向吳郡方向的流民還在日益增多。

這段時間以來,吳郡北面的長江之上一艘艘船幾乎都快劃得冒火了,接往吳郡的流民數量早在十天前就突破了十萬的數字。

也幸好劉備的仁德與名聲,在賈詡暗中的引導下已經徹底在流民羣體之中散播開來,方纔始終沒有出現什麼亂子。

只是,隨着聚集於吳郡北部的流民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安置流民已然成了刻不容緩的要務。

吳郡人口都不足百萬,有些略微偏遠的吳郡一縣之地全部人口都未必有十萬之數。

如今隨着流民營中的流民數量不斷擴大,不僅僅糜竺的能力已經即將不足以把握住狀況,便是每日供給流民營的糧食都是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而李基也絕非是做慈善的,不可能耗費了巨量錢糧過後,僅僅是爲了將所有流民都送給友郡。

儘管李基已然派人不斷從流民之中篩選各種工匠、醫師或養殖類人才,源源不斷地送往吳郡各處進行安置。

尤其是正在建立的造船工場,更是被李基塞了大量的各類工匠。

即便有部份工匠不善造船,但李基也打算將造船工場進一步打造成某種意義上的“科技”中心。

待有更多精力,再對造船工場進行細分出不同類別的方向。

造紙、攻城器械、刀劍兵器等等……

可以說,李基此前的腦海之中便有着無數的想法,只是缺乏着足夠的人才去爲李基研發罷了。

那些工匠,在李基看來便是與寶貝無異。

至於其餘的醫師、養殖、耕種等人才,也均是目前吳郡所緊缺的。

尤其是醫師,更是讓李基對於早就有所想法的“軍醫”體系有了創建的可能。

而養殖類、耕種類人才,同樣也是吳郡所急需的。

唯有親自了解過吳郡的現狀,李基方纔明白此刻的吳地相對於中原而言,可謂是方方面面都是落後的。

各種養殖、耕種技術,同樣也是遠遠不如中原來的先進。

因此,這段時間李基除了居中坐鎮之外,每日幾乎沒有一刻空閒地緊急做出着一個個簡單的體系架構,然後則是不斷地從流民營之中篩選出各類人才進行集中塞進去。

而除此之外,流民營之中龐大的青壯勞力,李基也不可能盡數讓給揚州其他郡。

須知,那些青壯勞力不僅僅可以作爲重要的生產力,更是可以很快就轉化爲亂世最重要的兵源。

即便吳郡目前完全沒有能力消化安置大量的青壯勞力,但是有一種方法除外,那便是“以工代賑”。

儘管,這會讓吳郡本就龐大的錢糧支出變得更爲沉重。

如今,吳郡僅僅是以着砂石稀粥維持流民們不至於餓死罷了。

可倘若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那麼自然不可能不讓青壯吃飽,所消耗的糧食必然將劇增五倍之多。

歸根到底還是四個字“錢糧不足”!

可一旦當真能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消化掉絕大部分流民,那將能讓吳郡原計劃可能需要三五年才能徹底完成的水利規劃,在短短一年之內就徹底挖掘完成。

因此,李基在等……

等蜀中那邊的消息!

等蜀中的糧食!

同時李基也在瘋狂地做着涉及整個吳郡的具體水利規劃,將原本是在三五年內逐步完成的水利規劃細節,一次性地全部做成確實可行的內容。

除此之外,李基也還在通過“仁德書院”不斷地儲備願意成爲“臨時工”的士子。

儘管李基通過“計謀模擬器”的推演,清楚只要趙雲將那一份竹簡送到劉焉的手中,那麼就必然能夠有所收穫。

只是劉焉願意付出的錢糧數目,又以及何時方纔安排錢糧運出蜀中沿長江而下送到吳郡。

這些都是李基需要考慮,且必須清清楚楚的因素,不能憑藉着單純的感覺以及預估就去實行。

否則,一旦出現了什麼預料之外的差池,但凡是誤差超出了李基所準備的冗餘量。

由吳郡官府所直接供養“以工代賑”的流民、作爲“土木勞動者”的俘虜以及由上而下的吳郡郡兵,只需斷糧超過一天,後果都將會是不堪設想的!

那不是單純的欠薪,而是斷糧!

可以說,只要吳郡內發生了斷糧,那麼將會直接導致整個吳郡大好局面瞬間土崩瓦解。

因此,在這種動輒可能會涉及百萬百姓的決策,李基縱使心中再如何焦慮,也只能是慎之又慎地等待着蜀中那邊的信息,絕不能輕易動搖基本盤。

李基深吸了一口氣,將心中的憂慮與雜念壓下,轉而則是依然耐心地提筆依據着吳郡水利規劃計劃的目錄完善每一處區域具體的執行內容。

只是,李基一邊在書簡上書寫之餘,心中依然不禁下意識地進行着估量,計算着吳郡若是想要進行“以工代賑”所需的糧食缺口。

三十萬擔!

最低也需要三十萬擔……

只是李基不清楚蜀中如今的儲糧有多少,根本就沒辦法通過“計謀模擬器”推算出劉焉爲了一個“裂土封王”之策願意付出的心理價位。(本章完)

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638章 曹操之謀第442章 人才啊!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477章 何人爲漢使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468章 聚是一坨屎,散是滿天星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173章 寧可藥材蒙塵第395章 爭議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507章 連橫三州的大略第302章 硬生生扣走的父愛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538章 請殺我!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500章 白毦重甲兵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90章 應對之策第45章 管亥!管亥!!第582章 劉焉快不行了(第三更)第672章 彭城急報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13章 口袋陣第614章 陶謙的轉變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66章 曹老闆的魅力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503章 嘴硬症(第三更)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349章 呂布與陳宮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703章 來不及的棉花第633章 陶謙父子(第三更)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561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538章 請殺我!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396章 溧陽會盟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708章 堅壁清野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89章 斬草除根?第326章 廢帝殺後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第30章 三條路線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442章 人才啊!第553章 一艘破船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446章 笮融東渡第682章 賣主求榮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634章 仁德君子交心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534章 新野之戰(三)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372章 閉月之顏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599章 界橋攻防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429章 世家與漢室共天下?第36章 圍三闕一第488章 馬上風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514章 天子氣第367章 各方動向